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老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野怪逆袭
黄忠离开之后,董明回到书院,直接跑到后山找到了高尚和飞虹两个人。等他到了地头的时候,就看到两个人正在往火盆里放huoyao
“你俩干啥呢-”董明有些懵,连忙上前问道。
高尚和飞虹看到董明,停下了手里的活计。
“老师,学生跟飞虹先生商量了一下,觉得如果用huoyao作为动力的话,飞艇一定能够飞的更高!”高尚一脸兴奋的说道。
董明嘴角抽了抽,然后道:“huoyao作为动力亏你们也敢想。赶紧拿下来,这不是浪费吗”
“不行吗”高尚觉得有些失望了。
董明摇摇头道:“别瞎闹了。热气球之所以飞不高,原因很多。首先就是材料的问题,牛皮还是太重了。下面的吊篮也是一样。除非有更轻的皮革或者其他材料能够代替牛皮,再把吊篮的重量减轻,估计能飞的能高一些。”
“还有呢”高尚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本本,飞虹立刻上前递了一支笔。
董明看到两人配合无间的模样,觉得很有趣。
“燃料也不行,脂肪虽然能够燃烧,但是”董明摇了摇头:“你们就不用想了,短时间内很难用热气球送人上天。”
高尚和飞虹两个人闻言,都有些失望。但现实就是这样,热气球的问题,一时半会儿很难解决。
“对了,不说这些了。”董明忽然压低了声音道:“huoyao武器研究的如何了”
说到这个,高尚和飞虹两个人都变了一副模样,一脸的严肃。
“如今leiguan已经做出来了。”
leiguan,是董明取得名字。其实就是管状的土制zhayao,没有真正的leiguan那么有威力。
“做出来了”董明闻言一喜,道:“威力如何实验了吗”
飞虹和高尚两个人相视一眼,后者开口道:“还没有。只是已经做出来了一百多根。”
“”董明又懵了:“做这么多做什么”
“不同材质的啊。”高尚解释道:“有竹子的、木制的、铁制的、纸制的还有绢布、泥巴之类的。每一样都做了一二十根。”
董明闻言点点头,然后道:“这样倒是对的。不过铁制的就算了就咱们现在做出来的huoyao,能把铁炸开”
高尚和飞虹闻言,都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走,去看看吧。搬出来,咱们找个地方都试爆一下。”董明说了一声。
两个人点点头,带着董明来到了烟花房。
烟花房其实是一个阶梯状的大院子,从下往上分成了好多个区域。真正做烟花的地方其实只占了很小一部分。其他的都是空地,搭了几个棚子用来放各种材料。
而真正制作huoyao和huoyao武器的,是两个石头房子。
“上次不是发生了baozha吗所以学生跟飞虹先生格外小心。”高尚解释道:“石头房子里就算发生了baozha,影响也不会很大。顶多屋里的人跑不出来罢了。”
“还是小心一些的好。”董明砸吧了一嘴巴道:“让你们制作的防护服怎么样了”
“唔,贺铁匠正在做。”高尚回道:“其实已经做了一套,可是行动起来太不方便了。”
“唉。”董明叹了一口气:“防护服必须得快点做出来。不方便也不能不穿。里面的铁甲外面的牛皮都必须穿。”
“知道了。”高尚倒是知道,董明是为了他们的安全着想。
其实所谓的防护服真的很傻,基本上等于是罩着牛皮的铁桶。这还是上次baozha之后,董明吩咐下去的。本来想从系统那里兑换的,可是实在是兑换不起。
“先看看leiguan吧。”董明岔开这个话题。
“好!”
高尚和飞虹两个人从房间里搬出来几个木箱子,木箱子上贴着封条。封条上分别写着“木”、“铁”、“纸”等字样。
紧接着,高尚又从一旁推了一个独轮车出来,董明和飞虹两个人帮忙将东西搬上了车。飞虹虽然是单手,但是力气极大。两人合力,很快就全都搬了上去。
“走吧,去后山。”董明吩咐了一声。
路上的时候,董明指着独轮车问道:“你们做出来的”
“对,学生跟飞虹先生一起做出来的。”高尚回道:“方便一些。”
何止是方便一些这么简单。作为后世人,董明很清楚,独轮车的作用的到底有多大。可以这么说,在现代交通工具普及之前,独轮车是路上运输最好的设备。特别在北方,几乎与驴子、骡马等起同样的作用。
独轮车是一个以人力推动的小型运载工具,事实上此时已经被发明出来了,只是董明尚未见过罢了。
它符合工效学,能够抵受在崎岖路面行进,但是不能在太过倾斜的地面作物资或工具运输。
独轮车利用杠杆原理而把负载的抗力点的靠近支点{即车轮}而令本身运作有效率,亦把负载分担在独轮车及操纵者之上。因为独轮车令笨重或大量的负载移动变得轻松,所以它在建筑工地、农地、园林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运载工具。
董明更知道,后世的淮海战役胜利,可以说是手推车推出来的胜利。
“有空把图纸画一下,送给谭木匠他们,让他们多做一些,卖给普通百姓们使用。”董明吩咐了一声。
“成,这东西也不复杂,学生以前见过。”高尚答应下来:“谭木匠应该也会做。”
“那更好。”董明点点头。
一路无书,到了后山的一个山坳处,三个人停了下来。
“就这里吧。”董明说道。
高尚和飞虹自然没有意见,将手推车停下来,两个人将leiguan卸了下来,在地上码好。
“先试试竹子的吧。”
董明将写着“竹”封条的箱子打开,里面堆放着草垛,草垛上面放着十几根竹子外壳的leiguan。leiguan大概有二十公分长,两指宽。前面有引线,引线缠绕在leiguan上,岔开大概有三十公分长短。
“引线有些长了。”董明点评了一句。
“主要是为了安全。”高尚笑着解释道。
董明点点头,然后从怀里摸出一个打火机来。这还是当初为了抽烟,从系统那里换来的。
点火,引线点燃,发出滋滋声。
大概着到了还剩五分之一的时候,董明将leiguan扔了出去。
leiguan在半空中划过一条美丽的抛物线,在快要落地时候baozha了。
“砰!”
董明听着声音,眉头皱了皱。
“去看看。”
带着高尚和飞虹两人,来到了baozha处。leiguan还剩半截,另外半截被扎散了,扎在地上、树上,看起来像是很有威力的样子。
但是董明很清楚,这玩意的杀伤力约等于小时候玩的狼狗擦炮。甚至可以说,如果狼狗擦炮有这么大个,威力绝对比这竹制leiguan要大。
“再试几个吧。”董明说了一声。
高尚和飞虹闻言点点头。一共十五个竹制leiguan,一一点燃。高尚负责做各种数据记录。飞虹负责点火。
十五个,有四个哑巴炮,没有被点燃。baozha的十一个,威力都不尽如人意。吓唬人可以,扔到密集人群中也会造成一定的杀伤力,但是意义不大。
竹制leiguan,可以说是失败了。
董明没有说话,但是飞虹和高尚也知道竹制leiguan的效果不是很好。
“木制的。”董明打算继续实验,事实上他很清楚真正有威力的估计是用纸包裹的那一箱,但是这也不好说,毕竟时代不同,纸张也不是特制的。
木制的少一些,只有十二个。可是效果还不如竹制的leiguan。虽然都baozha了,但是也就听个响而已。倒是baozha之后有一半的leiguan被点燃了这一点让董明觉得还有一些待开发的价值。
“唔,这种木制的也不是不可以用。”董明对高尚和飞虹说道:“做成燃烧leiguan吧。”
“嗯”高尚和飞虹楞了一下。
董明摇摇头道:“就是个想法,以后再说。先试试其他的吧。试试铁制的。”
铁制leiguan一共只有六个,无一例外全都没有baozha,但也不是哑火。点火之后,引线烧完,leiguan喷出一串的火花,巨大的力量推动着leiguan向前飞了数米远。
“这玩意,意义不大。”董明无奈的摇摇头,果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惊喜。
但是董明却没有注意到,高尚看到铁制leiguan被huoyao推动着飞出去的时候,那一脸兴奋的表情。
“都试了吧。”
最终结果,其实并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只有用纸做外壳的leiguan还有些意思,那威力如果在一米范围内肯定会被炸伤,其他的基本上都只能吓唬人。
董明倒也明白原因,一是密封性不好,二是huoyao不行,三是huoyao没能充分燃烧。归根结底还是生产力的问题,所以大力发产生立才是王道啊。
将这三个点告诉了高尚和飞虹之后,董明当先离开。
剩下两人要把地上的碎屑物都收走才行。毕竟这玩意算是明德书院最高机密了,哪怕是一点儿被人发现的可能都要扼杀在萌芽里。
172章 何进的橄榄枝
leiguan只能说不尽人意,热气球还得再研究。瞎忙活了十来天,董明修了一夜之后,第二天再一次精神饱满的去上课。
都已经中平五年了,董明哪怕是历史只是再贫瘠,也知道刘宏已经没几年好活了。剩下的这段时间,培养更多的学生,让新学能够被更多的人认可,就成了董明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
可是,这两件事都急不得,只能慢慢来。
课一如往常,饭一日三餐,太阳照常升起。
在月末的最后一天清晨,一个风尘仆仆的士子来到了明德书院山脚下,入眼就看到了山脚下刻着《师说》的石碑。
士子停了下来,整理了一下衣冠,就这么站在这里将整篇文章通读了一遍。读完之后,他皱了皱眉头,又从头到尾读了一遍。
“大巧不工,浑然天成。”
士子眼睛瞪的溜圆,死死盯着石碑上的文章,像是看到了稀世珍宝一般。
“好,好,好!”士子连喊三声好,大笑道:“董伯照果然名不虚传,仅凭此篇《师说》就足以青史留名!”
这就是废话了,韩愈的文章,能不好吗不好也不可能跨越历史的尘埃,流传上千年。
这人,姓陈名琳,字孔章,广陵射阳人。日后会被称为竹林七贤,年级与孔融相当,今年三十来岁。虽然看起来风尘仆仆的,但其实陈琳是大将军何进的主簿。这一次,是带着任务过来的。
只是不成想,刚到山脚下就被董明的一篇《师说》给拿下了。怀着期待,陈琳拾级而上,直奔明德书院。
书院内,董明正在上课呢,就看到耳房迎客的学生领着一个三十多岁的文士,正等在外面。那文士身高七尺有余,仪容不凡,看着就不是一般人。那人见董明看过来,朝着他笑了笑,遥遥一礼。
董明还礼,不过课还得继续上。
下课的时候,董明出来,迎客学生上来如此这般交代了一番。
来人正是陈琳。
“原来是孔章先生当面!明多有怠慢,还请先生勿怪。”董明给足了陈琳面子。
陈琳嘛,嘴炮一个,搁后世就是一个嘴强王者,沙雕大v。
“伯照先生,此言差矣!”陈琳笑着道:“却是琳来的不凑巧了。”
董明耐着性子跟陈琳寒暄了几句,然后带着他来到食堂。陈琳进了食堂之后看到很多学生都在,眉头微不可查的皱了一下。
董明心思不在他身上,自然没有注意到。他走到前面,拿了两个托盘,递了一个给陈琳,道:“孔章先生,想吃什么直接去打饭就可以了。”
“哎”陈琳忽然来了兴趣,他刚才已经看了一会儿了,知道怎么打饭。接过董明递过来的餐盘,兴致勃勃的找了一个队伍在后面排队。
排队的同时,还四处打量着。看了一会儿他发发现,虽然这里人很多,但是一切都井然有序的,学生们交流的时候也会压低声音,尽量不影响别人。
“明德书院唔”陈琳心里对明德书院,对董明更加的好奇了。
打了饭,陈琳四处看了一下,找到了董明,端着餐盘走了过去。来到董明对面,坐了下来。
董明抬起头笑了笑,道:“还习惯吗”
“颇为新奇。”陈琳想了一下,才用了一个自己觉得还算准确的词。说实话,太新奇了。且不说这吃饭的方式吧,就说他餐盘里的食物,几乎都是他没见过的。
“吃吧。”董明笑道:“不过书院里不允许喝酒,只能以茶代酒了。”说着,他指了指放在餐盘一角的小茶杯。
陈琳点点头,笑道:“无妨!无妨!”
两人碰了一杯。
“孔章先生怎么有时间来某家这里”董明也不绕弯子,直来直往的问道。
陈琳闻言,笑了一下道:“却是为大将军奔走。不过眼下不是说话的地方,还是等吃罢了饭,我等再详谈如何”
“自无不可。”董明应了下来。
两个人吃了一会儿,陈琳想到山脚下看到《师说》一文,忍不住问道:“伯照先生,不知道山脚下那篇文章,某家可否摘抄一份”
“山脚下”董明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顿了一下才道:“《师说》啊无妨,文章写出来就是给人看的,孔章先生若是有兴趣,自取便是。不过拙作难等大雅之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