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满城风沙

    女记者麦克风被“抢”吓了一跳惊呼一声。

    “抓住他!”

    一旁的警察还以为国家电视台的主持人受到了袭击,一个饿虎扑食将那年轻人扑倒在地。

    “我……我怎么了”

    年轻人吓得也是连连喊叫不知所措,现场是乱作一团。

    刘琅可不管这些乱事,在父母的陪伴下走到了教学楼前面,现在这座教学楼只有三层,还是五十年代的建筑,沿袭的是苏联的风格,中间部分是老师的办公场所,然后左右各自延伸出三十多米长,同样三层的教学楼,如果从高向下看去这座楼很像是一架飞机停在地面,所以又称为“飞机楼”。

    在楼门前有五位老师正在等候,看到王抗日走来急忙迎了上去。

    “王主任,您来了!”

    “嗯,教室都准备好了吗”

    王抗日严肃地问道。

    王抗日是阜城的教委主任,管着所有老师,别看他跟刘家说说笑笑好似家人,但在这些老师面前还是要保持一些上级的“威严”。

    “王主任放心,刘琅同学的专门有一个教室,不会受到任何人的打扰。”

    对方连连点头道。

    “带我们去看看!”

    王抗日背着手说道。

    “好,好,这位小朋友就是神童刘琅吧,来,跟着我走!”

    对方说完带着众人走进了楼里。

    教委专门为刘琅一人安排了一间教室作为考场,没错,专门为他一个人,一间教室里只有一张桌子。

    “嗯,不错,挺幽静的!”

    王抗日点了点头表示还可以。

    “可以个屁呀!”

    刘琅心里暗骂。

    他不是对环境不满,而是对这帮人的自作主张不满。

    “单独给我设立一个考场,我要是考了六百分,万一引起别人的怀疑怎么办”

    刘琅真是气的不行。

    其实刘琅真的多虑了,如果在二十多年后那个充满了质疑的时代,他一个人一个考场要是考六百分以上,恐怕质疑声就会铺天盖地而来,但是在这个时代,别说他没抄袭,即便现在王抗日真的把考试题透漏给他,让他抄出个六百分,别人也不会管,刘琅现在已经是神童,是国家力推的天才,谁要是对他质疑,那就是对国家的质疑。

    但是刘琅的思维是二三十年后的思维,他可不想受人把柄。

    “王大爷,这里除了监考外就没别人了”

    刘琅问道。

    “放心吧,这里只有你和两个监考,他们都不会管你的,你就安心的答卷吧。”

    “不行,要是我考了六百分没有更多人看到,万一他们认为我抄的怎么办这么的吧,国家电视台的记者在外面,你让他们进来一个和监考一起监督我。”

    几个人就是一愣,刘琅的想法实在是太出乎他们的意料,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

    “既然要给我拍纪录片,我考试的过程他们也要记录下来,快去,把他们都叫进来!”

    刘琅再次说道。

    “这个小刘琅,还挺有脾气的………!”

    王抗日心里嘀咕,不过还是转过头对着身边的那个人说道:“你去门口问问那几位记者,如果他们愿意,就邀请他们进来………刘琅,要是人家不同意




第八十五章 全国高考状元
    这个时代思想还没解放,自己小时候就常常听父母说起他们小时候的事情,都是阶级斗争之类的事情,他起这个题目也算符合从小耳读目染的经历,总之一句话,他多多少少要表现出一个三岁孩子应该有的“幼稚”来。

    “这个坏人四处挖坑,想要破坏国家的建设,我们一定要警惕,警察叔叔们要睁大眼睛,不能让他们得逞………!”

    刘琅洋洋洒洒写了四百多字,反正这篇作文应该是得不了多少分了,不过没关系,即便没有这篇作文的分数,他语文卷子也会得到七十多分的高分,绝对比平均水平要高的多。

    “距离考试结束时间还有半个小时!”

    随着老师的提示,刘琅也站起身来。

    “我答完了。”

    “这么快”

    两名老师急忙走了上来接过卷子,刘琅抬腿就走离开了教室。

    “儿子,你答完卷子了”

    父母王抗日和那名女主持人走了过来。

    “答完了,我们回家吧!”

    “好,咱们回家休息,下午再来!”

    王抗日点了点头没说什么带着一家人离开了考场。

    两名监考老师拿着刘琅的卷子看了看,一眼就看到了后面的作文。

    “阶级敌人哈哈,真是好笑。”

    两个止不住大声笑了出来,那位女主持人就在旁边,看到刘琅写的作文也是不由得笑出声来。

    “还是个孩子呀!字写的不错,可是理解能力还是欠缺,看来这次他要悬了!”

    中午吃完饭,炎热的夏天让人感到困乏,刘琅又睡了一会儿觉,醒来后接着坐车去考试,下午考的是数学,对刘琅来说没有任何难度,一个小时就答完了,满分百分的试卷他应该是能够满分。

    接下来的两天,刘琅轻轻松松地完成了高考,他考试的景象都被摄像机录了进去,在其他人的眼里,他答卷的速度非常快,即便上稍一思考就开始书写,尤其是数学物理这样的理科科目,连草纸都不用,这是因为刘琅这一世所拥有的超强心算能力。

    当考试完成,刘琅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即使是这一世他那超人一等的智商水平,经过三天高强度的考试,也觉得身心俱疲。

    “如果我以后还有重生的机会,千万别让我参加高考了………!”

    刘琅将最后一张生物试卷交给了监考老师,面带欢喜的走出了考场。

    “终于考完了!”

    刘琅的父母跟着他三天也是受了不少苦,站在门口汗水如雨,现在最后一科结束,他们也放下心来。

    “观众朋友们,神童刘琅经过三天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他的第一次高考,我们把他的考试经过全程记录下来,可以看到他的答题速度非常快,经常是每一科只用一半的时间就已经答完,那么最终的成绩到底如何呢他的卷子将被封存后进行全省的统一判卷,半个月后我们就会见分晓,希望他能得到自己满意的分数。”

    那位女主持人实时的进行了一次报道,结束对这次对刘琅的跟踪记录。

    高考结束,刘琅又开始要填报志愿,他的志愿只有一个,华夏大学机械工程系专业。

    他填报这个志愿没有任何人反对,他的父母则是一窍不通,他们只知道华夏大学是国家最好的大学,刘琅只要能考上刘家的祖坟就冒青烟了。

    而王抗日则不认为刘琅能考上华夏大学,毕竟他考试的过程太简单了,不像其他那些学生一个个紧缩双眉,又是思索又是验算,这哪里是考试的样子,但他也不担心,国家教委的鲁主任都说了,即便他考不上明年一样会上大学。

    肖南光也打来了电话,听到刘琅报了华夏大学也是不住的夸奖,但话里话外也觉得他考不上,就当一次演习了。

    刘琅则毫不担心,能得多少分自己清清楚楚,接下来的时间就等着见证奇迹的一刻吧。

    &nbs



第八十六章 专门为刘琅召开的会议
    “语文作文我基本上不会得多少分,生物和英语是我故意答错的,至于那政治,不知道是哪一题错了,我错了这么多分还能考全国第一,看来这个时代的高考成绩不是太高呀!”

    刘琅当年高考时学霸满天飞,七百五十分的总分有的人都能考到七百二三十分,简直都是非人类,而且那个时代高考难度要比现在高考的难度大很多,他当年高考,在最后一年里天天学到半夜,最后也不过考了五百三十多分,仅比一本分数线高出几分而已。

    要是把现在的他再扔回去自己高考的时间段,即便他现在的智力很高,但在仅仅复习一个月的情况下能考六百一二十分就不错了。

    “好吧,我考了全国第一名,虽然怕是会“麻烦”不断,但我报考的专业应该是没问题了。”

    凭自己的实力考上大学就能读喜欢的专业,这才是他执意要参加高考的目的,反正他这一世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很快,群众日报上就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三岁神童刘琅,全国高考状元,中国人再一次震惊了全世界!

    文章中记载了那位到阜城参访刘琅的全部经过,其中还包括之前刘琅所说的话。

    “在考试之前神童刘琅就说自己能够达到六百分以上的高分,事实证明他这是自信的宣言………我们国家虽然现在贫穷落后,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民的素质不断提高,像刘琅这样的神童和天才将会越来越多,只要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前行,我们国家的未来一定是美好而光明的!”

    群众日报这篇文章再次点燃了全国人民的热情,神童、天才、民族自豪感这样的词汇一时间漫天都是,而刘琅的名字就如天王巨星一样传遍了大江南北。

    每年高考结束,学生填报志愿完成后,全国就开始录取相应的学生,在八三年,全国计划招生十六万名大学生,别看录取人数比起二十多年后动辄几百万乃至上千万少很多,但是因为技术方面的落后,所有录取工作都要人工进行,所以工作量依旧很大,但在这些工作之前,国家教委牵头要进行一次总结工作,对在高考过程中已经申报录取中发生的问题解决。

    一般说来每年此项工作都是由鲁明志来主持的,但是今年,一位主管教育的副总理亲自来参加了这个会议,他的目的就一个,就是要讨论刘琅的录取工作。

    “鲁主任,今年你们的工作很成功呀!发现了一个神童刘琅,他现在可成了名人,连最高层都知道了!”

    这位副总理叫丁伟长,年纪也快七十岁了,一头银发,精神还是很好的。

    “丁副总理,这个刘琅的确是个人才,三岁参加高考就考了个全国第一的成绩,我鲁明志活了快七十岁了,还没有见过这样聪明的孩子,不知道你们见过没见过”

    鲁明志看着四周坐着的数十人开了句玩笑。

    “别说看过,就是听都没听说过!”

    众人都哈哈大笑道。

    “是呀!五年前我和那个宁柏见过面,十三岁的孩子上大学,当时我就觉得很不可思议,不过还能理解,但是这个刘琅我就不理解了,我的一个小孙子今年四岁,平时也就学个一加一二加二这样的数学题,我就纳闷,一个三岁孩子怎么就会那么难的数学题老鲁,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猫腻儿”

    丁伟长有些不放心。

    “丁副总理这一点你放心,国家电视台在高考前去过阜城,专门对刘琅进行过采访,不光进行了采访,刘琅考试的时候摄像机还全程拍摄,当时成绩出来时我也不相信,但摄像机里不会说谎,我看了他考试的经过,没有任何问题。”

    鲁明志回答道。

    &nb



第八十七章 专家们的意见
    “丁副总理说得对,咱们国家就不缺工厂,当初一五时期,全国有多少工厂上马数都数不过,虽然浪费了十年时间,可在这方面我们也不缺人才,让刘琅去学这个,浪费了,浪费了!”

    一个人说道。

    “是呀!现在虽然我们和美国关系有些缓和了,但国际形势还是非常复杂,面临着战争的威胁,我觉得刘琅智商很高,应该让他从事军工行业,像钱老他们那样,研制出高尖端的武器才是人尽其才。”

    另外一人说道。

    “现在我们国家正在进行改革开放,但如何进行却是众说纷纭,有的说这个有的说那个,总之是拿不定主意,主要就是我们缺乏自己的经济学家,不知道该用西方那一套还是自己搞出一套来,我看刘琅这个小孩子应该去学经济,如果真的能让他创造出咱们国家自己的经济理论,那就功德无量了!”

    另外一人也发表自己的看法。

    总之不少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各式各样,似乎都有道理。

    “咦,怎么都是我们这些官员在说,你们这群大知识分子怎么不说话呀!你们应该才是主力嘛,都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丁伟长突然发现提意见的都是各个部门的头头,这次会议可是有十几位首都高校的校长,他们却没有人吭声。

    这些高校的校长无一不是年过七旬白发苍苍的老者,他们也不吭声,或是拿着扇子缓缓地扇着,或是拿起水杯喝着自带的茶水,一个个眼不睁头不抬,好像跟他们没事一般。

    “赵老,刘琅可是报考你们华夏大学了,如何培养,你谈一谈嘛!”

    看到没人吭声,丁伟长直接点名,对方就是华夏大学的校长,名叫赵天明,是国家非常有名的历史学家,写的书籍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广泛的读者。

    “丁副总理,你们领导都已经决定了,我们这帮人照办就是,不用说了,不用说了!”

    对方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意见。

    “怎么能不说呢我们这些人都是外行,你们才是专家,对刘琅的培养要靠你们才行,来,说一说,不要客气嘛!”

    丁伟长再次邀请。

    “我可不是专家,你们各位领导才是专家,你们决定刘琅学什么我们就派人教就是,没意见,没意见!”

    他再次摆手。

    “赵老,你这个态度就有些敷衍嘛,咱们现在在探讨,还没有决定,我们也要听取你的意见才能做出决定。”

    另外一位官员看出对方似乎有些敷衍,话里话外已经带了一丝不满的情绪。

    “呵呵,既然领导让我说说,那我也只能提个小建议,这个刘琅我没见过,现在不能妄下结论,只有等他来华夏大学报到的时候,通过跟他交流我才能知道他的兴趣所在,根据他的兴趣进行培养,这叫因材施教……这就是我的意见。”

    赵天明寥寥数语之后便不再多说,但那些官员们却感到有些逆耳,敢情我们这帮人刚才唠叨半天都是废话,都不是因材施教
1...2324252627...4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