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满城风沙
白为任以己度人,觉得自己认为的好书其他人就应该多看,但他的高度毕竟很少人有能达到。
“好了,大家不要讨论这个问题,这本书你们回去好好看看,对大家有帮助,刘琅,你还是说说你的计划吧!”
白为任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刘琅也不客气,站起来阐述了自己想要打造一个校园局域网的想法。
白为任一边听一边不时的做着记录,其他人看到白为任在记录也赶忙把刘琅说的话记下来,虽然他们不明白他在说些什么。
刘琅先从美国目前的水平说起,然后又对比自家,同时阐明了网络的重要性。
“刘琅,网络真的这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其实我们已经落后了
刘琅在几个月前就曾经对邵明涛和孙德胜说过他对国家军队建设的看法,核心就是要加快信息化的构建,也“预言”美国人已经初步实现了军队信息化,起码在信息系统方面。
当时刘琅还预测伊拉克和科威特会打仗,结果现在他的预言实现了,当然,这个预言很多人都能想到,毕竟两个国家近两年一直是冲突不断,另外刘琅也预测了美国会出兵,并且会在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内彻底击败伊拉克,近乎完美的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这个观点让邵明涛和孙德胜无法接受,即便刘琅解释了信息化的强大之处,他们也想象不出来这种强大究竟会在战争中发挥出什么作用,而这个观点也传到了高层耳中。
刘琅的认知能力自然是别人无法相比,这一点谁都承认,他已经对国家的建设提出了很多价值连城但观点。
不过把信息化应用在军事方面的主张似乎有些不符合当下的实际,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将之付之实践,毕竟没什么直观性,甚至国家方面觉得电脑产业就是信息化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把这个做好就可以了。
所以当时没有多少人对刘琅的主张产生足够的重视,觉得按部就班做起来就好,无需太过着急,直到《数字化生存》这本书的出现。
刘琅在这本书里详细的阐述了信息化是如何应用在各行各业中,而且特别拿出了一个章节描述战争在信息化时代是如何进行的,当然,这样的描写很多人都觉得有些科幻,在三十年之内应该是无法实现。
白为任非常喜欢这本书,还特意找过一些科学家和将军讨论里面的技术,大多数人都赞同刘琅对信息化世界的描述,不过什么时候实现就不好说了,最乐观的觉得也要三四十年,保守一些的估计得五六十年,但其实这本书七成内容在二十年后就已经实现了。
白为任也不敢肯定信息化时代会什么时候到来,或许是三四十年之后吧,但难道现在就不去做了吗当然不可以,既然信息化会改变时代,那么国家就不能掉队。
正好刘琅此时提出了要在大学修建校园局域网的想法,白为任当然已经同意了这个主张,把这件事交给刘琅他也放心。
刘琅花了二十多分钟给大家介绍什么信息化,大多数人都听明白了一些,这还是倚仗刘琅超强的表达能力。
“刘琅,你说要在校园里建一个局域网,那你六说说如何具体实施吧!”
白为任接着问道。
“一个局域网看似简单,其实背后有很复杂的技术,首先要有终端机,那就是电脑,这个最简单,不过电脑的结构还得改造,要加设一个局域网接入系统。
终端简单一些,最关键是传输介质系统,举个例子来说,我们打电话要把声音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然后通过电话线和交换机把信号传送出去,局域网内传送的是数字信号,这种信号就不能用传统的线路和交换机了,需要用光纤和所谓的服务器。
光纤大家应该都听过,我们国家可以制造出来,但是服务器就很难了,涉及很多技术难关,这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某个企业和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
刘琅说完,白为任微微点了点头。
“对了刘琅,你之前提及到了一家国为公司,说这家公司拥有一定的技术,他们怎么样”
“非常好,国为公司的负责人叫做任为天,是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电脑行业已经完全不同了
中芯科技制造出的芯片只装备在万安公司上一代电脑之上,而新一代的电脑芯片大部分都来自于湾湾的台积电,黄坤他们是知道的,不过没有人对白为任这些高层谈起,今天刘琅直接把话也“挑明”,白为任等人都很惊讶。
不过刘琅接着说道。
“当然,我们的中芯科技具有台积电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可以自行研发光刻机,这是他们比不了的,只要我们的光刻机成功了,那芯片研发就会处于不败之地。”
的确,中国半导体行业具有非常完善的产业链条,在经过最近五年的整合与发展后更是潜力十足,可以说已经有了形成从各种电子元件到芯片成品一整套环节的所有能力,能做到这一点的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中美两个国家,至于说湾湾,他们能造出芯片已经是举整个小岛之力了,一个弹丸之地能做到这一点已经不错了。
在刘琅看来中国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把光刻机的技术吃透,它是芯片技术最核心的关键所在,只要弄出来,中国的芯片产业就无忧了,至于说芯片升级换代这种细节问题相对就容易很多,这也是刘琅为什么对中芯科技芯片销量并不太在意的原因。
销量是和市场有着密切关系,适应市场的产品才能卖得出去,国际上芯片的升级换代很快,十几个月就会提升一代,国内没有任何一家电脑企业,在芯片的设计方面一片空白,所以提升的速度达不到同步的程度,除非国内出现一家电脑企业。
说到底还是国家的市场很低端,没有培育高科技产品的底蕴,就是中芯科技也是靠着万安公司发展起来的,没有万安公司,中芯科技根本无法发展这么快,但中芯科技现在也只是做代工芯片,没有自主设计能力,刘琅也不客气,把里面的问题都一股脑的抛了出来。
所有人都安静的听着刘琅“讲话”,本来他们都觉得中芯科技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结果真实却是还差的远。
刘琅讲了四十多分钟,让大家认识到了差距。
刘琅讲完,白为任把笔轻轻地放下,然后用手揉了揉脸。
刘琅还真是毫不顾忌,当着所有人的面狠狠打了中芯科技的脸,当然,刘琅也手下留情了,对光刻机这个项目大加赞赏。
刘琅打脸中芯科技周明没有任何反感的表现,因为他觉得刘琅说得很对,事实也是如此,只是没有人敢说出来而已。
这一点黄坤、谢喜德以及王海军都知道,可是没用,就像刘琅所说的那样,国内没有一家电脑企业,芯片的设计研发都是一片空白,他们做的只是为万安公司代工而已,按照对方提供的参数制造出来就可以了。
现在世界上电脑芯片研发主要有万安、ibm、因特尔和德州仪器四家公司,这和刘琅前世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前世这个时期因特尔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主要原因就是万安公司悲惨出局,没有了全球第二大电脑企业,第一大电脑公司ibm独木难支,因特尔和微软公司联手在软件市场发力,逼得ibn公司不得不与微软和因特尔合作,进而弃软件和芯片设计的业务。
万安公司没有经历前世的破产倒闭,反而借助软件市场压制了ibm公司,微软的软件不如万安公司
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快速发展
白为任点破了刘琅的小伎俩,刘琅也毫不在意。
“嘿嘿,白副总理明察秋毫,我的确是这个意思!不过我对现在的中芯科技根满意,因为它的发展一切正常,甚至在光刻机的研发上超出了我的想象,至于说对市场的应对,我相信基础打实了,怎么把楼盖的更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而且我会盯着中芯科技,不让他们走弯路。”
刘琅的话引起了一阵大笑,尴尬气氛被一扫而光。
“哈哈,好,刘琅,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不过你不能忘了阜城,当初国家可是给阜城制定了工业特区五年规划,现在三年过去了,阜城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似乎跟规划还有差距,你得加把劲才行呀!”
白为任对刘琅的回答很满意,阜城的发展也不错,已经算是初具规模,但还得督促对方一下。
“放心,阜城是我的家乡,我一定会把它建设起来的。”
刘琅点了点头。
“那就好…………你要做什么局域网我全力支持,在场的有工业部、邮政部、电力部的主官,你们要全力配合刘琅,他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对了,刘琅说这件事他出钱,到时候发生什么费用问题你们向他要钱就是了,刘琅,我说得对不对”
“没错,我预计会拿出三百万美金,到时候不会亏待各位的。”
刘琅的这个回答又让所有人大笑起来,在这种场合说这种话,举国之内恐怕也就刘琅有这个胆量了,他们也相信刘琅的话,同时还有一些嫉妒。
刘琅是真的有钱,国外的公司都价值二十个亿美金了,听说最近刘琅和火家联合起来又赚了一大笔钱,据说也有几个亿美金,所以别看刘琅这么小,他其实早就是个亿万富豪了。
在国家大多数人梦想成为万元户的时代,一个亿万富豪对他们来说实在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刘琅就是靠着自己在不到五年内创造出了一个奇迹,在他面前,所有人都觉得自己的脑袋就是个榆木疙瘩,根本没用呀!
大家都很嫉妒刘琅,但同时又很服气,他为阜城乃至整个国家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阜城,这三年时间里光是钱就花了过亿元,这些钱都是他自掏腰包,即便是有钱吧,可能做到这一点的也没有几个人,就凭这个也得支持他。
江波涛在一旁率先表态。
“白副总理放心,我们工业部全力支持这件事………刘琅,你这个项目也不用备案审批,想什么时间做,我就马上批复,一切流程从简。”
刘琅之前和江波涛通电话的时候讨论过项目审批的事情,这一系列流程下来也得一两个月时间,当初中芯科技成立,在有高层参与的情况下办理各项手续都花了两个多月,可想而知是多么的繁琐。
这还只是立项而已,用电、修建通讯线路都得要逐个审批,当年火家在王府井修建“中国城”时,光是这些手续就花了足足半年的时间,要知道当时可是木小虎再跑这件事,他都跑了半年,换作别人没有两三年是下不来的。
现在江波涛直接表态,这个项目不需要手续,直接干就是了,这算是违反相关规定。
“那就是特事特办吧,什么手续的事后再说!”
白为任在一旁补充一句。
白为任表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趁着弱小全力提高
刘琅相信任为天,在前世国为公司早期要钱没钱要人没人不也逐渐发展成国家最强的通讯设备制造企业吗这一世刘琅给他钱,又让国家给他“出头”,国为早期发展基本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唯一的阻碍就是相关技术引进的问题,国为公司不可能一开始就搞自主研发,那样太难了,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成功,只能从美国买相关的设备,任为天甚至都找到了高通公司,希望和对方合作。
美国对这些设备的出口,尤其出口到中国是很敏感的,很多都需要严格的审批,但话说回来,即便再严格,中国现阶段的发展决定了美国人不会把中国的威胁放到首位,甚至他们对岛国的控制都比中国要更强一些,因为岛国的芯片产品已经有了规模,再发展下去就会威胁到美国的可能,岛国可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去年的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美国的六成,要知道当年苏联最强大时也不过时美国的五成左右,可以说岛国已经成了世界第二大国。
美国人是当之无愧的“老大”,但他对“老二”非常警惕,只要有谁成了世界老二,那必定会凶猛打压。
一百多年前英国是世界老大,在世界都有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结果美国到处支持这些殖民地奋起抵抗英国人的统治,同时不断输出自己的价值观,通过几十年“孜孜不倦”的努力,终于让英国元气大伤,进而放弃了日不落帝国的称号,美国人也趁机崛起,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老大。
二战时德国是老二,最后被美国带着世界盟友给打趴下了,冷战时期苏联是老二,美国人又带着欧洲盟友手段尽出,如今苏联已经奄奄一息不足为虑,十年前岛国终于坐到了世界“老二”的位置,立刻就被美国盯住了,签署了“广场协议”让日元升值,导致大量热钱投资到了房地产和资本市场,十年的布局终于取得成功,岛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四万八千亿美金倒掉了三万亿美金,世界排名依旧第二,但总量却直接腰斩,不过美国依旧不放心对方,很多方面,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始终对其压制,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大力扶持韩国的三星集团,让三星集团的芯片产业在短短五六年内就超过了岛国。
所以别看岛国和美国算是哥们儿,但做美国人的哥们儿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你得老老实实,不能随便僭越,按照我给你的发展道路去发展,一旦违背我的意愿,那就不是哥们了。
现在美国把所有精力放在了苏联和岛国身上,至于说中国,说实话并没有太在乎,九零年中国的生产总值只有三千亿美元,是岛国的十分之一,美国则是五万八千亿美元,之间的差距天壤之别。
美国对中国当然是非常警惕,但距离那种会影响到自身地位的高度还差的远,在他们眼里,就中国这发展速度至少得上百年时间才会跟美国有可比性,美国人只是看重中国的强大的市场,只要中国的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的水平,那市场就会释放出至少几倍的潜力,在中国赚钱才是美国人最重要的工作。
说到底,美国就是小瞧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数控机床来了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转眼之间就到了九一年的三月份,初春季节寒意未退,但北方工业集团的厂房里却是暖意十足,工人们围在几台崭新的机床周围指指点点,有几个人还走上进前用手抚摸。
“这就是刘总他们总挂在嘴边的数控机床好家伙,果然比咱们手动的机床大多了,傍边还带着个“仓库”。”
一位工人对着身旁的人说道。
“仓库你脑袋迷糊了那是控制系统,咱们虽然没用过这设备,可是刘总没少给咱们讲,还仓库里面放着的都是大便呀”
另外一人鄙视道。
“你可真没有幽默感,我还不知道是控制系统了”
对方撇了撇嘴回答。
“杜总来了,杜总,这数控机床多少钱不便宜吧”
杜松从外面走了进来,众人赶忙询问。
“当然不便宜,一台三百多万,这几台一共是一千六百多万人民币!”
“什么一千六百多万这么贵”
众人倒吸了一口冷气。
“让我算算,我一年收入是一万两千多块钱,一千六百多万,就算他一千六百万整,我也得要用上一千四百多年才能赚到,一千四百多年,妈呀,从清朝到现在也不到一千年吧”
一个人被自己算的帐吓了一跳。
“清朝清朝才多少年你的从唐朝算起,没文化,真的没文化!”
另外一人显然比他的历史学的要好。
杜松在一旁笑了笑说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