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满城风沙
“其实这些数控机床在国外的价格并不高,一台不过十多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也就一百万左右,卖给我们却高达三百多万,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为什么”
众人问道。
“很简单,因为我们制造不出来,咱们北方工业集团的机床算是最好的了,但是跟数控机床也有一代的差距。
而且我告诉大家,这几台数控机床也只是西德十年前的产品,只能当做车床使用,他们现在已经有了车、磨一体数控机床,且精度更高,可以制造出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零部件。
我们自己造不出来,我们还非常需要,那只能高价从对方手里买了,别说是三百万,就是四百万也得忍受,落后就得挨打,落后就得被宰,这就是现实,没有办法!”
杜松的话让所有人都沉默下来,的确是这个道理。
“这东西有多牛我们就造不出来了”
一位工人有些不服气。
“大家可以看一看嘛!”
此时刘琅从外面走了进来,手里的“大哥大”刚刚被他挂掉,然后顺手放在了一旁。
“刘总来了!”
刘琅穿着一身夹克衫,这件衣服是他上个月到美国时买的,阜城可不多见,此时的他身高已经超过一米六,这个身高已经算是成人标准了,即使是在北方工业集团里也不是最矮的人,这个身高已经完全超出了刘琅前世同龄时代,即便跟一些初中生相比也差不了太多。
一米六的身高已经完全看不出十一岁小孩子的样子,当然,这也不算是稀奇,刘琅前世很多六年级的男孩子都能长到一米七,只是在这个时代有些少见罢了,毕竟这个年代的伙食无法跟二十多年后相比。
刘琅来到一台机床跟前,让工人们接上电源,然后
拿着粗胚原料就放在了操作台上。
只见刘琅在操作面板上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后,刀头开始旋转起来,对着粗胚材料就动了刀。
大家都在旁边看着,他们现在已经是经验丰富的产业工人,对刀路有着非常敏锐的感觉,即便刀具只是做着最简单切割也让他们大开眼界。
“果然精确的多,精度至少要提高十倍以上,厉害!”
“高科技就是高科技,牛呀!”
众人连连赞叹。
&nb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再给大家上一课
刘琅当场给大家上了一课,周围的人顿时“手忙脚乱”。
“刘总等等,我们得赶紧记一下!”
刘琅当场“授课”让大家始料未及,手里还没准备本子呀。
“不急,这两天我给大家讲解一下,下一步我们就要专攻这种数控机床,控制系统先不提,我们要慢慢来,但是设计和铸件方面我们是可以逐渐掌握学习的。”
刘琅摆了摆手。
“没错,什么电脑的我们没有,但这都是钢铁,只要是钢铁,我们就有信心给它弄出来,这东西不也是人做出来的吗三年多前我们有什么屁都没有一个,现在呢看看那些轴承,谁比得上大不了咱们再来一次三年攻坚。”
一个人“义愤填膺”地吼道,他就是马明,当年第一个学会加固焊接技术的那名工人,如今已经是一位车间组长,是刘琅的得力干将,三年时间他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八级工,随着手艺的提升信心也是不断“膨胀”,在他眼里没有什么不是人干的事情,只要沉下心去任何困难都可以攻克,而且他还是刘琅的“脑残粉”,觉得刘琅无所不能。
“对,马明说得好,只要是铸件我们就有办法给它弄出来!”
众人也是纷纷附和。
大家也有自信的资本,北方工业集团现在是兵强马壮,三年时间攻克了很多铸造难关,光是申请国家的专利就有三十多项,生产的十三种刀具和八种轴承都成为了国内最高的标准。
这些产品质量远高于国内产品,价格还低于同类国外产品,所以市场上供不应求,当然,买得起北方工业集团产品的大都是中大型企业,也有南方的一些似有企业,虽然还没有在市场上形成压倒性的局势,但毫无疑问,市场的选择就是高品质产品,除非你卖给农村等一些穷地方。
光是这些零部件每个月就可以给北方工业集团带来一千多万的销售收入,抛去税收及成本外有将近一百五十万的利润,这个利润率是非常高的,机械行业的利润率能达到百分之十就已经了不起了,北方工业集团的利润率都超过了百分之十五,而且这个利润率还是建在工人们的高工资的基础上,这主要归功于高技术和新工艺,从这两方面来说,北方工业集团已经远远把其他国内企业抛在了脑后。
但这也只是公司仅有二十种产品的前提下,而且这些产品的附加值其实是不高的,不像什么发动机变速器这种产品。
刘琅当然知道北方工业集团现阶段的一些问题,他购买数控机床就是要再次把大家的情绪调动起来,让他们认识到不足,当你再次有一个目标的时候才能激起动力,现在大家“群情激奋”,刘琅的目标看来是达到了。
刘琅示意一下大家,他有话要说,现场立刻安静了下来。
“大家说得都非常对,任何一台设备,关键还是要看人,刚才马大哥说得没错,这都是钢铁铸件,我们是干什么的就是干这些活的人,只要大家同心协力,不出五年时间,我们也能制造出数控机床。”
刘琅的宣言让大家再次激动起来,在他们眼中,刘琅的话就是铁律,是真理。
“而且我告诉大家,这种数控机床也不是万能的,也会出问题,如果没有专业的人来操作,那它跟普通机床也差不多………这么办吧,我后天给大家上课!”
刘琅觉得有必要给大家上一课了,这一课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大家真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用工人的素质弥补技术上的不足
刘琅接着上课
“我们还要提高与轴承相配件的精度,首先是提高箱体支撑孔、主轴轴颈的加工精度;或者提高与轴承相配合表面的加工精度;也可以测量及调节相应件的径向跳动范围,使误差补偿或相抵消。”
“还有对对滚动轴承适当预紧,这要消除间隙;可以增加轴承刚度;可以均化滚动体误差。”
“还有就是对工艺系统进行调整,比如有试切法调整,就是通过试切—测量尺寸—调整刀具的吃刀量—走刀切削—再试切,如此反复直至达到所需尺寸。此法生产效率低,主要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还有减小刀具磨损,也就是在刀具尺寸磨损达到急剧磨损阶段前就必须重新磨刀。
或者减少传动链传动误差,比如传动件数少,传动链短,传动精度高;或者采用降速传动,是保证传动精度的重要原则,且越接近末端的传动副,其传动比应越小,也可以末端件精度应高于其他传动件。
还有减小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减少残余应力、减小工艺系统热变形等等。
我们再了解一下加工精度误差的原因,主要是加工原理误差,就是指采用了近似的刀刃轮廓或近似的传动关系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加工原理误差多出现于螺纹、齿轮、复杂曲面加工中。
例如,加工渐开线齿轮用的齿轮滚刀,为使滚刀制造方便,采用了阿基米德基本蜗杆或法向直廓基本蜗杆代替渐开线基本蜗杆,使齿轮渐开线齿形产生了误差。又如车削模数蜗杆时,由于蜗杆的螺距等于蜗轮的周节(即 mπ),其中 m是模数,而π是一个无理数,但是车床的配换齿轮的齿数是有限的,选择配换齿轮时只能将π化为近似的分数值(π=3.1415)计算,这就将引起刀具对于工件成形运动(螺旋运动)的不准确,造成螺距误差。
还有是机床误差,指的是指机床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和磨损。主要包括机床导轨导向误差、机床主轴回转误差、机床传动链的传动误差。
还有导轨导向精度对切削加工的影响、机床主轴回转误差、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刀具的制造误差和磨损、加工现场环境影响、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工件内部的残余应力等等。”
刘琅这堂课可谓是声色并茂,上午八点半开始讲,讲到十一点吃饭,吃完饭后休息了一会儿又接着讲,一直到下午四点多钟才讲完,这还是刘琅,如果换作别人想要讲清楚问题得几天的时间,可即便是他也累的够呛,光是水就喝了几斤。
如果光是讲课算不了什么,关键是要实践,机床旁放着各种工具,刘琅就如一个外科医生给机床做着手术。
课程讲完了,这台数控机床除了控制系统外基本上都被刘琅给拆了下来,零件工工整整的摆在了大家面前,看的大家心直慌。
一台机床要三百多万呀!就这么拆了万一无法复原怎么办
机床配件主要包括刀具、刀具夹具、操作件、分度头、工作台、卡盘、接头、排屑装置、软管、拖链、防护罩等,这些配件还能分别拆分,最后有超过五百个零部件,其中有很多精密器件,比如直径只有零点零五毫米,长度两厘米的钻头,比头发丝还要细。
刘琅这次把足足一百多个零部件给拆了下来,主要是在操作件和工作台,这也是影响
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参加军事会议
刘琅真正的本事不是那些基础知识,而是在高端技术,他在美国学习两年,师从工程行业的大拿克莱尔教授,毕业时他的水平已经不亚于当时的克莱尔了,但这三年多时间里他学到的这些本领可是没有任何体现。
如果说刘琅有十分本领,那么北方工业集团的工人们也就学到一两分而已,如果学到五分,北方工业集团就会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这堂课只是一个开始,一大波的新知识正在路上,好在这一次有杜松、林海、何涛他们,这些人的成长将会为刘琅提供助力,毕竟刘琅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
就是刚刚给大家上完课便接到了江波涛部长的电话,要刘琅三天后去首都参加一个会议,商讨局域网建设的问题,白为任到时候会亲自参加。
刘琅有些纳闷,这件事不是都说完了吗一切等自己的安排,怎么突然之间高层又召开了会议,莫非是有什么变故
不过随着江波涛的解释刘琅明白了,的确有变故,但是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国家开始重视起信息化的建设了。
什么原因很简单,美国把伊拉克给打趴下了,用了不到四十天的时间就把号称世界第三强军,拥有九十五万正规军、四十八万预备役、五千六百辆坦克、七千五百辆装甲车的伊拉克军队给彻底击败。
这个结果让整个世界哗然,尤其是国家的高层,完全没想到呀!
你伊拉克打科威特时多牛几天工夫就横推了过去将科威特国变成了科威特省,这一场大战让人们认识到伊拉克的强大,虽然比不得美国苏联,但也是二线一流实力,即便是和中国相比,他们的装备水平也是不差的,甚至某些方面还要超过一些,正是因为如此,中国高出觉得他们即便打不过美国,也会把美国拖入泥潭之中,只要战争持续下去,美国国内就好“造反”,就像当年越战一样,最后把美国的国力给消耗掉,但是这个愿望被美国人给打破了,不到四十天时间美**队就摧枯拉朽一般将对方干掉,让对方丧失了所有战力,不得不举手投降退出了科威特,好在美国人没有乘胜追击,要是接着打下去,恐怕巴格达都要被占领了。
谁胜谁负对于中国来说无所谓,但是美国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完全超出了高层们的想象,这样的战争完全就没看过呀!
战争已经结束将近一个月了,国家从各个渠道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当然,第一次海湾战争很多画面都通过直播展现在了大家面前,美国人也不遮掩,直接就告诉整个世界“你们out”了。
这个年代国家的军队,还是一只以陆军为绝对主力、海空军力量非常有限的军队,海军只有近海作战能力,空军严重依赖地面指挥,作战半径小,无超视距作战能力,无对地精确打击能力。
现在国家军力是三百万人以上,其中陆军人数就超过二百万,而离现在最近的一次战争是对越自卫反击战,那时候作战样式和抗美援朝、解放战争乃至二战没有本质区别。
现在国家的军队和美军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上的差距,还有作战方式、作战理念的方式。美军是外科手术式的斩首打击,以最快、最有力的方式迅速瘫痪对手,以迅速瘫痪对方作战能力为目标,而不是以消耗对方有生力量为目标,以导弹、精确制
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美国有很多先进的武器
孙德胜跟刘琅是老熟人了。
“刘琅,你的预言真是准确,美国人真是按照你的思路打了这场仗,我甚至觉得这场战争就是你来指挥的!”
“孙老,如果没有现代化装备,谁去指挥都没用,但有了现代化装备,谁去指挥也一样。”
刘琅回答道。
“我看也不一定,如果双方装备差不多,到时候就得靠指挥官的部署和战斗人员的意志,人的因素始终是重要的。”
孙德胜旁边一位将军说道,他声音里带着威严,气势不亚于孙德胜。
“老严,我们现在最关键的还是装备问题,至于人的问题以后再说,如果装备不搞上去什么都没用。”
孙德胜在一旁说道。
“装备一定要搞,人的素质也不能落下,必须要双管齐下!”
对方解释一下。
此时又有一人开口。
“嗯,双管齐下是对的,不过上面似乎想要大规模裁军,看来我们这帮人未来几年有事要做了。”
刘琅在一旁几个人的对话,从他们的交谈中得到了很多信息。
第一次海湾战争对国家的军队的确有着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完全改变了建军的思路,不仅仅是在装备上,还有对人员调整方面。
现在国家有三百多万军人,两百多万都是陆军,大家都觉得打仗玩的就是陆军,看谁的坦克多看谁的火炮猛,装备差不多就玩战术,什么分割包围、围点打援、运动中剿灭对方有生力量等等。
美**队不是这样,飞机战舰一阵精准导弹,当真是指哪打哪,坦克跑都跑不了,至于说陆军,似乎他们干的就是最后打扫战场的工作,那还用他们吗农民也能干这事。
现在看来空军和海军才是要全力提升的,而且是高质量的提升,不是仅仅增加人员就算了。
这一点在短短时间内已经形成共识,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裁军。
其实国家六年前已经有了一次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裁军,一共减少一百万人,这一次恐怕还得减少一些。
裁军的目的是走精兵政策,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提升装备和人员素质。
白为任从外面走进来时不住的向大家道歉。
“几位老将军,各位专家,真是对不住,刚才有点事耽搁了,让大家等了我十分钟,抱歉抱歉!”
孙德胜在一旁摆了摆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