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俏佳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颜小宛
盛夏写好了初稿之后,梁云凤和黎韶华看过并给出了她们的意见和建议。
看着厚厚一叠纸张,盛夏莫名地有些鼻酸,眼眶也跟着红了。
贺建军从外头回来,见她眼眶红红的,顿时着急了:“媳妇,你这是咋了”
“没事,真没事。”盛夏连忙抹了抹脸,“我的小说写好了,我有点感慨罢了。”
贺建军确定她不是说谎之后,哭笑不得道:“媳妇,你又不是只写这一部小说。”
未来的日子还长着呢,他媳妇还能再写几十年的书,哪至于为了一本书掉眼泪
盛夏没说什么,她的心情说出来,贺建军也没法理解。
在黎韶华的帮助下,盛夏的小说送到了首都出版社的总编黄健的办公桌前,他正忙着看文件。
助理见他在忙,啥也没说只将稿子放在桌上就走了,他没怎么放在心上。
阴差阳错之下,黄健过了一周都没看到盛夏的稿子,直到黎韶华等不及了亲自给他打电话询问,他才知道有这么一份稿子的存在。
距离下班不到半个钟了,黄健心想着看个开头几万字应该是花不了多少时间,找出了那份被压在底下的稿子,认真看起来。
刚开始看的时候,黄健只觉得这作者的文风很合他的口味,娓娓道来型的。再一看文笔,简洁明了,行文自成风格,用词用语很是精准老辣。
第一印象很重要。黄健对这部小说的第一印象挺好,继续往下看,这一看就看了几个钟头,短短的几万字开头愣是看了三遍。
黄健看了盛夏留下来的联系方式,暗暗记在心头,想了想给黎韶华打了电话过去。
他开口就说:“老黎啊,你这个学生很不错啊。她这部长篇小说写得非常好,我打算明天去找她,跟她商量一下出版的事情。”
黎韶华夸他有眼光,还跟他约定好了时间,一道过去找盛夏。
投出去的稿子一个星期没得到回复,盛夏难免有些失望,她正准备给第二个出版社投稿。
黎韶华和黄健一道上门来了。
黄健诚恳地向盛夏表达了歉意,并且表明了他对这部小说很看好,希望能将它签下来。
盛夏没有立刻答应下来,她出过书,对出版的流程很清楚。
一本书从审稿到发行要经过好几个步骤,没黄健说得那么轻松。
盛夏看黄健对她的小说很看好,毫不犹豫把余下的稿子拿出来,让黄健先看了再做决定。
她一向谨慎,总归是让黄健看过了全文,才好做决定。
万一,黄健回去看了后文不满意,岂不是浪费时间
黄健心里乐得如此,接过稿子认真看起来。
黎韶华在一旁看得眼馋,问盛夏有没有多出来的稿子,也给她拿一份看。
盛夏还真有,毕竟等了一周没等来消息,她索性又抄写了一份,准备拿去其他出版社看看。
几十万字的稿子,黎韶华和黄健看了大半天,午饭也在盛夏家解决了。
下午三点多,黄健看完了整部小说,他心里有了成算,说话也不再像早上那样含糊,直奔主题。
黄健非常看好盛夏的这部长篇小说,同盛夏商量得差不多了,不再久留,返回出版社。
因着黄健是出版社的总编,有他拍案,流程走得很快。
两天后通知盛夏到出版社去签订出版合同,商定支付稿酬的方式。
第854章 大喜
盛夏的这部长篇小说已然小范围的流行,首都出版社的编辑们或多或少都有听说过,都知道这是他们的总编花了大力气签下来的小说。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总编,黄健的眼光和水平毋庸置疑。
出版社的不少人都通过自己的渠道,或是看过或者是听过这部小说的,小范围的火了起来。
与会的编辑们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眼睛,视线若有似无地落在盛夏这个作者的身上,像是在什么稀罕的物件。
盛夏不为所动,她早习惯了被人关注,老神在在地捧着黄健特地让人准备的咖啡。
现磨的咖啡,味道还不错。
黄健看她这般淡定,再看手底下那群人眼珠子快黏到盛夏身上去了,好气又好笑,偏生又不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发脾气,只得生生忍着。
他轻咳几声,吸引了在座的人的注意,扬声道:“书名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说了,这大家都知道。咱们废话少说,直奔主题。我又给了你们一个星期的时间,现在把你们重新想好的书名说出来,大家一起来看看选哪个好。”
与会的编辑们显然是早有准备,提供了**个风格各异的书名,什么“励志少女奋斗史”、“女知青的美好时代”、“小人物的发展史”等等。
黄健一听到这些书名,差点忍不住翻白眼了,这帮人的脑子都不长进一些,来来去去都是这种类型的书名!真真是想要把他活活气死啊!
与会的编辑们看看黄健扭曲的面容,纷纷缩脖子装鹌鹑,再看一眼优哉游哉品咖啡的小说作者盛夏,只觉得脸臊得慌。
不只是小编辑们这么想,黄健这总编也觉得丢人,为了这书名浪费了一个月的时间,真是不值得。
对于自己手下人提出来的书名,黄健是一个都不满意,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黄健一向高要求,不达到他的要求是不会准许通过的,宁肯让这本他极为看好的小说延迟上市的时间,也不想砸了他的招牌。
他实在是没辙了,只得向盛夏求助:“盛夏,你来说说你的看法吧。”
盛夏之前应黄健的要求,在迎合读者们的口味的前提下,起了一个不好不坏的书名。
在来到出版社之前,盛夏花了一晚上的时间想好了书名,她是这部长篇小说的创作者,没人比她更清楚她的创作意图。
在众人关注的目光中,盛夏柔柔一笑,说道:“六零俏佳人。”
黄健的眼睛倏地瞪大,下一秒变得亮晶晶的,他急不可耐地催促道:“盛夏,这个书名是不是有什么隐藏着的意义”
盛夏慢条斯理地回答:“是的,这部长篇小说跟两年前的话剧《向阳》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话剧有篇幅局限,所以,我才创作了这部小说。女主向阳是整个时代女性的缩影,我希望通过对女主的经历描绘,展现我国妇女勤劳和坚韧的优秀品质。”
除此之外,盛夏没说的是她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的人看到我国女同志的闪光点,能让更多的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女同志。
经过讨论和投票表决,这部长篇小说的书名定下来了——《六零俏佳人》。
确定了书名的当天,黄健安排人将书送去印刷,手下的编辑问道:“总编,首印多少册”
黄健想也不想地说道:“三万。”
小编辑怔了怔,数秒后他高声应了,乐颠颠地跑了。
黄健看那三十多岁的编辑像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人那样,没点定力,无奈地摇摇头,片刻后哑然失笑。
没过多久,黄健亲自将样书送上门,同盛夏简单说明了首印的数量,便告辞了。
送走了黄健,盛
第855章 探班
盛夏很喜欢那位王导演拍的电视连续剧,看得津津有味,却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写的小说,能被这位王大导演看上,将小说改编,拍成电视连续剧。
在梁云凤和黎韶华的引荐下,盛夏同那位久负盛名的王大导演见面了,通过商议将由盛夏和黎韶华一起当编剧,尽可能地还原小说里的剧情。
盛夏的清闲状态不复存在,她天天早出晚归,整个人很快瘦了下来。
贺建军心疼得不行,好几次都想跟她说不要再掺和了,让其他人来接手。
可他却没能说出口,只因盛夏的精神状态非常好,再苦再累她都没跟他抱怨过一句,反倒是经常跟他分享自己的见闻和收获。
盛夏当了电视连续剧的编剧,她的生活节奏被打破了。
电视连续剧的拍摄周期长,盛夏身为编剧是需要跟着剧组的,经常不着家。
每当王导演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就会找到盛夏这个原作者+编剧,询问她这么拍是否符合她的想法。
王导演和盛夏相处得很不错,遇到问题有商有量的。
盛夏在剧组里混的是风生水起,乐不思蜀,苦了贺建军。
他出差一个多星期,回来之后一共有三个星期都没能见到自家媳妇,可把他给气得不行。
这天,贺建军驱车来到剧组探班,警卫员出示了他的身份证件,门卫一听是来找盛夏的,再看警卫员的身份证件,登时心头大惊,忙不迭地跑去找王导演和盛夏。
盛夏在工作间里写心得体会,门卫找到了副导演,跟他说了外头有个军人找盛夏,说是她的丈夫。
副导演的人脉很广,早前又特地打听过了盛夏的身家背景,一听门卫这么说,立刻跑去找王导演。
“王导,盛编剧的丈夫来了,就是在军区的那位。”
王导演一听赶忙让副导演去请人进来,之后又安排人去通知盛夏一声。
盛夏正在翻阅资料,她发现一个bug,打算从资料里寻找解决的办法。
警卫员负责跟副导演接洽,贺建军让人家给他指了路,迈开大步子去找盛夏。
某个面瘫脸心理戏很丰富:三个星期没回家的小媳妇,和该好好教训一顿!
等真正见到了离家三周的亲亲媳妇,贺建军什么惩罚的念头都没了,抱着盛夏就是一通亲,直把她亲得双膝发软,眼中弥漫出让他心悸的魅色才停下来。
要不是场合不对,他都想把她就地正法了。
“媳妇,你是不是忘了你是有家室的人”贺建军怨气满满地控诉,活脱脱一个怨夫。“我一直在家等你,你倒好,一连三周没回去看过一眼!”
盛夏理亏在先,她没什么底气解释了几句,最后在男人的强硬要求下,跟她离开了剧组,到了附近的酒店。
第二天早上,贺建军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只留下一张字条。
盛夏一觉睡到了大中午,看到床头柜留下的字条,红着脸啐了一口:“臭流氓!”
她本想着撕碎了事,省得碍眼,撕纸的动作顿了顿,最后没撕成,塞到了口袋里。
贺建军的这一次“教训”起了作用,盛夏到了周末都会尽可能地赶回家里,待上两天又赶回剧组。
回到剧组,剧组的人看盛夏的眼神不对劲了。
毕竟很多人都看到了贺建军将盛夏带走的场景。他们原本以为盛夏只不过是很普通的编剧,倒是没想到她的背景这么硬。
有人羡慕,自然有人眼红。
那些心思不正的人私底下败坏盛夏的名声,说她不是贺建军的妻子,而是见不得光的小三儿。
第856章 挖墙脚(月票满280加更)
杀青宴上,盛夏携贺建军亮相,实力打破了剧组内部的流言,狠狠抽了那些心思不正的人的脸。
杀青宴后,圈子里的人都知道了盛夏是有强硬背景的人,纷纷在背后各种羡慕妒忌恨。
王导拉来的投资商瞧见贺建军这么一尊大佬在,这部电视连续剧不怕亏,不惜下了血本用在宣传上。
这部电视连续剧还没上映,广告铺天盖地,未播先火,早早打出了名声。
广告力度这么大,激得竞争对手又妒又恨,没少嘲讽王导说他要是这部电视剧火不了,他就彻底毁了。
甭管外头的人如何不看好,说那些冷嘲热讽的话,王导和制片人都不动如山,按照流程来走。
等流程走完,电视剧正式上映。
因着广告打得好,观众们早早守在电视剧前等着看了。
一晚上只播两集,全程没有尿点,哪怕是铺垫都有抓住观众心里。
两集播完,观众们好奇心被吊得不上不下的,只恨时间过得太慢。
贺建军特地推了晚上的应酬赶回四合院那边,大家伙一起排排坐着看电视剧。
王导没有辜负观众和粉丝对他的信任,高要求下拍摄出来的电视剧质量非常好,演员们也表现得非常突出,多方努力打造了一部轰动全国的热播剧。
大街小巷里都能听到有关这部电视剧的讨论,口口相传,电视连续剧的名气越来越大。
难得的是,之后的十八集电视剧都保持着高水准,观众们纷纷大呼看不够,登报要求王导和编剧再多出几集。
群众们的呼声、良好的口碑和超高的收视率,让这部电视剧很快从中央电视台传到各地卫视频道播出,掀起了全国的追剧热潮。
王导不负众望,再一次制作出了精良的电视剧,使得他的名声更上一层楼,有的是投资商捧着剧本来找他拍剧。
盛夏作为编剧之一,见到电视剧获得这么大的成就,倍感自豪。
之后的几年,王导又捧着几部小说过来找盛夏,希望她能参与小说改编。
盛夏盛情难却,多了一项兼职——编剧。
贺建军给郁闷坏了,在盛夏当编剧之前,她基本上都是待在家里,很少会有几天不着家的情况。
要是搁在几年前,他们夫妻俩一直都是分居两地的状态,贺建军还能接受,但现在不行,他一天看不到盛夏就觉得心里空空的。
正应了那句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为了防止盛夏十天半个月不回家,贺建军跟她制定了约法三章,她要跟着剧组可以,但不能离开首都,而且规定每天晚上都必须要回家,不然的话他就会过去找她。
盛夏认怂,她只是想低调地做一个小编剧,不想成为焦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