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满城风沙

    市长一声令下,王抗日毫不犹豫,马上坐上一辆拉达汽车,先是到了人事局找到刘东来,不由分说拉上他,然后又去了刘琅的家,把刘琅也接上了车。

    “什么国家教委下了文件要刘琅到首都”

    这个消息让刘东来大为震惊。

    “没错没错,红头大印清清楚楚,我都是第一次看到国家教委的印章,都是因为你家刘琅呀!”

    王抗日高兴地说道。

    “去首都!”

    刘东来虽然心中高兴,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儿子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不由得又担心了起来。

    “东来你放心,文件上写的清清楚楚,因为刘琅年纪还小,国家允许你们一家人一同前往,所有费用都由国家出,不用你们花一分钱,嘿嘿,我也跟着沾光,为你们带路。”

    “我们也能去首都”

    刘东来一愣。

    “文件上写的清清楚楚,而且差旅费全免,还要按出差给予补助。”

    对方回答。

    “给补助什么补助”

    对于刘东来来说,补助这个词还从没有听过。

    “哎呀,东来你就别说那么多废话了,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反正不能让你们赔钱就是,你们有一个刘琅这样的神童,还会在乎这点钱没眼界,没眼界!”

    几个很快就来到了市政府,见到了阜城市两位最大的官员。

    &




第六十五章 到首都
    果然,一天之后阜城日报正版刊登了刘琅的事迹,说他三个月就会说话,五个月便会写字,一岁时就能背诵唐诗,两岁还学了外语,现在被国家发现,马上就要到首都上大学。

    最后报纸上向全市人民发出号召:向神童刘琅学习………。

    好吧,刘琅看到这篇文章后差点被气的从炕上摔下来。

    “向我学习学习什么谁能学习真是胡闹!”

    好在这阜城日报没什么读者,都是政府和工厂统一订阅,政府的工作人员还能看看,至于工厂里的工人,他们天天工作哪里有时间看报纸

    首都是国人最向往的地方,刘琅的父母长这么大也没有去过,这一次听说可以去首都,两人都觉得有些紧张。

    听说自己的小孙子要出门,最悲伤的就是刘琅的太奶,她拉着刘琅的手不愿意放开。

    “太奶,我就出去几天,你在家里可得听话,晚上早点睡觉呀!”

    刘琅也舍不得太奶。

    “嗯,嗯,那你得早点回来!”

    太奶点着头答应,到了她这般岁数,跟小孩子也差不多了。

    “东来、文秀,你们到了首都一定要照顾好刘琅,知道吗”

    爷爷嘱咐道。

    “爸,你放心吧,把我丢了也不能把我儿子给丢了。”

    刘东来说道。

    刘琅的奶奶没说什么,只是抱着刘琅在他脸上不住的亲着,眼里流露出不舍。

    “奶奶,我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刘琅的小手在奶奶脸上轻轻的抚摸。

    “大哥,大嫂,听说首都有烤鸭,回来时一定要买两只。”

    刘琅的叔叔和姑姑关心的只有食物,他们从电视上知道首都有很多美食,尤其是烤鸭最是著名。

    “放心吧!”

    刘东来点头道。

    三口人又到了刘琅的姥姥家,姥姥姥爷对刘琅也很不舍,当然,刘琅的那些舅舅姨们也“预定”的很多礼物。

    这一次首都之行市里可是拨下了“专款”,给了刘琅一家人三百块钱,要是放到十年二十年后,三百块钱连车票都不够,但是在八三年,三百块钱可不是小数目,足够一家人在首都玩上一段时间了,至于差旅费用,那都是由公家报销。

    几天后,刘琅一家人和王抗日登上了火车,从阜城经过的火车只能达到沈城,几个人在沈城逗留了一天,看望一下肖南光,然后才坐上了去首都的火车。

    从沈城到首都不过八百多公里,可就是这八百多公里,火车走了十六个小时,从头一天的下午四点,一直到了第二天早上八点多钟才抵达了首都。

    阜城的火车站连一百人都装不下,沈城的火车站上下两层,每天都有数千人进出,而首都火车站的规模更是沈城不能相比,巨大的站舍大楼好似一座巨大的城堡,里面的候车大厅能容得下近万人,站在大楼前面抬头看去,旁边有一座巨大钟楼,每到整点时分就响起如雷般的声音,站舍大楼的正中央则挂着一幅伟人画像,目光入神栩栩如生,而大楼前面的广场更是无比的宽阔,比阜城的市中心广场起码大出十倍。

    刘琅的父母,包括王抗日都没来过首都,站在站舍大楼前面的广场上眼睛都不够用了。

    “这就是首都了!太大了,太大了!”

    这里不光大,人还多,南来的北往的,一个个背着黑色皮包匆匆行走,甚至刘琅的父母都没看过这么多人。

    “首都的人太多了,光是车站这里怕就比我们阜城多了!”

    刘东来感叹道。

    “那当然,这可是首都,全国人民都向往的地方。”

    王抗日接口道。

    “这还多呀”

    刘琅暗自说道。

    他前世可没少来首都,每一次来广场上的人都能用人山人海来形容,走的慢一点都会被后面过来的人挤到,那才是人多,现在眼前这点人恐怕连当时的零头都不够。

    “东来,看那边!”

    刘琅的母亲拉了拉丈夫的胳膊。

    几个人看了过去,只见在广场四周有很多青年,年纪也就三十左右岁,一个个穿着牛仔裤带着蛤蟆镜,这些人的服饰在刘琅父母看来实在是新潮。

    这些人或是两三一伙,或是三五成群,一个个手里拿着黑色的皮包,见到从车站里的人就迎了上去。

    “哥们,要不要电子表!”

    “哥们,我这里有体恤衫!”

    “哥们,咱这有双卡录音机,要不要”

    不少外地来的人立刻就停了脚步,拿起对方手里的各种“新鲜玩意”看了起来,如果谈好价钱,就掏出钱来买下。

    他们就是正经八百的“倒爷”,八十年代初的首都车站就是他们的天下。

    有几个人看到了刘琅这帮人,立刻走了过来。

    “几位,我这有好玩意儿,看看有什么喜欢的,来两件”

    地道的首都口音。

    “都有什么东西”

    刘东来问道。

    “电子表、计算器、还有体恤



第六十六章 吃早餐
    王抗日发现在广场前宽阔的马路对面有不少露天的摊点,很多人聚在那里坐在桌子上低着头吃着东西。

    “我们去看看!”

    几个人走到路边上,这条马路非常宽阔,从这边到那边足有四十多米,路上人来人往,不时还有汽车行过,只是片刻工夫经过的汽车就比几个人之前数十年见过的汽车都多了。

    “真不愧是首都,这么多车………只是,怎么过去呀!”

    马路中间有绿色的栅栏相隔,附近也没有路口,这么多车也过不去呀!

    “那边好像有座桥,行人都在桥上走过去。”

    刘琅指了指右边说道。

    “咦真有一座铁桥,哦,我想起来了,有一次电视里好像就出现过这座桥!”

    刘东来突然想起电视上的一个画面。

    “对,这好像叫做过街天桥,首都里有很多呢!”

    徐文秀也想起了曾经新闻上报道过的消息。

    “走,我们也过一下街。”

    几个人上了过街天桥,来到中央时还站在边上向下看去,下面车来车往人头攒动,所有的一切都让他们感到新奇。

    到了另外一边,果然是吃饭的地方,只见三个人在炸着油条,还有豆腐脑、豆浆等等,人们买下后直接在旁边立着的桌子旁找个地方坐下,大口吃起来。

    露天摊点在阜城还没有出现,但在首都早已经司空见惯。

    三个人一商量决定就在这吃。

    “同志,来十根油条,四碗豆浆………这个是什么”

    王抗日看到旁边有一个大盆,里面乘着好似水的东西。

    “这个呀!豆汁儿,是咱们首都最好喝的东西了,看你们是外地来的吧,一人一碗,保准你们喝的痛快!”

    对方一嘴京片子味道,舌头一涮话就滚了出来。

    “豆汁儿你们喝豆汁儿吗”

    王抗日转过头问道。

    “那,我们就来四碗吧!”

    既然是首都最好喝的东西自然要尝一尝了。

    “我不喝豆汁儿,我来一位豆腐脑就好了!”

    刘琅赶忙摇头。

    “好,那就三碗豆汁儿,一碗豆腐脑,加上十根油条,同志一共多少钱”

    王抗日负责“财政大权”,所有差旅费都由他来出。

    “十根油条一块五,三碗豆汁儿三毛,一碗豆腐脑也是一毛,一共是一块四毛钱。”

    “一块四呢”

    刘东来有些咋舌,他在沈城六个大老爷们吃一顿早饭才一块三毛钱,今天只有四个人就花了一块四,这首都的价格不是一般的贵呀!

    “好嘞,一共是一块四毛钱………你不要粮票”

    王抗日看到对方并没有要粮票还提醒了一句。

    “不要粮票,我只要钱!”

    对方接过来钱笑着说道。

    “真是新奇呀!”

    几个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议,看来首都果然是与众不同,露天就有吃饭的地方,还不要粮票,没见过,没见过。

    四个人找了过空位坐了下来,很快吃食就端了上来。

    一夜的火车,几个人肚子早就饿了,不由分说拿起油条塞进了嘴里。

    “嗯,味道很好,比沈城的要好吃多了。”

    刘东来暗自点头。

    “尝尝豆汁儿什么味道!”

    刘东来端起碗来喝了一口。

    “噗嗤!”

    豆汁儿入嘴,只觉得传来了强烈的刺激味道,又酸又涩一股馊的气味直冲鼻子,一个忍不住就喷了出来!

    “呸呸呸……!”

    刘东来连吐几口想要发火,但马上意识到这里可是首都,强龙还不压地头蛇呢,要忍,一定要忍。

    “东来,怎么了”

    徐文秀和王抗日吃得慢,还没有喝豆汁儿,不知道这味道如何。

    “这东西别喝……。”

    “我说这位同志,你买的豆汁儿怎么是坏的,味都是馊的了!”

    刘东来站起来要和对方理论一番。

    “嘿嘿,喝不惯吧,我说大兄弟,一看你就没喝过,别说你了,当年前清的那些王爷贝勒喝的也是这个味儿,多喝几口就习惯了!”

    对方见怪不怪,根本就没把这当回事。

    &nb



第六十七章 气功热
    (为飞鱼的打赏加一更,谢谢老铁的支持。)

    现在是上班时间,几个人站在车里向外看去,道路上都是骑着车上班的老百姓,放眼放去,路上是一片自行车的海洋,车铃声此起彼伏,这一幕让刘东来几个人瞠目结舌。

    还得是首都呀!街路上的人恐怕就比阜城全市的人多了。

    不光有自行车,道路中间行驶的汽车也不少,什么解放、拉达等等,还有不少车根本就不认识。

    “王大哥,看那辆汽车,比拉达还大,是什么牌子的”

    刘东来指着车外一辆汽车问道。

    “不知道,没看过,恐怕是外国车。”

    对方摇了摇头。

    “那就“笨死”车,西德出产,都是大领导们坐的!”

    旁边的一个人接口道。

    “笨死这么奇怪的名字”

    “不光有“笨死”,还有什么风田,那是rb车,美国的别科,不过外国的车再好,也没有咱这大公交好,一次能拉上好几十号,咱们中国人可不坐他们的外国车,你们说对不对”

    这位哥们操着一嘴京片子味,说话极具煽动性,全车的人都纷纷叫好。
1...1718192021...4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