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老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野怪逆袭
“伯照此言差矣!”陈琳有些激动的说道:“以琳所见,伯照仅凭此文,便可青史留名。”
董明自然知道,他笑了笑道:“孔章兄谬赞了。”
两人说着,就把客套的“先生”二字给去掉了。
两人又商业互吹了一番,吃罢了饭,董明引着陈琳来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两人相对而坐,董琬奉茶,武敬派人拿了一些瓜果糕点,装在盘子里,端了上来。
所有人都出去之后,董明端坐在软塌上,抱着茶杯一口一口的抿着,等着陈琳开口。
陈琳也喝了一口茶,笑着对董明道:“其实光和年间的时候,琳倒是与伯照有幸见过一面。”
董明点点头。
在洛阳的大朝会上呗。不过当时人这么多,董明可没有发现陈琳。
“一别经年,伯照还是风采依旧啊。”陈琳道:“此次某家前来,是奉了大将军的令,想要请伯照去洛阳,任大将军府长史一职。”
董明摇摇头道:“明恐怕要辜负大将军的厚爱了。”
陈琳闻言表情没有变化,仍然带着笑意,继续道:“某家也猜到伯照会如此回答。不如听一听某家的意见如何”
哦这是要舌战了吗
董明眉头一挑,看着陈琳,笑着道:“还请孔章兄明言。”
“伯照才学自不必多说,天下少有。如今为何要偏安于这乡野之地”陈琳的第一句话,很简单,翻译过来就是,这破地方哪有洛阳那个花花世界好啊。
“乡野之地自有乐趣,再者某家也喜欢这里的清净。”董明表示,老子不想去。
陈琳继续道:“伯照一身才学,岂不是浪费在这方寸之间何不出山,一展胸中所学,也不枉在这世上,走这么一遭。以伯照的才学,若是出身,定然会青史留名。”
好,不谈条件,咱们谈梦想!陈琳的第二招来了。
董明闻言笑了:“老聃骑牛,孔子讲学。人之一生,又何必执着于功名利禄呢”
还是那句话,老子不去。
“如今大汉朝国事艰难,天下忧患,正是需要伯照的时候。伯照又怎能坐视不理呢”
好梦想也没用是吧,那么大义总行了吧你董伯照总不能不顾大义吧
“朝廷之上,江湖之中,又有何处不能为国做贡献呢”董明说着,提高了音量朗声道:“处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也。”
陈琳闻言颇有些气闷的说道:“伯照此言差矣!难道难道这天下就没有什么值得你快乐的吗”
“有!”董明回道。
“何也”陈琳追问。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董明抄了一句,道:“非是某家不愿为国效力,只是还不到时候。孔章兄莫要再劝了。”
陈琳没有回话,满脑子都是董明刚刚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从这句话里,陈琳听出了董明的志向。虽然他仍然不明白董明所谓的时机未到是什么原因,他是他已经明白,眼前这位,是个有大抱负之人。
区区一个大将军府的长史,留不住他。
“琳,明白了。”陈琳拜服。
董明笑了笑。人生第一次舌战,胜利。
转过天来,陈琳走了,带着摘抄好的《师说》和董明连夜亲笔写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走了。
董明不知道的是,陈琳回到洛阳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去找何进复命,而是召集了一大批文人士子,共赏他的《师说》和那一句范仲淹先生的话。
送走了陈琳之后,董明觉得心好累。与陈琳这种文人相处实在是太难了。远不如华佗这样的医生或者黄忠这样的武将,跟他俩在一起,就轻松多了。
但,他的身份,和已经要做的事情已经注定了,他日后跟陈琳这样的文人打交道的时候,多着呢。
董明窝在自己的放心里,奋笔疾书。
他打算仅靠自己的学识正儿八经的写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新学》。书名就是这么直白、直接、直给。就是告诉所有人,这本书就是他董明所有学说的根基所在。
至于内容,其实就是以唯物主义为根本发展而来的一整套的做人、做事、做官、做学问的论述性文章合集。
并且董明给它套上了儒家的外皮,全书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节点,疯狂的添加自己的私货。
董明自己也不清楚什么时候能写完,写完之后要怎么才能让更多的读书人接受自己的学说。但是,干就完事了!
与此同时,远在洛阳的荀璦、戏志才、刘威三人搞了一个大新闻。
三个人在洛阳最繁华的街道上,来了一场舌战群儒。用新学的思想,将其他各家士子说的哑口无言。
但
事情要比舌战群儒要复杂的多了。
173章 最后一颗续命丸
新野,明德书院。
董明还不知道,荀璦三人给自己惹了麻烦。他仍然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偶尔下山跟华佗一起喝一点小酒。之前的时候,黄忠也会过来。不过现在他忙着剿灭水贼,已经很多天没来了。这一日,董琬难得的没有在班级门口蹭课,董明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等到下课的时候,才看到董琬急匆匆的赶过来。
“去哪了”董明迎上去,笑着问道。
董琬闻言笑盈盈的回道:“今天女儿跟别人约好了去踏青呢。本该下午才回来的,可是吕姐姐家中有事,便早些回来了。”
“踏青”董明楞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已经是春天了。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他举目望去,周遭早就没了一丝冬天的意思,一切都显得生机盎然的。
“今年,怎么没有人申请毕业呢”董明摸着下巴小声说了一句。
董琬在一旁笑了,道:“这个女儿知道,大家都说要再等两年呢。”
“却是为何”董明有些奇怪。
“自然是想多跟的大人您再学习两年了。”董琬一脸骄傲的说道:“要知道,大人可是这天下一等一有学问的人呢。”
董明笑了笑,没有接这话,问起了她踏青的事情:“吕姐姐又是何人”
“啊”董琬楞了一下,然后解释道:“吕姐姐是女儿新认识的朋友呢!”
“在哪里认识的为父记得琬儿你很少离开书院吧”董明好奇的问道。
“那几日大人忙着做热气球,女儿在书院里也无事就央着萍儿姐姐带女儿去了几次新野县城,就是那时候认识的吕姐姐。”董琬解释道。
她嘴里的萍儿姐姐就是周韩氏,周韩氏单名一个萍字。身世浮沉雨打萍,干戈寥落四周星。这个萍字,倒也应了她的命。红袖这个名字,只有董明和她知道,其他人都不知道。
“也是极好的,有时间多出去逛逛,认识一些朋友,省的平日里只是闷在书院里。”董明对她能认识新朋友感到很是高兴:“只是下次去的时候,记得带上几个护卫。眼下不是很太平。”
“女儿知道了。”董琬应了下来:“对了,吕姐姐说,他还有一个弟弟,说以后长大了要送到咱们书院呢。”
“哦”董明笑了:“看在琬儿的面子上,这个学生,为父收了。”
“嘻嘻。”董琬高兴的笑了。
父女二人聊着,来到了食堂,打了饭相对而坐,边吃边聊了一些家长里短的东西。正吃着饭呢,食堂门口忽然冲进来一个姑娘。
董明搭眼一瞧,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长得明眸皓齿,身材匀称。增一分则太胖,少一分则太瘦,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好一个漂亮的姑娘!
只不过这会儿这姑娘双目发红,气喘吁吁,进了食堂之后四下打量一番,看到了董琬,立刻奔了过来。
“琬儿,我的好妹妹,你可以一定要帮一帮姐姐啊!”这姑娘来到近前,泪水扑簌簌的往下掉,直接就哭了出来。
“怎么了”董琬皱着眉头,一脸的揪心,轻声问道:“吕姐姐,怎么了”
董明向后撤了撤,看着两人。
那吕姐姐闻言啜泣道:“我那弟弟,快要不行了。可是山下的医生说,只能伯照先生才能救他。姐姐知道你是伯照先生的女儿,所以”
董明闻言皱了皱眉头,他对着姑娘心里有些不喜。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就是董明董伯照。这姑娘若是真有心,直接问他即可,何苦跟董琬卖惨呢这明显是为了拉董琬下水,帮着她一起说服董明。
这样,好增加董明答应她请求的几率。这种姑娘,太有心计了。她跟周韩氏还不一样,周韩氏那种属于聪明,有智慧,豁的出去,狠得下心。而这吕姑娘,则是小聪明,耍心机。
“好姐姐,你放心吧。”董琬安慰一声吕姑娘,然后看向了董明。
“父亲大人。”董琬看着董明,一脸可怜兮兮的模样。
董明站起身来,看了一眼还在低声抽泣的吕姑娘,一言不发。后者等了一会儿,抬起头,一张梨花带雨的脸,眼神中透露着一股子绝望。
“还很会利用自己的得对,漂亮的女人都是麻烦。”
单看脸,这吕姑娘绝对可以说是董明自穿越以来遇到的没漂亮的女子。董琬站在她旁边,光凭颜值也低了一筹。当然,若是算上整体气质,那董琬就胜出了。
“先生”吕姑娘一张嘴,声音不柔不腻,刚刚好,让人听着很是舒坦。
董明叹了一口气,看向董琬,道:“为父下山去看看吧,是在华医生那里是吗”
“是的!多谢先生了!”吕姑娘连忙站起来,抹干了眼泪,对董明说道:“晚辈带先生去。”
“女儿也去。”董琬连忙说道。
董明点点头,没有再说话,当先往外走。
明德书院附属医院。
华佗正等着董明过来。
“续命丸就一颗了。”董明见到华佗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句。
华佗闻言脸色变了变,然后道:“某家再去试试!”
说完他转身就朝里间走了过去。医院里帮忙的学生都站在门口,奇怪的是,医院里没什么病人。
“孩子怎么了”
“是瘟疫。”一个学生用有些惊恐的声音回答道。
“瘟疫”董明皱了皱眉头,回话的学生叫昌文。董明拧着眉头,几乎可以夹死一个昌文:“什么叫瘟疫具体是什么病”
瘟疫,在这个时代,绝对是大杀器。从古至今,人类遭遇了无数的瘟疫,其中有些瘟疫特别严重,对人类后代的影响巨大的有:、鼠疫、天花、流感等。总的来说,瘟疫是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般是自然灾害后,环境卫生不好引起的。
比方说,大旱之后,或者洪水之后。不过这两年大汉朝还算太平,周边也没什么旱涝灾害,也不知道这吕姑娘的弟弟怎能染上的。
不过瘟疫的威力实在是太吓人了。张机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曾经写到:“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公元196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文中的“伤寒”,除了指外感热病外,还包括了当时的烈性传染病,可见当时瘟疫流行之猖獗,致死率之高。
“好像是热病。”昌文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热病”董明皱了皱眉头。
热病,广义泛指一切外感热病与内伤发热两大类疾病。狭义来说,一共有四种,第一种是,一切外感热性病,也就是伤寒。《素问热论》曾记载:“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第二种指的是伤寒病五种疾患之一。《难经五十八难》曾记载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第三种则是夏季伏气所发的暑病。《医宗必读伤寒》上说:“热病者,冬伤于寒,至夏乃发,头疼,身热恶寒,其脉洪盛。”《温热逢源》:“伏气所发者,名为热病。而以暴感而病者,仍名曰暑病。”
最后一种则是指五脏热病。见《素问刺热篇》所论“肝热病”、“心热病”、“脾热病”、“肺热病”、“肾热病”等,指五脏的内伤性疾病。
再简单的说,吕姑娘的弟弟,可能就是得了一个发烧。按理说,华佗应该能治好才对,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华佗有些麻爪的样子。
董明站在门口等了一会儿,见华佗还不出来,仗着自己有系统不怕死,走了进去。董琬在后面拦了一下,可是没拦住。
进了房间,董明就看到华佗正仔细的检查着一个看起来七八岁的小孩儿。小孩儿想来就是吕姑娘的弟弟了。
发动,姓吕名范,还是个乙等资质,最有趣的是,除了武力值是乙下之外,其他的都是乙等。光从资质上来看,这小子像是穷人版的徐庶。徐庶除了武力资质甲下之外,其他的都是甲等。
“有点儿意思。”董明笑了一下。不过眼下小吕范已经昏迷过去了,脸上发红,嘴唇发紫,看起来不太像能活下去的样子。
“能救吗”
“等死吧。”华佗看是董明走进来了,一摊手道:“给某家时间,一定能够找到对症的方子,只不过这小子恐怕没这个命等了。”
“那你刚才在干嘛”董明问了一句。
“查看病征,记录下来,日后研究。”华佗说这话的时候,就好像软塌上躺着的不是人,而是一头做实验的小白鼠。
董明摇了摇头道:“续命丸,某家带来了。”
华佗看了一眼董明,然后又看了看吕范,轻轻摇摇头:“不值得。你的续命丸,应该留着,日后定然有大用。”
董明笑了:“天大地大,人命最大。”
他走到床前,弯腰将吕范扶起来,从怀里掏出装着续命丸的小瓷瓶,倒出来最后一粒,捏在了手里。
“某家还以为你会上来抢呢。”董明打趣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