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小进士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楚人十八子

    于是,袁方把联络朱由检的任务交给了他,杨寰感觉这件事关系重大,他怕自己担当不了这个重任,有负袁方的重托。

    袁方对杨寰是信任的,他鼓励杨寰,相信他一定能做好。

    杨寰十分感激袁方对他的信任,他表示,虽然袁方现在不担任锦衣卫千户了,但是袁方在京城的生意锦衣卫照样会进行保护的。

    袁方相信杨寰会这样做的,再说他还有生死之交的张之极,五城兵马司归英国公管辖,所以他不用担心他不在锦衣卫,有人敢动他的铺子。

    杨寰回去的时候已是丑时,袁方让轿夫用自己的轿子把杨寰送回去的。

    过了一日,袁方的正式任命下来了,袁方正式成为了山海监军道五品兵备副使,这是一个文官职位,崭新的五品文官制服和山海监军道兵备副使的关防也送到了袁方的手上。

    孙承宗让袁方安心在京城过年,等过完年再议购买红夷大炮的事情。

    得到孙承宗的首肯,袁方决定再去一次天津卫。

    他再次带了王良逸一起,并带了一万一千两银子的会票启程去天津卫,这次的天津卫之行目的也是让王良逸熟悉天津卫方面的业务。

    来到天津卫袁方入住自己的府邸,准备拜访天津巡抚李邦华。

    第二天用过早膳,袁方决定先去码头上转一圈,然后再去李府,当他来到东码头时,意外遇到杨嗣昌。

    “文弱兄,你怎么还在天津卫”

    杨嗣昌还礼道“袁千户,此次登莱之行收获颇多,看到边关将士守边的决心让我热血沸腾;可是,但我看到边兵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时候,又让我心灰意冷。”

    袁方道“文弱兄不必如此的悲观,只要我们大家努力,局面总会有所改观的。”

    杨嗣昌叹气道“我们努力我看到的是朝堂上党争不断,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争权夺利,袁千户,你说我们努力能有何用”

    袁方笑道“文弱兄不要再叫我袁千户了,我已经不干锦衣卫了。”

    “为何被魏忠贤削了你的职”

    于是,袁方把自己在京城被处于阉党与东林党之间的处境简单地说了一遍,杨嗣昌听后又是一声叹息“嗨,仲南,我实话告诉你,我对阉党与东林党的争斗也是深受其害,现在我身体有恙,准备辞官养病。”

    袁方听了杨嗣昌的话,他并不吃惊,因为他知道不用几年杨嗣昌肯定会重新出来做官,他本来想挽留杨嗣昌在天津卫多住几日,以便加深两人之间的友谊,杨嗣昌急于赶回常德老家,谢绝了袁方的挽留,袁方送给他三百两银子,以表示对他辞官行为的支持。

    送走了杨嗣昌,袁方便直奔李府而去。

    李邦华的府邸。

    公子李若山已经接到禀报,袁方今天要来登门。他早早地就做好了招待的准备,但是等了一个多时辰还不见袁方到来,他正着急的时候,管家来报,袁公子到。

    “快点请他进来”李若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刚说完他有紧走几步超过管家,“还是我自己亲自去请吧”

    李若山来到大门口,把袁方和王良逸迎入李府。

    袁方向李若山介绍了王良逸后,问“品仙,令尊在不在府上”

    李若山道“家父在巡抚衙门还没回来,你找家父有事吗”

    袁方道“快过年了,我特地从京城来给老爷子拜个早年。”

    李若山道“我先替家父谢谢你”

    接着,袁方告诉李若山自己将要去山海关任职,李若山听后很感兴趣,他也想跟随袁方一起去守卫辽东。

    两人正谈着,李邦华回府了,袁方连忙起身向李邦华行礼。

    “袁方拜见李大人”

    李邦华见到袁方高兴地笑道“原来是新上任的山海道呀今天上门又为何事呀”

    袁方道“快过年了,袁方起早过来给巡抚大人拜个早年”

    李邦华玩笑道“这个早年也太早了吧,还有二十多天才过年呀”

    袁方道“不管早晚,这是晚辈的一份心意,我与品仙兄弟相称,还请巡抚大人拒绝晚辈的诚意。”

    李邦华笑道“你来了,本督自然是很开心的,如果你借拜年之机来给本督送礼本督一概不收。”

    袁方取出会票放在案几上,道“一点薄礼不成敬意,我与巡抚大人不是从属关系,不存在送礼一说,这是小侄孝敬大人的,还请大人笑纳”

    李邦华为人一向清廉,从不收受贿略,袁方送来的银子却不是要贿赂李邦华的,所以他坦然地收下了会票。

    “只此一次,下不为例。”李邦华看了一眼会票上的数额,便从案几上拿起放入衣袖里,然后带批评的口吻对袁方道,“我听说你带人砸了邹元标他们办的首善书院”

    李邦华与邹元标是同乡,他过问这件事袁方一点也不为怪。

    “袁方是奉旨行事,不是擅自带人去砸的。再说,在此辽东危机之时,首善书院不是激发读书人的爱国情怀,而是教授孔孟之道,更为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他们打着首善书院的旗号招揽自己的党羽,李大人,你说这种书院该不该取缔”

    李邦华与袁可立一样,都不是东林党人,而是同情东林党,在魏忠贤逐渐掌权的过程中,联合了浙、楚、齐党对东林党进行打压,使得他对魏忠贤的种种行径表示愤慨,甚至还挺身为东林党人辩解过。

    李邦华道“首善书院自然有其不对之处,但是你采取这种暴力行为未免有失读书人的身份。”

    袁方问“难道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才是读书人的身份吗我们读书人难道不应该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

    李邦华含糊其辞道“你人还年轻,要在官场上多多历练,多多历练。”

    李邦华从内心来说还是很喜欢袁方这个年轻人的,所以他也不反对儿子与袁方交往,他认为,只要袁方不要锋芒太露,在仕途上是很有前途的。

    他以长辈的口吻教育了两个小年轻几句,就进了内厅,留下儿子李若山接待客人。




第一百五十五章 过小年
    袁方告诉李若山,过完年后就要去一趟澳门,李若山坚决要求参加澳门之行,袁方征得李邦华的同意,答应了李若山的请求,他让李若山在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就离开了李府。

    回到天津卫的府邸,用过午膳,袁方去了铁匠陈元的家。

    还是在这所房子里面,还是那么的热闹,五六个人围着铁砧在看陈元打铁,一旁的风箱被小徒弟有节奏地拉得“呼拉呼拉”响,炉膛里面正烧着一块铁。

    陈元手里抓着铁钳,铁钳的一头钳住一块通红的与炉膛里烧着的同样的铁块,他的大徒挥舞着大锤一下下地砸在铁块上,铁块被砸得火星四溅,陈元手中的铁锤则不停地铁砧,有时偶尔也会在铁块上来那么一下。

    铁块在敲打的过程中变形,先是由块状变成长条形,接着刀口也显现出来了,袁方依稀辨认出陈元所打的东西就是他所设计的三角钉的一部分。

    直到铁块基本成型,陈元才放下铁锤,将铁块再放进炉膛里面加温,然后对徒弟们道“袁老爷来了,你们先休息一下吧,黑蛋,快去给老爷拿张椅子来”

    正在拉风箱的小徒弟应声进了里屋。

    “对不住呀,袁老爷,刚才打铁不能停下来。”陈元端来了一杯热茶放在窗下的一张小方桌上,小方桌旁边有几张条凳,陈元放下茶杯就把其中一张条凳挪开。

    袁方道“你们都忙,我也是来看热闹的,不打紧,不打紧。”

    其他围观的人听说是袁老爷来来,一个个都悄悄地溜出去了,小徒弟端来了一把椅子放在陈元刚刚空出的位置。

    陈元招呼道“袁老爷,快快请坐,喝杯热茶”

    袁方坐在了椅子上,对陈元道“陈师傅,你也坐吧”

    陈元笑呵呵地搓搓手,坐在了条凳上。

    袁方问“这段时间你打了多少个铁蒺藜”

    “回禀袁老爷,全都在那里,我还没来得及数呢”陈元指了屋子的一角说道。

    袁方顺着陈元所指的方向看去,那里堆了一堆的三角钉,像座小山一样。

    他起身走了过去,陈元连忙跟在后面。

    他蹲下身小心地捡起一个来看,三角钉正是按照袁方给出的图纸打造出来的,不但工艺精湛,而且刀口锋利,他满意地放下了三角钉起身返回座位坐下。

    他称赞陈元“陈师傅的手艺很不错呀”

    陈元道“打铁几十年,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好,还不如回家种地去了。”

    袁方联想到自己将要去山海关,正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他对陈元道“愿不愿意跟我去当兵”

    “当兵当兵有什么好”陈元摇了摇头,“我都一把年纪了,还能去打战”

    袁方道“我让你跟着我,做我的匠作,工钱与你现在一样,不少一分一厘,如有立功,还可以嘉赏。”

    陈元道“我们都是袁老爷的人,只要不是去当兵打战,您要我们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袁方道“好极了,你先做好准备,等我下次回来就带你们去山海关。”

    “我们全都去”陈元问。

    袁方道“家属带不带随你们,但是有一条,我只要会打铁的。”

    陈元道“我至少可以叫来二三十个。”

    袁方一听二三十个,忙道“不需要这么多人,你选十个吧,包括你的徒弟。”

    陈元道“对的,船厂也需要留一些铁匠。”

    第二天袁方带着王良逸和黄养冲仓库和船队转了一圈,晚上李若山在醉仙楼做东,宴请袁方。第三天袁方就返回了京城,在返京之前,袁方把一万两会票交给了黄养冲,让他在天津卫备货,天津卫是南北交通枢纽,南北货都很齐全,袁方要黄养冲在天津卫购买一批瓷器、茶叶和丝绸,准备运往澳门出售。

    袁方一回到大齐家胡同,张之极就找上门来,他重提筹办“三联地产”的事情,他已经派人去调查过王体乾,并且也了解了京城房产的情况,认为做房地产是有利可图的。

    袁方因为要忙于去澳门的事情,所以他派了王良逸去办这件事,王良逸也认为房地产可以赚钱,所以袁方、张之极和王体乾三人见了一次面,就把这个事情定了下来,袁方写好了契约,三人签字画押,这个“三联地产”就算是正式成立了。

    “三联地产”的主要执行人是王体乾派来的王实味,他之前就是做这一行的,现在袁方和张之极加入进来,算是扩大了投资,可以在京城购买更多的房子。

    袁方在董事会上提出能不能自己建房子来出售,这样比买卖房屋会更加的赚钱,由于时间紧迫,自己建房的可操作性没有深入的研究,这个问题只有等袁方从澳门回来再进行探讨。

    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四,这天是小年,也是祭灶的日子。

    一大早,袁夫人就安排下人打扫每个房间的所有角落,袁夫人说,这叫“扫尘土”,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紧接着又派张从上街去买东西,张从带着家奴买了两大车的东西回来,因为后院正德隆的正门正在装修,所以两大马车都停在了前面,卸货的时候引来一大群的街坊邻居看热闹。

    “哎呦这是谁家如此的阔气呀办个小年还买如此多的东西,也不担心灶王爷吃不吃得完。”

    “我可听说了,这一家可是厉害的主,你们没看到吗前几天我可是看到英国公府上的轿子被抬进了这家大院。”

    “你们还不知道吗这可是当朝最年轻的进士老爷的宅子,他们家可有钱了,后面那条街,就是廊坊四条大街,半条街都是他们家的。”

    “呦呦呦半条街都是他们家的你是怎么知道的不知道可不要乱讲,我可是听说,这家的主人可是个大官,别说是廊坊四条半条街了,就连三条、二条和一条都归他家管。”

    “你被为他人吹牛了,如果说他们家是当大官的,怎不见排队送礼的”

    两大车的货一到,袁府上上下下就开始忙碌起来,袁夫人站在院子中央指手画脚地指挥着下人搬东西。



第一百五十六章 回山海关(感谢陈津津月票)
    搬空了两大车货,袁夫人让张从去贴春联,袁府的春联每年都是请董其昌来写的,今年也不例外,袁夫人早早地就去了董府请回了董其昌的墨宝。

    指挥完了张从,袁夫人又去看丫鬟们剪窗花,这个年代窗花是很少有卖的,家家户户都要自己动手剪,大户人家的女人们都有剪窗花的绝活,所以丫鬟们一个个也都学过这门手艺。她们所剪的窗花都是各种动、植物的掌故,而且名字也好听,比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

    丫鬟也是心灵手巧的,在翠儿的带领下,丫鬟们很快就把窗花剪出来了,袁夫人看着丫鬟们欢欢喜喜地去贴窗花。

    巳时一到,重头戏来了,袁府开始祭拜灶王爷。

    袁夫人让家奴把糖果、清水、料豆、秣草摆放在灶王爷的画像前,要袁方前去祭拜。

    袁方是一家之主,他不去祭拜还真没有谁可以去祭拜了,因为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在祭拜的现场,所以女眷都不得进来。

    祭拜仪式开始,袁方手持三炷香,对着灶王爷拜了三拜,然后把香插在了香炉上,拜过之,就把旧的灶王爷像揭下来,换上新的灶王爷像。

    揭下来的灶王爷像贴在了一尊草马上,这尊草马是袁夫人昨天就准备好的。这样做是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当然,还需要抹一点糖在灶王爷的嘴上,目的是让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

    做完了这一切,就开始烧草马了,同时燃放鞭炮,这叫做送灶王爷上天。

    过了小年,袁方越来越清闲了,因为锦衣卫这边全部都移交给了杨寰,而山海关他暂时又不用去,现在他才知道无官一身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了,他心里很清楚,穿越过来不是为了享清福的,而是要为了改变历史的走向,就这样无所事事地待在家里,他还真有点无名的失落。

    他这几天都没有出门,该送的礼他都送了,现在只要在家中坐等着收旧属的礼。桃园六居士中的汪乔年等几位,虽然的东林党人,他们都没有忘记袁方,常常来袁方府邸相聚,高世宁也偶尔来看看袁方,还有就是卢象升也常常来。

    袁府从小年开始,一直到元宵节,一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日都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过完元宵,各大衙门还没开工呢,官员之间还在相互拜年,明朝的衙门要到正月二十才开始正式办公。
1...5455565758...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