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满城风沙
措施是再研究润滑剂、润滑方法、检查使用条件、设定适宜的预压、强化密封性能、正常使用轴承
六是生锈腐蚀,体现在表面局部或全部生锈,呈滚动体齿距状生锈
原因是保管状态不良、包装不当、防锈剂不足、水分、酸溶液等侵入、直接用手拿轴承
措施是防止保管中生锈、强化密封性能、定期检查润滑油、注意轴承使用
还有磨浊,就是配合面产生红锈色磨损粉粒…………。
磨损,就是表面磨损,造成尺寸变化,多伴有磨伤,磨痕。
电腐,是滚动面有喷火口状凹坑,进一步发展则呈波板状
原因是滚动面通电,措施是制作电流旁通阀;采取绝缘措施,避免电流通过轴承内部
压痕碰伤,现象是卡入固体异物或冲击造成的表面凹坑及安装是的擦伤………。”
刘琅对机械的了解和认知超出其他人太多,而且记忆力非凡,不管看过多少书,只要他想记下就能过目不忘,即便当时没有记,如果需要还可以进入脑海中那种玄妙状态,他经历过的所有历史瞬间都能浮现在眼前。
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刘琅就在理论上“武装”了工人们的头脑,剩下的就是不断练习练习再练习了。
cnc的刀具也运到了阜城,工人们上午制造刀具,下午练习制造轴承,
第一千一十八章 阜城改革第一枪
辽北省的发展速度还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毕竟是全国工业基地,当下服务业发展迅猛,工业就显得步履盘跚了,刘琅也看出了一些不同前世的细节,比如过去三年辽北省的制造业产值出现了一些增长,有一些小零件还能向国外出口,这是一个很好的征兆。
这一点的源头其实就是当初在大众汽车国产化过程中诞生的那批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他们的制造业水平也大大提高了,有时候也可以在国际范围内竞争一下相对低端的产品,毕竟在成本上国内产品是具有很大优势的,一个零件价格不高,成本上可能只有一毛两毛甚至更低的优势,但架不住量大,成千上万下来成本降低的就很可观了。
当然,他们的技术跟北方工业集团相比还差不少,现在北方工业集团的产品拿出去是可以在国际上中端产品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可能质量上未必比其他企业产品强,但是价格上绝对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国家给北方三省制定的规划不是着重服务业,而是工业科技的提升和企业的改革转型,所以经济发展速度比不过南方诸省很正常,只要工业科技提升,企业转型成功,北方三省的后劲必定会源源不断。
阜城做为工业特区就肩负着科技提升的重任,现在将近两年时间过去了,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动静,但是国家高层都盯着刘琅呢,集团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眼里,高层们还是普遍认为刘琅做的很好,毕竟通过北方工业集团传出来很多“高科技”,新一代的冶炼炉也好,加固焊接技术也好,这都是成绩,另外也有几家企业开始围绕着北方工业集团进行下游产品开发,虽然现在还没有什么新产品。
至于说工业企业改革这一条路似乎还没有什么成绩,更多的还是依靠特企模式,只是这个模式对于个人来说有些难,尤其是北方城市,随便一个工厂都有十几台机器,想买下来最少也得几十万,有几个人能有这么多钱
倒是南方一些小厂子很有优势,很多城市没有太大的工业企业,一些小厂原本属于村办企业,类似小作坊,三四台设备加上十几个人就能生产,规模小反而转变更快,比如最近两年在浙省有一家名为万和的企业渐渐有了名气,这家企业生产农用车的转向齿轮,在短短两年内就占有当地市场的五成以上,厂长鲁冠军直言要做汽车的万向节,为国产汽车零部件做出贡献。
这个鲁冠军和刘琅是好几年的朋友了,近些年还时常联系,万和公司也得到了华夏工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很多帮助,近两年来发展也是很迅速,逐渐成为了当地一家有些名气的企业,但万和集团毕竟属于南方的一个“异类”,国家的工业基础还是在北方,北方工业才是国家的根基。
就在国家还在为北方工业企业如何改革的而犯愁的时候,阜城的宋立峰率先打响了改革第一枪。
刚过完春节,阜城政府部门的职工就得到了一个好消息,要发钱了,每个人平均有五百多块钱,基层职工更多,平均超过了七百块钱。
这一下子就让阜城“炸了锅”,很多人还以为这是传言,但是几天后这笔钱就下发到了手里。
六七百块钱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每天吃肉喝酒都能“奢侈”两三个月了,所有的基层干部都欣喜若狂,把刘琅当成了英雄,同时让当初没有选择加入北方工业集团的工人们又想起了那段足以让他们悔恨终生的往事。
但这毕竟只是阜城内部的事情,没有多少
第一千一十九章 大讨论
阜城一揽子计划可谓是非常大胆,甚至是有些冒险,万一五年后这些人一事无成,设备和厂房同样会成为他们的财富,那就有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另外还有工人们的决心,一旦他们提出加入这项计划,毫无疑问,他们的身份也会随之改变,这些人不再拥有旱涝保收的固定工资,迎接他们的将是残酷的市场,虽然阜城市会承担他们一年之内的工资水平,但是一年后会怎样没有人知道,所以这需要有大勇气。
即便风险很大,但是刘琅和宋立峰还是觉得可以实行。
首先是阜城人民现阶段还没有完全被市场经济不好的一面“侵蚀”,什么倒卖国有资产了,偷税漏税了等等,这些事情在阜城是很少发生的,人们的主流思想还是靠着自己劳动改变生活,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会打什么歪心思。
另外就是刘琅的北方工业集团对阜城老百姓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这种影响力不是在经济上方面,事实上两年时间北方工业集团并没有给阜城政府带来任何税收,因为他们没有产品嘛,当然,刘琅花在阜城的钱是不少,光是棚户区改造就直接砸了一个亿,阜城市政府财政也是光出不进,多数钱都用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上,如果不是国家有特区扶持政策资金维持,政府部门们的工资都会困难,所有人都相信北方工业集团现在只是蛰伏期,一旦准备完毕就会一飞冲天,到时候税收自然就上来了。
老百姓不会考虑什么政府税收问题,他们关心的是工资待遇问题,这两年北方工业集团的工资待遇那是蹭蹭的上涨,不说一线的工人了,就是工厂里做饭的大师傅一个月都有四百多块钱的工资,每年年底还有一两千的奖金,算下来一个月的收入超过五百,都快是其他企业员工工资都二倍了。
工厂职工工资高就代表着他们效益好,这是最简单的逻辑,所以在他们看待北方工业集团相当于二十年后普通企业看待世界五百强企业,完全是一种膜拜,当初没有选择加入的那些人如今都成了被人耻笑的对象,只是这些人有些多。
正因为北方工业集团在阜城的威望太高,所以这项改革方案才会让宋立峰有信心实施下去,因为他们会做为方案的后盾,为那些企业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并且保证一旦达到他的标准就会成为北方工业集团的供货商,这无疑会让很多人有了信心。
很快,这项改革方案就从上到下飞速传播,传播方式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做做样子,而是派出了数十名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以到各个工厂进行现场演讲和解答疑问的方式进行宣传。
仅仅用了一周的时间,这一揽子改革方案在整个阜城就流传开了,所有工人都在讨论这件事。
在一片棚户区内有一间低矮房屋,此时正有五个人聚在一起喝着小酒。
“我说各位,昨天市里来人,让工人卖下设备,都是免费的,政府还给补贴,这件事我怎么没弄明白,为什么”
一个年纪三十岁左右的青年问道。
“怎么不明白现在企业都不怎么行了,再这么下去企业都得黄,这么做也是为了他们自己好,万一可以起死回生呢!”
另外一个人一边吃着炒黄豆一边回答。
“来,喝酒,别提这些事情,跟咱们没关系!”
一个人拿起搪瓷杯对其他人说道。
“对,对,喝酒,这些事跟咱们没关系,咱们就喝点小酒吃点花生米就行了!”
看起来这是一群没什么志向的人。
 
第一千二十章 这是我们的一次机会
“后悔药是没处吃的,不过我有一个想法,准备和大家说一下!”
这个被别人称为侯哥的人喝了一口酒说道。
“什么想法”
其他人也没怎么在乎,随便问了一下。
“我想把咱们压力容器厂买下来,就按照市里提出的方案买,你们觉得怎么样”
“什么侯哥,你想买……!”
其他几个人都愣住了。
“怎么不能买现在压力容器厂基本上要完蛋了,厂子里一共三十多人,工资都块开不出来了,咱们一个月才二百多块钱,就够个吃喝,咱们倒是无所谓,可是孩子不能差太多,为了孩子,我也要闯一下!”
其他人都没吭声,抽着烟喝着酒不知再想什么。
“怎么你们是什么想法一个好汉三个帮,这件事我自己干不来,咱们一起干吧!”
“侯哥,这件事一定要好好商量商量,再怎么说,咱们现在还是有工资的,万一要是做不起来,那连这点工资都没了,那时候怎么办让老婆孩子喝西北风”
一个人皱着眉头说道。
“哼,老赵,两年前咱们就是这么想的,现在呢人家吃香喝辣,咱们就吃花生米咸菜,现在刘琅又给了我们一次机会,如果再抓不住,那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了,你们说对不对”
“这…………!”
事实就是这样,回过头去看历史,很多人总是觉得自己运气差了些,如果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自己就能抓住,可是他们不知道,此刻的自己就处在机会当中,而在过几年,他们看待这个时候的自己时还是当初的想法,这种人注定是不会成功的。
众人都陷入了沉默当中,足足五分钟后一个人开口了。
“侯哥,你说得对,现在刘琅给了我们一次机会,他这个人我看是真心实意为阜城好,又有大本事,如果这次再抓不住,那以后我们还得后悔,我跟着你干!”
“老孙,你老婆现在还是农村户口,没有收入,如果你再不要工作,那以后怎么办”
“怎么办我要是有钱还用我媳妇干活吗今天市里的那个人说得好,现在这个时代处处是机会,就看你能不能抓到,我看现在就是一个机会………再说了,我看压力容器厂没什么大发展了,以后黄了都有可能,就是不黄,一个月二百多块钱就是混口饭,这日子我是受够了。”
显然这个人下定了决心。
“老孙,你说到我心坎里去了,还有谁想一起干我侯长发欢迎!”
“侯哥,要是不嫌弃,我张峰也跟着你们两个!”
“好,老赵,老钱,你们两个呢咱们五个人拧成一股绳不怕做不成事情!”
侯长发现在非常亢奋。
“这………侯哥,我得回去跟老婆商量商量。”
“侯哥,也得回去跟我爸聊聊,听听他的意见。”
另外两个人显然拿不定主意。
“嗯,也行,这么办,这次市里给了机会,我相信还有其他人也跟我们一样盯着呢,所以我给你们三天时间,三天后我就向市里申请,总之这次我是不能错过了!”
侯长发已经下定决心。
“好,我这就回家去和老婆商量!”
“我也回去商量商量!”
另外两个人也不喝酒了,说完站起身来匆匆离开。
离开的两人一边走一边聊着。
“赵哥,侯哥这件事你是什么意见我们跟着他
第一千二十一章 阜城改革的核心
阜城企业改革技术方面的问题自然要找刘琅,刘琅当然欢迎,从即可起,政府部门要对这五家企业进行一个内部评估,判定其价格,当然不是要和对方算账,而是作为档案记录下来,然后政府出面和这些员工商谈,询问这些员工的意见,他们愿意跟随这些人一起干呢,还是要政府安排其他企业就职。
跟着这些人干的话就会按照特企模式进行股权分配,当然,他们的公职只会保留一年时间,一年之内如果企业无法保证开支,那么政府负责按照阜城平均工资发放,一年后政府就不会管了,一切都要自己决断了。
“阜城模式企业改革”的消息不胫而走,飞速的传到了整个国家,国家高层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立刻也开始了一场高层辩论。
白为任一方当然是支持,他觉得宋立峰很有魄力,敢于闯出一条别人没有的道路,尤其是那三十字诀,谁都能听得懂,可是细细想来却寓意深刻,值得人思考。
另外一部分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对宋立峰的做法倒不反对,毕竟他已经宣称是试验方案,既然是试验,那就有成功有失败,只是他们对这项方案在全国推广并不看好,因为阜城的工业企业他的特殊性,那就是规模相对小一些,工人超过百人的厂子不多,中等规模的企业占多数,也就算职工人数在五十到一百之间,这种规模的企业设备和厂房本就不多,白送就白送了,倒也说得过去。
从这一点来看,现在国家高层的思维其实已经很开放了,起码他们不会将这个问题扯到国有资产流失方面,当然,这也是因为设备少的缘故。
可是设备如果很多,比如沈城的那些工厂,动则几百人,上千人的企业也不少,这种规模就不可用“白送”的方式进行改革了。
所以一些高层对宋立峰这个方案还是持谨慎态度,在阜城可以,但是不适合那些大企业,即便这些企业也是资不抵债,也不可能以白送的方式进行改革。
可是不管赞成也好质疑也罢,所有人目光都焦点都放在了“三十字诀”上,因为这三十个字的确是太经典了,可以用字字珠玑来形容。
白为任主持部长会议,他对着大家笑着说道。
“这三十字诀是刘琅这个小家伙提出来的,呵呵,一年多销声匿迹,现在以这种方式回到了我们的视野,我看他改革的办法比工业的技术还要更胜一筹,波涛部长,你说是不是”
“为任总理说得没错,刘琅的确对改革很关心,据我所知宋立峰有很多事都要和他商量一下,当然,毕竟刘琅是阜城最大的金主,花了上亿元钱,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嘛,不过刘琅对政治没什事兴趣,只是偶尔提提意见罢了,北方工业集团还是他最看重的产业。
前两年他们没出什么产品,有一些人觉得北方工业集团似乎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厉害,但是今年,他们将要发力了,首先是自主生产的机床刀具,马上就会投放市场,然后是轴承,据说可以完全替代美国和德国的进口货,价格只是他们的四分之一,我相信这两种产品就让所有人知道北方工业集团和刘琅的厉害!”
江波涛对北方集团了解的最多,基本上每个月都会给王振东打个电话询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