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小进士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楚人十八子
“这不是袁千户吗”
袁方停下脚步回头看,原来是广西巡抚何士晋在他后面,他连忙向何士晋拱手道:“袁方叩见何大人。”
何士晋问:“袁千户这是要去哪里呀”
袁方答道:“出宫回府。”
何士晋道:“我们同路,一起出宫。”
袁方边走边问:“令堂身体现在可好”
何士晋道:“多谢袁千户还惦念着家母!家母进京以来,总是咳嗽不断,请了几个郎中也没有彻底看好。”
袁方道:“我府上有一位郎中,不妨让他去为令堂看一看病。”
何士晋高兴道:“如此甚好!”
袁方问:“不知你们在何处落脚我怎么去找你们”
何士晋道:“我们现在住在隆安寺,就在广渠门附近。”
袁方刚刚进京的时候,就是与张从住在隆安寺,他对隆安寺也有些熟悉,所以他对何士晋道:
“你们住在隆安寺呀,那个地方环境比较嘈杂,而且整天烧香,很不适合令堂安养。我看这样行不行我在轿子胡同的府邸还有几间空房,你让令堂搬来我府上住一段时间,这样也方便郎中给他瞧病,等令堂的病好转之后再搬回去住如何”
何士晋内心当然愿意,表面客套了一句:“这样太打扰袁千户了。”
袁方忙道:“不打扰,不打扰。家母也在府中,两位老人正好可以唠嗑。”
于是二人相约好,下午就把何士晋的母亲接到轿子胡同来。
袁方回到轿子胡同,在家中用过午膳,就派了张从去隆安寺接何士晋的母亲过来,又叫丫鬟打扫出一间空房,准备给何士晋的母亲暂住,又交代新来的郎中陈士庆,让他替何士晋的母亲看病。
他刚安排完,沈智从门口过来禀报,英国公府来人请袁方过去一趟,袁方问沈智,来人现在何处沈智告诉袁方,正在大门外等候。
英国公府来人袁方不敢怠慢,再三嘱咐之后,匆匆出了大门,果然看见英国公府上派来的一个家奴,这位家奴还带了一顶四人抬的轿子,他认得袁方,所以一见袁方出来,就迎上前道:
“袁公子,我家公子请您过去有要事相商。”
“现在就去吗”袁方问。
“是的,现在就去。”这位家奴很客气地说道,“您看,轿子都为您备好了。”
袁方知道这是张之极要自己过去,也许是天津卫那边有什么事情要处理,所以才如此急地派人过来请他过去。
袁方上了轿子,四个轿夫抬起轿子就急急地赶路。
到来英国公府,家奴直接把袁方带去张之极的院子,袁方见到了张之极,同时也见到了土豪陈耳金。
还没等张之极介绍,陈耳金就向袁方拱手:“袁公子没想到吧,我们这么快又见面了!”
袁方拱手道:“陈兄别来无恙”
陈耳金回礼道:“安好,安好,承蒙仁兄挂念!”
张之极玩笑道:“陈兄上次请了我们一顿二十两银子的大餐,现在他要来找袁哥你吃回本。”
袁方笑道:“应该的,应该的。”
三人边说边笑地走进了张之极的客厅。
三人坐定之后,张之极才道明了请袁方过来的原因。
陈耳金想在京城开一家酒楼,而张之极对开酒楼不感兴趣,他知道袁方正处在事业发展期,所以请了袁方过来,把陈耳金推荐给了袁方。
袁方有在京城大展拳脚的宏图,开酒家当然也在他的计划之中,只是一时没有这个商业契机,现在送上门来了,他当然是乐意接受的。
接受是接受,不过他必须考察考察陈耳金的能力,所以他没有立刻答应下来,而是同意先带着陈耳金去城里最好的酒家吃三天三夜。
一提到吃,土豪陈耳金最为兴奋,他就是为吃而来的,虽然他就住在京城的近郊,因为京城没有什么朋友,他平时很少来京城,现在袁方说要带他上酒楼大吃大喝,他当然乐不思蜀了。
陈耳金道:“我也不回去了,就在京城和二位公子吃他个三天三夜!”
张之极笑道:“论吃喝还是袁公子在行,我就不凑这个热闹了。”
陈耳金忙道:“这怎么行呢我来京城就是来找二位公子的,怎么一说到吃,张公子就打退堂鼓呢!”
袁方知道张之极是因为自己的身份高贵,而不想与陈耳金这种乡下土豪为伍,袁方找了个借口就把陈耳金带出了英国公府,他承若带陈耳金吃个三天三夜是不会食言的,现在首先要考虑的是把这个土豪安排在哪里落脚。
现在人已经带出来了,只好先回府上在说。
回到轿子胡同,袁方把土豪金交给了宋献策,让宋献策陪着陈耳金,这两个矮胖子走在一起还真像是天合的一对。
张从已经把何士晋的母亲接了过来,张从说,跟着过来的何士晋刚刚回去了,现在老妇人正与何母在房间里唠嗑。
袁方问过了给何母看病的陈士庆,陈士庆说,何母无大碍,只是一路劳顿受了风寒,而且上了年纪,所以咳嗽总不见好,来到京城之后,天气变得更为寒冷,他们住的地方环境又不好,病情由此而加重。
袁方了解情况后,就去见何母,来到为何母准备的房子,还没进门,就听到你们欢乐的笑声,这笑声是来自两个老太太的。
袁方人走进房间,看到袁夫人和何母一人抱着一个小火盆,坐在炕上面唠嗑,也不知二人在说些什么,笑得合不拢嘴,袁夫人的贴身丫鬟翠儿在一旁伺候着二老。
何母见袁方进来了,忙不迭地说道:“你们家少爷回来了,快来炕上坐,外面可冷呢!我就说嘛,少爷是个好人,当初在天津卫我就看出来了,我跟我儿子说,袁公子是个大好人,大善人,这样的朋友一定要交的。你看看我没有说错吧!”
袁夫人笑道:“你可别夸他了,这么一夸还不把他夸上天去了!”
何母笑道:“说得是,说得是。我要多夸夸老夫人您呀,是您教子有方,培养出了一位如此出息的儿子。”
袁夫人道:“你儿子也不差呀!”
两位老太太你夸我我夸你,袁方都插不上话了,直到一个丫鬟端来一碗刚刚熬好的中药,袁方才有了说话的时间。
袁方把陈士庆的话向何母复述了一遍,他要何母多注意保暖,这样病就会得快一点。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与土豪合作(第七更,求首订)
何母住进了袁府后病情有所好转,因为陈耳金也住在袁府,所以袁方这几天都在陪他。
袁方是知道如何分配时间的人,他不会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人而浪费时间的,他之所以要全天候陪着土豪金,目的是要考察这个人,看到到底有没有做酒店老板的潜质。
经过这几天的接触,袁方认可了陈耳金。虽然陈耳金有一些缺点,比如挥金如土,比如豪吃海喝,但他却是一个大度、欢乐、机灵的人,特别是对饮食有着极度的喜好,对酒楼的经营还十分的在行。
袁方同意与他合作,陈耳金的合作意向也很明确,就是靠在袁方的名下,不需要袁方出一分一厘,然后分一成红利给袁方。
袁方是个干大事业的人,一个小小酒楼的红利他还真看不上,所以分给他多少成他不在乎,他在乎的是酒楼的发展,所以他的条件是必须拥有酒楼的管理权。
袁方的态度很明确,就是你陈耳金必须听命于我。袁方现在是派不出人来管理酒楼的,他要把陈耳金发展成自己阵营中的一员,酒楼是要发展的,不仅仅是在京城,他准备把酒楼发展到全国各地,这一行业将会是他今后情报系统的一个分支。
陈耳金是个聪明人,他当然很愿意投靠在袁方这样有身份地位的官员的名下,在这个年代,有着进士身份的人是有各种的免役的。
双方谈妥之后,袁方不忘相互签一份契约,这份契约袁方让宋献策来起草,袁方审定之后双方签字画押这件事就算是定了下来。
接下来就是选址的问题了,袁方建议把酒楼设在廊坊四条。理由有三:第一,廊坊四条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很适合在此开酒楼第二,这一地段归袁方管辖第三,袁方的商业总部正德隆商行也要在廊坊四条落成。
陈耳金接受了袁方的建议,选址的事情就由他全权负责。
自从袁方从皇宫回来,几乎把朱童蒙的奏章给忘了,几天后,“桃园六居士”在袁方的府上相聚,袁方才把朱童蒙的奏章弄明白了。
这天,汪乔年、郑鄤和华允诚三位兄弟来到了袁府相聚,袁方在后院那颗大榉树下,摆上了茶果点心招待他们。
袁方这段时间都在忙着自己的事,对于朝廷近来所发生的事情他没有太多的关注,所以他要趁这次聚会,向几位兄弟打听打听朝堂上近来发生的事。
汪乔年、郑鄤和华允诚都是东林党人,他们对朱童蒙上疏皇上的事情比较清楚,袁方从他俩人那里了解到了一些情况。
朱童蒙的那份奏章是因邹元标而起的。
邹元标是江西吉水人,万历五年考中进士。当时张居正专权,邹元标不畏权势,上疏弹劾张居正自用太甚、进贤未广、断刑太滥、言路未通、民隐未周诸项,批评张居正“亲生而不顾,亲死而不奔,犹自号于世曰我非常人也。”张居正见疏大怒,命廷杖八十。
邹元标被打得皮开肉绽,远戍贵州都匀卫六年之久,直到张居正去世才被召回京城任吏科给事中。回京之后,邹元标秉性不改,又上时政六事疏,批评皇上纵欲声色游宴,这下好了,把万历皇上惹怒了,加上还得罪过首辅申时行,于是又遭谪黜,其后身病母忧,归里讲学。
从此,邹元标整整三十年居家讲学,未涉仕途。
去年四月,邹元标重返朝廷,有感于朝内党派纷争,大臣各怀偏见的情况,向朱由校进谏“和衷”之议。
邹元标在奏章中说,现在国家这个样子,都是二十年来各大臣纷争酿造成的。过去不选拔人才、礼让贤能,却天天嫉贤妒能,压制人才,讨论事情的人又不能心平气和,反而专门致力于分立门户派系。卑臣以为今天最要紧的,只是朝廷大臣彼此和睦而已。朝廷大臣和睦了,天地之间自然就和顺了。以前讨论人和事,每个人都心怀偏见,偏见导致迷乱,迷乱导致固执,固执转而自私,不再知道有别人,国家的灾祸就降临了。现在跟各大臣立一个约定,讨论一个人应该公平,不要轻易下笔做结论,讨论一件事应该借鉴以前的经验,考虑它的后果,不要不加思考、轻信传闻。用天下万世的良心,来衡量天下万世的人和事,则议论公平,而国家能享受安定和平的幸福。
邹元标说到做到,率先垂范,不以门户分亲疏,建议起用了一大批在门户之争被罢斥的官员,对形成天启初年群贤盈朝的政治局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邹元标治学几十年,深得王阳明心学真谛,便想学王阳明在平叛的倥偬军旅中仍不辍讲学的榜样,打算在京城办开书院进行讲学,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左副都御史冯从吾,冯从吾亦是饱学宿儒,亦对守仁心学颇有心得,二人一拍即合,决定在京城办一座“首善书院”,收徒讲学。二人首倡,朝中许多人响应,首辅叶向高也很支持。
于是,邹元标在京城租下了一个院落,刻立孔子先师木主,搜罗经史典籍,请大学士叶向高作记,请御史周宗建作总管,“首善书院”就这样红红火火地开讲了。
随着“首善书院”名望的日重,自然会让一些原属“三党”的官员们犯忌。朱童蒙、郭允厚、郭兴治觉得机会来了,仨人凑到一块秘密谋划,决定以邹元标、冯从吾在京城创建讲坛,恐开门户,疏请禁止为题弹劾邹元标和冯从吾,并由朱童蒙第一个弹劾,袁方在朱由校面前念的那篇奏章就是朱童蒙弹劾邹元标的奏章。
这个朱童蒙的来历,袁方也是听郑鄤说的,他是万历三十八年的进士,万历四十年任中书舍人,现任兵部给事中,即非东林党,也非阉党,他弹劾邹元标完全出自他个人的目的。
袁方对朝堂上的党争不能不关心,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这种争斗就会祸及自身,只是从郑鄤和华允诚这里听到的都是皮毛的东西,袁方决定去一次老泰山那里了解一些更核心的机密。
第一百三十七章 初雪(第八更)
这一天夜里,京城下起了今年以来的第一场大雪。
第二天大街小巷的人们都纷纷地添加了棉服,有钱人家的大人小孩都裹得像个粽子似的,穷人家也倾其家中所有,把所有的御寒冬衣都穿上了。
袁方因为有一件神奇的内衣,他一点都不感觉到寒冷,为了不使自己成为异类,他象征性的在外层穿了一件深蓝色的冬衣。
过了辰时雪就停了,袁方让张从备轿,他要去一趟高攀龙府上。
袁方坐上轿子出了袁府,大街上已经有许多男孩子在打雪仗,女孩子们却在堆雪人玩。
下了一夜的大雪,整个路面都是雪皑皑的,许多人家已经开始自扫门前雪,袁府的门前,沈智也在指挥家兵在扫雪。
张从手里拿着一把铁锹走在轿夫的前头为轿夫探路,他是怕轿夫不小心摔跤而使袁方受伤。
轿夫也是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不敢走得太快。袁方也不急于赶时间,他乐得在轿子里闭目养神。
不知走了多久,轿子终于来到了崇文大街,这里是主要的街道,人口居住密集,街道上的雪早就被热心的百姓清扫干净。
张从也不用拿着铁锹探路了,他把铁锹扛在肩上,雄赳赳地走在崇文大街上,就像一名打了胜仗的士兵。
路上来往的车马轿子都很少,领头的轿夫喊着号子,加快着步伐紧跟在张从的后面。
不一会的功夫就来到了高府门前,袁方在大门口落轿,领着张从,带着轿夫走进了高府大院。
由于天气寒冷,轿夫的双手冻得通红,袁方让高管家带张从和轿夫们去偏厅取暖,自己直接进了高家的大厅。
高夫人听说女婿上门来了,欣喜地前来迎接。
“袁方呀!如此冷的天你也不知道多穿一件外衣,你看看,你看看,冻坏了不是赶快到屋里来暖和暖和!”
高夫人不但这样说,还让他儿子高世宁去拿一件大衣来给袁方穿上。
袁方忙伸出手掌给高夫人道:“岳母大人,我不冷,你摸摸,我的手暖和着呢!”
高夫人拉起袁方的手道:“不添衣服就罢了,赶紧屋里来,屋里有火盆,暖暖身子!”
袁方随高夫人走进了大厅,大厅里面的确比屋外暖和许多,大厅的正中有一个很大的火炉,火炉里面架着几根长木炭,正在火炉里面燃烧。
高夫人让袁方坐下,她又要家奴为袁方斟茶,然后又向袁方就问长问短。
“兰儿胖了没有呀她最近能不能吃呀有没有呕吐呀他穿得够不够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