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六零俏佳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颜小宛

    至于盛夏,她和往常一般无二,惶惶不安的村民们见她如此淡定,心也跟着安定下来。

    “大仙”多镇定了,肯定没事的。

    盛夏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三华村村民们的“精神领袖”,哪怕她什么话都不说,只要她在场就能让大伙的心变得安宁。

    村支书过来拍了下大队长的肩膀:“你这是咋了建国他们卖亏了”

    大队长摇了摇头,冲人群里的会计喊道:“会计,会计!快过来算账,算好账就分钱了!”

    会计赶忙应声:“我在这!”

    “磨磨唧唧啥呢大伙都等着分钱呢!”

    大队长埋怨了会计两句,从兜里掏了那叠钱出来,跟村民们说道:“这次建国把他们带去海市的发夹卖出了好价钱!我决定给他们每个人十块钱的辛苦费,你们有意见吗”

    大伙纷纷表态:“没意见!”

    &n




第1141章 悍妇当家(141)
    朱月华曾跟老知青感慨过,从老知青口中得知三华村如今的好生活是盛夏带来的。

    她从老知青那知道,盛夏曾想不开投河自杀过,好在她的命大,现在还成了全村人心目中的“大仙”,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正应了那句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盛夏置之死地而后生,她不再唯唯诺诺,而是勇敢地反抗起歹毒婆婆,同她们彻底分了家……

    朱月华不仅仅是跟老知青打听消息,平日里跟村里的大嫂大妈们一起工作,她也会跟她们打听,知道不少盛夏的事情。

    她不像村里人把盛夏视作“大仙”,而是把她当成自己的人生偶像,女人就该活成盛夏这样的!

    盛夏从朱月华的表现中判断出,这个十七岁的小姑娘是她的“迷妹”,那崇拜的眼神让人无法忽视。

    这孩子的眼神纯澈,心性单纯却又不失机灵,她很会看人眼色,活泼可爱,很讨人喜欢。

    或许是多活了几世的缘故,盛夏很喜欢活泼可爱、青春洋溢的小姑娘,看着就觉得很高兴。

    去知青点的路上,盛夏同朱月华聊了几句,同行的女知青们唧唧喳喳说得很热闹,都很尊重盛夏,没谁瞧不起她这个没上过学的“粗鄙村妇”。

    到了知青点,盛夏看着有些破败的屋子,微微皱了皱眉头:“你们这里下大雨的时候,屋顶漏雨吗”

    朱月华看了看老知青,收到她们鼓励的眼神,攥着拳头说道:“外头下大雨,我们屋里下小雨,床上都是湿湿的。”

    “你们没跟大队长提过吗”

    盛夏说着话,跟着进了屋,抬头看向头顶,一眼就看到几个白色的洞。

    朱月华说:“提过了,大队长会请人来修屋顶,但过一阵子又不行了。”

    盛夏没再说话,而是在屋里仔仔细细地看,果真让她看出了问题,“你们这里的房梁必须要换了,不然哪天刮大风下大雨,这屋子就塌了。你们派个代表跟我去找大队长,这屋必须要修。”

    “嫂子,谢谢你。”朱月华感动得红了眼眶,“你对我们真好。”

    盛夏笑道:“傻姑娘,有啥好谢的你们的粮食关系就在咱们村,那就是咱们村里的人了,乡里乡亲的,说这些客气话干啥男代表和女代表各找一个,随我去找大队长。”

    这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她很喜欢。

    大队长见盛夏对知青点如此上心,当场就说会找人去检查,要是房梁坏的太多了,那就只能推倒重建。若是只坏了一根两根,那就换上新的结实的。

    等知青代表们走了,盛夏跟大队长说道:“我想在我们村办扫盲班。”

    大队长有些错愕,“扫盲班建军媳妇,你是想让咱们村的人都学认字”

    “对,我之前不认得字,我连县城都不敢一个人去,就怕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路。但是,如果我认得字,我可以自己寻回来。”

    盛夏顿了顿,继续说:“咱们村有很多勤劳能干的女人,如果她们都能认字了,就可以跟我一样,有胆量去县城,去市里,去海市。等到哪天我跟着大宝他爹随军去了,我也能给你们写信,大伙也能给我写信,咱们隔得再远都能保持着联系。这不是很好嘛”

    大队长被盛夏描绘的未来蓝图深深吸引了,说:“那扫盲班就安排咱们村里的知青来当老师吧建军媳妇,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盛夏对朱月华的好感最大,但她决定给知青们公平竞争的机会,“我跟知青们没打过多少交道,况且这是咱们村的大事儿,不如这样吧,咱们全村投票,票数最多的知青来当老师。



第1142章 悍妇当家(142)
    知青点的老房子要推倒重建,朱月华她们暂时搬到了空置的仓库里,应付一段时间。现在是夏天,睡在仓库里也没啥问题。

    除了给知青们住的两间屋子之外,盛夏还提议建一间大教室,方便开展扫盲工作。

    建两间是建,建三间也是建。

    两间知青宿舍,一间大教室,人多力量大,半个月不到就建好了。

    大教室一建好,搞了个上梁仪式,没有摆酒席,撒了不少糖果。

    这些糖果都是盛夏贡献出来的。

    大人孩子们一块抢,热闹得很。

    大队长在很早之前就跟村民们说了要开办扫盲班的事,热闹过后,大队长提出要选出扫盲班的老师。

    给大伙一天的时间考虑,傍晚的时候每家每户派代表到大教室投票。

    盛夏从头到尾都没有开过口,但村里人都把她当“大仙”,她的决定,没人会违背。

    听大仙的话,不仅仅是能顿顿吃饱,还能赚到钱买肉吃!

    晚上的投票结果出来了,朱月华没选上,她的年纪小,不如老知青那么敢拼,说话的嗓音又小,柔柔弱弱的,大伙更中意看起来泼辣的老知青。

    大队长见大伙都挺配合的,说了几句场面话就安排人报名扫盲班。

    除了年纪大的老太太之外,全村的妇女都报名了,一个个满脸希冀,拍着胸脯保证会好好学。

    盛夏报了名就带着孩子们回家去了,她不知道在她和孩子们走了之后,大伙为了争夺跟她同班的机会,差点打起来。

    村支书看着心惊胆战,想要去劝架,大队长拉住他:“劝啥劝让她们闹腾,真打起来,谁也别想进扫盲班。”

    大队长说这话的时候没有很大声,身旁的村民们听到了,当即去把争吵的婆娘给拽住来,“闹啥闹大队长说了,谁闹腾就别想报班!”

    只这一句话,原本吵得很厉害的妇女们顿时噤若寒蝉,老老实实地排队报名。

    负责维持秩序的知青们皆是松了一口气,真怕这些大嫂子大娘打起来,她们真拦不住。

    这个小小的插曲,盛夏是在第二天,李桂花来家里串门才知道的。

    “建军媳妇,你为啥突然要报扫盲班啊”

    李桂花分享了八卦,不忘问出她心头的疑惑。

    盛夏不答反问:“嫂子,如果有机会的话,你愿不愿跟着建国大哥一块去海市”

    “我,我去海市干啥”李桂花吃了一惊。

    盛夏把她之前的问题重复一遍,“这是假设嘛,你只管实话实说。如果你有机会跟建国大哥一块去,你乐不乐意”

    “乐意,咋不乐意啊”李桂花理所当然的回答。

    盛夏又问:“那要是给你钱,还给你买了车票,让你自己去,你乐意吗”

    李桂花有些不好意思,“额……我不敢自己去。”

    盛夏笑眯眯问道:“在你能说会写的情况下,先让建国大哥带你去一次,下次再让你自己去呢你敢吗”

    “敢!”李桂花对自己认路的本领是很有自信的。

    盛夏进一步解释说明,“咱们去问路的时候,可能会遇到有些人不安好心,给你乱指路。但要是你认字,你可以凭借着那些指路牌来判断你走的对不对如果我们都认得字,就算在外头迷了路,咱们也不怕。认了字,咱们做出办事都多了几分底气,这就我想开办扫盲班的原因了。”

    李桂花听明白了,她知道认字有很多好处,可你让她说出来,她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出几个来。但盛夏举的这个例



第1143章 悍妇当家(143)
    盛夏没跟他绕弯子,直接说出她的目的,“咱们三华村的扫盲班既然开办了,那就争取做到最好。所以,我打算出钱跟人家买小学、初中、高中的课本,以及其他课外书。咱们盖的这间大教室,不上课的时候就把它当成是咱们村里的图书室,供所有想要看书的人借阅。”

    大队长听得愣住了,回过神来第一句话就是:“这得花不少钱吧”

    “钱的事不用担心。”盛夏笑着说。

    大队长是知道盛夏会挣钱,一次还能挣不少,但这是给村里建图书室,咋样也不能让盛夏一个人出钱。

    他说:“这是咱们村的图书室,这钱不能让你一个人出。你的人脉广,可以找人买,到时候花了多少钱,咱们队上再垫上一半。”

    盛夏想了想,说:“不如这样吧,大队长的人脉广,可以跟其他大队的人说一声要收旧书的事。至于那些课外书和报纸啥的,我来想办法。”

    “成!那咱们就这么说定了。”

    盛夏和大队长敲定了图书室的事,走出去没多远见到正在等她的贺建国和李桂花,他俩是特地等她呢。

    “建军媳妇,你忙完了”

    “嗯,咱们回家吧。”

    盛夏记挂着家里的仨孩子,天天让他们跟着过来熬夜也不是个办法。

    贺建国待在家里,有他守着孩子们,李桂花和盛夏都觉得挺安心的。

    走出去一段路,李桂花神秘兮兮问道:“建军媳妇,你又找大队长说啥大事给我透漏点呗”

    盛夏没瞒着,“我想在我们村办一个图书室,上到大人下到孩子都能在图书室里找到自己爱看的书。”

    她在村里的威望很高,借着这股东风,盛夏想让三华村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知识就是力量。

    等到时机成熟了,三华村必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大家伙的日子才能真正红红火火起来。

    盛夏筹备了这么长时间,她说负责课外读物不是吹牛皮,她去邮局订了报纸、杂志,还请邮局的同志帮忙留意一下那些旧报纸旧书籍,能弄来多少算多少。

    除此之外,盛夏特地跑去了一趟废品回收站,里头真正值钱的东西早被人搜刮走了,但那些“没用”的书籍却留在里头。

    盛夏给守门的人一些钱,假装在里头翻翻找找,实际上她趁人不备将那些“敏感书籍”一股脑全搬到空间里去了。

    这些都是好宝贝,就算破损得很严重,那也是一笔财富。

    盛夏在里头捡了不少好东西,时下的人觉得不值钱,但知道后世发展的盛夏却清楚那些东西在几十年后变得价值连城。

    明珠蒙尘,尤其是那些珍贵的木料,就这么大喇喇地丢在这废品回收站里,任凭风吹日晒,实在是太浪费了。

    盛夏挑捡着收了一些,全搁在空间里头。

    她的眼神不错,一找一个准,在里头待了小半个钟头,基本上把值钱的有用的东西全收到空间里去了。

    守门的人检查了一下,发现盛夏果真是进去捡书的,啥也没说就让她走了。

    盛夏故技重施,走了几个废品回收站,还特地跑去了一趟市里,带回来了不少课外读物。

    而大队长这边的进展也很顺利,他们三华村的粮食产量大涨,附近的几个村都想跟他套近乎,就是想跟他讨要良种。

    大队长一开口便有不少人主动送来了小学、初中、高中的教材,甚至还有不少学习资料。

    只要是跟课业有关的书本,大队长来者不拒,从粮仓里拿了事先说好的



第1144章 悍妇当家(144)
    上行下效,成为众人“精神领袖”的盛夏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三华村的村民们深受她的影响,不少村民在闲暇时候走入了图书室里。

    自从有了图书室之后,有胆子很大又热衷于表现自我的孩子们就自发给爷爷奶奶们讲小人书里的故事。

    一辈子没出过镇上的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小娃娃们讲的故事比东家长西家短的闲事儿有意思多了。

    就算看不懂文字,他们也能看看孩子们爱看的小人书,再不济让孙子孙女讲了小人书上的故事,他们再去图书室翻出来看。

    对于村民们的改变,大队长和村支书看着挺高兴的,老的小的都爱看书,村里欢声笑语不断。

    三华村的村民们变得热衷于读书看报,认字的给不认字的人说说报纸上有啥国家大事儿,到处都能听到这些议论声。

    就算是平日里不怎么合得来的人,在这样热闹又喜庆的生活环境里,也闹腾不起来。

    大伙都这么高兴,你非要扫兴你还想不想在村里住着了

    盛夏看到这个喜人的成果,心里特别高兴,这是她给三华村带来的好的改变。

    她将这些事情写到了信里,让贺建军知道她又做了什么事,又做了什么样的贡献。

    夏收开始了,全村老少齐上阵,抢收刻不容缓。

    盛夏照例是当她的拖拉机手,一车又一车的玉米棒子运回晒谷场,交由体弱的老人和孩子们翻晒。

    离晒谷场不远处还有不少人严阵以待,一旦天气有变,立马冲过来将晒得半干的粮食收起来。

    开拖拉机并不是轻松的活计,开一整天下来,也不比下地抢收的活计轻松,手臂被震得麻麻的。

    盛夏毫无怨言,她是农民的孩子,深知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

    在灾荒年月里,这些可都是救命粮啊!没经历过饥饿的人是不知道吃饱肚子有多幸福。

    轰轰烈烈的夏收活动开始的第二天,公社领导们又一次来到三华村,他们都是农民的孩子,没有人摆官谱,全都是下地干活的。
1...304305306307308...4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