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重新活一次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海里全是水
反正投注站要求年龄是16周岁以上,10岁的孙大海和十三四岁的孙大海,又有什么区别呢
第二天是周日,任逹崋不用去公司。他起床洗漱后,就来到客厅,并打开了电视机。
当新闻中播出,在凌晨的比赛中,高卢队以2:3的比分,负于波兰队,仅获得第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的第四名,波兰队获得世界杯季军的时候,任逹崋狠狠地握了握拳头。
任逹崋查了一下赔率,高卢2:3波兰,单场赔率就达到1赔42。
任逹崋觉得自己心脏都不听使唤了,就知道在胸口里一通乱跳。
任逹崋晕晕乎乎地想,如果决赛中意大利队争气,按照我们买中的比分赢球,哪怕是赔率最低的比分0:2,那单场赔率也有16,我们二串一,串投的赔率是1赔672,单注四千港币,就赢了二百六十八万八千……
任逹崋觉得自己需要去看牙医,因为心脏跳的时候,老是撞击后槽牙,他感觉自己的后槽牙有些活动了。
这时,孙大海晨练回来,他哼着歌,从外面走了进来。
任逹崋觉得先不告诉孙大海比赛的结果,看看他能熬到时候。
谁知道孙大海对他打过招呼后,跑到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姜秀萍那里谄媚,一边给奶奶按摩着肩膀,一边问奶奶有什么想吃的东西,他去买回来给奶奶做菜。
姜秀萍放下报纸,哭笑不得地问孙大海,到底又有什么事
孙大海嬉皮笑脸地说:“我想姑姑了,等咱们离开香江的时候,我想直接飞沪城,然后等姑姑放假,和她一起回首都。”
孙大海和姜秀萍这次到香江,办的都是三个月的短期通行证,一个是医疗,一个是商务。
他们之前说好,这次来香江,准备在香江待到七月下旬,然后回首都。
昨天白天,孙大海闲得无聊,给沪城的姑姑打电话,知道姑姑研一的暑假,要先在课题组待上半个月,八月才能放假回首都。
于是孙大海突发奇想,想去沪城找姑姑,顺便看看那个韩少白。
姜秀萍知道孙大海自己能照顾自己,而且他这次在香江,悄么几的又挣了不少钱,需要的费用自己完全能负担得起。
&nb
第110章 凤城酒家
凤城酒家其实不远,到他们住的巴富花园直线距离不到三里地,但真走起来,左绕右绕的,最少也要六里路。这个距离,走路嫌远,打车嫌绕,开车嫌堵,正是说近不近,说远不远的尴尬距离。
凤城酒家的名气很大,对于好吃的香江人来说,没去吃过的人不少,但没有听说过的人不多。
这边也是,除了姜秀萍是真不知道以外,就连孙大海也从前世的记忆中,知道凤城酒家的大名。
不过,正如灯下黑一般,大家都觉得,到凤城酒家的距离不太合适去喝早茶,所以孙大海他们来香江一个多月了,反而谁都没有提起过。
这还是昨天中午,任爸爸的一位朋友在曹记私房菜馆请客,结账时跟曹大厨聊天,谈到了凤城酒家。
晚上大家一商量,反正第二天是星期日,丽萨和曹勇都在家,索性不管远不远的,大家一起去吃一次好了。
于是,大家晚上分别打电话约人,很快把郑子微、任爸爸和任妈妈、任達榮和他妈妈都约上了。再加上黄菲菲、吴大伟,还有南丫岛三人组,以及私房菜馆的郑佩佩和阿呆,还有阿呆的妈妈宋婶。
阿呆来私房菜馆半个多月了,勤奋好学,干活不怕脏,不怕累,表现极好,曹大厨对他非常满意。
后来听任爸爸说起他家的事,同时曹大厨也觉得菜馆里人少,有些忙不过来,便把阿呆的妈妈宋婶也聘用了。
宋嫂还不到五十,干活是把好手,手脚麻利得很。
她主要是负责传菜、餐后清理和保洁,这样阿呆就解脱出来,可以一心扎在后厨,在帮曹大厨打下手的同时,还可以向曹大厨学习烹饪。
就这样,一大家子吃货,凑齐了二十个人,约好早上九点到凤城酒家开吃。
任爸爸显示出他在九龙干了三十多年警察的人脉,一个电话过去,就在凤城酒家定好了一个大包间。
早上九点,凤城酒家二楼的大包间,大家都来齐了,应到二十人,实到二十一人。曹珊珊小公主虽然不吃这些烂七八糟的东西,但也跟着来了。
来到餐厅,自然是什么出名就吃什么,这是我们大食民族的本能。
虾饺、烧麦皇、锅贴大明虾、古法马拉糕、灌汤饺、叉烧包、高汤炸粉菓、脆皮仔鸡、凤爪、排骨、焗西米布甸、虾米煎肠粉,包间里两张大圆桌,大家点餐时每样要四份,一桌双份。
看起来点的很多,可香江早茶每份的量确实太少了。
孙大海前世第一次来香江吃早茶,一人就点了十多样,最后吃了个八成饱。
现在更是这样,多人聚集在一起吃饭,就是觉得香。一会的功夫,点的菜品就被吃光了。
大包一般是不进手推食车的,可大家食欲大开,都有点等不及了。
曹大厨找到服务员,也不再单点了,让服务员直接推食车进来,自己想吃什么自己拿。
这才是香江早茶最传统,也是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不一会的功夫,桌子上的食屉,就摞起来老高。
今天是曹大厨请客,庆祝曹记私房菜馆第一次发工资。
昨天是10号,是曹记私房菜馆第一次发工资的日子。菜馆中三个人到领到了自己的那份工资。
工资的标准,是比照高档餐厅同级别人员的收入,再额外多加两成。
曹大厨自然收入最高,每月五千港币,阿呆的薪水是三千五百块,郑佩佩是两千五百块。
当然了,六月没有做满,大家都只拿了一周的工资。
别看名义上阿呆的薪水比佩佩多一千,但实际上收入没有这么大的差距。菜馆每桌1999块港币的价格,是不含酒水的。
酒水需要在大厅的吧台单独购买,这些由郑佩佩负责,她有酒水净利润的一成作为提成可拿。
上月菜馆经营仅一周,佩佩就拿到了一百多的提成,这样算下来,一个月的
第111章 香江动植物公园
现在曹大厨的工作量不大,更多的是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过度。
每天两餐,总共四十来道菜,使他不再是一名厨房中重复操作的厨匠,而是可以自由设计,自由搭配,不限风格,完全随心所欲的厨艺大师。
孙大海为尽孝心而胡乱规定的每周五天工作制,却是歪打正着,既可以使曹大厨尽快回复脑力和体力,保持工作中充沛的精力;又可以有时间陪伴家人,共享天伦,并吸纳诸家所长,丰富自己的灵感,提高厨艺。
所以现在,曹大厨过得十分惬意。
进过半个多小时的奋战,大家基本上都吃饱了。
曹大厨把钱交给曹勇,要他最后走时结账。自己带着郑佩佩、阿呆和宋婶,先行离开,他们要回店准备午餐。
周日别人休息,他们可是不能休息的。
其他人不慌不忙,继续喝茶聊天。
香江人吃早茶的习惯,就是这样。人多,就一起喝茶聊天。即便一个人,也会在吃完后慢慢喝着茶,看报纸或者听收音机。
但大家都很自觉,十一点前就会主动结账离开,给餐厅的午餐留出准备时间。
孙大海年龄小,还没有这样的习惯。他等任逹崋吃完,就和大家告辞,俩人一起离开了凤城酒家。
南丫岛三人组一见,也是赶紧吃完嘴里的东西,追了出来。
曹勇也想走,可他肩负着结账和陪伴妻儿的重任,只能站在窗口,幽怨地看着孙大海他们的背影,渐渐远去。
几个人说说笑笑,乘坐巴士穿过红磡海底隧道,到了港岛区。
孙大海还是有正事要干的。
几位老人在嘉若撒医院做的体检,耗时最长的检查项目昨天已经完成,体检部通知他们去医院取结果。
在家闲得无聊的孙大海,便主动要求,他亲自来取。当然,任逹崋也要跟着一起来。
乔宏伟兄妹现在都在住校,但乔宏伟马上要毕业了,需要考虑住房问题。乔婉婷才大二结束,她倒是不用着急。
经过一小时的车程,大家来到了医院体检部。
负责医生早已做好了准备,七份检查结果和各自的诊断方案都分别装好。
在接待室中,医生先说明了大体的情况,几位老人都没有明显的大毛病,只是一些老年人常见的问题。
孙大海放下心来,就坐在舒适的沙发中,透过明亮的落地窗,远眺着山景,感受着心灵上的宁静。
护士小姐姐送来了香浓的咖啡以及一些西点,还给未成年人孙大海端上一杯奶茶。
半小时后,他们离开医院,步行下了山(嘉若撒医院在半山腰)。
这是孙大海和南丫岛三人组强烈要求的。
刚刚吃饱了中式早茶,现在又塞了一肚子的西式茶点,估计他们在晚饭前都不会再有食欲了。
山下不远处,就是香江动植物公园。
既然是一次随意的游玩,那还有什么说的买票,进场,开开心心就好!
孙大海跑过去一问,才知道这里居然是免费的。不是都说香江的社会福利并不好嘛,养一所动植物公园,可是不便宜的。
几个人走进公园,一路走走停停,路边不时出现动物的笼舍和植物的种植区。
乔婉婷一路大呼小叫,开心不已。
孙大海不禁有些奇怪,乔婉婷所在的香江大学就在动植物公园的旁边。按道理来说,这里是免费的,应该是她们大学生经常活动的地方。怎么她跟没有来过似的
孙大海悄悄地问乔婉婷,谁知道竟然她理直气壮地回答,距离上次她来,已经有一个月了,现在这里的动物和植物,比之前都有了些变化。所以她兴奋,她惊讶,有什么不对吗
孙大海顿时被打败了。
不过,孙大海对此倒也并不在意。说起不讲道理来,乔婉婷比起曹月,那才是小巫见大巫,他打小就是被不讲道理的曹月虐大的。
不知道曹月现在怎么样了,她和方林从倭国回香江后,没过几天就回大陆了。连22日曹记私房菜馆的开业仪式都没有赶上。
孙大海不禁有些想他们了。
要是他俩在这里,一个看动物,一个看植物,应该会很开心吧。孙大海心里想到。
不过也好办,这次自己挣到钱,打下了发展的底子。在
第112章 秦老板的云吞面
这里就是未来大名鼎鼎的兰桂坊
孙大海茫然地环顾四周,狭窄的斜坡小巷,破旧的房屋,大多都漆黑一片,只有个别几间房子,从斑斓的房门缝中透出昏黄的灯光。
哦,前面倒是有一处灯火辉煌的地方。
他们沿着巷子走过去,远远就看到那边陆续有人进出,几乎全是外国人,一多半人都是打扮怪异。
经过酒吧门口时,孙大海看到埃及风格的大门顶上有霓虹灯的招牌,“disco?disco”一闪一闪的,很是扎眼。
这应该就是乔婉婷说的那间同性恋酒吧。这时门口三三两两喝酒聊天的人,都在注视着他们。
孙大海只觉得汗毛倒立,菊花发紧。他低着头,快步走过了酒吧。
离开老远了,孙大海才长出一口气,他看了看任逹崋他们,发现大家都是一副如释重负的表情,不觉同时笑了起来。
又往前走了一会,他们经过一个岔口。孙大海看到岔口的巷子里,不远处就有一间亮着灯的小餐馆,门口摆着一个炉子,上面的铁锅里传出阵阵浓香。
距离尚远,就已经勾起孙大海肚子中的馋虫。
于是,孙大海提出建议,就在这里吃晚餐。别人都没有什么意见,大家就拐了进去。
餐馆看起来有年头了,面积不大,周围是几张四人桌,中间放着两张稍大点圆桌。墙上挂着一块木板,上面是工工整整的手写菜单。
菜单很简单,“猪杂汤(3)——面(2)、云吞(3)、云吞面(4)”和“猪骨汤(1.5)——面(2)、云吞(3)、云吞面(4)”,总共就这六种。
外面的铁锅里,熬的就是猪杂猪骨汤,只捞汤就是猪骨汤,要是从锅里连捞汤,外带捞猪杂,那就是猪杂汤。
其实就是这几样东西,根据客人的要求做不同的搭配,看起来跟孙大海他们买的复式投注似的。
菜单上的数字就是价格,比如猪杂汤面,价格是3+2,也就是5港元一份,清晰明了。
餐厅里有个小灶间,是煮面和云吞的地方,云吞是现吃现做的,看起来还不错。
经营餐厅的是一对老两口,老太太负责在里面煮面、做云吞,老头在外面招呼客人。
孙大海他们进去的时候,餐厅里还有四五个人,分坐了两桌。看起来都是老顾客了,一边吃着,一边和老板两口子聊天。
孙大海他们一共五个人,就坐在了靠里头的圆桌边。屋里没有空调,只有台老式电风扇,在摇头晃脑地吹着风。
大家都是食肉动物,除乔婉婷饭量小,要的是猪杂汤云吞外,剩下的四个人都要了猪杂汤云吞面。
乔婉婷一看这样,索性也改成了猪杂汤云吞面,和大家保持一致。
老板娘进屋做云吞,老板则是在外面,陪他们说话。
通过老板的介绍,这里还真是兰桂坊,这几年政府在港岛中西区改造重建时,这里不是重点,所以仍然是数十年前老旧的样子。
居住在兰桂坊的人,大多在外面工作。这里主要有几间针织品仓库,街面上多是花店和肉摊,还有零星几家餐厅和杂货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