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满城风沙
一个三岁孩子学力达到高中水平,他们压根就没听过,五年前宁柏也只是十三岁才上大学而已,当然,他十三岁时才恢复高考,或许他十二岁考大学也没有问题。
不过十二岁,甚至十岁考大学也不能和三四岁考大学相提并论呀,这样的孩子是天才中的天才,神童中的神童,只要他能沉下心不入歧途,未来的成就无可限量,说不定得个诺贝尔奖也有可能,到那时他的母校也跟着沾光呀!这才是他们三个的想法。
“三位老师,三位老师不要吵了!刘琅是神童我早知道了,让你们来就是测试一下他的学力,现在你们的工作完成了,至于他要到什么地方上大学,国家会安排的。”
董长山在一旁说道。
“我准备今年就考大学!”
刘琅突然开口道。
“什么儿子你要考大学”
刘东来先失声叫了出来。
“嗯,没错,我今年就能考呀!”
刘琅确定的回答。
“刘琅,你学过高中的课程”
董长山随即问道。
“没学过!”
“没学过的知识你会吗”
董长山再次问道。
“当然不会!”
刘琅回答。
“不会怎么考”
对方问道。
“现在距离高考不是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吗这一个月足够了!”
刘琅的回答直接让所有人鸦雀无声。
一个月的时间把高中三年所有的课程学完即便他们知道刘琅智力非凡,也绝对不会相信。
“刘琅同学,我们知道你是个神童,这毋庸置疑,可是高中的知识不比初中,难度很高,即使是你,恐怕没有半年的时间都不能完全吃透,一个月的时间这根本就不可能!”
如果刘琅的智力水平还如前世那般属于正常人范畴,那么即便他经历过高考,要想在二十多年后再把当年的知识捡回来,还真的花上至少半年左右的时间复习一下。
但是现在的他,或许是大脑发育太早的缘故,智力水平大大强于前世,尤其是记忆力,几乎就是过目不忘的水平,他只需要把高中的课本再次翻看一下,捡起那些已经被遗忘的知识就够了,一个月的时间都用不了。
刘琅可不想再在家里浪费时间了。
“我今年试一试,如果考不上明年再考呗!”
刘琅无所谓地说道。
&nb
第八十一章 复习
“鲁爷爷,我现在在家里已经没有东西可以让我学习了,只有上大学才能学到更好的知识,所以我觉得可以尝试一下的,万一我成功了,就能早一点为国家做贡献,您说是不是”
刘琅拉着鲁明志的手一副有些委屈的样子请求道。
“呵呵,你们看看,一个三岁的小孩子说在家里面学不到东西了,狂妄不狂妄”
鲁明志笑着说道。
“老鲁,刘琅天生就是神童,咱们可比不了,比不了呀!”
董长山不住的摇着头。
“好,鲁爷爷就答应你的要求,老董,让教委给辽北省下一个文件,特许刘琅可以参加今年的高考,还有,你马上找些首都今年高考的复习题,让东来一起带回去………,刘琅,既然你要考,那就必须用全力,如果你能考上大学,鲁爷爷会给你大大的奖励,知道吗”
“放心吧鲁爷爷,我一定能考上的!”
刘琅高兴的笑了起来。
刘琅在首都的事情圆满结束,他要回家准备高考,所以众人也没有在首都逗留,鲁明志先是给他们买了回沈城的车票,又让司机开着面包车拉他们到王府井,几个人逛了一上午大包小裹买了一大堆东西,什么牛栏山二锅头、全聚德烤鸭、六必居咸菜等等,都是首都的特产,刘东来一家人花了足足一百多块钱,王抗日也花了五十多块钱,买完东西后司机又把他们送到了火车站,下午四点,首都驶往沈城的火车准时开车,第二天上午九点到达沈城。
原本几个人是准备再去看看肖南光,不过肖老听说刘琅今年要高考,从电话里告诉刘琅一定要抓紧时间复习,不能有任何耽搁,所以他们到了沈城直接买了回阜城的车票,从车站附近找个包子铺吃了点东西,一直到等下午五点终于坐上了回家的火车。
刘琅一家人从首都回来了,同时阜城也接到了省城传来的国家教委文件,文件中指出:阜城教委应做好对刘琅参加一九八三年全国高考的安排工作,阜城市政府要协助做好相应保障工作,确保刘琅可以不受干扰正常参加高考。
国家教委为了刘琅一连两次给辽北省下达文件,可以说是前无来者,他是第一号,二三十年后这种事情听上去不可思议,但在八十年代初却并不太过奇怪。
要知道当年的宁柏比刘琅还要更胜一筹,他十三岁时名字就传到了国家一位副总理耳中,直接就被接到了首都科技大学上了少年班,所以在八十年代,出现一位神童的确是一件大事,有时甚至会惊动国家的高层。
刘琅的名字一下子就在阜城传开了,之前阜城日报就做过报道,现在他被国家教委主任亲自接见的事情连续三天被连载在阜城日报的头版头条,三岁要参加高考更是被誉为改革开放至今高考历史上的奇迹,可以说,现在的阜城官员们已经决定要把刘琅打造成阜城的英雄;阜城的榜样。
王抗日、刘东来、徐文秀这几名“亲历者”天天接受阜城日报记者的采访,记者在他们口中打听到很多“小道”消息,什么刘琅三个月就开口说话;一岁就能看报纸等等全都被“挖掘”出来,可以说,在短短几天之内阜城老百姓就知道了自己身边竟然还有这么一位神童,这
第八十二章 接受采访
这篇文章主要是写如今高考的热度在逐年提升,也就说明老百姓对知识的渴望,正是这种渴望让国家充满了希望,而出现刘琅这样的神童告诉大家,我们国家并不缺少人才,只有好好的找,就能找出了,也证明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甚至在天赋上超过外国。
文章之中还引有教务主任鲁明志的话:我见过刘琅,他的智力水平远远超过常人,虽然刚刚三岁,但经过专家的测试后,学历已经达到了高中水平,他今年参加高考并非没有把握………。
刘琅看着这篇文章微微的皱了皱眉头,文章写得不错,群众日报那是国家的喉舌,肯定是没有问题,但是文章之中充满了一种强烈的“爱国”情绪,当然,爱国没有错,他自己也很爱国,但在某些去情况下这种情绪会让人产生出盲目的错觉,这篇文章就是如此。
大力宣扬国人的天赋,这就是文章的基调。
华夏民族的天赋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但天赋不代表实力,需要用很多种方法将天赋兑现后才叫实力,其中最重要就是方式就是要勤奋努力,这才是根本,没有勤奋努力天赋就是狗屁,现在国家把自己抬出来就是要在天赋上做文章,这就是顾此失彼了。
“你们能跟我比我是重生者,生而知之,这天赋整个世界有谁能有”
刘琅有些气恼。
“唉,接下来,恐怕我不会消停了!”
群众日报刊登自己的新闻,那足以在整个国家都引起轰动,自己想低调都不成了。
不过无所谓,两世为人的刘琅如今心中已经有了坚定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他会不断前进,即便外界纷纷扰扰,也改变不了他的初心。
正如刘琅所想的那样,三天后,辽北省电视台的记者就找上了门来,结果那位扛着摄像机的工作人员在进刘家的时候,被门槛绊了一跤摔倒在地,人没事,不过摄像机的镜头被摔坏了,气的他们哇哇大叫,这个镜头可是从岛国进口的,价值不菲,结果还没看到刘琅就被直接摔坏,电视采访彻底泡汤了,只能进行文字记载了。
“三岁神童勤奋学习,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但神童的家还很破旧,四处漏风地表不平,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解决神童的后顾之忧,可以让他安心的学习和生活………!”
这是省电视台对刘琅的采访报道。
又过了三天,国家电视台也来到了阜城,这一下可是震动了市里面的大领导,书记和市长都纷纷出面接待。
一位女记者坐在刘琅面前,前方立着一个摄像机,他们这次吸取了之前省台的教训并没有到刘琅的家进行采访,采访地方放在了市政府的会议室中,书记和市长都在旁边围观。
“刘琅小朋友,我是国家电视台的记者,我们听说你一岁的时候就能够读书看报,两岁的时候就能认识近千个字,现在你不过才三岁就要参加高考,到底你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也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
刘琅摇了摇头回答。
“停一下停一下!”
一位导演立刻打断了采访。
“刘琅小朋友,你可不能说不知道呀!”
对方立刻上来说道。
“那我怎么说”
刘琅问道。
“你是咱们国家的神童,代表着我们国民的天赋,你就说是你的天赋让你从小就会读书看报,这样说才对。”
对方“循循善诱”道。
“好吧!”
“再来一遍!”
“刘琅小朋友,我是国家电视台的记者,我们听说你一岁的时候就能够读书看报,两岁的时候就能认识近千个字,现在你不过才三岁就要参加高考,到底你是如何做到的呢”
“天赋加上努力,我虽然天赋很高,但是更加的努力,尤其是非常喜欢看书,而且我觉得个人的勤奋和努力比天赋更重要,因为要把天赋变成实力,必须需要勤奋的学习和努力的工作,这就是我的秘诀!”
刘琅侃侃而谈,现场的这些人看的有些发蒙。
“导演,刘琅小朋友说得可以吗要不我们再采访一次”
那位主持人看了看后面的导演,这个小鬼头怎么不按照计划的说,这不明
第八十三章 高考当天
“这无所谓,他还是个三岁孩子,说什么都没事,好了,现在距离高考还有两周的时间,从现在开始咱们就不要去打扰刘琅了,必须要给他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最近天气很热,我看刘琅家里很困难,你们给他弄一个电风扇,另外饮食上也要注意,不能让他在这段时间得病,记住,这次我们台对他非常重视,只要他能考过一本分数线…………你们想一想,三岁能考上大学,这种事情连外国人都做不到,要是我们做到了,那就是我们华夏民族在天赋上的一次胜利。”
这位导演一下子把刘琅参加高考的意义提升到了国民天赋的层面,把现场的几个人都吓的不轻。
“王导演您放心,我们一定会解决刘琅的后顾之忧。”
书记和市长当场表态。
不是有那句话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现在刘琅成为国家著名的神童,他的家人也开始沾光,刘东来所在的单位首先决定要分给刘家一套福利房,规格参照处级标准,三室一厨一卫,一共是四十六平米,当然,房子还在建,明年才能入住。
刘琅的二叔三叔现在还是学徒工,结果一下子就变成了全民工,每个月的工资提高四五块钱,刘琅的爷爷现在是一家化工厂的副厂长,他的学历在厂子里最高,只是因为为人太过耿直,得不到厂子的重视,现在市里面决定要把他提到市化工行办当主任。
刘琅的爷爷对组织上的这个安排有些不情愿,可刘琅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在前世的一九八六年,也就是三年后,爷爷到sx出差,做了两天两夜的火车后,到家没有休息一天就去上班,结果被累出了心脏病,送到医院后经过了几个小时才被医生抢救回来。
医生事后告知,如果再晚来三分钟,那就不用抢救,直接就可以拉到火葬场了,可想而知当时是多么的危机。
当时刘琅的爷爷也不过是五十一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结果这么一来直接办理了退休,他身为副厂长,原本享受副科级待遇的工资,结果到了九十年代后,所在的化工厂破产,从企业退休后的那些职工有时连工资都开不出来,为此爷爷还差一点气的再次犯了心脏病,后来在几个儿子的开导下才逐渐从郁闷中走了出来。
可以说,刘琅的爷爷和奶奶都是那种运气不好的人,刚到壮年就生了重病,不过他们也算很幸运,因为儿子的孝顺最起码都活过了前世的刘琅,尤其是爷爷,即使到了八十多岁每天早上还能到公园遛弯,完全看不出来曾得过差点要了性命的重病。
而在这一世,因为刘琅的原因,自己家人的命运已经完全改变,爷爷从工厂出来到阜城市化工行办工作,主任的位置是副处级,算是到了编制内,以后化工厂即使破产也跟他没关系了,那份安稳的工资虽然不能让他大富大贵,但也能做到生活无忧,退休后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更为重要的是,立刻那家化工厂他就不会再得上重病了,这算是去了刘琅心头的一块心病。
接下来刘琅就全力迎接高考了,家里面支起了电风扇,每天母亲都给他做好吃的,什么猪头肉什么牛羊肉天天不断,这是市里给的特供,家里面都不花钱。
终于,到了七月七号,早晨刚刚起来,王抗日就到了刘琅家中。
“东来,你们赶紧吃饭,吃完饭你们坐教委的面包车去参加高考。”
“这………这不好吧!”
刘东来说道。
这些天他们得到了太多好处,搞的一家人都有些不好意思。
“什么不好这可是市里下的命令,那帮国家电视台的记者可没走,他们就要待到刘琅成绩发布的那一天,现在刘琅可不
第八十四章 高考开始
“观众朋友们,现在我们在阜城市高考考点,被誉为神童的刘琅已经来到了考场,看,他自信满满地向里面走去,相信这一次考试他已经胸有成竹,刘琅同学能否在八三年高考中如愿,我们拭目以待!”
那位曾采访过刘琅的国家电视台女记者报道完刘琅的消息后,又对现场的几名考生进行采访。
“这位………同学,看你的年纪有二十多岁了吧,说一说为什么来参加高考。”
女记者正好看到一旁有一位二十五六岁的考生,立刻拿着麦克风迎了上来。
那考生看到电视台的记者对自己问话紧张的不得了,又有一个古怪的“棍子”递到了自己嘴边,还以为对方要让自己拿着,赶忙伸手抓了过来。
“你干什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