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老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野怪逆袭
“敬酒不吃吃罚酒!既然如此,那你就为这腐朽的大汉朝陪葬吧!记住了,杀你的人是零陵张蒙!”
说完张蒙一夹马腹,冲了上来。
162章 青铜遮面
一路上,董明从张亮断断续续的叙述中,得知了事情的始末。
却原来是张亮张富兄弟二人趁着休沐之日,带着一家老小出去踏青了。也没去多远,几十里地外一个小山罢了。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伙强人,二话不说将他们拦住。
拦住他们的人倒也奇怪,张口就要招揽张家兄弟,可是却不说自己是何方势力。张富、张亮二人自然不会答应,再加上是武人脾气,三言两语没说好,就打了起来。
本来两兄弟以为只是一批蟊贼罢了,谁知道这些人竟然训练有素,再加上有人数优势。他二人虽然有些勇力,但那领头的也武艺不俗。一时间就落入了下风。
眼看着打不赢了,张富给张亮制造了一个机会,后者杀出来,跑到书院去求救。
就这做派,董明用脚后跟想都能想到,这一伙人肯定不是什么良善之辈,说不定就是哪个准备zaofan的野心家派出来四处招揽人手的队伍。
“驾!”
一伙人马不停蹄的向着遇事的地方赶过去,到了地头的时候,正好看到张富正与那领头的厮杀在一起。几个士兵则左支右拙的挡在妇孺跟前。
张亮当时就急了,一策马就冲了上去。
“贼人!敢尔!”
他大吼一声,直奔张蒙而去。
董明在后面看得直摇头,对着黄忠道:“汉升去帮他们兄弟二人吧。”
“喏!”
黄忠闻言一抱拳,打马就冲了过去。董明在后面补充了一句:“抓活的。”
说完之后,他带着其他的学生直奔张家兄弟的家眷处,二三十个士卒罢了,随便的冲了一下就将他们冲散,救下了张家兄弟的家眷。
而另外一边,黄忠出手之后,那张蒙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就被黄忠一刀背砸在后背,摔落马下,晕了过去。
众人来得快,战斗结束的也快。轻点了一下人数,除了张家兄弟和几个战死的士卒之外,其他人都没什么问题。只是张家的家眷们受了一些惊吓。尤其是两人的孩子,还在哇哇大哭。
董明看着张富、张亮的孩子,心里一阵唏嘘。这两人成亲的时候他倒是知道,孩子满月他也知道。只是没成想,一转眼孩子都能下地走了。
时间啊,可真是无情呢。
“先带回去医院吧,让元化兄看看。”董明感慨了一会儿之后,对张亮说道。
“谢过老师了。”张亮点点头,行了一礼。其他人也跟着对董明道谢,董明摆摆手,让他们不用如此。
“先回去,说不定他们还有后援。”董明说道。
“好。”
“带上那个领头的,我们回去。”
一行人来得快,走的也快!回到了明德镇,到了医院里。董明陪着张家兄弟在华佗那里处理了一下伤口,然后才有功夫歇一会儿。坐在软榻上,他将衣服掀开。
这身衣服帅是挺帅的,就是特娘的打架不方便。刚才就动手了几下,差点把袖子都扯裂了。黄忠倒是没事儿人一样,乐呵呵的给自己儿子拆野猪。他那宝贝似的家传宝刀,如今也成了拆骨刀。
“先生,上好的野猪肉,某家给你留一块后腿肉!”
董明坐的位置靠近窗户,一抬头就能看到黄忠,后者当然也能看到他。
咽了一口吐沫,董明摇摇头道:“不用,给叙儿吧,他需要补一补。话说回来,为什么要去抓野猪啊。”
“元化先生要的,说是大补之物。”黄忠笑着回道。
董明看了一眼正在忙碌,并且日渐圆润的华佗,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正想着呢,包扎好的张亮走到了董明跟前,坐在了他对面。
“老师。”张亮脸色有些难看,道:“学生,想要变强。”
董明想了想,反问了一句:“对你来说,什么才算是变强”
张亮攥紧了拳头,咬着牙说道:“学生只想让身边的都平平安安。只要能够有让他们一世平安的力量就可以了!”
“你这是玄幻文的台词啊!”董明在心里吐槽了一句,然后笑着说道:“既然如此,那你没事的时候就来书院听课吧。”
“听课就可以了吗”张亮有些犹豫。
“为师骗过你们吗”董明说这话的时候,看着张亮的眼睛。后者迟疑了一会儿之后,又变得坚定起来。
“多谢老师!”
“不用谢我。”董明摆摆手道:“你有这份心,很好!”
两人没有再说话。
董明神游物外,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张亮则是看到他一脸沉思的模样,不敢开口。此时已经是日落西山的时候,夕阳透过窗户照射进来,暖暖的,松松的。
张亮忽然想到了很多年前的那个下午,自己还是一个半大小子。眼前的男人,还是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寒门士子。
一晃眼,一切都变了。
张亮低着头,看着自己的双手,那上面有长年累月挥舞兵器留下来的老茧。一如当年跟父母一起做农活时留下的老茧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现在的老茧,有着让他心安的力量。
翌日,张亮张富等人在侧,董明叫醒了张蒙。后者醒来之后,一言不发,该吃吃该喝喝,一点儿都不紧张。
董明也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在张蒙对面吃着早饭。倒是张家兄弟,饭也不吃,一脸愤怒的看着张蒙。
吃罢了早饭,董明正襟危坐,看着仍在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张蒙,笑了笑。
“说说吧,你是何人”
张蒙喝了一大口酒,将酒杯往地上一扔,眼睛一闭道:“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董明见状楞了一下,这都是什么人啊!
“不杀你。你就说说吧,是什么人某家猜一猜如何”董明笑眯眯的问道。
张蒙也不答话,就这么闭着眼睛。
“你是零陵人,眼下观鹄在零陵zaofan,所以你是观鹄的人”董明笑着说道:“你也不用否认,周边除了观鹄之外,也没有别人会干这样的事情了。如此下作的手段,果然也只有观鹄这种猪狗不如的畜生才能做出来。”
“住口!”张蒙猛地将眼睛睁开,对着董明大声呵斥!
“看吧,某家果然猜对了。”董明一摊手,然后对张亮张富二人说道:“交给你们了。这事儿某就不管了。”
张亮张富两人闻言点点头,眼神不善的看向张蒙。后者脸一转,哼了一声:“无耻之徒!竟然诓某家!可恶!”
董明施施然的站起来,擦了擦嘴,双手一背走了出去。出来的时候,就看到诸葛瑾正在门外向内张望着。
“干嘛呢”董明问了一句。
诸葛瑾闻言回道:“好久没见亮哥儿和富哥儿了。”
“等着吧,一会儿他们就出来了。”董明说了一句,直接离开。他一会儿还得去上课呢。
零陵,都梁县,观鹄的老巢所在。
府衙中,观鹄坐在上首,下面坐着一个年轻人,这人倒是奇怪,以一个青铜面具遮住了半张脸。一身素色长袍,腰间挂着一个奇怪的木牌。
“先生,不知道接下来我军该如何是好”
自称平天将军的观鹄是一个看起来有些老成的男人,哪怕是在县衙中也仍然甲胄在身。此时他愁眉紧锁,一脸期盼的看着那青铜面具遮脸的文士。
“将军直呼某家姓名即可。”那文士欠了欠身,道:“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往南。”
“往南”观鹄闻言楞了一下。
“没错!往北走,太难了。零陵郡如今拿我等没办法,是因为郡守刚到。那郡都尉马令也没有足够的人手。一旦他们缓过劲来,我等不是对手。就算侥幸打下了零陵,等着我等的也必然是大汉天兵!别的不说,就是长沙孙坚,也不是我等能够力敌的。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往南走。”
观鹄坐在上首,皱着眉头思索着。半晌咬了咬牙道:“也好!还请先生告知,我等该如何行事!”
“准备好吧,这可是一场赌上性命的远行啊。”
观鹄闻言一愣,想要问什么,可是最终还是没有问出口。那青铜遮面的文士则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腰牌,腰牌上面依稀可以看到一个“日”字。
就在观鹄决定南下的同时,长沙那边,孙坚亲自挂帅,以徐盛为副,韩当为先锋,步骑五千杀向零陵郡都梁县。
他自然是为了帮助马维平叛了。与此同时,他还接受了贺文的建议,借着这一次的平叛,能够将触角伸到零陵。
贺文如今在孙坚军中还算得力,至少孙坚是个有大志向的人,只要有能力,都能在他这里得到重要。
同时,因为董明的缘故,他跟徐盛也成了朋友。两人关系非比寻常,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另外一人也因为出身明德书院,跟他们相交莫逆。
行军途中,贺文就跟在徐盛跟前。两人交流了一番,都认为那观鹄不过是土鸡瓦狗,长沙大军一到,立刻就会化为齑粉。
但事情往往让人意外,他们还没到零陵地界呢,就得到了消息。
观鹄,跑了!
163章 穿越众都是无赖
观鹄跑了,兴致勃勃的孙坚懵了。一直焦头烂额的马维却舒坦了。
不过,这都跟董明没啥关系。入了十月,天气转凉,书院也变得忙碌起来。董明的课程也开始加紧,理论也好,实践也好,一天都不得闲。
“大家注意一下,这个玩意就是纺织机。”
甲一班,董明弄了一块黑板,黑板上面画着一个非常详细的机械图。这玩意其实是黄道婆设计的新式纺车。
事实上这部分的课程董明上了二十多天了。除了新式纺车之外,还有一整套黄道婆改良的赶、弹、纺、织的工具:去籽搅车,弹棉椎弓等。
后世的黄道婆贡献不可谓不大。
当时用的都是旧式单锭手摇纺车,功效很低,要三四个人纺纱才能供上一架织布机的需要。黄道婆就跟木工师博一起,经过反复试验,把用于纺麻的脚踏纺车改成三锭棉纺车,使纺纱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两三倍,而且操作也很省力。
纺车本就是省力的东西,黄道婆设计的新式纺车更是将纺织效率提高了数倍!在汉末拿出来,董明觉得都有些奢侈了。
这玩意做出来很简单,问题的关键是,原材料真不一定能够供上。想要发挥它的作用,还得由官方出面,建立一条完整的产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才可以。
这种事儿,非得是天下太平,政局稳定的时候才可以。但,这是以后的事儿。眼下先把技术留下来,小规模的运用。日后想要扩大规模的时候,拿来即用,也是方便。
“都记下来,下午的时候,咱们去谭木匠那里,亲手做一台出来。”董明又道:“实践出真知嘛。这东西,可以提高三四倍的纺纱效率。如果能在县城中普及纺纱车,纺织业就会成为一个县城的特色!有了这样一个产业,县城想不发展起来都难。”
学生们闻言都点点头。
“不过,想要真正的做起来,还需要解决上下游的问题。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和下游的销售。因此,纺织业的兴起,一定伴随着原材料种植业和丝织品市场的兴起而兴起。”董明说着说着来了性质。
“这就是为师曾经告诉过你们的,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中的内容。任何一个地方,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是单独某一个产业能够堆得起来的。尤其是大汉朝,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体量的提高,靠的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才可以。”
“那老师,对于大汉来说,应该如何发展经济呢还有为什么要发展经济呢自古以来,重本轻末,为何老师会强调商业发展呢”
问话的是诸葛瑾,这个问题也是很多学生都想问的问题。
董明闻言笑了笑道:“重本轻末并没有什么不好的!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生产力低下,劳动力全部都去种植农作物都不一定能够养活所有人。因此历代帝王才会重视农业生产。毕竟商人不事生产不是吗”
“但是这个局面会逐渐改变的!只要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就会减小。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多余劳动力。这些多余的劳动力除去一部分官员、贵族、士兵等不事生产的人之外,剩下的就可以投入到工业中去。而不管是农产品还是工业产品都需要流通,流通起来的产品才是财富。”
“那么如何流通自然就需要商人了!货卖南北,虽然是为了挣钱,但是他们也在客观上推动了劳动产品的流通。”
“也就是说,对于国家来说,不管是种地还是行商,还是做工,全都是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只是,我等必须要把握住一个度。”
“商业的发展一定不能损害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发展国家的经济就行了。为师这么说,你们能明白吗”
董明说了一大段,学生们听的云里雾绕的。不过没关系,有那聪明的已经全都记了下来,待课后大家传抄一下,慢慢理解便是。
课程继续,董明也继续说着自己对于经济的粗浅理解。虽然都是一些大而化之的东西,但总归要比这个时代先进太多了。
中午吃罢了午饭,休息了一会儿之后,甲一班在书院门口集合。董明带着他们直奔明德镇的谭家木匠铺。
随行的还有帮忙的周韩氏,她之所以跟着,是因为董明需要一个人来真真的试用一下纺车。整个书院,没有必要周韩氏更合适的人了。
到了谭家木匠铺,出来迎接的是谭文。谭武则在后院陪老爷子说话。董明跟谭文寒暄了几句之后,带着学生们进了木匠铺。这一次董明也不在一旁看着了,他也跟着学生们一起,跟着谭文拿着图纸仔细研究。
“看起来不是很难。”谭文看了几遍图纸之后,给了董明一个确切的答复:“只不过某家也没有做过,可能要耗费些时间。”
“无妨,某家带着这些学生这几日就在镇子里住下。速度慢一点没关系,关键是要做好。”董明回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