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郁雨竹
满宝都不知道,白善宝和白二郎更不知道了。
白二郎看都不看一眼农书,直接问,“写这本书的人是不是种地很厉害”
“这个不知道,但对方读书一定厉害。”不然也不会考上研究生了。
白善宝和白二郎对于这一点都没有意见,读书要是不厉害,也不能写书啊。
白善宝写到一半,发现问题越来越多,只能又回头摸出那本农书细细的看,唉,看来要做计划,不认真读书是不行的。
三个小伙伴一起商量,偏他们虽然看得多,却没怎么种过地,好多东西计划到一半就不得不停下。
写到最后,满宝道:“我得回去问一下我大哥。”
白善宝就把那张列满了问题的白纸交给满宝,道:“你回去吧。”
白二郎这才发现时间不早了,而他今天还没去和小伙伴们玩呢,他自己都惊呆了。
白老爷也惊呆了,派去找儿子的家丁竟然没在学堂附近,也没在田野里把儿子找回来,而是从隔壁找回来的。
他傻儿子竟然转性了
再一问,白老爷这才知道他们整个傍晚都在隔壁计划着种地的事,虽然白二郎有许多的话听不懂,但他是全程参与的,地里要种什么东西他心里总算是有数了。
也能回答上白老爷的话题了。
白老爷低头看着他儿子,目光复杂不已。
白二郎挠了挠脑袋问,“爹,你怎么了”
白老爷收回目光,道:“没什么,明天下学你让善宝和满宝上家里来一趟吧,跟我说话不必搞这么多计划,心里是怎么想的告诉我好了。”
虽然一百亩地不少,又要人又要牲畜的看着花销大,但这些花销在白老爷这里还真的没什么。
一百亩的地,连个小庄子都够不上呢。
可是,他本人正在纠结中。
他是想让两个孩子成为清贵的读书人的,不是让他们去种地的,两个孩子怎么就突然对种地感兴趣了
尤其是他家老二……
其实这也是他犹豫的主要原因之一。
善宝不管做什么都优秀,哪怕是种地也不影响他读书,可他家老二不一样。
可换个思路,如今二郎调皮捣蛋,每日读书都要人押着,若他跟着善宝玩种地能够稳重些,转而发奋读书……
也是抱着这个想法,白老爷才没有一口回绝了他们。
但他内心深处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的。
所以在思虑了一个晚上后,白老爷还是决定过去找刘氏谈一谈。
他觉得种地这种事交给家里的管事和下人就好,作为土地的所有者,他们只要学会管好管事就行。
善宝实在没必要亲自去管理一个农庄,这时候他不是应该全身心的放在读书上吗
他觉得不能为了让儿子变得稳重就让善宝屈才,大不了以后押着儿子让他多跟善宝玩呗。
刘氏听说后却问道:“他们打算怎么种这个地”
白老爷苦笑,“我昨天晚上问了二郎一些,听他的意思也是和现在一样种些小麦豆子和水稻之类的,只是三个孩子想要两年三季,各种作物交替着种。”
这种充分,甚至是过分使用地力的事他也是做过的,最后都不了了之,就是因为多加一季的收获并不如预想中的高,而如此两三年后,地力被过度消耗,地里的庄稼都会逊于同期的庄稼。
白老爷觉得农桑这种事有所了解就行,实在没必要亲力亲为。
他们两家又不是让孩子亲自下地耕作才能过下去的人家。
刘氏却更了解自家的孙子,如果只是平常的种地,他看村子里的人劳作就好,何必要问白老爷要一份地来耕作
显然,他是有不一样的想法想要得到验证,但村里的人做不到而已。
刘氏对他笑道:“等孩子们回来,
353.第351章 同意
第351章 同意
满宝都不知道,白善宝和白二郎更不知道了。
白二郎看都不看一眼农书,直接问,“写这本书的人是不是种地很厉害”
“这个不知道,但对方读书一定厉害。”不然也不会考上研究生了。
白善宝和白二郎对于这一点都没有意见,读书要是不厉害,也不能写书啊。
白善宝写到一半,发现问题越来越多,只能又回头摸出那本农书细细的看,唉,看来要做计划,不认真读书是不行的。
三个小伙伴一起商量,偏他们虽然看得多,却没怎么种过地,好多东西计划到一半就不得不停下。
写到最后,满宝道:“我得回去问一下我大哥。”
白善宝就把那张列满了问题的白纸交给满宝,道:“你回去吧。”
白二郎这才发现时间不早了,而他今天还没去和小伙伴们玩呢,他自己都惊呆了。
白老爷也惊呆了,派去找儿子的家丁竟然没在学堂附近,也没在田野里把儿子找回来,而是从隔壁找回来的。
他傻儿子竟然转性了
再一问,白老爷这才知道他们整个傍晚都在隔壁计划着种地的事,虽然白二郎有许多的话听不懂,但他是全程参与的,地里要种什么东西他心里总算是有数了。
也能回答上白老爷的话题了。
白老爷低头看着他儿子,目光复杂不已。
白二郎挠了挠脑袋问,“爹,你怎么了”
白老爷收回目光,道:“没什么,明天下学你让善宝和满宝上家里来一趟吧,跟我说话不必搞这么多计划,心里是怎么想的告诉我好了。”
虽然一百亩地不少,又要人又要牲畜的看着花销大,但这些花销在白老爷这里还真的没什么。
一百亩的地,连个小庄子都够不上呢。
可是,他本人正在纠结中。
他是想让两个孩子成为清贵的读书人的,不是让他们去种地的,两个孩子怎么就突然对种地感兴趣了
尤其是他家老二……
其实这也是他犹豫的主要原因之一。
善宝不管做什么都优秀,哪怕是种地也不影响他读书,可他家老二不一样。
可换个思路,如今二郎调皮捣蛋,每日读书都要人押着,若他跟着善宝玩种地能够稳重些,转而发奋读书……
也是抱着这个想法,白老爷才没有一口回绝了他们。
但他内心深处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的。
所以在思虑了一个晚上后,白老爷还是决定过去找刘氏谈一谈。
他觉得种地这种事交给家里的管事和下人就好,作为土地的所有者,他们只要学会管好管事就行。
善宝实在没必要亲自去管理一个农庄,这时候他不是应该全身心的放在读书上吗
他觉得不能为了让儿子变得稳重就让善宝屈才,大不了以后押着儿子让他多跟善宝玩呗。
刘氏听说后却问道:“他们打算怎么种这个地”
白老爷苦笑,“我昨天晚上问了二郎一些,听他的意思也是和现在一样种些小麦豆子和水稻之类的,只是三个孩子想要两年三季,各种作物交替着种。”
这种充分,甚至是过分使用地力的事他也是做过的,最后都不了了之,就是因为多加一季的收获并不如预想中的高,而如此两三年后,地力被过度消耗,地里的庄稼都会逊于同期的庄稼。
白老爷觉得农桑这种事有所了解就行,实在没必要亲力亲为。
他们两家又不是让孩子亲自下地耕作才能过下去的人家。
刘氏却更了解自家的孙子,如果只是平常的种地,他看村子里的人劳作就好,何必要问白老爷要一份地来耕作
显然,他是有不一样的想法想要得到验证,但村里的人做不到而已。
刘氏对他笑道:“等孩子们回来,
第209章 影响(端午节快乐)
周二郎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满宝也忍不住呀了一声,终于装不来老实了,从二哥的身后探出头来问,“那豆子有没有涨价”
“豆子涨了,不过涨得没那么离谱,现在好像是十二文钱一斗,”摊主看了一眼涌进来买东西的人群,压低了声音道:“不过我估摸着后面还得再涨,所以你们家要是有粮食,可别轻易卖给粮商,再压一压,说不定能卖出更高的价格。”
周二郎目中生辉,同时又心疼不已,去年秋收后他们家便卖了一批粮食,当时要是留着,到现在起码能挣一倍还多的钱……
满宝也目中生辉,看了一眼他们家的豆腐,就扒拉着二哥的肩膀,凑到他耳边低声道:“二哥,我们的豆腐得涨价。”
周二郎也很快回过神来,看了一眼他们的豆腐,再看一眼人流量渐渐增多的街道。
他仔细的观察他们的脸,穿着以及表情,很快就发现了很多生面孔。
同样的道理,罗江县就这么大,附近的村子也就这么多,会来逛这条街的人周二郎大多都见过。
他记人很有一套,比不上满宝过目不忘,但多见几次面也能记住,至少会觉得脸熟。
而现在街上挑拣着东西的客人有相当一部分的人他不认识。
他轻咳一声,把满宝拎到摊位后站好,压低了声音道:“你别动,老六,你带着他们在这儿看着摊子,我去逛一逛。”
涨价这种事当然不能说涨就涨,肯定得先看过别人的行情再说。
打探对方价格这种事周二郎常做,他轻咳一声,背着手施施然的就逛街去了。
周六郎就蹲在摊位后面,让大丫开始把花缠到小竹篮上,满宝则负责从布包里把糖拿出来放进去。
他盯着二哥的身影看,问满宝:“你说二哥干嘛去啊”
“去问价呗,”满宝习以为常道:“我觉着不用问,反正一条街上就我们家卖豆腐,不会有高低的区别。”
话是这样说,周二郎还是从街尾逛到了街头,把大部分摊位的价格都问了一遍,顺便还观察了一下人家的生意情况。
然后就一脸兴奋的回来了。
他道:“竹编没涨价,但凡是吃的都涨了,菜蔬这些也都涨价了,我看他们的生意还不错,我今天先卖着试试看,要是好,明天就不带竹编来了,我们专门挑着菜蔬来。”
满宝就道:“我们家的菜蔬也不多了。”
虽然菜园没被淹,但因为雨水太多,好多菜都烂根了。
周二郎安慰她道:“没事,到时候让大嫂把家里腌的咸菜拿出来。”
满宝:……不想吃咸菜,想吃新鲜的。
周六郎和大头大丫都忍不住看向周二郎。
周二郎直接伸手将他们的脑袋拨正,道:“别看我,家里缺钱,我们得抓住机会多存一些钱。”
满宝觉得天大地大没有吃大,于是道:“大姐不急着要钱。”
“不是还大姐,是秋税,”周二郎压低了声音道:“爹前两天算过了,哪怕接下来老天爷赏脸,风调雨顺的一直到秋收,咱家的粮食恐怕都不够我们的口粮,秋税怎么办”
也就是满宝是读书人,这些事也都懂,周二郎才会跟她解释,换了另一个孩子他才不会多说呢,直接武力镇压就是了。
看,大头和大丫就一脸懵,显然半懂半不懂,而周六郎也听懂了,他就忧伤的叹了一口气,问道:“那二哥你还去县衙吗”
周二郎犹豫。
大丫就悄悄的捅了一下满宝。
第210章 朋友(端午节安康)
满宝他们没有直接去县衙,而是带着花篮来到他们经常卖花篮的大街上,但很奇怪,以前经常在这儿玩耍的小朋友们都不见了。
周六郎四处看了看,便找了一个比较和善,看上去又面熟的摊贩问话。
摊主对周六郎也有印象,实在是这几个孩子年纪小,做的又多是和他们不一样的独门生意,他们这一条街就这么多人,想不记住都难。
知道他们是找孩子,他便笑道:“现在谁家敢让孩子往外跑呀,你没看连卖糖葫芦的都不出摊了吗”
看了眼他们手里的花篮,他道:“现在卖零嘴的都不好卖了,更别说你们这不当吃不当用的东西了。我觉着更难卖,还不如省下时间来回去给地里除草呢。”
周六郎不信邪,要知道他们的花篮不仅好看,里面还会有好吃的糖,这一直是他们的花篮更受欢迎的原因。
就算卖不完,三个四个总能卖出去吧
好歹把午食的钱给挣出来。
所以四人没走,就拎着花篮顺着大街逛下去,看到孩子就扯着嗓子叫卖,满宝还特意拎着花篮从人的眼前跑过去,可虽然人家孩子眼巴巴的看着,大人却没掏钱买。
等他们顺着大街一直往下走,走到县衙时还没卖出一个花篮。
四人面面相觑,大丫道:“可能真的卖不出去了,我刚才看街上买零嘴的生意都好差。”
大头道:“一定是因为下暴雨,他们家里也没钱了。”
周六郎就看着手中的花篮问,“那怎么办,我们做了好多花篮的。”
关键是竹篮能带回去,花却是不能过夜的。
而且说真的,他们家最不缺的就是竹编了,这些小竹篮他带回家还嫌费力气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