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好老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野怪逆袭

    神经病啊!

    “嗯,那位的意思是,可以跟您多学习一段时间。”张全继续道“这么些年了,虽然看了不少您的书和讲义,但是很多东西都不明白,想要趁着这个机会找您解惑。那位就是这么想的呢。”

    董明摆摆手,没让张全继续说下去,而是道“你回去告诉他,就说是本官的意思,让他去洛阳令那里观政。”

    再也没有比观政亲民官更涨知识和手段的了。

    张全闻言点点头,又道“那就奴婢就谢过先生了。”

    先生

    董明有些玩味的看了一眼张全,他对自己的称呼竟然变成了先生,这小子有些意思。

    “倒也没什么,至于他学习上的问题,等本官找个机会跟天子说一声,到时候给他一一解答。”董明笑着回道。

    “那太好了。”张全兴奋的点点头。

    “还有事儿”董明问道。

    “没了!”张全躬身道“如此奴婢就不打扰先生了!”

    张全离开之后,董明眯着眼睛,摇了摇头。

    “所以这皇位之争,就这么开始了吗”

    刘辩十二岁,刘协七岁。两个后世还在上小学的家伙,就这么在各自背后之人的推动下,不得不开始一场无视血缘,践踏道德的血战。

    关键每一个投身到这场血战中的人都觉得那么的理所当然,包括何进,包括刘宏,甚至也包括董明。

    出生在帝王家,从出生的那一刻,本身的政治意义就远远大于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意义。

    对有些人来说,这是幸运的,与天地人斗,都特娘的其乐趣无穷;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却是无法反抗的命运。

    杨家,杨修正跪在地上,他前面是一脸怒容的杨彪和满脸愁容的袁氏。

    杨彪是杨修的父亲,他母亲是袁氏,袁安的曾孙女,袁逢的妹妹。也就是说,从血缘关系上来看,杨修和袁绍、袁术等人还是表兄弟。

    “你怎么来洛阳了!”杨彪横眉倒竖,一双眼睛因为生气瞪得老大“滚回华阴去!别在洛阳丢人现眼!”

    杨彪是传统的儒家门人,按照历史轨迹,这会儿他应该接了老爹杨赐的临晋侯的位置。只不过大概是董明的原因,历史出现了一些偏差,杨赐老爷子身体虽然不算好,但仍然活的好好的,前些日子还在朝堂上跟董明斗嘴呢。

    传统儒学门人,自家老爹又跟董明不和。这也就导致,杨彪被新学的感官急速下降,已经到了厌恶的程度。而他,正好有一个一心扑在新学上的儿子。更关键的是,这本来是他们老杨家下一代的门面担当。

    杨彪气疯了要。

    杨修低着头不说话。

    一旁的袁氏见状,上前劝道“修儿还小,以后总会明白的。”

    “他明白个屁!”杨彪连体面都不顾了,直接破口大骂“还不是你教出来的好儿子!好好的圣人之学不去学,非要鼓捣那些邪魔外道!”

    “新学不是邪魔外道!”杨修忽然开口争辩道“新学是科学,是真理,是经世致用之学,是对圣人之学的继承和发扬!”

    “你再说,老子今天打死你!”杨彪抓起一根木棍朝着杨修就抽了过去。

    袁氏见状连忙上前抱住杨彪,然后对杨修喊道“修儿,快跑,回华阴!”

    杨修看了一眼杨彪,又看了一眼袁氏,大声说道“父亲大人!您就是打死儿子,儿子也会这么说!日后您且看着便是!这天下,终归是新学的天下的!”

    如果董明在场,估计恨不得一巴掌扇死杨修。

    你搁这帮我立什么弗拉格呢




192章 来自何皇后的恶意
    董明感冒了。

    用这会儿的话说,应该叫伤寒,可以杀死人的。

    他请了假,窝在房间里。徐庶给他熬着药,陪着他聊天。

    “元化先生应该一同来洛阳的,这里的医生,学生总有些不放心。”徐庶小火熬着药材,对董明说道。

    董明倒是不在意这些,实在不行他还能从系统那里兑换一些特效药出来,总之不会被一个小小的感冒干掉就是了。

    “不说这些,你熬完了药,去吧志才给为师找来,为师有些事情要让他去做。”董明觉得脑袋昏昏沉沉的,有气无力的吩咐道。

    徐庶闻言有些担心的说道“老师既然生病了,就休息一些日子吧”

    “无妨,只是有些事情让志才去办罢了。”董明摆摆手,解释道“还算是个重要的事情,拖不得。”

    “学生省得了。”徐庶点点头。

    药材熬好了,徐庶端了一碗喂董明喝下去。喝了药之后,董明沉沉的睡了过去。等他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

    头还有些疼,但是已经没那么严重了,说明这个时代的药还是有些作用的。他醒过来,穿上衣服,才注意到门口有个人影。

    “庶哥儿”董明问了一句。

    “老师,是学生。”门外传来戏志才的声音。

    董明一拍脑袋,他才想起来,吃药之前让徐庶去找戏志才的时期,那会儿还是上午呢,看样子戏志才应该等了很久。

    “等了很久”董明问了一句,道“快进来吧,外面还是有些冷。”

    戏志才大踏步走进来,对着董明行了一礼,道“老师找学生何事”

    “为了王韦的事情。”董明先倒了一杯茶,然后喝了一口道“他过些日子会跟你对接,具体的事情”

    董明如此这般的交代了一番。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就是让王韦当一个双面密探罢了。他仍然向刘宏报告董明和新学的动向,反过来董明也打算通过王韦来试探刘宏的反应。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方说董明想要征收商税,那么就可以让王韦先行告知刘宏,看看他的反应如何,如果他支持那就好办,如果不支持也不反对,也可以做做。如果他反对的话,那董明就可以暂时改革其他的方面。

    一点点的试探,直到最后一切都水到渠成。

    将事情给戏志才交代了一番之后,董明摸着茶杯笑着道“这件事儿为师思来想去还是你来做最合适。”

    戏志才点点头,道“学生省得了。”

    “嗯,今天太晚了,明日再走吧。”董明看了一眼窗外,直到已经是深夜了“让庶哥儿给你安排一下房间就行。”

    戏志才没有拒绝,答应下来。

    翌日,戏志才和董明一同出府。两个人都要去坐班,不同的是戏志才的工作要忙一些,董明只是过去睡觉罢了。

    到了地方,董明刚刚进门,赵岐就迎了上来。

    “太常大人,宫里来信了,让大人与某一同觐见。”赵岐上来就说道。

    “哎”

    董明楞了一下,刘宏这见他是不是见的有些频繁了不过这一次跟赵岐一起去,应该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咱们现在过去”赵岐问道。

    董明点点头“那就去吧。”

    跟在赵岐后面,两人并没有去南宫,也没有去北宫,反而转到了长秋宫。长秋宫是何皇后的居所,这一点董明还是知道的。

    “唔这里咱们进去不合适吧”董明上前拉住赵岐,一字一顿的说道。

    赵岐闻言解释道“天子就在里面。是天子让你我二人来这里的。”

    “传信的小黄门呢”董明又问了一句。

    “先回来了,老夫为了等你所以就让他先回去了。”赵岐说着从怀里摸出一个腰牌,递给了董明。

    董明接过来看了一眼,然后道“那行吧。”

    赵岐点点头,大概是为了打消董明的疑虑,继续走在前面。两个人进了长秋宫,董明心思急转,刘宏若是召见他还好理解,但是召见赵岐的话

    董明开始回忆这些天对赵岐这个人了解到的一些资料。

    唯一值得说道的就是他是个经学大家,主攻《孟子》,最早的孟子注本就是赵岐编写的《孟子章句》。

    如今赵岐正在写这本书,还曾经跟董明有过探讨。董明虽然不是什么经学大家,但是他读过朱熹的《孟子集注》啊。对《孟子》一书,还是有些了解的。当然了,董明对朱熹的那一套“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是嗤之以鼻孔的。

    单就对《孟子》的注解来说,董明更加喜欢赵岐的版本。赵岐注释《孟子》注重训诂,兼重语句的诠释而朱熹则注重义理,兼重词义的解释。

    赵岐的这种注解的方式,真要说起来,得从两汉之际今古文经学之争说起。

    今文学家注目于经书的‘义’,所以注重‘微言大义’,和政治的关系也较为密切;古文学家在古文经书发现后即注意校勘脱简,所以治经注意名物训诂。

    而赵岐兼采两家之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孟子章句》“汉儒注经,多明训诂名物,惟此注笺释文句,乃似后世之口义,与古学稍殊”,焦循《孟子正义》也说其“叠训诂于语句之中,绘本义于错综之内”与汉代其它注书相比,《孟子章句》既“笺释文句”,又注意名物训诂。如《梁惠王上》“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赵注“曰,辞也。叟,长老之称,犹父也。孟子去齐,老而之魏,王尊礼之曰父,不远千里之路而来,此亦将有以为寡人兴利除害者乎”既重训诂,又有句意的阐释。

    同样是《梁惠王上》“《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you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朱熹的注解是“经,量度也。灵台,文王台名也。营,谋为也。攻,治也。不日,不终日也。亟,速也,言文王戒以勿亟也。子来,如子来趋父事也。灵囿、灵沼,台下有囿,囿中有沼也。麀,牝鹿也。伏,安其所,不惊动也。濯濯,肥泽貌。鹤鹤,洁白貌。于,叹美辞。牣,满也。”

    可以看出来相较于赵岐的注解,朱熹的注解更加注重每一个词的词义。释词非常的细致详尽。但是这种详细的注解,其实夹杂了很多朱熹以“理”为核心的理学思想。

    除此之外,赵注征引诸经,朱注广引诸说;赵岐“疏不破注”,朱熹辨析存疑。不管怎么说,两个人都是大佬,董明也就占了个穿越众的便宜,不然也不能跟赵岐探讨这些形而上的东西。

    从这一点来说,刘宏喊上了他赵岐,再加上他这个新学领袖来长秋宫,很可能是想要听课

    就在董明胡思乱想的时候,两人已经来到了一处寝宫前。

    “到了。”赵岐小声提醒了一局董明。

    董明点点头,走到赵岐前面,自有眼尖的小太监跑进了寝宫内,不一会儿就小太监就跑了出来,将两人请了进去。

    进了宫内,董明扫量了一眼,看到了刘宏、何皇后和刘辩。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六七岁的小男生,跟刘辩有几分相似,乐呵呵的站在刘辩旁边,看起来很是机灵。

    想来应该是比刘辩小五岁的刘协。

    小家伙从小被董太后养在身边,这是董明第一次见到他。

    “微臣见过陛下、皇后娘娘、两位皇子。”董明行了一礼,来了一个扫堂腿,一口气都说了一遍。

    倒是赵岐老老实实的给每一个人都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毕竟是《孟子》大家,注重礼教。

    “今天找你们过来,是想让你们二位当两位皇子的老师。”刘宏笑着说道“辩儿和协儿过些日子要去观政了,但是学业不能落下来。朕就想到了你们两个人。”

    这有些不合规矩其实,不过如今的刘宏大有打破陈规的气魄,做起事来很是随心所欲。

    董明听到这话面无表情,倒是赵岐很是激动。万一选对了人,那可就是帝师了啊,这对一个儒家弟子来说,绝对是难以拒绝的诱惑。

    他咽了咽吐沫,等着董明回话。

    “好。”董明说了一个好。

    刘宏笑着点点头。何皇后却皱了皱眉头,她有些不太喜欢董明身上那股莫名的气质。相反还是一脸恭敬的赵岐,看着舒服一些。

    赵岐也连忙应下来。

    董明却低着头,皱着眉头“刘辩本就我的学生,若是刘宏真有心,直接让刘辩跟之前一样化名跟着我就行了。眼下来这么一出显然是想让我收下刘协”

    他觉得有些惆怅,毕竟人都有个先来后到,大多数时候人还是念旧的。已经呆了刘辩这么些年,他不想换了。若是接下了刘协,那日后两人相争,他该如何自处

    “辩儿仁和敦厚,协儿聪明机灵,两位都是大汉有名的名仕大儒,可择一教之。”刘宏说这话的时候,盯着董明,眼神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选刘协!

    董明微微叹了一口气,正准备拒绝的时候,何皇后忽然开口道“辩儿,你喜欢赵先生吗”

    何皇后突然的一句话,让刘宏和董明同时皱起了眉头。

    刘宏皱眉头是不满何皇后忽然开口,董明则是在纳闷自己什么时候得罪了何皇后。



193章 都来了
    董明很蛋疼,相当的蛋疼。

    此时此刻,他那简陋的院落里几个十来岁的小孩儿正在疯闹。小小的院子,被这群精力旺盛的孩子糟蹋的不成样子。

    “你个鳖孙,别跑!”

    “有种你等着,逮到你,弄死你。”

    几个小孩子越闹越过火,董明终于忍不住了。

    “蔡浩!马明!你们两个赶紧给我滚回去!”董明朝着闹的最厉害的两个少年吼了一句。

    两个人听到董明的怒吼,立刻变了脸色,乖巧的站在原地。其他正在打闹的孩子也停了下来,全都看着董明。

    “今天不上课了,明天再过来吧。”董明揉了揉眉心,挥了挥手。

    几个少年相互看了一眼,然后欢呼一声,做鸟兽散。

    等这些少年离开之后,董明走回自己的房间里,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1...9192939495...1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