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时光复盘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三心二缺

    有着徐默春做调和剂,饭桌上的氛围很快变得正常起来,陈所长和朱闻天相互了解了一下双方个人的一些情况,便奔着电视研究所转型这件事而去。

    不过两人说得都很浅,都各自表示了一下需求和兴趣,根本就没有谈到投资方面来。

    其实这也非常正常,陈所长怎么也是体制内不低的地位,让他主动向朱闻天要钱投资,在当前这个背景之下还是有不小阻力的。

    “呵呵,还是我来介绍一下吧,大连电视机研究所面临转型,不过依靠上面拨款之类的,暂时还解决不了,因而上面鼓励吸引外资。

    正好呢,闻天你也有这个实力,并且对电视机项目也一直都感兴趣,所以你们双方能够结合一下的话,一方出技术、场地,一方出资金,可以说是很互补的一众合作方式了。”

    徐默春解释了一番,其实这些事情都是朱闻天和陈所长两人所能够想到的,顾及陈所长唯一没有想到的就是投资人竟是他见过面并认识的朱闻天了

    “情况我听徐老师已经说过多次了,陈所长也知道我一直想做电视机项目,总体来说我赞同现在是我们合作的好时机,是腾龙和大连电视机研究所合作的好时机”

    既然徐默春都出面了,朱闻天立即表明了一下他的态度,既然已经变换了谈判的模式,朱闻天不准备再将谈判拖延下去。

    “是的,我们的确在寻求投资方,同时我也听老徐说了,朱先生有足够的资金可以投入到电视机厂建设之中来”

    在朱闻天主动之下,陈所长的态度也重新建立,同样是积极向表现,早已经没有了当初被朱闻天找到大连时的拒人于千里之外了。

    “我想腾龙是能够负担起一个电视机厂建设的,贵方是需要5000万华夏币投资对吗如果以美元外汇的形式进行投资,你们有没有核算过”

    虽然朱闻天从徐默春口中已经获知过一个500万美元的大概数字,甚至还可以更少一些,不过还是自己询问了一下。

    “核算过,核算过,大概是500万美元当然了,朱先生可以分批付清即可,一些细节上也可以再谈”

    估计陈所长在要钱的过程中应该碰了不少的壁,这一次饭桌上竟然将自己的姿态放得非常低,已经完全没有了一年多之前对待朱闻天时的一点儿影子了。

    陈所长报出来的数字跟徐默春提到的差不多,只不过还可以分期付款,在当前背景之下显然是表示了足够诚意的。

    徐默春此前就帮助双方对接过,关于技术研究进展共享和冠名权的事情,陈所长也是知道的,而且能来一起吃午饭,显然是差不多能够接受那些条件的。

    “不知道500万美元投下去之后,陈所长能够建设多大面积的厂房,能够上马多少条电视机生产线”

    饶是已经知道对方的大概底限,一些细节还是要仔细谈的,朱闻天所询问的问题都是一些事关关键部位的细节。

    “按照预算能够上马10条生产线吧,每天生产线成本最低40万美元左右,不过还有厂房占地、设计和施工。是需要拿出来几十万美元作为预算的,所以500万美元是一个底限”

    相对熟悉之后,陈所长也开始表达自己的诉求,将电视机生产线转型所面临的困难都凸显了出来,以此向朱闻天核算成本。

    “陈所长,你所提到的这些预算我可以接受,而且款项也不必采取分期付款,我们一次性到位,以便保证厂子施工和生产线组装同时进行。”

    “哦真得吗”

    听到朱闻天给出的优厚条件,陈所长甚至激动得从饭桌旁站了起来,足见其心情之迫切了。

    其实也不是陈所长多么有转型的意向,本来他觉得维持研究所的运转,同时完成一些课题就不错,只不过转型的事情可是上面的精神,不是他所能够做主的。

    “自然是真得。”

    “不过我也有两个前提条件,首先技术共享这块儿必须落实,并且可以保证现有技术我可以在缴纳转让费的基础上拿出来使用。

    其次,就是厂家和品牌的冠名问题了,我坚持要使用腾龙这个品牌”




第五百九十四章 草拟意向书
    此前朱闻天曾经经历过缺技术、缺人才的窘境,而且经过现实世界翻阅资料进行了解,真正的人才扩散也只有在到了90年代初,那时朱闻天才可能建立自己的技术和科研团队。

    因而近期朱闻天只能依靠“买技术”维持生产,“买技术”上生产线。好在现在华夏国内处于基础需求阶段,技术几步和淘汰都没有那么快。

    朱闻天倒是有心在hk或者国外其他地方,甚至是sz特区范围内,优先建立技术团队,只不过这种难度同样不小就是了。

    此前朱闻天在hk的招募倒是有一些高校毕业生参与,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所谓的技术团队,也正是这种对人才的吸引和积累罢了,当然还得配合核心技术。

    开放的初期是抢夺原始积累的阶段,一段时间以内朱闻天的主要精力都将放在这方面,利用最为直接有效的技术和产品,尽快完成资金原始积累。

    而对人才队伍的建设,当前客观条件十分有限的条件之下,朱闻天只能顺手而为之,积累速度肯定要缓慢许多。

    “厂名和品牌名朱先生,腾龙这个名字是很大气,品牌倒是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厂家名称恐怕上面已经定了名称,就叫大连电视机厂”

    陈所长表示异议,开口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厂名方面,对品牌名并不是太在意,同时连提都没有提技术转让的事情,显然对那块儿的建议已经采取了默认。

    “嗯。如果厂名只能叫大连电视机厂的话,我也不强求改为腾龙,但是电视产品品牌必须为腾龙,而且将来一旦有技术转让而产生的分厂,名字不能再限制”

    朱闻天的话说得很委婉,不想因将来扩大生产的由头刺激到陈所长,毕竟这第一家电视家厂还没有建设起来呢,就想去做其他的厂子了。

    然而徐默春老师却是行家里手,一下就听出了朱闻天故意隐藏的内容。

    “闻天啊,10条生产线还不够么老陈啊,你赶紧跟朱先生解释一下咱们生产线的产能吧”

    经由徐默春的提醒,陈所长也理会到了朱闻天所关心的重点。

    “朱先生啊,10条生产线如果在两年时间内上马完毕,每条生产线年产量最低8000台计算,我们的产能能够达到80000台,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啊”

    “才80000台这么点产能”

    “呃不少吧,其实我们研究所一直有个担心,电视机的市场需求量不知道有多大,如果销售环节不通畅的话,咱们可能还需要商量具体上马生产线数量”

    谈到产能方面,陈所长说话更加没有了底气,转型是上面的要求,但是成功与失败可是自行负责的,因而在效益这块儿陈所长一直都很担心。

    不过仔细想想,陈所长的担心也并不是多余,这会儿华夏国内电视还是稀罕玩意儿,处于芙蓉出水小荷才楼尖尖角的阶段,担心前景也是正常得很。

    朱闻天却是没有这种担心,为了做电视机项目他好好查阅了一下资料,一些品牌动辄数百万台到一两千万台的年产量,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华夏国内,电视机年度消费往往都有过亿台的时候,因而一个年产量只有不到10万台的“小厂”,本本不用去担心市场销售的问题。

    而且朱闻天对自己手中已经建立起来的销售网络十分有信心,以现在的客户群体而言,说不定订货会都能出去十万八万台的。

    之前不是没有比照的例子,自行车和录音机订货会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前者订货10万台,后者全款订货的情况下也高达50000台,并且陆续仍旧有追加。

    “陈所长,销售的事情你不用担心,这方面完全可以交给腾龙去做,而不必去走供销体系的老路子。咱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把产量尽可能地提上去”

    “不走供销体系路线吗”

    朱闻天的一句话,没想到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陈所长是担心电视机销售不下去,所以竟然将销售环节全部让朱闻天负责,是为了减小风险。

    本来朱闻天还准备给陈所长讲明走供销体系的诸多弊端,比如摊薄净利润等,但是陈主任明显担心的东西不同,所以根本没用朱闻天去开口说那些东西。

    至于技术装让环节,虽然朱闻天第一次去找陈所长的时候,对方很在意这个东西,不过这会儿上面下了文件,要求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且明文规定可以进行技术转让。

    由此,针对技术转让的事情,陈所长很轻易就答应了,只不过也按照文件精神对技术转让条件进行了限制,比如合作时间要超过2年,并且技术转让费另外谈判之类的。

    利用一个午饭的机会,借助徐默春的关系,在宋老头参与的情况下,朱闻天和大连电视机研究所基本上达成了合作的意向,并就合作方式谈了个大差不差。

    除了厂名无法改变之外,品牌名称可以使用腾龙,并可以进行技术转让,同时陈所长还无意之中送了一个添头销售渠道全部委托给腾龙。

    本来陈所长以为是个包袱,选择了第一时间把它扔了出来,实际上他是不了解渠道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渠道一旦形成,即使脱离了原先的质量轨道,在相差不是太大的情况下,成熟的市场仍然可以继续维持下去,并可能维持得很好。

    品牌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会儿华夏国内才刚刚接触市场,对品牌的作用并没有意识到,因而陈所长这才如此轻易就放弃了对品牌的争取。

    “一下午的时间,尽量出来一份意向书草案,小年之前一定要定稿,委托宋总跟大连电视机厂陈所长那边签订意向书”

    一顿饭吃完,朱闻天跟徐默春以及陈所长一起到了京都师大外贸课题组,在聊过一会并送走了陈所长之后,朱闻天便迫不及待地跟hk九发取得了联系。

    hk九发那边做意向书、合同书之类的已经非常专业,甚至还可以委托给机构来做,朱闻天将相关内容告知对方之后,相信很快便能够做出来了。

    在合同问题上,朱闻天不求占对方什么便宜,只求不吃亏就可以。



第五百九十五章 一高兴喝大了
    九发hk那边处理文本能力还是比较充足的,毕竟招募的大学生也不是摆设,而且hk社会合同文本十分常用,当天那边就把合同文本拍了份电报过来。

    这时候电报是一个字多少钱的,一份合同意向书框架拍下来就得300多块钱,然而在没有传真的情况下,这已是最为方便的方式了。

    朱闻天被打电话通知拿到电报的时候,甚至还在徐默春老师办公室,潘竹园那边只是尝试性地联系朱闻天,看他有没有在课题组这边,没想到还真是碰上了。

    现在这个时候通讯还是太不方便了一些,如果不是碰巧打通电话,而且这边也有电报机,朱闻天只能回去之后才能够接收到这个电报合同文本了。

    朱闻天翻阅了一遍合同,宋老头也在一旁看着,没发现什么问题,便交给了还在聊天中的徐默春老师,让对方也审阅一遍。

    “九发总经理hk那边的确专业,不仅速度如此之快,没有超过两个小时就完成了意向书,而且条款考虑非常细致。

    按照这些条款,你们腾龙是不会吃什么亏,只不过我那老伙计那说不定就要背点儿暗亏啊,你看这税收条款,基本上以研究所名义申请免税了”

    徐默春是专业人士,拿过合同意向书没看几眼,就看出了其中一些东西来。

    对此朱闻天只是笑,徐默春虽然这样说,但是朱闻天却是很清楚,大连电视机研究所也吃不了什么亏,因为政策在那里搁着呢,自己这边不吃亏就算是不错了。

    似乎是也清楚其中的道道,而且朱闻天腾龙这边所拟定的合同意向书虽然尽可能地在为自己谋取小便宜,但是也不存在什么欺诈条款之类,因而徐默春也没有再说什么。

    “宋伯,你先回去完善一下合同意向书,尽快地促成此事,我还有几个同学得走动一下。”

    “好的,东家”

    从徐默春外贸课题组出来,朱闻天开车首先把宋老头送到了潘竹园,交代了几句之后,便再次开车离开了。

    固定时空这边,朱闻天在1982一直忙着上马项目,很多事情都没有自己去做,甚至连eku大学的毕业典礼,他都没有去过,那时正忙着呢。

    而作为新三届1978年入学的学生,朱闻天和王绍海、赵伟等一届本科生也已经毕业,这会儿朱闻天便是要去拜访一下留在京城的一些同学,这些可都是将来不俗的人脉。

    首先是王绍海和赵伟俩人,课题组在sz帮忙的两人,毕业之后都留在了京城,而且还必须服从分配,完成服务器8年时间。

    在毕业之前朱闻天也曾经询问过王绍海几人,他们没有一人能够有魄力直接到腾龙做事,或者是出于家庭或者社会的压力,他们都选择了服从分配。

    这会儿不服从分配也不行,如果出现不服从分配的情况,基本上可以从思想上给你定性,上了四年大学,谁也不愿意冒这个险。

    而且服从分配岗位都不错,是铁饭碗,在这个时代真正能够想得透彻,而没有后顾之忧的人,几乎可以认定为没有。

    因而当初毕业的时候朱闻天虽然也跟王绍海几人谈过一些想法,但是从一开始也没有抱什么希望,如果将来他们有意“下海”的话,估计得到90年代了吧。

    当然了,王绍海等人,包括自己在eku大学那边的同学,他们如何选择都对朱闻天有助益,就像是王绍海,这会儿在徐默春老师的推荐之下,已经到了外贸委上班。

    根据徐默春老师所说,年后王绍海可能还要前往sz,在那边锻炼两三年时间,实际上仍然是围绕朱闻天这些“外商”而运转的。

    俗话说“朝里有人好办事”,朱闻天不想依靠固有的人情世故发展,但是一些必要的人情世故却也不多余。

    朱闻天只愿自己发展所遇到的困难能按照正常程序解决,不受到什么为难就可以了。

    首先是王绍海这里,以及eku大学那边一个跟“朱闻天”比较要好的同学,朱闻天开车到了两个人的单位,这会儿普通单位可都还没有放假呢。

    通过王绍海等两人,朱闻天邀请了在京的总计12名同学,晚上一起到了海淀附近一个招待所里,大喝了一气,一直喝到接近晚上10点,这才散场各自回家。

    实际上朱闻天能够深入聊上两句的,就只有王绍海和赵伟两名京都师大的同学,其他eku的同学,朱闻天根本就没有多熟悉,都是系统老者姜老使用替身法符处下来的同学。

    不过酒就是最好的媒介,即使朱闻天跟大家不是太熟,一番推杯换盏下来,大家很快进入到了吹牛打屁的环节,酒场之上哪里还管熟不熟啊,包括女同学在内都玩得很嗨。

    原本朱闻天也没有跟同学们把私交混到多好,维持基本的同学关系,维持酒肉朋友的关系,有什么事情能够帮上一把,这就已经足够了。

    若是深入沟通感情的话,还不如让系统老者姜老使用替身法符直接上,话说酒席之上还有两位eku的女同学跟朱闻天眉目传情来着,不知道姜老跟人家深入交流到了怎样一种程度
1...167168169170171...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