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鬼斩役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古夏

    “琳,琳。”

    当琳睁开眼睛的时候,看到小李正在自己面前,琳躺在床上,忍不住瞄了一眼角落。

    “琳,你没事吧,我回来的时候看到你倒在地上。”

    琳一下抱住小李,哭了起来,告诉小李自己看到婴儿的事,小李安抚着琳,猜测着琳可能是压力太大,打算趁周末带琳出去走走散散心。

    在外面玩了一天,可把琳乐坏了,在家里憋了那




第143章 羽公子
    那还是我刚毕业的那些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了一家小杂志社上班,当时杂志社出版一本以离奇灵异故事为主题,故事会大小的杂志,叫作道听途说。

    而我的工作就是负责整理那些投寄过来的信件。里面记载着各种离奇荒诞的故事。我会把其中有意思的整理出来编册。被录用故事的投稿人也会因此获得相应的报酬。当然也有些人会亲自登门讲诉他们的故事。接待他们也是我的工作之一。

    有一天我收到这么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还是在我很小时候听老人在过年时候讲起的。因为印象深刻,所以过去了这么多年依旧记得。大概讲的是这么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在我们村,有一户人家,男的姓冯,是个木匠,村里人都叫他冯木匠,因为听上去像是在叫他疯木匠,所以年长的都叫他老冯。小的就叫他冯伯。在那个物资稀缺的年代,木匠可以说是个稀缺的职业,谁家婚丧喜庆都需要他打个家具修个门窗什么的,所以木匠既受到尊敬,又是个能赚钱的行当。因此冯木匠在村子里算是小康的家庭。还娶到了村里的村花,马二姑娘。

    村子叫马家沟,大部人都姓马,少部分姓刘。冯姓在村子里是个外姓,也就几户人家,都是当年逃灾荒来的村子。

    冯木匠三十岁的时候,媒人把马二姑娘介绍给了他。村里人都说马二姑娘嫁给姓冯的,真是天经地义,因为冯字有两点水,正好是二马。

    要说这马二姑娘,确实在村里算的上漂亮。就是脾气火爆了点,一言不合就会和人吵架动手那种,也就是因为这,才25岁未结婚。

    冯木匠要说条件也不错,就是个子矮了点,但人家也不是靠种地过活的人。主要还是人太老实,不爱说话,也不和别人争。

    媒人这么一说,这婚事也就成了。两人相处的也算融洽,家里大事小事全都马二姑娘做主,冯木匠娶到了个漂亮媳妇,每天看到马二姑娘都傻乐。对妻子也是言听计从。没说过半个不字。

    婚后不久就陆续生下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冯家的大儿子,在城里读书,所以平日不在家中,家里就只有女儿在。这一年,冯姑娘18岁了。

    要说这年纪,其实也不大,但马二娘怕自己的女儿和自己年轻时候一样被拖住,就开始张罗起了亲事。

    要说冯姑娘长得,那比起马二娘年轻时候还要漂亮许多。冯木匠也能赚钱,从小富着养。冯姑娘叫冯桂花,脾气也和她娘一样倔。不过毕竟是远近驰名的美人胚子。看上冯姑娘的人一家接着一家,但冯姑娘就是一个也看不上。马二娘怎么说也不听,最后就僵住又拖了三年,到了这年,冯桂花21岁。

    “桂花,出来吃饭了。”

    马二娘叫了几声女儿的名字,见女儿还没出来。就打开房门,冯桂花转过头看着马二娘。

    “妈,怎么了”

    “出来吃饭了。”

    冯桂花点点头,走了出去,马二娘打量了下女儿的背影,皱了皱眉头。

    这天深夜,马二娘偷偷的披了件衣服起身,蹑手蹑脚的走到自己女儿的房门外,这段时间,马二娘觉得自己的女儿越来越怪,平时不怎么打扮的女儿,开始喜欢梳妆打扮穿起新衣服,这倒没什么,到了这年纪大姑娘家都爱美。但女儿的气色却越来越差,白天常常精神恍惚,心不在焉,叫她也听不清。更怪的是,自己有次走过女儿房间时,听到女儿一个人在自言自语,还煞有介事的自问自答。但仔细听又好像还有第二个声音。马二娘推开门,除了看到女儿一脸惶恐的表情,再也没有别人。

    消停了几天,又开是这种状况。

    女儿偷人

    马二娘摇摇头,自己的女儿再怎么说也不是那样的人,再则,来这个家怎么可能没动静。

    马二娘贴着门缝朝里看,一脸惊讶,看到自己的女儿正对着一个黑影有说有笑。马二娘的爆脾气上来了,一脚踹开门,那黑影瞬间消失不见,



第144章 镜中女
    那还是我刚毕业的那些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了一家小杂志社上班,当时杂志社出版一本以离奇灵异故事为主题,故事会大小的杂志,叫作道听途说。

    而我的工作就是负责整理那些投寄过来的信件。里面记载着各种离奇荒诞的故事。我会把其中有意思的整理出来编册。被录用故事的投稿人也会因此获得相应的报酬。当然也有些人会亲自登门讲诉他们的故事。接待他们也是我的工作之一。

    有一天我收到这么一个故事。

    那是发生在我父辈年代的一个故事,为了方便,我就从父亲的角度讲述这件事。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当时流行文化下乡。从大学毕业的学生会去一些落后的山区支援教育,接受社会的二次培养。

    那一年,我父亲和他的同学也是好友小周前往了安徽的一个乡村。当地的人很热情。村长亲自接待了我们,替我们准备好了住所。

    两人来到了一处民宅,村长推开门。屋子里已经打扫过了。东西被褥也准备的很齐全。村长告诉我们这屋子原来的人家十多年前意外死了,留下来一直没人住。这次听说有大学生要来,特地号召村民一起过来整理了一下。

    村长面容中露出一丝试探,询问我们是否介意死过人。当时的我们正是接受唯物主义价值观洗礼的新时代年轻人,来农村就是为了破除封建迷信,当然不可能把这种事放心上。

    两人简单收拾了一下,分了房间就安歇了。

    一晃就在农村呆了大半年。

    农村的日子虽然艰苦,但能体会到学校不一样的生活还是充满了新鲜,特别是村里的人看到我们时都显得特别的尊敬,还有课堂上孩子们全神贯注看着你的神情,让人有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

    很快到了农忙的时节。孩子们要帮大人干农活,所以课堂也就停了。两人也就有了难得的清闲。

    这天我正在睡午觉,小周突然进来把我摇醒了。

    “怎么了小周。”

    “老王,你过来看看。”

    两人走到小周的房间抬头看去,阳光透过缝隙照进来,在房梁上有一闪一闪的光芒。我们找了一把梯子架在房梁上,我在下面扶,小周踩着竹梯上去。

    小周的手刚搭在梁上时,一个东西一下掉了出来。吓的小周叫了一声。

    “小周,没事吧。”我在下面询问道。

    “没事,一个鸡头。”

    小周扯下绳子,把吊着的鸡头从上面抛给了我。我拾起一看这鸡头带着一段鸡脖。看样子已经在那里吊了好几年,都已经风干。

    “老王,还有个东西。”

    小周伸手在横梁上掏。从横梁上掏出一面铜镜。小周踩着梯子从上面下来,把铜镜递给我,这面铜镜做的很精致,铜面被磨的很平,虽然有点氧化,但依然可以清晰看到自己的模样。铜镜的背面还刻有八卦图案,显然这不是一面普通的镜子。只是不知道为何要放在房梁上。

    “怎么了。”

    我的手一抖镜子脱手差点掉在地上,好在被小周接住。

    我看着小周:“我刚才好像在镜子里看到个女人。”

    小周一脸狐疑,将镜面对着自己左照照右照照,里面只有小周的影子。但我刚才确实感觉有一个女人的脸一闪而过。

    “小周,还是把这面镜子放回去吧。”

    小周看看我,一脸的嘲笑:“我说老王啊,你怎么也迷信起来了。我看这面镜子不错,正好给我早上刮胡子用。”

    小周把玩着这面铜镜,我哟不过他也就随他去了。睡到半夜的时候,我走出屋去上厕所,经过小周房间的时候,看到小周双手捧着这面镜子,正直直的看着。

    “小周你怎么还没睡,发生么呆啊。”

    走回房间的时候,看到小周依旧保持着这个姿势,小周也没有回话。我打了个哈欠,也没管它,回屋就睡下了。

    我感觉自己的鼻子有点痒,伸手抓了抓,碰到个什么东西。我迷迷糊糊的睁开眼。

    “小周,你干什么。”

    我吓的直接是喊了出来。一下坐起身。小周他正弯着腰,探着头看着我。脸贴着我的脸很近,我被他的这个举动吓到了,当时还怀疑他是不是有龙阳之好。

    但小周接下来的举动却更让我惊讶小周突然大笑起来,然后又手捂着脸痛哭起来。那声音不是平时小周的声音,声音和动作都像是一个女人。小周哭了几分钟,又张开手指,眼睛从指缝里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憎恨。



第145章 阴兵过境
    那还是我刚毕业的那些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了一家小杂志社上班,当时杂志社出版一本以离奇灵异故事为主题,故事会大小的杂志,叫作道听途说。

    而我的工作就是负责整理那些投寄过来的信件。里面记载着各种离奇荒诞的故事。我会把其中有意思的整理出来编册。被录用故事的投稿人也会因此获得相应的报酬。当然也有些人会亲自登门讲诉他们的故事。接待他们也是我的工作之一。

    这件事是我小时候听大人说起的。我小时候住的村庄,在上海的南郊,虽说是在上海,但和江浙地区的农村没啥区别,一样的穷。特别是在二三十年前。全国各地都是那种百废带新的局面。

    村庄叫刘港村,但很奇怪,村子里没有一家姓刘的。据村里最年长的阿辈长说,在村子的北部那片荒地,原本有个刘家村,当时村子里的人都姓刘。半百年前因为兵乱和土匪被洗劫一空。最后整个村子还给烧毁了。我们这个村子其实是后来搬来的,沿用了那个名字。

    那片荒地大火之后一直荒芜至今,后来成了附近村子的坟场。所有死去的人都被埋在了那里,原本就很诡异的地方越发让人不敢靠近。不知何时起还有了个新名字,叫鬼方。

    我小时候听到的所有诡事几乎都和那里有关。

    “阿贵叟,要不你就住下吧,等明天天亮了再走。”

    “没事,没事,”

    阿贵叟站起身,摆了摆手,谢绝了侄子的好意。执意要回村子。阿贵叟的侄子不放心,一直送到了回村子的大路口。

    阿贵叟是我们村子里的一个奇葩,当时五十岁左右。身材矮小,消瘦。头发微凸发白,面相看上去要比实际老些。

    阿贵叟不知道是因为体质问题,还是性格问题,他总是三番四次的撞到各种鬼事。但因为他平时爱喝点酒,吹吹牛。所以村民都不信他,他说的各种怪事,都当成了酒话,不过因为离奇,所以村民不仅不烦他,还挺爱听他侃。

    这天阿贵叟去邻村的亲戚家串门,酒过三巡,来了话题,就拉着兄弟多喝了几杯。原本打算趁天未暗去就回村的阿贵叟。一直聊到了九点左右。

    亲戚见天色已晚,就想让阿贵叟留宿一晚,毕竟一则阿贵叟已经是五十岁的人了,这年纪在当时也已经不小了。二则,会村子要经过那片鬼方。

    但阿贵叟是个倔脾气,固持己见,众人没办法,多嘱咐了几句。也就随他去了。

    阿贵叟抬头看了看,这天恰巧是满月,明晃晃的月光照的石板路上像是铺了层霜。道路格外显现。

    这条路磊的很殷实。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依然在被使用。

    阿贵叟还有点醉意,微风吹在脸上,带走脸颊的热气,让阿贵叟格外舒服。

    这条路,阿贵叟经常走动,所以阿贵叟觉得自己即使闭着眼睛也能回到家。阿贵叟晃晃悠悠的走着。

    突然吹来的急风让阿贵叟一阵恶心。阿贵叟感觉胃里一口热气涌上来。手扶着一颗巨大的古树,呕吐起来。

    阿贵叟擦了擦嘴,感觉胃里被掏空。看了一眼地上的秽物,口中还带着点苦涩。

    阿贵叟直起身,晃了晃头。眯了眯眼,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两个人影。人影离自己不远。只有十几米距离。阿贵叟一阵欣喜,遇到了同样回村的村民,阿贵叟心想一起结个伴岂不是更好。

    “哎,等等我,”

    阿贵叟朝两人挥了挥手,快步朝两人走去。那两人似乎听见了阿贵叟的声音,站在原地停住了脚步。

    阿贵叟走到两人跟前。左右看看两人。很奇怪,那两人的脸阿贵叟总感觉很模糊看不清。阿贵叟擦了擦眼睛。还是老样子。

    阿贵叟觉得大概是因为自己喝的太多迷了眼睛,再看那两人的衣服,也是有点古怪,乡下人的衣服都以紧袖,宽体,粗布为主。既方便干农活,又耐脏散热,那两人的衣服却是连襟长袍。

    不过阿贵叟当时也没有觉得古怪,因为当时物资匮乏,这种好衣服一般都是祖上留下的,平时不会穿,阿贵叟猜测那两人可能也是和自己一样去走亲戚。所以才穿这样出门。

    “一起走吧。”

    那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冲阿贵叟点点头。三人并成一排,那两人分开站在阿



第146章 夜貘
    那还是我刚毕业的那些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了一家小杂志社上班,当时杂志社出版一本以离奇灵异故事为主题,故事会大小的杂志,叫作道听途说。

    而我的工作就是负责整理那些投寄过来的信件。里面记载着各种离奇荒诞的故事。我会把其中有意思的整理出来编册。被录用故事的投稿人也会因此获得相应的报酬。当然也有些人会亲自登门讲诉他们的故事。接待他们也是我的工作之一。

    有一天我收到这么一个故事。

    外婆死了!

    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犹如晴天霹雳。许久都不敢相信。

    外婆一直是最疼我的人。因为父母离异的关系,我被丢给了乡下的外婆照顾,除了每年父母都会过来看看我,再给我些钱外。对他们的印象,一直都比较浅,反而是外婆,给了我这个孤儿最大的温暖。

    能和外婆一起生活,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简单的和老板老板发了个信息,我就立马买了回去的车票。我已经顾不上这么多。心里想的是一定要早点看到外婆。

    十多个小时的车程对我来说犹如一世般难熬。

    外婆!

    大厅已经布置成了灵堂,当我看到巨大的黑棺摆在中央时,我的眼泪不住的流了下来。
1...4344454647...1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