三国好老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野怪逆袭
谭文笑了笑道:“还请先生放心,一定会做好的。”
“如此,甚好!”董明点点头。
两人交流了几句之后,没有再说闲话,开始忙活起来。在这种事情上,董明就不多嘴了。全程跟学生们一样,听从谭文的指挥。
一直忙活了七八天,才真正的做出来一个纺车来。之前在洛阳倒是也做过一些东西,但那些大多数都是模型,这一次是实打实的可以用的。
做完了之后,董明周韩氏上去试了一下。结果自然是让人喜出望外。不过问题还是有的,一来造价太高,很难推广;二来,原材料也是个问题。
不过董明也很满意了。周韩氏尝试的时候,他拉着谭文走到了一边。
“大郎,还得麻烦你一件事儿。”董明道:“这纺车的工艺,你得手把手教一些徒弟出来,越多越好。”
谭文闻言点点头道:“放心吧先生,某家省的。”说起来一开始的时候谭文对董明这种败家的行为很是不理解。但是现在也已经习惯了,这位就不是一般人。
“唔,另外过些日子某家还会通知秦太守和左将军。他们应该也会派人来学,就跟之前的曲辕犁一样。”董明又补充了一句。
谭文应了下来。
纺车做了出来,学生们都很兴奋。大家都盯着周韩氏操作着纺车,看着纺好的布匹,亮眼放光。
这玩意,自家学会了也是个来钱的路子啊!有不少家里有钱的学生,已经动了心思。他们把技术传回家里这件事,董明基本上是不问的。对董明来说,技术这东西,想要转化为生产力,靠的可不是一个两人的推广。
至于这些人学了技术之后会不会搞事情,董明就更不在意了。现在蹦跶的越欢,以后死的越快。
董明说的,耶稣都改不了。
转过天来,董明给甲一班放了一天的假。在木匠铺待了这么多天,大家也都乏了。回到书院之后,兴奋劲一过去,都沉沉的睡了过去。董明自己也不例外。
一直到了下午,他才醒了过来。醒来之后,洗漱一番精神了一下,他走到书桌前,打开一张纸,开始写东西。
这一次,不是什么教材也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东西。就是想写一篇好文章出来,在汉末的文坛装一个圆润的啵依。
这件事董明也想了好多天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之后,他决定抄一抄韩愈的《师说》。当然也不能照着抄,还是得跟以前,进行有大汉特色的抄。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一段不用改,董明一挥而就写了出来。写完之后,他有些不满意,觉得字迹不太好。将这一页拿起来,揉成一团,扔在地上,又重新开始写。
折腾了半天,一直到月上柳梢头的时候,才堪堪写出来一篇满意的。写完之后,等到墨迹干了,他将文章卷了卷放在了书桌下面。
第二天一大早,董明没有课。他带着写完的《师说》直奔山下明德镇。到了镇子,来到印刷坊。
倒不是要印刷出来,这样显得没有逼格。他只是找了一个做雕版的师傅,吩咐他在山脚下立一个石碑,刻在上面即可。
要玩,就玩个大的,立碑留书!
师傅应了下来之后,董明就不在管这件事。韩愈的《师说》能够流传千年,自有他的道理。董明觉得,这文章虽然不至于搞的洛阳纸贵,文风也不华丽,但是整篇文章论证合理,逻辑自洽,言之有物又发人深省,肯定会吸引一批拥趸。
再者说了,韩愈的文风更加贴合他平日里的文风,写出来别人也不会怀疑。真要搞个四六骈文,华丽的一塌糊涂,说不定就有人说他董某人是找人代笔了。
至于抄袭韩愈这件事,董明表示问题不大。这玩意,谁先写出来谁就是原作者啊。我还能在东汉抄你个唐朝人的文章不行
要不说呢,十个穿越者,九个都特娘的是无赖。
164章 要结亲了吗
立碑留书,效果如何,还要再等等。董明也不着急,反正他有的是时间。系统在身,少说还能再活个七八十年,慢慢来。
转天,书院继续上课。到了十月底的时候,董明收到了消息。观鹄的叛军不知道怎么想的,南下了。马维为了保证零陵的稳定,并没有派人追击。倒是孙坚,咬了咬牙又追了一段时间。董明得到消息的时候,孙坚应该已经过了零陵了。
这一日,董明刚刚下课,就看到武敬领着一个人走了过来。来人也不是别人,正是董明的便宜堂兄,董访。
董访的到来让董明觉得有些奇怪,心理琢磨着是不是有什么事儿。不过人都来了,总不能往外赶不是
请到了内院,董明的办公室,两人相对而坐,董琬在一旁伺候着,端茶倒水。上了几盘点心和瓜果。
“不知道兄长此来所谓何事”董明不爱吃点心,水果也无所谓,倒是爱喝茶。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笑着问道。
董访倒是有些爱吃点心,拿了一块糕点塞进嘴里,咽下去之后才笑道:“为兄这一次过来,却是要给伯照道喜了。”
“道喜”董明愣住了:“喜从何来”
董访闻言解释道:“家里有意给伯照贤弟说一门亲事。为兄前来,就是想问一下伯照贤弟的想法,是否有意。”
“结婚”董明觉得这个词对他来说好遥远。上辈子结婚生子,一觉醒来到了东汉,这些年一个人过日子倒也习惯了。眼下忽然说到了这个话题,他呆愣住了。
眼圈开始发红,鼻子开始发酸,手不自觉的攥了攥。
董访坐在他对面,看他如此巨大的反应,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不就是结个亲吗至于激动地要流眼泪吗
“我倒是糊涂,忘了他的身世了。是了,伯照父母早亡,从未有长辈为他操持这些,如今猛然被家中长辈关爱,如此作态也是可以理解的。”董访脑补了一番之后,决定对自己这个便宜族弟好一些。
“伯照贤弟,莫要如此。”董访宽慰道:“家里知道你日子过的苦,这不是张罗着你的婚事了吗好叫贤弟知道,这一次家里可是打算为你向荀家求亲。荀家高门大户,荀子之后。荀家女定然是贤弟良配。”
董访的话,让董明惊醒,他扯着嘴角笑了一下,道:“某家哎兄长见笑了。”董明想解释一下,但是话到嘴边又知道不能解释。只好对着董访行了一礼。
“无妨无妨。”董访笑道:“贤弟若是不反对的话,为兄就给家里去信一封,争取来年就将那荀家女娶过门。”
董明摆摆手道:“兄长此事明自有打算,还是不用麻烦家里了。”
董访闻言,只当他是不好意思,道:“哎!伯照,你这说的哪里话,怎么能是麻烦呢!就这么定了啊,为兄这就去写信。”
说完,董访起身就走,董明在后面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有说话。他这会儿,情绪太低落了,什么都不想说,什么都不想干。
“琬儿。”董明喊了一声。
董琬上前一步,给董明揉着肩膀,道:“大人”
“下午,是甲一班的课是吧”董明道:“问一下飞虹有没有时间,让他去上课。为父想出去走走。”
董琬听到这话,感觉到董明心里的郁结,连忙道:“大人,女儿陪您一起去走走吧”
董明摇了摇头,道:“不用了,为父想自己出去走走。”
“那那好吧。”董琬是个贴心的孩子,没有强求,而是叮嘱道:“大人注意安全,早些回来。”
“且放心吧。”董明应了下来。
董明又坐了一会儿,手中的茶都凉了。然后他一口气将凉茶喝光,站起来走到衣柜前,换上了刚穿越来时的那一套粗布麻衣。整了整衣冠,他迈步走出去。
一路上低着头,看着脚尖。出了书院,改道后山,在后山寻一处无人的山头,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可以遥遥望见远处的新野城。
十月的太阳,没那么热,但也温暖,照在董明的身上,暖暖的,松松的。
“八年了啊。”
董明看着自己的双手,喃喃地说道:“已经八年了,不知道老婆孩子怎么样,父母的身体有没有好一些。”
一滴眼泪顺着脸颊流了出来,滴在手上,紧接着眼泪不要钱似的扑簌簌的掉了下来。董明忽然觉得太没意思了。
“系统,你说我还有机会回去吗又或者说,我回去的时候,还是那个后世吗”董明看似在问,实际上却不想知道答案。
因为答案是哪一个,他都无法接受。系统也没给他答案,回答的他的只有山间的风和林间的小鹿。
枯坐到了日落西山的时候,夕阳返照,在山涧溪流处溅起点点浪花。董明站了起来,脸上挂着笑容,大踏步走向书院。
“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董明笑着,压下了心中的思念。
翌日,董访将信送了出去,董明并没有阻拦。他很清楚,对他来说是否结婚,跟谁结婚其实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跟荀家结亲也好,这样日后就有更大的机会将荀家绑上自己的战车。
董访留下来,书院里又多了一个老师。董明专门为董访开了一门课,讲述儒家经典。这东西董访很是熟悉,讲起来没有任何的复旦。虽然不如一些大儒精深,但出身世家的他还是有些东西的。
十一月初,大概是小冰河期的影响吧,新野在十一月份就开始变冷。书院的学生都已经穿上了过冬的衣服。董明也不将就什么名士风度了,裹得厚厚的上课。
每年最冷最热的时候,董明总是希望大汉朝的科技能够飞速来到电气时代,整一个空调出来。但,这只能是想一想。
日子还是得过,课还是得上。
十一月,孙坚终归没追上跑的跟野兔子似的观鹄,无奈而返。而后者则一路难逃,过了交州仍然往南方进军,看那样子是不打算留在大汉朝了。
同月,曹操来了一封信。
董明对自己收到曹操的来信很是奇怪,要知道自从黄巾之乱之后,两人就很少往来了。打发走了送信的人之后,董明打开了曹操的信。
信不长,除了寒暄之外,曹操主要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他老爹曹嵩升官了,从大司农的位置上,升到了太尉。
第二件事,曹操准备推荐董明当大司农,他会和曹嵩一起全力支持董明推广曲辕犁、新式制粪法等。
这事儿,董明觉得挺稀奇的。曹老板写信来招揽自己都能好理解,这写信来让自己去当官是什么操作
董明不明白,但是也不打算接手大司农的位置。刘宏朝,想要做一些事实太难了。宦官、外戚、地方军阀每一个是好相与的。他之前惹了宦官,还能潇洒这么久,不就是因为辞官了吗
他倒不是怕什么政治斗争,实在是不想让精力浪费在这上面。去当大司农,就算有曹老板的支持,再加上少府令蔡伯喈的支持,想做事情也是很难的。
原因很简单,董明可以肯定一旦他去了洛阳跟曹老板和蔡伯喈联手改革农业,第二天就会被人称为xdang。
刘宏是个靠不住的,指不定哪一天就来个剿灭xdang了。
但,又不是直接拒绝,毕竟日后还是要跟曹老板合作的。他董明想要在大汉朝搞改革,必须有强有力的军队作为支撑。眼下刘备是一个,但就一个刘备有点儿不保险,再加一个曹老板更好。
当然最好的还是他自己掌握一部分兵权,但这很难,眼下最稳妥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学生去间接的掌握兵权。不过做事情,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和隐患,面面俱到的人,往往很难成事。
董明思考了一会儿,然后提笔给曹操回了一封信。写完之后,装在信封,让董琬拿给武敬。后者自会找人送到洛阳,递给曹操。
洛阳,老曹家。
曹嵩和曹操相对而坐。
曹嵩五短身材,有些黑胖,坐在位置上看起来像个座山王似的。他对面的曹操同样身量不高,也黑,但是端坐在那里,自有一股气度。
“孟德啊。”曹嵩看着自己的儿子笑着道:“如今为父贵为三公,你呢也要外调成为一郡之主,以后我们曹家人出门在外,也可以称一句世家了。”
曹操闻言扯出一个笑容来,不过没有说话,他在想着怎么才能劝自己老爹别给自己整什么外调的事情。
洛阳他待的挺好的,如今更是在大将军何进那里得到了青睐,逐渐开始接管三河五校了。哪有空外调去做个劳什子的亲民官
他曹孟德,注定是要成为大汉征西将军的男人啊!虽然大汉朝现在就是一条破船,但曹操仍然还怀有对它最后的希望。
尤其是现在,刘宏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不知道哪天就凉了。眼下洛阳才是大汉朝的关键所在,他曹孟德怎么可能离开
再者说了,他还打算叫上董明,他主外,董明主内,在大汉朝重新打造一个煌煌盛世来。
“对了,孟德你应该会被调任到边郡。你素来勇武,颇有谋略,在边郡可以大有作为!这一次若立功了,为父定会为你运作一个侯爵。”曹嵩又开口。
“父亲大人!”曹操实在是不想听自己父亲胡咧咧,开口说道:“某不想去边郡。此事休要再提了。”
曹嵩闻言一愣,刚想再说什么,就看到对面曹操一张脸紧绷着,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你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
曹操没有说话,端着茶杯默默地喝了一口。
一时间,房间内有些沉闷。
165章 刘备的儿子
汉中,南郑,左将军府。
内院,刘备正在花廊前着急的走动着。他身边还跟着关羽张飞两位猛将兄,简雍孙挺两个文臣。前厅,刘备麾下文武则都在座,不时的小声交谈着。
十一月初十,刘备的发妻,出身于南郑李氏的李媛要生了。年头怀的孕,可让刘备给激动坏了。
十月怀胎,到了今天,终于孩子要呱呱坠地了。
“主公莫要担心,延请的是南郑首屈一指的稳婆,一定会母子平安的。”孙挺见刘备走来走去的,上前劝了一句。
刘备闻言回道:“这怎么会不担心!这可是某家第一个孩子啊!”
关羽等人互相看看,都表示很理解。因为他们的老婆也都怀孕了,只是刘备的孩子最先出生罢了。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董明还是改变了历史。不知道刘关张的后代,还是否像历史轨迹上那样,或成才或成蠢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