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家小福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郁雨竹
殷礼:“……就在前面。”
皇帝立即道:“我们先去吃碗馄饨,朕,我中午还没用过午食呢,走。”
殷礼默默地带人跟上。
这家馄饨很好吃,因此摊位虽小,吃的人却很多,除了在摊子上吃的,还有外带的,摊子的位置不够多,有的人买了馄饨后就蹲在路边吃。
殷礼付了钱,因为馄饨是提前包好的,他又有三口锅同时煮,速度并不慢,很快就端了上来,一脸抱歉的道:“客官,小的摊子小,暂时没位置了,您看……”
一个侍卫掏出一块银子道:“让他们腾出一张桌子来。”
“哎,”皇帝伸手拦住侍卫,笑道:“哪有你这么败家的,一碗馄饨才多少钱,你这块银子都能把人摊子买下来了。”
吓了一跳的摊主也连连点头应是,忙推辞道:“可不敢收这么多钱。”
皇帝端起他的馄饨,抽了一双筷子后笑道:“我们也在路边吃就好,赶紧吃,可别让魏知赶上来,要是让他知道我们在路上吃馄饨耽误赶路……”
皇帝蹲在了路边,殷礼便也端了一碗面蹲在皇帝身边。
俩人吃得津津有味,出了一身的汗,殷礼拿出帕子擦了擦嘴巴,又掏出一张帕子递给皇帝,近距离看到皇帝的脸色,他微微皱眉,“老爷身体不适吗?”
皇帝吃得心满意足,将碗递给他后笑道:“天热,有些闷燥罢了,不是什么大事。”
殷礼点点头,拿着碗去找店家打了一碗温水过来,“老爷喝些温水吧,周大人说夏秋季节应该多饮温水。”
皇帝接过,一饮而尽,摇了摇头道:“看来殷卿也被她医嘱过呀,走吧,我们快去快回。”
一行人上马离开。
魏知早他们一步出了城,马车正在官道上驰骋,皇帝从后面赶上,目不斜视,只当看不见,一踢马肚子,带着人就快马超了过去。
魏知本来正闭目在摇晃的马车中养神的,结果因为这快速的马蹄嘚嘚声,他没忍住往窗外看了一眼,正好看见皇帝和殷礼带着一众侍卫快马加鞭的从他的马车边超了过去。
魏知:……
护卫马车的侍卫们:……
要不是他们平时训练严格,他们差点儿丢下马车跟着皇帝和殷礼跑了。
两队人马一言不发,默契的的“汇合”又分开,护卫马车的侍卫们也只当没看见。
皇帝他们快马,先一步到了莆村。
此时已经申时,过了日头最毒的未时,不少农人都出门到了地里劳作,或是收割稻谷,或是绑扛稻谷,还有不少人挎着篮子在田里拾荒。
皇帝压下了马速,让马小跑着往前,看着田里的金黄色,脸上也忍不住露出笑容,“看样子,这的确是丰收啊。”
殷礼也笑开了,“恭喜陛下。”
皇帝心情舒畅,也不觉得闷燥了,往前跑了一段后正巧路边稻田里就有人在收割,他便停下马下去。
田里的佃户也好奇的看着他们,因为周家和白家常有人过来,周四郎的商队更是每年来回住两三趟,村民们对车马进村已经习以为常。
最尊贵者,他们还见过太子公主呢,驸马更是常见,这些人看着虽富贵,但再贵能有太子公主和驸马贵重吗?
所以佃农们虽然好奇的看着皇帝,却并不胆怯,而是不卑不亢的直起腰来,握着手中的镰刀高声问道:“贵人这是从哪儿来,要去往何处啊?”
把他们当做问路的了。





农家小福女 第3183章 打听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农家小福女最新章节!
皇帝跳下田,也高声回他,“老丈,我是来找亲戚的,听说京城太医院周太医家的庄子在此处?”
“哎呀,你们是来找东家的?”佃农立即热情的迎上来,笑容满面的问道:“你们是从哪儿过来的亲戚?怎么不去京城?”
皇帝顿了顿后道:“我们从雍州过来的,是要去京城的,但偶尔听家里说起,周家在这边有个庄子,所以想着过来探探亲。”
“这就是啊,”佃农豪气的挥舞着镰刀画了一个大圈,笑容满面的道:“看到没,这一大片都是我们东家的职田。”
皇帝已经低头看脚边的水稻,他用掌心捧起一株稻穗,心脏砰砰直跳:“老丈,你们今年的水稻长得好呀。”
正要热情给他们引路的佃农一听,注意力立即被转移,狠狠的点头道:“可不是吗,这是我活了五十多年来见到的最好的收成了。”
殷礼眼尖,立即踩进稻田里,伸手扯了一株稻穗,“陛,老爷,您看!”
“哎,你怎么随便扯我的稻子啊,”佃农看见,大急,“这好的稻穗是要留作种子的,你还给我。”
殷礼看了皇帝一眼便笑着递给佃农,笑道:“我们是第一次看见这样长和饱满的稻穗,一时新奇,老丈,你们这水稻是怎么种的?一眼看过去,稻穗都比我们那儿的长,还沉甸甸的,一看就是大丰收啊。”
东家并不拦着他们外传,甚至还和他们说了,凡是有问的,都可以回答,顺便推荐一下他们的新稻种,所以佃农一点儿磕巴都没答,就嘚吧嘚吧的把新稻种的事儿说了。
“……说起来这新稻种还有我婆娘的功劳呢。”
“哦?这是怎么说?”
此时皇帝和殷礼已经坐在了田里,正好碍着稻子做,这株稻子还算高,勉强挡一下脸上的阳光,但还有半边却是晒得通红。
佃农本想一边割稻谷一边和他们聊的,但见他们都蹲坐着,殷礼还掏出了一把铜钱,他便也跟着蹲了下去,将铜钱塞进怀里后道:“我媳妇心细,被东家请了去给水稻除草除虫,这可不是就有她的功劳了吗?”
皇帝忍不住笑了一笑,问道:“听说周家在庄子里设了好些试验田,专门拿来培育粮种的。”
佃农就怀疑的看了皇帝和殷礼一眼,语调慢了许多,“贵人来了这么久,怎么不去找东家啊?”
殷礼微微一笑道:“周大郎这会儿应该在田里吧,我们就是去了庄子也未必能见着他,这不是正好看见了这大收成,忍不住问一下吗?”
佃农立即问,“你们家和东家是什么亲戚?”
皇帝面无异色的道:“姻亲。”
他道:“我有个女儿,嫁给了他们家的姑爷的堂兄。”
佃农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这亲戚关系,这个关系对他们来说并不难算,于是拍了一下大腿道:“哎呀,那不是妯娌两个?是亲戚,的确是亲戚。”
佃农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于是也不避讳啥了,直接起身,指着远处一个院子道:“您看到那处院子没,那就是我们东家的院子,现在周大爷肯定在田里忙活呢,不过也不远,那田就在屋后头不远。”
皇帝:“试验田也在那边?”
“在呢,那一片现在都成试验田了。”他道:“一开始就两三亩田,后来要试的种子越来越多,就越种越多,嘿嘿,实不相瞒,在今年之前,我们还担心将来东家自己就把这一片职田都拿去做试验田,我们要没田种了,没想到他们试出来的新种子竟然这么好。”
皇帝抚摸着眼前的稻穗,深情的问道:“这一块田在今年的收成了算好的,还是算不好的?”
“一般一般吧,要说最好的,那还得是周大爷他们自家种的那几块试验田,嘿,可惜了,那几块地都收得差不多了,好像还差一块没收,那才是沉甸甸呢,一穗撸下来得有三百粒谷子,一株水稻有十穗、十五穗呢,您说厉害不厉害?”
反正到最后他们也没数出来一株水稻到底有多少粒种子。
皇帝:“你们数过?”
“数过呀,不过不是我们数的,是里正数的,嘿嘿,我们数不出来,周大爷也数不出来,每次都数到一百多就乱了,最后还是里正数出来的,比我厉害。”
皇帝就好奇起来,“你能数到多少?”
“八十!”他忙到:“快到一百了,不过我小孙子厉害,他现在能数到一百开外了。”
提起小孙子,佃农就有些坐不住了,摸着镰刀问,“贵人,您还有什么话要问吗?要是没有我就要割稻谷了,我家人在另一块地里收稻谷,一会儿就该过来了……”
过来要是看见他没动镰,反而在这儿吹牛聊天……
皇帝扭头看了一眼这黄橙橙,沉甸甸的稻穗,笑着起身,“好,我们去找亲戚,老丈先忙吧。”
殷礼扶着皇帝上了路,“陛下,太阳太大了,我们还是先去周家的庄子吧。”
皇帝微微点头,上马。
周大郎和周五郎正在地里割稻谷呢,听到马蹄声,他们便抽空抬头看了一眼。
然后就呆了一下,立即起身。
他们虽然不认识皇帝,但认识殷礼呀!
周大郎连忙从田里上去,“殷大人,您怎么来了?这么大的太阳,快快快,快到屋里坐一下,老五,别割了,快回去烧水。”
周五郎应下,一边抹着汗一边小跑着要上田埂。
皇帝忙道:“不忙,我们是来看水稻的。”
殷礼却道:“老爷,还是先进屋里凉快凉快,喝些水吧,您脸色有些不好。”
周大郎和周五郎好奇的看了皇帝一眼,闹不明白殷礼为啥叫他老爷。
皇帝对上他们迷茫的目光,便笑着应了一声,不过临走前还是指着才割下来的一堆稻谷道:“抱一把回去,我要数一数一穗上到底有多少粒种子。”
侍卫便下去抱了一把。
周大郎和周五郎也不介意,只是一头雾水的把他们往家里领。
这庄子里现在就住着他们兄弟两个,更多的时候其实是住着周大郎一人。
周大郎领着他们进大厅,让周五郎去烧水,他则拎着一个茶壶给他们倒水,道:“这是早上烧的水,这会儿已经凉了,你们要是不介意就先润润口,一会儿少了水给你们泡茶喝。”




农家小福女 第3184章 数稻谷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农家小福女最新章节!
周大郎刚给他们倒好水,外面便又响起车马的声音。
不等周大郎去开门,庄先生他们已经推门进来,看到庄先生,周大郎大喜,提着的一颗心瞬间放下,丢下皇帝和殷礼就上前,“庄先生,您过来了。”
庄先生笑着颔首,和魏知上前和皇帝见礼,扭头见周大郎呆站着,便道:“这是陛下,还不快来拜见?”
周大郎一下瞪大了眼睛,手足无措,直接跪在了地上,抬起手便是一拜,“拜见陛下。”
“快免礼,”皇帝让人把周大郎扶起来,笑道:“说起来我们两家还是亲戚呢,这又是在宫外,没那么多的规矩,来,大家都坐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新稻种种出来的稻谷。”
周大郎就觉得皇帝很可亲,跟他们村里人差不多,开口先论亲戚。他悄悄看了一眼庄先生,见庄先生微微颔首,便道:“陛下,我们挑有留作种子的稻穗,您要不要看那个?”
皇帝眼睛微亮,“哦?快拿来看看。”
每年从田里挑选种子是正常的事,以前都是挑选的稻穗长,谷粒饱满的那一种,但自从周立重接手之后就不一样了,满宝不知道打哪儿找来一些农书和资料给周立重。
每年周立重挑选的稻穗都很奇怪,有长得特别好的,也有长得不好的,分好以后绑起来挂在廊下晾干,然后再慢慢脱粒。
周大郎不太会挑选他们的那种,所以他都是挑的最好的,这次自然也是。
此时稻穗就挂在隔壁院子的廊下,那是他和周五郎住的院子。
皇帝有些坐不住,就跟着他过去,一进院子,不用特意抬头就能看到挂在廊下的稻穗,金黄色的,那长长的稻穗垂下,谷粒在阳光的照射下几乎闪着金光。
皇帝脚步都放轻了。
周大郎却是脚步不停,反而加快上前,直接把最好的一捆勾下来给皇帝看,“您看,这就是留到明年的种子。”
皇帝解开,拿起一株稻穗来,问道:“这一株有多少颗谷子?”
周大郎不好意思的摸着脑袋道:“我们数不出来,以往这些都是孩子们数的,今年几个孩子还没过来,所以先挂着。”
皇帝回神,“你们每年都数?”
“是啊,满宝说这叫试验数据,一株有几穗,一穗有几颗谷子,统共有多少颗,甚至连稻穗多长,稻株多长都要量好了记录,”周大郎道:“以前这些事都是我大儿子干的,不过现在我大儿子不在京城,我们又数不清楚,所以……”
周大郎生怕皇帝不高兴,连忙道:“不过前两日我们里正帮忙数了一下,一穗上有三百零八颗谷子,当时那株有十一穗。”
皇帝就拎着稻株和魏知几人道:“既然他们数不清楚,那我们来数。”很是兴致勃勃。
魏知瞥了一眼皇帝,倒是没反对。
周大郎见他们坐在廊下就数,连忙去搬来十几张小凳子,“来来来,坐着数,我,我去厨房看看水烧得咋样了。”
“不忙,”皇帝一边分着手上的稻穗,一边笑道:“我们来说说话。”
皇帝很好奇的问,“你们是用什么稻种培育的这一株稻种?培育了多少年?”
周大郎道:“就是用的丁号种子,现在拿的这一株,今年是种的第四年了,去年是亩产七石,前年是亩产六石七,今年还没收完,但已经收割的两亩田我们算了一下,生稻谷总共是十九石,晒干以后亩产能比去年还高呢。”
庄先生便和皇帝道:“新稻种都是在莆村培育的,它肯定更适宜这里的气候,所以这里的产量才能比北海县和罗江县的要高。”
对于这个产量,皇帝虽然很激动,但他并没有被转移注意力,而是敏锐问道:“丁号种子是哪里来的?”
周大郎看了一眼庄先生,老实回答道:“满宝带回来的。”
皇帝挑眉。
至于周满从哪儿来的,周家人从不问,满宝带回来的东西可就太多了,总不能每拿出一样他们就问一次吧?
皇帝一看周大郎的神情便知再细问他也不知道了,于是看向庄先生。
庄先生垂下眼眸,拎着手中的稻穗仔细的数颗粒,避开了皇帝的目光。
皇帝的手指头敲了敲膝盖,“既然有丁号种子,那肯定也有甲乙丙了,不知它们是什么样的?”
于是不多会儿,皇帝就站在了几块田之间,周大郎指着田头的牌子道:“甲乙两号种子已经不种了,那种子不好,头年还好,第二年就孬了,我们种了三年,一直想办法,但就是救不好,这是丙号,丙一三四二一号种子。”
皇帝盯着牌子上那丑丑的字看了一会儿,问道:“这是谁写的字?”
他那小皇孙都写不来这么丑的字啊。
周大郎很不好意思的道:“我写的,以前都是立重写的,他不在家里,我就写了。”
皇帝点了点头,赞道:“写得不错。”
他问道:“这数字是什么意思?”
“是我儿子编的,我只管照着号拿种子,丙是最一开始拿回来的种子编号,后面的数字也都是编号,我们当年种的时候拿了哪一号的种子便在上面多添一个号。”
众人有听没有懂。
见大家都很迷茫,周大郎有些着急,不知道要怎么解释。
庄先生便笑着解释道:“陛下,这块田是二号试验田,您看旁边这块已经收割去了的,是一号,那是三号,每一号的试验田耕种条件都会不一样,期间还会做差异化培育,最后收获时留下的种子,便会在原来的号上再添一个数字,那个数字代表的是它们出自哪块试验田,培育它们的条件。”
“周立重会将其归纳,选出最优种子继续培育,还能总结出最优耕作条件。”
这一下皇帝听懂了,指着牌子上的字道:“所以这是丙号种子耕作了五年,第二年选用的是一号试验田的种子,第三年是三号试验田的种子……”
周大郎连连点头,“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满宝说编了号才不会乱,每年的种子这么多,要是不编号,就是我们都认不出来。”




农家小福女 第3185章 问政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农家小福女最新章节!
皇帝便仔细的看了看这株稻谷,皱了皱眉,“这株稻谷很比不上之前的丁号呀,这么矮,稻穗也不是很长,不过看着倒是饱满。”
周大郎点头,“但立重还是要我们种,还不许我们浇太多水,说是有些地方很是缺水,丁号缺水太严重就缺产,还不如丙号呢……”
皇帝心中震动,就指着另一块试验田里没收割的稻谷问,“那个呢,我看它长得也不是很好,它是为什么地区培育的?”
周大郎憨笑道:“那个是新种子,是前年满宝叫人送过来的,编成了癸号,今年是种的第二年,它是什么样的还得再看看,有的稻子啊,特别的招虫子,有的则不是很招,还有的口感软糯,有的则是硬实的,满宝说,这种地的学问大着呢,弄好了产量还得看其他的,抗旱的,防涝的,招虫子和不招虫子的,口感不同的,有的甚至连颜色都不同。”
见皇帝可亲,问的又都是种地的事,周大郎一不小心就把话说多了,“听满宝说,有一个地方种出来的谷子里头是红色的,满宝一直想让人带一些回来试着种种看,但一直没找到人带回来……”
皇帝道:“红米,朕记得岭南一带有,以前吃过一次,那口感……”
皇帝回味了一下后道:“朕觉得那个米可以不用种。”
魏知瞥了一眼皇帝,问周大郎,“不知府上可有新稻种碾出来的米?我们也尝尝它的味道。”
“有啊,有啊,去年我们种了不少,现在家里吃的就是。”周大郎立即道:“我这就回去做饭,您等着。”
周大郎转身便往回跑。
皇帝:……
众人:……
庄先生阻止不及,只能看他火急火燎的跑了,没办法,他只能充作东道主继续为皇帝介绍。
好在他也了解一些试验田的情况,倒不至于两眼抓瞎,但要他多详细却是不可能了,于是他道:“陛下,要谁对试验田了解最深的,莫过于一直负责的周立重,其他人,就是周满也知之不多。”
那孩子就是给种子,偶尔指点一下方向而已,具体去做的一直是周立重。
皇帝微微颔首,从试验田走到了佃农们耕种的田地里。
水田里的稻子已经收割了一半还多,但是一眼望去,依旧是金黄的一片,走得越近,那沉甸甸垂下来的稻穗给人的震撼感就越强。
皇帝背着手站在田埂上,深深的呼出一口气,胸中顿生豪情,“若是天下的水田都能有此丰收……”
魏知只是略一想想都觉得热血沸腾,握紧了拳头道:“那天下或从此无饥馑。”
这是多少辈人奋斗的目标啊。
皇帝道:“下诏,召周立重进京。”
他顿了顿后道:“周满,让她也回京来,朕很感兴趣,她是怎么想起来培育粮种,又是哪里来的这么多稻种的?”
庄先生垂下眼眸,手在袖中握紧,魏知已经躬身应下,“是,臣回去就拟旨。”
皇帝微微点头,这才转身往回走,回去的时候皇帝才有闲心看别的地,看着,看着,皇帝停下了脚步,“周满这职田……”
皇帝左看看,又看看,眼睛微微眯起来,“水系发达啊,这沟壑似乎连通了不少田地,那边也是旱地,但怎么都种着树?”
庄先生忙道:“陛下,这沟壑都是这几年陆续挖修的,周家出一些钱粮,村里的佃农出力修的。”
看了一眼皇帝指的方向,头更低了一些,“那边那块是旱地,土地贫瘠,就是种豆子也难有收获,所以周满让人在那里挖了池塘养些鱼和莲藕,上面种着的是果树。”
皇帝:“……朕隐约记得,官员职田不得大改,挖池塘,许吗?”
他看向魏知。
魏知沉默了一下后秉公回答道:“不许!”
庄先生:……
皇帝微微点头,背着手就走回别院去。
一进门,被留下数稻谷的侍卫立即上前禀报,“陛下,臣那一株数出来了,一共是三千六百十二颗。”
边上另一个侍卫满头大汗,一直不停念叨,他刚汇报完,他立即上前道:“陛下,我的也数完了了,三千四百八十二颗。”
好险,差点儿就忘了,早知道带点儿纸笔出门了,数完了就记下……
殷礼瞥了他一眼,微微摇头。
其他侍卫也纷纷上前汇报他们数出来的数字,都在三千到五千颗不等。
皇帝就捏着一颗谷子道:“一粒种子能收获如此,的确是出乎朕的预料,这是朕之幸,亦是万民之幸啊。”
魏知深以为然的点头。
皇帝却是突然看向庄先生,问道:“庄侍讲,而今盐政已经开始,江南一事也已平定,如今又有了高产粮食,你说,大晋接下来该做的是什么?”
庄侍讲没想到皇帝会突然提问他,他顿了好一会儿后才慢悠悠的道:“陛下,春种秋收是时节,亦是轮回,每年秋收结束,一家之主就要开始想着明年耕作之事,耕作之后,顺应气候,该浇水浇水,该除草除草,每年皆是如此,年复一年,似乎从未有过改变。”
“但是,每年的收成不一样,家里发生的事即便大体相同,也总有差异之处,或是有了婚嫁喜事,或是有了灾病坏事,不过是顺应着往前,出事了便寻找解决之道,平稳时便想着积累,不仅可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灾祸,也可使一家的生活变得更好。”
1...10921093109410951096...11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