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满城风沙
“这帮家伙可是真能说,怪不得被外地人称之为侃爷。”
刘琅看着对方吐沫星子乱飞那样子不由的暗自吐槽。
几个人坐了将近四十分钟才下车,不过还没到教委,为了稳妥,王抗日又找了位路边执勤的民警询问,得到确切回答后再次上了公交车。
“天坛站到了,下车的向后门走呀!”
售签员拿着喇叭在车里提醒着乘客。
“天坛是了,儿子快看那个圆形的建筑!那就是天坛!”
刘东来抱着儿子指着窗外。
只见一个圆形宏伟的建筑出现在了不远外,远看好似一个巨大的谷仓,红砖绿瓦庄严巍峨。
“这就是天坛呀!”
徐文秀和王抗日也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们只在电视上看过天坛,这是是第一次亲眼目睹,都格外的高兴。
刘琅看了一眼天坛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天坛下方的那些人身上,这帮人在刘琅眼里比天坛还引人注目。
这些人大都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如果是三十年后,这帮人聚在广场上那只有一件事,跳舞。
不过这个年代还没有广场舞的概念,而且他们的“行为”似乎比广场舞要高级很多。
只见有的人站在那里一动不动,闭着眼睛似乎是在“冥想”,两只手还时不时的抖动,看上去好像是半身不遂的征兆。
不过这些人跟其他人相比还算正常,另外的一些人,有的扎着马步,有的单腿站立,有一些人还躺在了地上,躺就躺吧,竟然还摆出了各种“造型”,比如有十多个人侧身躺着单手拄头;有的人趴在地上双手抱头;还有的人正躺在地上双腿弯曲尽力的支起腰来,形成一个双脚加一头拄地的怪异动作。
“这帮人在干什么难道是什么行为艺术吗”
刘琅一时间也搞不清楚了。
刘东来三人此刻也发现了这群“诡异”的人,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个所以然。
“同志,我问一下,那些人在干什么”
王抗日实在是好奇,向旁边的人询问。
“你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对方反问,那意思是你不可能不知道呀!
“不知道!”
王抗日摇头。
“连这个都不知道我告诉你,他们在练气功,要是练成,那就厉害了。”
对方回答。
“练气功什么是气功”
王抗日不解。
“气功都不知道那是特异功能,练成了能隔空取物,还能用手生火,甚至能把飞机打下来,你说厉害不厉害!”
对方满脸的向往之情。
&
第六十八章 小卖店里的稀罕物
“爸爸,我们要到站了!”
刘琅拉了拉父亲的衣角提醒对方。
“嗯,好!好!”
刘东来点着头,眼睛依旧看着那几个人。
“真是一帮愚昧的人呀!”
刘琅连连感叹。
当然,他是以一个重生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个时代,这些所谓的气功,到了七八年后没有一个能“存活”下来的。
事实证明,所谓的什么“隔空取物”,什么“体发异香”等等,全都要归类到魔术之中,如果说一个人被骗或者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被骗都有情可原,可是全国上下有数百万乃至近千万的老百姓被骗,其中甚至还有一些科学家也成了这些“魔术”的拥趸,这就可怕了。
归其原因还是这个时代的老百姓太过“愚昧”了,之前十几年的时间对科学的认知太少太少,加上改革开放后,外国人科技的冲击让国人有了一种自卑感,出于这种自卑,让人们对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神秘”文化产生了兴趣,认为自己虽然在科技方面不如外国,但在更“高深”的身体探索方面远胜那些洋鬼子,再加上一些“影帝”级魔术师的表演下,人们立刻缴械投降,纷纷操练起来。
唉,这帮人也不想想,这些“大师”真要是有那些本领,当年国家陷入危机的时候怎么不出来现在出来全都是因为你们腰包里的那些钞票。
“西条胡同到了,到西条胡同的赶紧下车了!”
售票员的声音让刘琅松了口气。
“爸,我们到站了,下车了!”
刘东来和王抗日虽然有些不舍,但到站了,还是乖乖的下了车。
“气功真有那么神奇呀!有时间我也练练!”
刘东来还意犹未尽,竟然有了想学习学习的念头。
“练个屁!”
刘琅直接骂了出来。
“爸,那气功都是骗人的!”
“骗人他们首都人都练,怎么是骗人的”
“首都人练就不是骗人的了当年要是有这样的人,鬼子怎么会能打的我们屁滚尿流所谓的气功都是魔术,你练习练习也一样会,等有时间我都能教你。”
“什么魔术你也会”
刘东来很好奇。
“会,会,我当然会,反正你可别信那帮蠢货的话,要是真去练了,我可就生气了。”
刘琅是真有些急了。
“好,好,儿子你放心,我不跟他们学,爸爸跟你学!”
在刘东来的眼里,儿子本身就是个“神奇”的小孩,现在他甚至有种想法,莫非自己的儿子就是那种所谓的“大师”
国家的教委就坐落在西条胡同中,说是胡同,可跟刘琅家住的胡同完全不同,刘琅家的胡同就是大杂院,里面住上十几户人家,在首都,每一条胡同的背后都能翻出很多历史故事来,每一条胡同的历史都比阜城的“年纪”要大上不知多少岁。
西条胡同很宽阔,一条柏油马路就有十多米宽,道路两旁都是低矮的房子,虽然破旧,但一看就知道很有年头,有的房子还是木制结构,门口一侧立着门当,看来曾经也是某些宦官家庭的住宅。
这些建筑中有几家引起了刘东来几个人的注意。
“小卖店哈哈,这里竟然有小卖店!”
小卖店就是商店,计划经济时代商店都是国营企业,但改革开放已经五年了,像首都这样的大城市里,私营饭店、私营商店都已经出现,并且数量在以很快的速度增长,首都的老百姓对这种私营业主已经习以为常了。
“小卖店呀!已经有十几年没有见到过了,走,我们进去看看!”
这个小商店里面没有多少东西,只是最简单的烟酒糖茶,可即便是这样,也让王抗日欣喜不已。
“同志,这中华牌香烟多少钱”
王抗日是位烟民,平均一天一盒烟,在阜城抽的都是大生产香烟,两毛二一盒,他早就听说过中华牌香烟的大名,只是阜城没有卖的,原本他也打算到首都有空时去买上几盒,现在好了,正好看到这小卖店里有。
“中华牌呀!九毛九!”
对方回答。
“九毛九这么贵!”
九毛九的价格对于王抗日来说的确不便宜,即便他是个处级干部,可每个月也只有三十多块钱的工资,九毛九相当于他一天的收入了。
“嗯,来一盒吧!”
王抗日思考片刻掏出一块钱递给了对方,中华牌香烟虽然贵,毕竟也只买一盒,再说,这次出行市政府可是给了他六百块钱的差旅费,只要不超支就没问题。
“给你烟和钱!”
对方看到他买中华烟也很高兴。
“东来、文秀,你们也别光看,想买什么,说!大哥出钱!”
王抗日用“公款”买了个“奢饰品”,自然也要给刘东来夫妇买点什么。
&nbs
第六十九章 国家教委到了
“这么好喝吗”
刘东来三人在一旁看着有些眼馋,六毛钱的汽水呀!还是美国的,想必非常甘甜吧。
“爸妈,王大爷,你们也尝尝!”
刘琅又喝了一大口后把饮料递给了母亲。
“尝尝”
母亲接过来往嘴里倒了一点。
“呸,什么味呀!”
母亲一下子就吐了出来。
“还是你喝吧!”
母亲把铁罐子递给了自己的丈夫。
刘东来也倒了一口,立刻又吐了出来。
“简直比豆汁儿还难喝,不喝了!”
王抗日好奇心上来了,把最后一点倒进了嘴里。
“噗嗤!”
他也是一样,全都吐在了地上。
“这不是中药汤子吗美国人就喝这个”
“呵呵,你们呀!这可乐是年轻人喝的东西,看看这位小朋友就没事,你们落伍了!”
那老板笑着说道。
“好了,咱们还是赶紧走吧!”
刘东来拉着刘琅向外走去,儿子花了六毛钱买了瓶“药汤子”,他也有些不好意思,不过王抗日显然没在乎,刚从小卖店里出来就迫不及待地抽出一根中华烟放在嘴里,然后用火柴点燃一根。
“吸……!”
王抗日用力的吸了一口,青烟被吸入肺中。
“一根五毛钱,不过,还真是美味呀!”
王抗日一口烟吐了出来,然后闭着眼睛沉浸在中华烟的味道之中。
将近抽完了半根烟的时间,王抗日才睁开了眼睛。
“不愧是中华烟呀!味道不是大生产能比的,九毛九一盒,值了!”
“王大哥,前面就是教委了,咱们走吧!”
刘东来不抽烟不懂抽烟的好,看到王抗日那副“欲死欲仙”的样子也没催促,现在对方“苏醒”了过来马上催促道。
“对,对,刘琅的事情最重要,咱们赶紧走!”
王抗日有些不好意思,立刻摆了摆手,带着三个人向胡同里面走去。
顺着这条街走了大概五百米的距离,一座四层高的楼房就出现在了路旁,门口有两扇大铁门虚掩着,门外侧面立着牌子,上面写着“国家教育委员会”七个字。
“咱们到了,就是这里!”
在刘琅眼里,这国家教委的办公大楼实在是与它的名声不符,四层高的建筑看上去已经有将近七八十年的历史了,外墙皮早已经脱落,露出了里面红色的砖块,院子倒是不小,里面都是自行车,那扇铁门跟轴承厂的大门差不多,旁边也是有间收发室,只是收发室不小,里面有两个人在把门。
刘琅不知道二三十年后国家教委是个什么样子,但是现在眼前这决定着全国数十万大学生命运的机构,单从外表来说实在是有些寒酸。
当然,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刘琅相信,这栋破旧大楼里绝对是藏着无数“高人”,他们制定了国家未来数十年教育的发展规划,影响了全国所有人,同后世那些大楼盖得非常雄伟,但里面住着一群草包的部门相比,不知要强出多少。
教委的大门虚掩着,里面不时有人从楼里面走出来,然后骑上自行车从大铁门旁的角门出去,其中还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者,国家教委那可是高官的部门,不亚于省政府,可即便如此,整个大楼里面也只有教委主任和副主任出行有汽车可以座,其他的那些司局长的干部只能骑自行车去办事,虽然如此,这里依旧保持着高效。
几个人来到了收发室门口,里面一个人立刻出来挡在了前面。
“你们找谁”
一个中年人问道。
“这位同志,我们从阜城来,这是介绍信,还有教委发给阜城的文件。”
手里有文件,王抗日的底气也足了。
“教委给你们发的文件”
对
第七十章 真是神童
这个时代是个很特殊的时代,七八年恢复高考后国家为了弥补多年来人才紧缺的问题提出了少年班的计划,目的就是选拔那些智力超长的少年,其中的心理或多或少都是受到当年“大跃近”的影响。
希望可以加快速度把这些少年培养起来为国家做出贡献,而且不得不说,偌大个国家还真有不少所谓的神童,恢复高考五年来,起码有数十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过早的被选拔进了大学校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位宁柏同学,七八年刚刚恢复高考的时候就以十三岁的弱冠年纪成为了一名大学生,而且就在去年已经毕业,还成为了科技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助教,可谓是前途光明。
在国家的大力宣传下,很多神童被冠以厚望,成为了不少家长嘴中的“偶像”人物,比如宁柏,现在不少家长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都会说:你看人家宁柏如何如何,结果把周围宁柏同学变成了无数孩子们心中的“敌人”。
“去去去,你们跟着凑什么热闹”
看到众人围拢过来董长山有些不耐烦地说道。
“别呀!既然是神童,那就展现一下本领,让我们开开眼,小朋友,你今年多大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