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满城风沙
白为任点了点头,这些事他也知道。
“那就好,我对刘琅倒是不担心,实力在那里摆着呢,绝对没问题,倒是这个小家伙总是“异想天开”,听说他要跑到苏联去,那里现在乱的很,没事上那里干什么闲的没事吗”
第一千二十二章 搞工业不是坐而论道
白为任的话当然很有道理,搞工业不是坐而论道,现在国内就有两家“高科技”公司是最明显的例子。
首先是格美空调厂,格美空调现在是国家级优秀产品,享受着免检待遇,去年销售量是三万台,销售额创纪录的超过了一亿元,上缴利税超千万,成为了国家唯一一家利税千万的私人企业。
格美空调占据了全国空调三成的市场,国产品牌一家独大,没有任何竞争对手,而且随着老百姓收入越来越高,销量也会越来越多,现在格美空调厂都在泰国建立了分厂,真正的是走出了国门。
另外就是中芯科技有限公司,现在是中国的宝贝旮瘩,每年为万安公司制造芯片一万三千块,一块芯片价格一千一百美金,这就是一千多万美金的外汇。
而且现在世界对芯片的需求越来越大,光是万安公司每年的需求量就高达四万块,还有ibm、苹果等其他公司,加起来都超过了二十万块,要知道这个数量在三年前还只是十万块,也就算说,三年时间全世界对芯片的需求量就增加一倍。
国家现在总算明白了芯片的重要性,还把芯片产业写入了九五计划当中,要在五年内实现芯片产业的完全自主化,同时扶持自己的电脑公司。
中国对芯片产业的重视程度完全超过了前世同时期,按照这个发展速度来说,二十年后中国即便达不到美国的水平,但是也是芯片产业强国,完全不会再发生芯片产业被美国按在地上摩擦的场景。
可以说,中芯科技是现在国家能拿的出手的高科技企业,国家对他也是万般呵护,每年的投入多达上亿元,由此还分支出多个相关产业,比如中芯科技光刻机研究所,王海军现在是研究所的副教授,成为了这个项目的带头人,还有高精硅提炼、精密电子元件制造等多家研制和制造部门,早就不是最初单一的规模了。
可是除了中芯科技以外,国家就再也拿不出更好的科技了,其实即便是中芯科技现在也有很多问题,最简单的一个就是高精度电子元件的制造和高精密材料的提炼,大部分都是要从外国进口的,万安公司倒能给予一定帮助,但是美国现在对这方面很严格,尤其对中国的芯片产业格外“重视”,不允许他的盟友对中国在芯片产业给予任何的支持。
当然,中国也不能乖乖听话,用尽各种办法,总之现在中国已经认准了芯片,发誓一定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高科技领域,北方工业集团是国家除了中芯科技以外最重视的企业,即便两年过去了北方工业集团也没有生产出任何产品,可这并不代表刘琅不行,一年前加固焊接技术如今已经在国内得到认可,北方工业集团会给他们提供焊接材料,当然,这是要花钱的。
能发明出这一项技术就足以说明刘琅的本事了,正如江波涛所言,这两年北方工业集团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人才,人才有了,产品自然就有了,今年才是北方极集团的崛起之年。
正因为国家对北方工业集团如此重视,才会把阜城列为国家的工业特区,但两年时间阜城发展也是不温不火,倒不是说发展不够好,而是没有达到如深市那样的速度,当然,深市是经济特区,再加上地理位置上有着先天条件,比不过也是正常,起码阜城在宣传
第一千二十三章 人才的流失
当侯长发这些人第一次进入北方工业集团的车间里时,他们仿佛进入了一个未来世界,先进的机床、干净的工作环境,还有那些工人娴熟如同艺术的操作手法,让他们仿佛是在梦中,与此同时心里都有了种即卑微又骄傲的情绪。
卑微是觉得自己以前如同无知的弱智患者,几天前他们还抱着视死如归的念头买下了工厂,认为这件事有可能成为自己一生中最悲惨的一个选择。
但在真正了解到北方工业集团的强大后才发现自己真的是落后太多了,跟着对方会赔钱吗有这么强大的技术做支撑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有了这样的想法他们自然又骄傲起来,这视死如归的一次抉择变成了他们平生中最得意之举。
什么叫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们现在就是这样的感觉,而且柳暗花明之后不是一个小村庄,而是一座金矿。
侯长发等四十三人买下了五家工厂,他们都在工商部门的帮助下签署了股权分配方案,谁是大股东谁是小股东都要分配好,大股东除了是能力最强最服众的外,还得承担更多的责任。
除了这四十三位“股东”以外就没有其他工人愿意放弃自己的“公职”身份了,这很正常,既然放弃公职身份不如当个股东,谁会还做个工人呢
所以未来一段时间里,他们这些股东干的事情就是在一线干活,好在这些人本就是工人出身,对操作机床是家常便饭,要是让他们去管理一帮人干活反倒是不习惯。
他们的培训工作刘琅交给了自己的五名员工,其中三名员工还和他们中的一些人认识,两年前大家都是朋友,想不到两年后之间的差距变得这么大。
进入到五月份,北方工业集团第一批刀具正式出厂,包装的活交给了阜城本地的一家包装厂,这家厂子不是私人企业,属于街道办厂,厂长是刘东来的一个朋友,叫做刘振才,手下有十几个人,平时也没什么活儿。
现在一下子来了两万件刀具,他一个人干不了,于是刘琅又把买下塑料厂的那几个人找来,让他们联合起来完成这项工作,刘振才也很有脑瓜,一下子就反应了过来,然后又向阜城市政府提出私有化申请。
这家半死不活的小厂瞬间就成了他个人企业了,不过他得先拿出两万块钱出来购买设备,因为这些设备都是最近五年才购进的,不属于三十年以上的老旧设备,但两万块钱也是很便宜了。
塑料厂的几个人想不到短短半个月就有了生计,厂子里的设备可以生产塑料,当然,规格要按照北方工业集团的标准,这难不倒他们,只要改造一下设备就能实现。
两万件刀具包装就能赚一万块多钱,分到每个人身上也有六百多块钱,以前他们每个月工资就二百多块钱,现在一个月就赚了六百多,一年下来估计能赚六千多,比得上他们以前两年时间,赚钱一下子变得如此容易了,这就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北方工业集团一下子忙碌起来,让刘琅有些吃不消,王振东和他的经理团队们管理是一把好手,什么销售、后勤都做的井井有条,刘琅只提出自己的想法他们就会遵照执行,根本不用刘琅操心,但是他们不懂技术,陈伟他们懂,可是毕竟不是北方工业集团的员工,如今他们也要兼顾华夏工业科技那边,不可能经常在阜城,所以很多事都是刘琅亲自张罗,时间长了体力上就有些吃不消。
再过
第一千二十四章 美国不是天堂
改革开发之后出国的国人在美国过得这么样如今国家正出现一股出国热潮,很多人把美国当成了目标,觉得那里是天堂,到美国就能过上好日子,真的是这样吗只能说纯属虚构了。
别人不知道,刘琅最清楚了,这些人到了国外几乎没有几个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首先是没有收入,美国人才不会傻到白白给你工资,为了生活,他们只能在一些华人餐馆里打工,生活都很勉强。
大部分出国的人都没有什么真正的本事,只能在餐馆里打工,可即便是那些自认为有本领的人,要想靠着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初刘琅在美国就遇见过一些华人精英,当然,所谓的精英是指他们在国内的时候,到了国外谈何精英同样为糊口日日奔波而已。
比如一位在国内某家医院的主治医师,自以为凭着自己的本事那里都可以混得风生水起,结果到了国外就碰了壁,他要想进入医院就必须经过美国医疗机构的认可,考取相应的证书,这可真要了他的命,先要学英语,然后再重新学习西方的医疗体系,这个过程起码也得三四年的时间,这位主治医师已经五十多岁了,就算他有毅力学完相应的课程,到那时也是六十多岁的老头了。
这件事对“精英”的打击很大,他出国时意气风发,对国内的家人承诺,不出三年就能接他们一起出去享福,现在看来,没有十年八年连想都不要想了,给国内写信时还得假装自己过得很好,以给家人信心,其中苦水只能自己往肚子里咽。
可是他们为什么不回国呢说来也挺可笑,在他的想法中,出国相当于走上了一条天堂之路,他的前面只有天堂,所有家人都等着他带着自己一同“升天”,可是到了国外才知道,天堂里照样有穷人,而且还是大多数,自己就是这帮人中的一员。
试想一下,自己满怀家人的希望和同事们艳羡的目光奔向天堂,结果到了天堂反而混得比国内还差,做为好面子的中国人绝对不会让这件事传过国内的,只能硬挺着。
像这种有一技之长的人其实是有希望的,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则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唯一能支持他们下去的就是在这里结婚生子,让孩子们继承自己的希望。
刘琅对这些人没什么看法,一切都是自找的,美国就是这样,首先你要有真本事,然后还要有机会,即便你最后能成功,社会地位恐怕也比不了国内,因为这地方就是一个种族歧视的国家,除非你真正达到让白人都仰望的高度。
如今在美国能达到这个高度的只有寥寥几人而已,万安、小龙哥,他们用自己超人的天赋征服了美国,另外一个就是刘琅了,他比前两个人还要霸气,白人对自身种族的优越感在刘琅面前荡然无存,以至于有些宗教份子鼓吹刘琅是某某神灵下凡尘世拯救人类,甚至还成立了什么“圣子教”,供奉刘琅为教主。
刘琅这么牛是因为他的个人能力,他可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重生者,再加上顶尖的智商,在普通人眼里真的可以当成神,如果他真的要成立一个宗教,中国是不成,但在美国必定也会有众多圣徒,当然,刘琅在不会那么无聊呢,
&nbs
第一千二十五章 白为任有请
上午九点多钟,刘琅和孙虎乘坐的火车抵达首都,邵明涛和杜怀义两人亲自迎接,在首都杜怀义不会有任何顾虑,没有人会认识他。
“杜大哥,这件事怎么样”
刘琅迫不及待询问苏联的情况。
“刘总,苏联现在的确是非常混乱,政府对国家的控制降到了最低点,很多大财阀都在争抢各自的利益,地方上的黑帮也猖狂起来,他们垄断了仅有的一些物资,然后高价出售赚取暴利,最受苦的就是老百姓了,手中的卢布不断贬值,相对的就是物价大幅度上升,原来的收入大大缩水,可即便这样,大量物资也到不了他们手里,很多百姓只能糊口而已,完全没了一个超级大国的样子了!”
杜怀义看到了苏联的真实一面,所见所闻让他都感到震撼,这可是世界第二超级大国呀!现在竟然沦落到这般地步,当见识到这些后,他已经开始相信刘琅的话有可能变成事实了。
“跟我想的差不多,杜大哥,咱们商量的事情怎么样了”
刘琅脸上没有什么表情,苏联在这一时间的惨状他比谁都清楚,当然,他是从后来描述这段历史的书上看到的,没有杜怀义那么直观,但这跟他有毛关系苏联解体是必然的,他只想从中获得利益。
“我通过一个中间人联系了当地的一个帮派,这些人是地头蛇,很多原本都是工人,现在已经“转行”了,这帮人就干一些走私的买卖,甚至还卖过几台飞机发动机,我觉得他们可能对你有帮助!”
“飞机发动机什么型号的飞机”
刘琅一听来了兴趣。
“他们说是米格—17和米格—19。”
杜怀义身为专家,对战斗机发动机型号也很了解。
“那太落后了,咱们国家用不着,这么看来,他们玩的是飞机走私了”
刘琅若有所思。
“没错,这帮人都是一家知名红星飞机制造厂的员工,这家厂子非常大,光是一线工人就有五千多人,曾经显赫一时,但这些年衰落了,很多飞机都成了废品,随意仍在仓库里,这些人靠着贩卖一些军工产品过活,但很多产品都是过时的东西,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圈子,还是那句话,只要钱到位,他们都会有办法的!”
“好,那我就去会会他们!”
刘琅心里做了决定。
“刘总,去苏联这件事咱们从长计较,我得到了副总长的命令,他说白副总理想见见你。”
一旁的邵明涛突然搭话道。
“白副总理要见我哦,是不是不让我去苏联呀”
刘琅一下子就反应了过来,这很好推理,白为任如果要见他,邵明涛早就在电话里告诉他了,用不着等着他到首都在说这件事,显然白为任是想劝说刘琅不要弄险。
“呵呵,刘总果然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我也是身不由己,还请刘总见谅!”
“没什么,人家官大一级压死人,我也得老实听从,白副总理那边我会跟他解释的,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错过了就没机会了。”
刘琅到首都的消息飞速传到了高层白为任耳中,白为任日理万机,但是还是抽出中午的时间让刘琅过来,另外杜怀义也沾了光,一起见到了这位真正的国家高层。
白为任身为国家前几号的人物,可谓是手握巨大权利,但在刘琅看来,他就是一个年过六十,头发已经半白的老头儿。
国家百废待兴,一切都是新鲜事物,改革好的一面是国家繁荣百姓安康,但背后却是打破陈规,要想让这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贫穷大国走上强盛的道路,这其中的难度不是普通人能够知道和了解的。
&nb
第一千二十六章 有钱就是最大的保障
孙德胜,军中总长,是杜怀义的顶头上司,杜怀义只听说过对方却从没有见过,今天见到这位神秘的人物不免有些紧张。
“小杜,别客气,赶紧坐,为任刚才的话就是我要说的,现在这里没有什么将军,就是两个老头,一个中年人再加上一个小孩子,咱们聊聊家常,顺便吃为任一顿饭。”
老将军笑容可掬,完全没有上位者的姿态。
“对,老将军难得到我这里一次,来,我先为老将军盛饭!”
白为任说完就亲自拿起碗亲自为对方盛了饭。
“哈哈,客气了,那我得为我的两个功臣盛饭,来,我先给刘琅盛饭,然后再给小杜盛饭!”
两个年纪加起来都超过一百二十岁的老人相互逗了起来。
“好,大家吃饭吧,别客气!”
别看都是普通菜品,但是这可是名厨做的,味道当然很好。
白为任叫刘琅过来当然不是光吃饭的,他先是给刘琅夹了一块腊肉,然后就开口了。
“刘琅,听说你要到苏联去,为什么”
白为任也不废话,上来就开门见山。
“白爷爷,我最喜欢占便宜了,美国、岛国,我都占了不少便宜,现在轮到苏联了,自然要同等对待,所以我要到那边弄点东西!”
刘琅的回答让白为任和孙德胜一愣,然后就哈哈笑了起来。
刘琅说得还真没错,四年前他刚到美国就赚了几千万美金,去年又跑到岛国投资股市,现在看来也是稳赚不赔,世界前两大经济体都让刘琅“坑”了,现在轮到苏联,简直是谁有钱就坑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