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满城风沙
当然,这不能叫闲钱,应该叫研发费用,这是一家公司的核心所在,只是“幻想”集团真的是没有这笔钱,也不敢把钱投入到研发芯片上来。
原因就是杨志传知道自主研发芯片是多么的困难,甚至都不是钱的问题,要知道在前世,即便二十年后国家也没有制造出商用的电脑芯片,全国数亿台电脑,所有的芯片就是英特尔,当电脑打开就是熟悉的英特尔开机音乐。
:。:
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能否改变的“幻想”集团
当年“幻想”集团建立之初就要做出两种选择,一是研发自主电脑品牌,这条选择需要大量的资金、人才、技术,没有十年八年看不到结果,但最后还是有大几率失败,甚至公司连研发失败的那一天都看不到,最大的可能就是因为大量投资研发费用而导致企业破产失败。
第二个选择就是放弃芯片的研发,全力在其他部件以及组装上投入大气力,力争在成本上大大降低,进而通过价格占领市场。
引进核心部件,然后自己制造周边零部件,通过价格打开经销渠道,甚至把中间的代理商都省略,这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也就是所谓的直销。
这方面美国也有前车之鉴,比如现在美国知名的戴尔电脑,戴尔电脑公司自己不搞研发,起码不在核心部件芯片上投入,其他的一些零部件会做,比如硬盘、内存、外壳等等,他们把重点放在了组装和销售渠道,用这两种办法降低成本,所以他们组装的电脑成本更低,价格也就更低,老百姓很喜欢,只是卖出这样一台电脑戴尔公司获得利润也不多,但赢在了出货量上,最辉煌时都能和英特尔公司叫叫板,让对方降低芯片价格。
“幻想”集团采取的模式也一样,组装加销售渠道,当然也有一些自己生产的零部件,只是这些零部件附加价值不高,只能算是毛利。
这种方式是企业最快盈利的方式,刘琅觉得也是“幻想”集团能够存活并且做大做强的关键,甚至可以说在前世那种条件下唯一的选择。
至于说后来国人对他的嘲讽完全是站在了一个产业发展的角度,这对“幻想”集团来说是不公平的,有能力有条件你可以担负起整个行业发展的责任,没有能力没有条件还要硬来,那么结果就是完蛋。
所以算起来前世的“幻想”集团也是做出来一件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这站在自己公司发展的角度来看是无可厚非的,刘琅表示同情。
只是这一世情况有些不同了,国家有了中芯科技,在芯片制造上拥有很强的制造能力,当然,中芯科技只是在制造上有优势,在设计方面就没有优势了,要知道一块芯片从无到有包括很多程序。
首先的半导体提纯,硅的含量要提纯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左右,这是第一个难点,很多发达国家的技术都达不到。
然后这些高纯度材料要以特殊的制程被打磨成晶圆,再用光刻机在晶圆上刻蚀出数以万计乃至十万计的元器件。
这还不包括元器件的架构设计,设计方面基本上被国外发达国家垄断,比如万安公司的芯片架构就是采用英国一家公司的设计,另外英特尔公司也拥有一种芯片架构。
现在中芯科技主要的精力是放在晶圆制造上,对方拿来设计我按照设计进行刻蚀,这类似前世的台积电,也是代工的一种,但却是最高水平的代工。
诚然中芯科技还达不到覆盖整个芯片产业链的能力,但这一世国家的芯片产业还是大大强过前世,基本上没有被外国发达国家落后的太远,而且潜力很大。
和美国、岛国这样的国家相比是有些差距,但跟韩国相比就未必弱多少,甚至还有优势,因为国家可是围绕中芯科技成立了国家联合通讯集团,合并了全国十几家大规模的半导体产业,产业链已经延伸到半导体加工、提纯,光刻机的研制等很多方面,整个世界能有如此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也不多见,可能也就是美国才能相比。
在这种形势下“幻想”集团其实就应该改变一些,比如尝试着去做自主研发的芯片,而且很可能国家也会这么要求他。
经济基础决定思维方式,前世的同一时代,也就是九零年左右,国家的半导体产业已经和欧美国家拉开距离了,想要追无疑是难上加难,在这种经济基础下国家也可能想过研发自己的芯片,事实上也曾尝试过,但都是以失败告终。
而这一世不同了,国家早在七八年前就开始了芯片制造,相关的半导体产业都因此发展起来,在这种基础上思维当然要改变,要向更好标准迈进,而“幻想”集团就是一个最大的机会,只要把握住这个机会,这就取决于杨志传了,那么杨志传会去做吗
按照刘琅的想法,这件事必须要做,因为这关系到国家未来信息化发展的命脉,万安公司现在在这方面跟国家走的很近,但对方毕竟是美国公司,美国已经盯上它了,为了生存万安公司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核心技术拿出来共享,只有一家完全不受国外势力管辖的企业才能信任。
刘琅想到了一个方法,这个方法简单粗暴,就是让国家直接参与,因为如今的“幻想”集团不是杨志传的个人财产,是属于研究所的资产,杨志传只有管理权没有所有权,要等到四年后他才能私有化成功,如果国家出手他不敢不从,但那样的话就会影响到杨志传的积极性,他是一位出色的企业家,如果惹毛他那就是国家的损失。
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刘琅出手入主“幻想”集团,采取的是格美空调厂的方式,我出钱要求你投入研发,但我不管你们的经营。
“看来又到了我出头露面的时候了!”
刘琅想来想去也只有第二个办法好一些,这时候就看到钱这东西真是好了,任何一家企业发展都离不开钱,可恰恰这个时间段国内没有多少有钱人,企业发展初期都是通过银行贷款得到了第一桶金,比如国为公司的任为天,当初刘琅和对方刚见面时他为了五百万人民币的贷款想尽办法,五百万人民币对他来说就是救命钱,但对刘琅来说就是零钱,随手一扔给了他千万美元,解决了国为公司早期发展的问题。
这个方法屡试不爽,现在刘琅准备再在“幻想”集团身上来一次,必须要让杨志传“就范”。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23
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旅游产业的兴起
这场在阜城举行的全国机床下游产业大会圆满结束,取得的成果超出了江波涛的想象。
结果真的是让江波涛感到意外,因为所有人都很“乖巧”。
别看他是工业部门最高领导,但对这些又倔又犟的老家伙们也是经常没辙,你让他们干点事情总是推三阻四,表面上答应,背后就打折扣,然后还经常推诿,说什么要实事求是不能冒进了,说什么下面没有钱,上面应该给钱之类的等等。
总之在江波涛眼里这帮人一点大局观都没有,你换人不好意思,换上来也差不多,甚至未必比前一个强,因为这帮老人儿真是有本事的人,没有本事就压不住场面,下面人都不理你。
这次大会就是要劝说这群人整合力量,以数控机床下游产业为核心各自发展优势产品,既然是整合力量,那就涉及到要让一些企业砍掉用不到的产品项目。
说白了就是让他们“吃亏”,事情就是这样,平时这件产品看似不起眼,甚至是可有可无根本没什么用,但要是让你把这件产品拿到就有问题了,一定会有人跳出来反对,江波涛已经做好了和这帮人斗智斗勇的准备,实在不行就换人。
但结果恰恰相反,刘琅把所有事情都搞定了,各个企业的产品调整由他来定,大家一致赞同,没有任何意见,这样和谐的大会可是从来没有发生的过的。
关键就是刘琅那份价值连城的资料起了作用,理论上来说企业拿着这份资料就可以完整的复制出“探索一号”。
当然,完全复制是不可能的,但是其中的技术那都是真金白银,要知道北方工业集团在这台机床上可是创造出四十多种专利,现在这些专利也算是无偿给了对方,这些专利是可以立刻应用在各自企业的生产当中,带来的价值能有多少不好说,但毫无疑问是比他们现在的产品要强出太多了。
用技术换你企业的转型,这就是不等价交换,而且刘琅才是吃亏的一方,其他所有企业都受益了。
参会人员和和气气,都紧密的团结在了江部长的领导下,下一步他们就要各自回去进行改组企业,工业部还要在半年后进行检查,凡是做的不到位的人就要受到处罚,总不能拿了好处不办事吧!
会议完成后还要放松一下,大家乘坐大客车参观阜城。
说实话阜城没有什么太好的景点,东边有一座杜鹃山,每到夏秋之际就漫山遍野,山中还有不少摩崖造像,雕刻的都是藏传佛教的众位祖师。
这些摩崖造像是清朝中期来此修行的信徒所刻,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众人行走在山间树荫之下,有的人还诗兴大发来上几段打油诗,引来周围人的一片叫号。
其实整座山也只有刘琅这群人,除了他们外就是周围的居民,他们不是游玩,而是到山里采些山果,或是卖些钱或是自己吃。
“这里的景色很不错呀!漫山遍野的花卉树木,还有很多小动物,是个避暑纳凉的好地方,就是山矮了些,如果再高上几百米那就能成为辽北省的一座名山了!”
江波涛行走山间大为感慨。
杜鹃山最高处只有四百多米,方圆也不大,虽然景色不错还有一些历史底蕴,但先天条件不足,只能算一处不错的旅游景点。
跟在后面的宋立峰点了点头道。
“老领导,这里跟那些名山大川自然是比不了,但在阜城周边已经是最具开发潜力的地方了,阜城是工业特区不假,可工业听起来有些冰冷,总要有一些优美的地方点缀一下,我当初就想把这里逐渐变成一座风景区,只是还没有开始干就调走了。”
这个时代人们还没有旅游的观念,毕竟收入还不高,但是当初宋立峰已经有了开发这里的想法。
这就是用未来眼光看问题的方式,任何一座城市的发展不能只看当下,要有未来的谋划。
现在国家经济发展很快,老百姓的收入也在逐年提高,别的城市不说,就说阜城,当初宋立峰来到阜城时定下的目标是到二零零年城镇居民年平均收入达到万元,现在是九二年,老百姓的年平均收入是四千二百元,跟国家整体城镇居民平均收入基本持平。
四千二百元的年平均收入比宋立峰刚来阜城时提高了百分之四十,五年时间提升百分之四十事实并不是很高,基本上是以每年百分之七的水平增长。
这可不是因为宋立峰能力不行,事实上头五年阜城只是处在蛰伏期,北方工业集团大半时间没有产品,阜城对基础设施大量改造,这些对老百姓的收入并没有直接的帮助,但是这些又是经济发展的根基。
在头三年阜城的经济增速是很低的,只有百分之五左右,但进入九十年代后增速猛涨,每年都达到了百分之十一左右,而九二年预计可以实现百分之十五,如果达到这个速度就会成为辽北省增速最快的城市,超过省会沈城。
可以说阜城在未来可见的时间内增速不会降低,不说是百分之十五,就是百分之十的增速到二零零年老百姓的收入也一定会超过一万元,根本没有任何疑问。
其实全国的老百姓收入都越来越多,吃穿什么的基本需求已经没有问题了,那么下一步还有什么需求呢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甚至空调,这些家电也不再遥远,当物质需求达到一定阶段后,那么接下来人们就要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了,旅游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的一个活动。
现在国家已经准备实行双休制度了,没错,跟北方工业集团员工的休息时间一样,人家五年前就已经是周六周日休息两天了。
双休制度一方面是可以让职工好好休息,另外一方面也是让他们能够出去玩一玩,为旅游产业做出贡献。
宋立峰准备围绕满山的杜鹃和那些摩崖造像将杜鹃山打造成成阜城一个知名景点,这个思路想得的确很远,也是正确的,不过宋立峰现在已经到了省里担任高官,下一步还要主政辽北,那时他的精力就要放在整个辽北的发展,开发阜城旅游产业的事情也就搁置了下来。
。
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稳步发展的阜城
江波涛在一旁摆了摆手。
“立峰,你现在主要工作是如何代领辽北重振雄风,这里可是国家的长子,当年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两年发展有些慢了,你看看粤省,一跃而起成为标兵,他们可是踏着你们辽北的后背上去的,你们得想办法再超回去,至于说阜城,那是国平的事情了!”
江波涛看向了一位年纪四十左右岁的男子。
这个人叫做楚国平,是新上任的阜城主官,四十左右岁当上了特区的主官算是很年轻了,他能来到阜城跟国家推行干部年轻化有着很大关系,当然,当年宋立峰来阜城时比他还小。
“部长说笑了,宋高官五年来把阜城建设的这么好,我真是有很大的压力,现在首要的工作就是把宋高官留下的完善好,能做到这一点阜城就发展就无忧了,然后就是把一些宋高官还没有完成的工作做好,相信那时阜城就会更上一层楼了。”
楚国平微笑道。
“哈哈,国平呀!你就不要谦虚了,前两年你在厦海可不是这么谨慎,三时间就让龙门区经济翻了一番,可谓创造了记录,怎么到了阜城就低调了这可不是你的性格呀!”
江波涛说道。
楚国平之前是夏海市龙门区的主官,夏海市可是国家第二批经济特区,发展非常迅速,但楚国平主政的龙门区发展更快,他积极招商引资,同时大搞基建,实行非常优厚的财税政策,龙门区经济每年以百分之二十七的速度增长,三年时间就翻了一番,这次把他调到阜城就是要让阜城真正发力。
宋立峰也在一旁道。
“是呀!国平来自南方,那里经济发展迅速,即便是阜城是特区也比不了,现在辽北省就需要南方城市那样的闯劲,不闯是不行的,必须要干呀!”
“宋高官您已经打下了好的基础,我们这帮后来人是大树底下好乘凉!”
楚国平对待他的前任当然非常客气,不过这话也没错,阜城这几年的基础打的的确很好,基础设施、服务业都不是五年前的阜城能够相比的,高楼大厦平地而起,最初都是要看地基多牢靠,宋立峰把地基做的非常扎实,地上的只要不盖歪了就行了。
“国平,你的能力已经得到了上面的认可,学识、务实、勤奋、动脑这些优点你都具备,不过到阜城工作最重要的一点你知道是什么吗”
宋立峰提出了一个问题。
楚国平笑了。
“当然知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和刘总打好交道,没有他的支持在阜城可是干不了什么!”
楚国平马上回答道。
“没错,刘琅才是成功的关键,只要得到他的支持,你的任何理念都能实现,当然,阜城要想真正腾飞起来也必须支持他,支持他的北方工业集团,这是工业特区成功的关键所在,其实不仅仅是阜城,就是整个辽北省不也靠他吗”
“何止是你们阜城和辽北我们我也不得靠他活着吗而且北方工业集团再这么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他会让整个国家都感到骄傲的。
立峰,国平,我们其实正在和一位中华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共事,而且我们有幸能够亲眼见证他走向伟大的过程,咱们一定要珍惜这样的机会,万万不能拖他的后腿,咱们一定要谨记!”
江波涛的评价太高了,但宋立峰和楚国平都是赞同对方的评价,刘琅注定会是伟大,能够和一个伟大的人物共事不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吗
看看阜城这些年的变化就知道了,即便是宋立峰有能力有魄力,但没有刘琅帮助他,阜城的今天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这种支持可不是动动嘴就算了,北方工业集团就不用说了,先进的技术本身就是工业特区发展的源泉,而刘琅本人也是真金白银拿钱投入到阜城的建设中去,这些钱就为阜城节省了大笔资金,多余的钱自然也能用在其他方面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