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者去别的灵气宇宙,如同鱼游到了别的水域,照样怡然自得。但是,很少有神仙去次宇宙,因为,他们在灵气世界寿与天齐,去没灵气的世界会寿命大减。去那里的一般都是地仙级修行者。
有些地仙修行者,是去游历开眼界,更多的是传播道教或佛教。地仙去那里,寿命几乎不会减少。
次宇宙没有灵气,不代表不能出妖怪。修行者都会携带府邸空间灵器,他们有的因为意外,在那里身死道消,连灵魂都没能留下,其府邸空间灵器便失去了主人,里面圈养的灵兽就会出来称霸。
失去主人的约束后,那些灵兽常常会无法无天,去凡间占山为王作恶,也就成了妖兽,简称为妖。
而且,其主人的府邸空间灵器里是有灵气的,是一个灵气空间,可以让这些成了妖的灵兽,继续享用上很久,只不过,用一点就少一点。对于彼处没有灵气不能修行的人族而言,就是神的遗迹了!若有幸进入其中,按照前去传播道教或佛教的修行者留下的修行法门修行,也是可以晋级的。
不过,那几率实在是太小!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过,概率再小,终究还是会发生的!
修行者进入那处婆娑小世界,有一个集中地或者会所,称之为“小蓬莱”。那里是虫洞的出入口。
龙二太子携带紫萱,刚刚到小蓬莱,就遇到了这样的事!听到一名地仙修行者带去的,留在仙岛上的灵皇老仆哭诉,这才知道,四年前,来传播道教和佛教的四名地仙修行者,因为发现了前辈们留下的天阶功法,疯狂争夺,激烈内斗,全部身死,死后,强大亡灵依旧疯狂厮杀,继续争夺那部天阶功法。最后的惨胜者的亡灵,被即将湮灭的三名地仙亡灵合力自爆亡灵击杀,玉石俱焚!
谁都没能留下半丝魂,连那天阶功法的卷轴也震碎了,谁都没有赢,谁都没有得到,反赔了性命。
但那地仙级别的两道两僧,各自的高阶府邸空间灵戒,却完好地保留了下来!被四人各自的地阶灵兽据为己有。四拨灵兽没了主人的制约,变得无法无天,纷纷踏空离开小蓬莱到凡间为祸作恶。
那四拨灵兽,有的前往凡间占山为王,作恶吃人,也就成了妖兽,简称为妖。有的贪恋权柄富贵,去做了国师,也无疑是成了妖!虽不能真变为人,但灵兽晋级地阶之后,就可以变为兽头人身,人手兽脚,人立而行,口吐人言,至于身上有毛,以及面目和脚不像人,可以使用障眼法变化。
一名地仙养的灵兽,是地阶的白鹿,去了比丘国做国师,在《西游记》里,成了南极寿星的坐骑;
一名地仙的灵兽,是地阶的白象,去了狮驼岭占山做大王,《西游记》里说,是普陀菩萨的坐骑;
一名地仙的灵兽,是地阶的青牛,被《西游记》锦上添花写成独角兕大王,说是太上老君的坐骑;
另一名地仙,有只地阶的九头狮子,以及一群杂毛灵狮,分别是黄狮精、狻猊狮、抟象狮、白泽狮、伏狸狮、猱狮、雪狮,前者在《西游记》里,被写成了九灵元圣,说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
这四拨灵兽,饶是可恶,为了防止主人们带来的也住在小蓬莱的仆人们,回道盟搬救兵前来收服它们,在离开小蓬莱去凡间逍遥作恶前,将岛上这些仆人全部杀死并灭魂。那名老仆躲得隐蔽才得以幸免!老仆见到终于又有了地仙前来,也就是龙二太子,立即哭诉,请其前去收服那些灵兽。
龙二太子就是道盟中人,闻言怒不可遏!大骂孽畜,说自己身为道盟中人,以替天行道,斩妖除魔,惩恶扬善为己任,绝不能袖手不管!当即带了这名老仆,前去凡间收服这四拨成了妖的灵兽。
这名老仆,也就成了龙二太子和紫萱口中的“阿翁”,后来成了后两者的老仆,最后被带了回来。
而那四拨成了妖的灵兽,各自得了主人身死道消后遗留下来的法宝,猖狂不可一世,将法宝与所得的主人留下的高阶府邸空间灵戒,时常向收服的野兽们和世人炫耀,后者无不以为是神的遗迹。
它们做大王或国师,偶尔自主人的府邸空间灵器中,取出一些灵果赐予收服的野兽们或者想要取信的国王。因为灵果有限,在这没有灵气的小世界,灵力消耗一点少一点,所以,都十分地吝啬。
要将一颗灵果捣成灵液,兑很多水再给自己麾下的喽啰或者要取信的国王,也使得很多野兽晋级成了灵生品的灵兽,或使得那国王精神抖擞,受用无穷,立时认为是灵丹妙药,坚信其真是仙家。
这为《西游记》,了真实的素材。使得这部精彩的神话小说,横空出世。流行到了灵气世界。
譬如,那白鹿精,被《西游记》写成是南极寿星的坐骑,偷得南极寿星的蟠龙拐杖下凡为妖,收了白面狐狸为女儿,并将其献给了比丘国国王,自己当起国丈。后来,出主意要用千百个小儿的心肝,给国王作药引子。唐僧于心不忍,让孙悟空解救孩童,孙悟空大显神通,成功救出被抓的孩童们,揭穿了国丈是妖。正要打杀时,南极寿星赶到,迫使国丈现出白鹿的本相,收服了白鹿。
这白鹿,的确收了一只白色的母鹿,养在府邸空间灵器里,供应其灵果,使其晋级成灵兽,但却是视为禁脔,自己当做妻妾。它们一只公鹿一只母鹿很合适。不可能让一只雌性灵兽给国王侍寝。
因为,灵兽往往要晋级地阶,才能口吐人言,人立行走,好似人身顶着兽头,再用障眼法改变面容和毛皮,看上去与人无异。可障眼法只能蒙蔽人的视觉,蒙蔽不了人的触觉,一触碰就会露馅。
它养的那个母鹿妻妾,最终也只停留在灵皇品,既不能口吐人言,也不能人立行走,根本做不到。
白鹿精用来迷惑比丘国国王的,是其物色的一名凡人美女,认作女儿而后献给国王,自己做国丈。
那名凡人美女,只是因长得太美,才会被人骂做狐狸精。在后宫被骂做狐狸精,这说明她极完美。
只有在专业领域无可挑剔、无懈可击时,人们才会选择攻击其人品。后宫女子的专业是勾引皇帝!
冷静地品一品,被骂“贱人”,说明此女颇有吸引力;被骂“狐狸精”,其实,说明她十分诱人。
第219章 比丘国丈
实则,那婆娑小世界有唐朝僧人玄奘去取经,但却是单人匹马,没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驾,只是走得辛苦,没有遇到任何妖怪,《西游记》中的神怪故事,全都是附会或者人为创造的。
那比丘国确实是有,但只是沙漠中的一个城邦小国。《西游记》描写唐僧出了大唐过境,风土人物全都与大唐无异,纯粹是那作者从未亲自前往过。甚至,把明代才有的锦衣卫,都搬到了唐朝。
你道龙二太子为什么会去比丘国,是因为那小蓬莱的老仆阿翁,会类似灵品《搜索术》的追逐术。
龙二太子与紫萱随阿翁前往西域比丘国时,的确见到王宫前有一大堆鹅笼,却并没有用绸缎遮盖,且孩童们都在嚎啕大哭,并不像后来的《西游记》根据其讲诉,添油加醋后写得那边从容,还有心情坐在笼中顽耍、吃喝、酣睡。更不像《西游记》里头说的“大者不满七岁,小者只有五岁。”
谁家的鹅笼能装得下五六岁的孩童?只要一思虑就知道是以讹传讹,龙二太子所见的全都是婴儿。
而且,那里的建筑风格与中土迥异,官府并不叫做衙门,馆驿更不要叫金亭馆驿,那里自有文字和风俗,馆驿断不会用中土的名字命名的,那些圈圈绕绕的文字,龙二太子也不认识。言语不通,好在作为修行者,可以瞬间感应凡人的记忆,学会其语言。这是修行者文明不可思议的高明处。
龙二太子用刚刚扫魂学会的当地语言,使了银币这才向人打听到,比丘国的国王昏庸无道的事迹。
四年前,有一名老道士,携一小女子,年方一十六岁,长得那叫一个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风华绝代,倾国倾城,进贡给比丘国国王。比丘国国王爱其色美,一见倾心,宠幸在宫,封其为美后。
有道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从此,这名老道的女儿独宠后宫,比丘国的国王,对其它的妃子再不正眼相觑,不分昼夜,贪欢不已。只四年光景,身体就被掏空了,变得精神消沉,身体羸弱,命在须臾,不能疗治。那道人因女儿被册封为王后,早被册封为国丈,在这四年内,多次显露神通,深得比丘国国王的宠信。自称手中有海外仙方,甚能延寿,自己已采得药来,只还缺药引子。国王问是什么药引子,国丈回答说,要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婴儿的心肝,煎汤服药,服后有千年不老之功。国王为求延寿长生,立即欣然允诺,下令全国抓捕孩童,务必够数。
那小蓬莱的老仆阿翁,使用类似灵品《搜索术》的追逐术,立时辨清了千人簇拥当街而过的国丈大人,就是那白鹿精!原来,这白鹿精自出了小蓬莱,就物色了一名绝色的凡间女子认作女儿,进献给比丘国国王,换取荣华富贵,迟早要名正言顺地篡夺其王位,坐享比丘国,享尽荣华富贵。
你道这白鹿精要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做什么?小儿心肝并不能入药,他所求的,是使用禁术,将那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用于祭祀府邸空间灵戒,那里面灵气日益稀薄,使用禁术是可以用小儿的生命力和魂力转化出灵力来的!越是小儿,生命力越多,用不着小儿心肝和其它骨肉。
后来的《西游记》没有说这原因,是因为吴承恩只是凡人,并不知道修行界转化灵力的黑暗禁术。
白鹿精想篡夺王位,也要顺应民心,师出有名。借国王之名倒行逆施,届时,推翻国王取而代之,就会变成为民除害,到时候再颠倒黑白,说自己劝过国王,此法伤风害民,奈何国王执意不听。
屎盆子就扣在了比丘国国王身上了,他自可以成为比丘国国民爱戴拥护的新王。就算日后道盟再派修行者前来这处婆娑小世界传播道教或佛教,看破了他的真身,念其爱民,也不会再为难于他。
这白鹿精,打的都是如意算盘。比丘国是西域小国,搜遍全国也没有一千一百一十一名婴儿。但比丘国国王却下了死令逼迫全国百姓进献出这么多婴儿,大的不要,军士们逾期办不到全部斩首。
军士们要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需得凭空变出几百名婴儿,这当然是不可能是事情!为了逾期之后不被问责斩首,将士们尤其是首当其冲的将军们,势必会造反!而这白鹿精以障眼法变化的国丈,在这四年内早就独揽了比丘国大权,在军队中广有亲信、党羽。届时,就可以黄袍加身了!
鹅笼里的婴儿,就是军士们已经从百姓们手中抢来的。并不像《西游记》所说,是挂在百姓们家门口的,说人家父母,惧怕王法,俱不敢啼哭,这太不符合情理!有一个算一个,军士们没有让人家父母把婴儿挂在自家门口,一直不收的道理。为人父母,又哪能不嚎哭,眼睁睁看孩子悬挂在自己门口不管?事实上,他们全涌到了王宫前嚎啕大哭自己的孩子,只是被军士们死死拦住了。
龙二太子怒不打一处来,祭出了地仙之力,将全城的鹅笼都卷携了去,藏在城外的山中,交给老仆阿翁看管。并没有唐僧,更没有孙猴子,也没有城隍、土地、社令、真官,并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与护教伽蓝等众,除了唐僧有个唐玄奘的原型,其它的人物都只存在于灵气世界。
将心上人收入府邸空间灵戒后,龙二太子便急转回城,去收服那白鹿精。至于唐僧、孙猴子那些桥段,全是《西游记》据此锦上添花杜撰的。龙二太子是一名地仙前期的强者,要远胜过地仙初期的那白鹿精,再加上他本是真龙,最擅长的就是腾云驾雾,顿时,满城中阴风滚滚,惨雾漫漫。
龙二太子按住了云头,满身杀气在国丈府上暴喝“妖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快快滚出来受死!”
那国丈听出是道盟来人收服自己来了,心中大惊,看出对方实力远强过自己,自己压根就不是其对手,不敢抵抗,连忙抽身,腾云就起。被使一柄八尺长方天画戟的龙二太子在空中当头拦住,大喝道“妖孽,往哪里走!还不束手就擒!”那白鹿精所化的国丈,急忙挥舞了蟠龙拐杖去迎。
二人在空中一场好杀,直杀得愁云惨淡。城里人得知国丈是妖怪,起初被吓得魂飞魄散,后来有胆大的在门缝里看到国丈落入下风,不能招架,求饶不止,却不被空中的神仙放过,顿时,全都大了胆子,站到街上齐声叫好。那比丘国的国王,贪欢好色纵欲无度,早已羸弱不堪,惊吓而死。
白鹿精所化的国丈,与实力胜其两倍的龙二太子苦战数十回合后,挥舞蟠龙拐杖越发抵抗不住,虚幌了一拐,将身化作一道寒光,连忙逃走!并没有把进贡的美后带走,那美后只是一名贪图荣华富贵,畏惧其法术受其摆布的傀儡。《西游记》里比丘国的驿丞、羽林军、黄门官、太宰根本不存在,那些官职只存在于中原,是不会出现在风俗迥异的比丘国的。可见,是那作者牵强附会。
龙二太子不知那白鹿精的去向,只得按落云头,请了老仆阿翁再次施展追踪法,这才找到藏在一片胡杨林中的府邸空间灵戒。并没有什么柳林坡清华庄。进入其中,更不需要左转三圈,右转三圈,用两手齐扑树上,连叫三声开门,即现清华洞府。那也忒滑稽了!进府邸空间灵戒,的确需要开启灵诀,但从来没听说过有左转三圈,右转三圈的,那么转,毫无疑问,产生不了能量波动。
如果没有开启灵诀,想进府邸空间灵器,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以力破法!打破其出入口的禁制!
白鹿精逃入府邸空间灵器后,变回白鹿,正气喘吁吁徐、惶惶不安,用鹿语与其白鹿妻妾讲述外间之事。忽听府邸空间灵戒出入口的禁制被人猛轰,知是对头又寻上门来了!“轰!”禁制已破!
白鹿精怒骂道“该死!”却也不再以障眼法变化为人,就顶着一对尖锐的鹿角做武器,踏空冲了上前,像疯牛般冲刺去戳杀龙二太子。这场面就滑稽了!好似一只好斗的羊咩咩,进攻牧羊人。
我在小白面前的绰号,就叫做“羊咩咩”!我与小白常常玩这种小游戏,我用脑袋去顶小白,小白比我高,胳膊自然更长,总能及时闪避我的羊咩咩攻击,五指张开罩住我的脑袋,嘻嘻笑着任由我挥舞双手,却无论无何都攻击不到他,更加不能前进半步!玩这游戏做羊咩咩,是很吃亏的!
所以,采用了比丘国故事的《西游记》,要改后面的打斗情形,添油加醋写得更精彩。事实并没有那么精彩,但,艺术,源于现实,总要高于现实。这的确无可厚非,改得很有道理,无可厚非。
实际上,那白鹿精一边像疯牛一样,气愤地用尖锐的地阶鹿角疯狂冲刺戳杀龙二太子,一边骂道“我在比丘国做什么,要你管!跟你有什么干系!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你还没完没了了!欺负我是吃素的,打上我府门,要将我赶尽杀绝!我跟你拼了!看我不顶死你!戳死你!戳破你的胆!”
龙二太子怒极,大骂道“大胆妖孽!休要猖狂!还不快快束手就擒!”奋力挥舞方天画戟,要斩断白鹿精的尖锐鹿角。那白鹿精毕竟也是地仙,能够腾云驾雾,身法了得,躲避攻击极为敏捷,一时,与之斗地难解难分,一边斗一边气咻咻地怒骂,与龙二太子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辩。龙二太子总能瞬移闪避开,白鹿精就撒欢般跑到一边,刨了蹄子后,猛得加速再凶恶地像疯牛般冲来。
那老仆阿翁,正是这白鹿精原主人从道盟带来的老仆,所以,最熟悉这白鹿精的气息,施展了类似灵品《搜神术》的追踪术,最先找到这白鹿精。老仆阿翁守在府邸空间灵戒外,久久不见龙二太子得手,其本身是一名后期灵皇,忽见一只灵皇初期的雌性白鹿仓惶逃出,想要自顾自逃命去。
立知是那白鹿精养的妻妾,趁其不备,兜头一刀,便将其斩杀!那雌性白鹿毕竟只是那白鹿精的玩物,没有战斗经验,不是其一合之将,倒地后口中喷血,抽搐了没几下子,就彻底一命呜呼了!
那白鹿精倒是个情种,听到妻妾在洞口的一声惨叫,便知其遭了毒手,一怔之下,停止了对龙二太子的攻击,想要去救妻妾。就在这一失神间,被龙二太子毒辣的方天画戟,一击劈碎了天灵盖。
龙二太子对着其尸身狠啐了一口,将其亡灵湮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也算是这白鹿精恶有恶报。
作为回报,龙二太子积累了功德,又得到了这白鹿精自其亡故主人处得来的高阶府邸空间灵戒,以及其腹中的木属性地阶灵晶,其地阶的鹿皮和鹿角也有用处,烹制其肉与老仆阿翁饱餐了数日。
龙二太子在游历中原时,紫萱将这比丘国的故事讲给小孩子们听,慢慢传走了样,不知经过多少人添油加醋,最后,传到那叫做吴承恩的书生耳中,由其编纂者汇总后,再充分发挥自己极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套在了唐朝和尚玄奘去取经的故事上,创作了《西游记》,改编地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