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榴弹怕水
“我自然是知道的。”公孙域摇头叹道。“但我这族弟却并不知晓,可虑公不妨与之直言。”
公孙珣微微蹙眉,他本是想借个由头让对方在自家母亲面前显得无能,从而出口恶气而已,还真没有想太多高句丽之事,然而如今局面,这高句丽居然真有什么内情不成
“我们高句丽的来历,自然不必多言。”哑哑可虑见状,倒也没有想太多,只是正色对公孙珣等人讲解起来。“乃是源于北面的扶余,当时初代大王**在扶余争夺王位失败,便带着一群附庸部族一路南下,然后遇到大汉边界,便在此处定居下来依附大汉,为玄菟郡高句丽县的侯国,而当时便有一侯加五部之分。而后来王莽代汉,驱我族北伐匈奴,族人不愿行,**王便被诛杀,从此我们高句丽称王独立,并日渐扩张做大……这些倒不必多言,只是一王五部的规格却是一直没变的,王自为王,政事则出于五部贵人,
第十五章 谋断
娄圭的计策很简单——这‘蘑菇大王’哑哑可虑看似是来访友的,但观其言行,若是能在汉地找到外援对付明临答夫这个政敌,怕也是一万个乐意的,甚至很有可能就是专程出来找外援的。
所以,答应他,然后帮他这个忙就行了。
“这就行了”公孙珣目瞪口呆。“娄子伯你莫不是来耍我”
“少君听我一言。”娄圭毫不怯场,直接上前一步低声言到。“此事看似荒诞,其实……”
“其实如何”公孙珣嘴上质问,可脑袋一转,却是自己率先转过了一个弯来。
那就是,这哑哑可虑此次辽东之行,恐怕确实就是来寻求外援的!
自己之前只顾着赌气,没往深处想,而想在回想一下,即便是自己当时没有引出这个话茬,对方恐怕也会主动说起此事。
来求援的内因自然不用说了,政治斗争失势,甚至这厮权力根基所在的部落联盟旧制都有被明临答夫这个权臣打破的可能性,对这些旧贵族而言,明临答夫就是最可怕的敌人!能有任何机会把对方撵下去都是要抓住的。
而具体怎么撵下去呢
按照明临答夫如今的气势,无外乎是内部小规模流血政变或者请外援干涉,可即便是小规模流血政变,恐怕也要做好无论成功失败都要打内战的准备,那也是要有外援才有把握清理国家,重建秩序的。
所以外援必然要请。
而说到请外援,这年头从高句丽的角度来说,谁有资格做外援
大汉和鲜卑!你不找衣冠凛然的大汉难道去找鲜卑吗信不信檀石槐大汗再掳上几万个捕鱼奴到辽河西边去
“其实正有奇效!”吕范赶紧上前一步插话解释道,这个时候他从第三者和公孙珣最信任之人的角度来解释娄圭的计策其实是更有说服力的,而娄子伯也明白这个道理,便登时闭嘴不言。“文琪,你被老夫人困于此处,看似被包裹严密无可反抗,但你可曾想过,她的设计中最薄弱一处在哪里”
公孙珣屏声息气,认真思索片刻,然后立即得出了结论:“在朝廷,或者说是在掌握官员调用的卢师身上!”
“不错。”吕范不由振奋,却又赶紧压低声音道。“老夫人的意思文琪你已经与我们说的很透彻了,但卢师便是与老夫人有再多交情,怕也不会和老夫人一般心意吧不管卢师出于什么考虑帮助老夫人行此事,但他终究是大汉忠臣!”
吕范这人总喜欢说一些太过直接,却又让人无可反驳的大实话。
而公孙珣一声长叹,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卢植这人,公孙珣是向来服气到不行的,文武双全,而且世事人心俱皆通达。
早生二十年,说不定是一代名相;晚生二十年,怕是天下又要多一与曹刘相抗的枭雄……然而,他终究是生在了这么一个最尴尬的时代,只能以一个不尴不尬的身份在朝中立身。
说他海内名儒,却又连緱氏山大学都要弄到倒闭的程度;说他安定地方,却只是个救火太守;说他掌握官吏升迁实权,执掌朝政中最重要的一环,可是天子卖官他拦不住,宦官专权他也无可奈何!
一封奏章上去,好几条恳切建议,却半点用没有!反倒是何进这个杀猪宋玉说服了何贵人,天子这才默认宋皇后还有宋氏族人可以暗地里收尸下葬。
但是不管如何,卢子干终究是卢子干,他出生的时代和成长环境,还有他本人的修养和品德,注定了他只能是大汉朝的忠臣!
可以想象,卢老师是有足够理由协助公孙大娘的,可能是单纯出于二人的交情,纯粹是想让母子挨得近一些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学生,让其远离**,省的过刚易折便是退一万步说,他就算隐约察觉到了一些东西,那也肯定只是想把自己这个野心勃勃的学生扔到角落里,让他翻不了身!
但无论如何,卢植是不会允许别人经过自己的手,直接或这间接促成公孙珣形成割据格局的……他跟逃亡了几十年的张俭不是一回事!
换言之,他和公孙大娘的合作背后,双方的出发点是截然不同的!而这一点,无疑是给公孙珣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破绽。
那么回到眼前的局面,公孙珣想要破解眼前的困局,最简单的一个方式便是在辽东搞出大动静来,然后让卢植警惕起来。不管是警惕什么,只要能让卢老师警惕起来,他老娘的设计便不攻自破了!
而且,届时公孙大娘还说不出什么话来,那是她自己设计上的失误,她既怨不了自己儿子,也怨不了卢植……母子情面自然也会保全。
而至于说朝廷会不会警惕,想法子处理一下塞外的局势,或者就此在他身上打个什么标签,公孙珣倒是一点都不担心……张角都能谋反被赦免,自己做什么了,介入高句丽局势,为大汉扬威安民怎么就成罪过了
只有卢植这种直接关联人才会有所警惕的。
“可是,得做到什么程度才能让卢师觉得我不该再留下来”公孙珣负手在官寺卧房中踱起步来。“灭了高句丽若真能灭了高句丽,不管卢师是觉得我能折腾能闯祸,还是觉得我野心难制,怕都要出手挽救一下他的失误。可人家立国数百年,哪里是我说灭就能灭的而且我一个县令,拿什么灭人家的国”
“不用灭,”吕范从容言道。“只要借哑哑可虑此人介入高句
第十六章 亲厚
“回禀令君,此次秋收后的算赋征纳俱已完结,请您过目。”
时间是招待了蘑菇大王晚宴的第二日中午,王修正捧着厚厚一卷文册立在公孙珣身前三步远的地方汇报,身后更是还有两名佐吏抬着一整筐文册……得亏是用了纸制的账册,这要是换成竹木简,那可就太坑了。
不过,襄平身外塞外第一大城,也是第一大县,辖民万户有余,商贸发达,大户云集,有这么一个算赋数据反而是理所当然。
“叔治且不必多言了,”公孙珣上前接过卷宗,却又放在一旁,反而顺势拉起了对方的手。“你办事我自然是放心的。再说了,连日奔波乡里核对户籍财赋,其中辛苦我都看在眼里,今日事毕正该休息一二,不如且随我去拜见家母!”
话说,这年头的长官自带君主属性,尊其位就要忠其人,进而忠其眷属。那么,一个上官对下属作出升堂拜母的举动就显得格外看重和亲近了。
而这种事情,也就是现在还只是个县令的时候能勉强做做,等到了两千石或者更高的位子上,再随意作出这种举动就显得有些‘滥恩’了。
实际上,便是做了县令,这种举动也有些出格。
不过,凡事都要看人的,为什么说礼贤下士……对方要真是个士,那自然应该以礼相待,降阶相迎。
就比如这王修,公孙珣一开始以为是个邀名做作的人,后来去对方家乡打听一番才有所信任,而公孙大娘对此人也是毫无印象。
然而等人家到了襄平,来到了自己眼皮子底下干活,公孙珣这才发现,此人真的是个难得的人物……这王叔治每日勤勤恳恳,埋头于户曹的工作,非但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还从不徇私。手上银钱、财货如流水般滑过,却一直都只是来时那身衣物和少许俸禄换取的物什,身边伺候的人也不过是户曹该得的两个官婢和一个公孙珣赏下的三韩牵马奴。
更让人高看一眼的是,当公孙大娘过来以后,多少县吏都无视那一街之隔,往来于官寺和公孙大娘的私宅之间,以此来逃避面黑的县君,然后在看起来更和蔼、更大方的县君亲母面前尽量有所表现……可是,这王修却一次都没有去后街上县君母子的私宅,外出核查各乡里数据文案时自然不必说,若是在城内,这人不是在公房中干活,便是在官寺分给他的小院子里读书。
这就很了不起了!
所以,也难怪公孙珣会渐渐起了爱才之心,准备给对方一个说法。
就这样,下午时分,后宅这里,王修正式拜见了公孙大娘,然后后者更是大手一挥,从奴婢到财货,给出了一个让人咋舌的赏赐,而王叔治倒是坦而受之……毕竟是尊长者所赐,理所当然的嘛。
然后,众人便安坐下来,由公孙大娘出面问及了一些王修家乡之事,一时间倒也称得上是气氛绝佳了。
但就在众人言谈甚欢之时,却忽然有人不顾礼仪,径直来到了后堂之上。
看着这个门房打扮的人,在场的不少人,从配做的县君夫人赵芸到府中管事的林八姨,都是不由眉头一皱,
不过,公孙珣却在此人开口前忽然醒悟,然后当即大喜起身:“莫非是审正南到了吗”
门房赶紧点头。
原来,公孙珣早有吩咐,若是审配到来,那不需要有任何耽搁,直接让人入内便是。而公孙大娘听到这个名字,也是一时失笑:“正好想要见见这位河北名士,文琪亲自出去把人请来!”
公孙珣自然依言而行,亲自起身去迎接了。
这就是人与人的差距了……王修这人道德高尚,水平也不赖,而且对待工作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却宛如角落里独自生长的一只蘑菇一般好长时间都无人问津。一直等到他过了考察期还表现极为出色才给予了一些待遇,就这估计还有不少县吏是不服的。
为什么因为大家以前并不知道这个人,从公孙珣母子到襄平的这些人,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小年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既然如此,自然就像是安利号刚招入一个伙计一般,需要考察和观察才能确定对方水准和品质了。
而审配呢
人还没来呢,公孙珣就预留了县中他能给予的最好职务,甚至心细到提前叮嘱门房届时要特殊待遇,而公孙大娘也是一听此人名字就要
第十七章 定策(上)
公孙珣在审配刚刚到来之时因为聊得太过入巷,便忽然脑子一热提出了昨晚上与心腹遇到的疑难之事。
当然,说完之后就有些后悔了……太冒失了。
但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而且随即惊喜莫名的是,对方居然能这么利索的就给出一个肯定答复。
“令君所担忧的应该是县令的规制让你无法集合足够兵力,而若是将此事托付于太守,甚至联合周围数郡太守,功劳却又难以落到令君的身上”审配认真询问道。
“正是如此。”事情到了这一步,公孙珣自然就平复心情,坦然作答。“正南可有能教我的吗”
“据我所知,”审配从容言道。“本朝兵马向来以精不以多,所以一旦战事连结,中枢便会直接从发令,就地征募、雇佣成军,而这些临时兵马却不止是汉军……我从辽西过来,沿途所见不知道多少鲜卑、乌桓杂胡俱皆畏服汉化,令君何不仿效湟中义从临时招募一二”
公孙珣连连摇头,然后又忽然放声一笑……他不是在嘲讽审配,而是在嘲讽自己,身为边郡子弟居然忘了这一茬居然需要审配来提醒自己也是真糊涂了!
没错,大汉朝的体制内自己很难获得兵马,但是大汉朝的体制外,或者说半体制外,却有的是兵马……说的就是那些在边界线上生存的各种半汉化少数民族部落。
话说,这年头当然有这么一点民族主义存在的,但在大汉朝周边,这种民族主义却更多的是单向民族主义。换言之,就是汉朝爸爸歧视其余所有人,不许你们偷偷摸摸假装自己是汉人,然后周围所有民族除了一个檀石槐既头铁又有点本事外,其余大部分也都是跟着汉朝爸爸一起歧视自己的……没看到那蘑菇大王哑哑可虑都穿着直裾、戴着梁冠,假装自己是个老儒生吗
还有那氐族……公孙珣可能是受到自家老娘的影响,所以价值观有点歪,他在尚书台看到氐族那边的公文时简直觉得没天理!可怜人家氐族在陇西种地,从汉武帝开始就被置于汉郡治理之下,足足种了小三百年的地,标准的汉化农耕民族,却还是没人愿意给人家一个大汉朝国籍,怎么求都不给,也是可怜到不行!
而按照公孙大娘的说法,后来的什么朝代居然因为什么改土归流弄的西南夷天天造反……也是让人难以理解!
总而言之,这些边境上的少数民族,并不在意自己要跟谁打仗,甚至可以说除了要跟大汉打仗有点心虚外,便是回头打本族人也是毫不顾忌……只要有赏赐便可,时间久了产生效忠思想,也多半是对单个人的效忠,而与民族、国家无关。
比如说审配所言的湟中义从,其实就是从西域迁过来的羌化异族,结果在段熲对西羌的战斗中却表现极为勇猛,以至于名震西凉,搞得西羌人和段熲对战时专门喊着要湟中义从出来跟他们打,这雇佣军做的也是做出一定水平来了。
而回到眼前,其实幽州这里也有类似的朝廷专门豢养的部族……没错,正是乌桓人。而以公孙珣的规格自然没有资格召唤算是体制内的大型乌桓部落,但他却有资格用自己的名声、家世、官位、财力来召集视线范围内的所有杂胡和中下层鲜卑、乌桓部落!
多说一句,莫户袧和他那极度汉化的莫户鲜卑部落,本就是公孙氏的最常用的一个附庸部落……而且听说这厮最近混的愈发不赖了。
……………………
深夜,审配的接风宴之后,公孙珣喊住了吕范、娄圭、王修,以及被临时快马叫回来的韩当……当然,还有审配本人。
然后区区六人,又一起来到了赵芸的院中再开一个小宴,秋风瑟瑟的,却是没有让侍女在旁长久伺候。
“可行吗!”吕范认真问道,他对幽州塞外五郡的所有认识都是这两个月临时知晓的,所以真的是一头雾水。
当然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吕子衡如此急促且粗浅的质疑却又隐约有些为他自己‘正位’的感觉——须知道,审配到来颇有些影响他原本异常稳固的地位。只不过,他吕子衡也不是个蠢人,自然知道以后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俊才投入自家主公的麾下,而他身为公孙珣第一个私臣,既要摆正姿态,又要有所提防。
这个时候,抢在所有人面前问一个必然要问的问题,其实先声夺人的意义远大于问题本身。
“可行。”韩当放下酒杯第一个出声回应,他是辽西本地人,所以回答的干脆利索。“辽东往乐浪方向这边我还没摸清楚,但仅仅自辽西到玄菟,便有不下有数万杂胡可以收拢,甚至号称百族。而且,即便是很多在朝廷与弹汗山挂着号的乌桓头人和鲜卑头人,若是有钱帛可分,也是愿意带兵过来做私活的……甚至于说,少君火烧弹汗之后,名震北疆,这群人受到征召未必就敢不来!”
“居然有这么多杂胡吗”便是提出意见的审配也是一时惊愕,手中筷筹暂住。“我只是路上见到有不少部族依附于我大汉,然后互通商贸,却不料有如此规模!数万杂胡,万一聚拢起来,会不会如西凉诸羌那般,养成祸患”
“狗一样的东西,哪能成祸”坐在上首的公孙珣丝毫不以为意道。“我们该担心的是这些人的战斗力……别看他们号称什么百族,然后又有数万之众,真要是主力部队有所顿挫,他们跑的比谁都快!我小的时候听族里长辈说,以前檀石槐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