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手机闯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愚公道
第二日,马三宝一家一家的巡查自己的生意店铺,其实上他在收取各个店铺里的存钱。战争即将开始,到时候怕是一场血战,这里的东西还是少留一点为好。
五日后,传来消息,货船已经靠港!张五林亲自押送五十万担的稻米来到了东港。
“太好了,没想到国师做事还是如此的雷厉风行。巴都里你先把五十万担的银子给国师送去。多尔衮立即带人去运输粮食,先把城西的大库放满。”皇宫里,皇太极已经下达了命令。
“臣遵旨!”多尔衮,巴都里领命而去。
曹家老店,马三宝见到了送钱来的巴都里。
“国师大人,卑职给你送银子来了。放在哪里”巴都里一脸谄媚的笑容说道。
“哈哈,你这人太笨了,你把钱存钱庄里不就行了。为啥还要拉着银子招摇过市,你不怕麻烦,我还怕呢。这次就交给掌柜的让他收进来,剩下的都存进钱庄。等粮食过来,你们直接给我银票就行了。哈哈~”马三宝笑着说道。
“嘿嘿,也是啊,这是咱们大清勋贵自己做的钱庄,还怕什么,我这就回去禀告陛下,以后直接那银票多好,我自己过来就把事情做了。这兴师动众的,还得叫上御林军,哈哈~”巴都里知道自己做了傻事,也乐的龇牙咧嘴的。
马三宝摇头,心里乐开了花,不怕你不入套。慢慢来,等你入套了,咱就开始。
“三子,去叫掌柜的把钱接了,先放后面,然后让钱庄的人来拉。”
“别,还是我让人直接送去。省了您的麻烦!”巴都里赶紧说道,然后一挥手让侍卫带人把钱送到钱庄去。
“国师,这趟我算做完了,我这就去交差。顺便告诉陛下这件事。回见~”巴都里说着走了。
御书房,巴都里参见皇太极,皇太极挥手让他坐下说道,
“国师收下钱了”
一车车的稻米被多尔衮派的人拉了回来,送进了粮库,一个大粮库差不多能装下这一趟五十万担的稻谷。皇太极还让桑那巴亲自去看了看稻米的成色。结果桑那巴回来告诉皇太极,
“启禀陛下,都是一等的好稻米。白花花的,让人看到以后就开心。呵呵~咱们大清国真的没有过这么多的粮食。如果有粮食那些人就不至于冻饿而死了。”桑那巴感慨的说道。
“嗯,我大清从此崛起,三年,将成为泱泱大国。桑那巴,可敢陪朕打进关内,取那富饶之地”皇太极豪气万丈说道。
“奴才愿陪陛下!不仅要去关内,住进燕京城。以后还要取那南海诸岛,让那里成为我大清的粮仓。”桑那巴单膝下跪,向皇太极说道。
“好,你我君臣就同心协力,取那几辈人梦想得到的地方。”
“奴才愿意为陛下效劳!”
“好,好。”
“桑那巴,你派人去请国师,今晚我宴请国师。他应居首功!”
“是!”
第929章 入瓮5
粮食到了盛京,不管是皇太极,还是多尔衮,还是老谋深算的代善,心中大定的同时还豪情万丈的一定要打进关内,实现自己祖先们逐鹿中原的梦想。
有了粮食,这次南征的大帅多尔衮召集自己的手下,开始排兵布阵。
而马三宝就当作没看到,既然他的计划已经开始,他也就没了转还的余地。所以他每日里除了去自己的店铺里转转看看。就是待在曹家老店后面的小院里。
第一批粮食刚刚入库。十天后第二批五十万担的粮食又一次到港口了。这次着急的是巴都里,而不是马三宝。马三宝吃了午饭正在补觉,就被巴都里吵醒了。
“国师大人,第二批五十万担粮食到了,你也不提前告诉陛下。怕是亲王还在忙别的。”巴都里埋怨道。
“有了第一批粮食,所有人都沉住气了,所以也不着急。”马三宝懒洋洋的说道。其实头一天晚上他就接到了消息,可是他知道这事自己着急也不管用,所以干脆啥都没说。直接躺下睡觉。
“属下已经秉明陛下了。他已经派人告诉了亲王。让他尽快把粮食入库。
属下这是给你送钱来了,这是五十万担粮食的银票,这次陛下也是放心的把钱存进了钱庄。
陛下说这次你是首功。国师,这是陛下给你的旨意。请您收好了。”
“嗯,昨晚睡得晚了,今天有些乏。既然没我什么事了,那我就回东港了。”马三宝睡眼惺忪的说道。
“好,你高兴怎么样就怎么样!陛下说了,让我问您第三批粮食什么时候到”巴都里讪笑着问道,
“前两批都是沿海的粮食,所以比较快。第三批就要去南海诸岛之上购买了。再有月余或者更久才会到。大海上天气影响太大,如果遇了大风,那就要耽误好几日才行。”
“好,我这就去回禀陛下。”巴都里说着走了。马三宝笑着站起身来说道,
“三子,收拾一下咱们该走了,哈哈!”
“是,老大。”三子简单收拾了一下,牵出马匹,一行五十人上了路。
刚刚走到盛京南城门,就看到路边站着一队人马,仔细看时原来是多尔衮的亲兵。
“国师大人来晚了,本王等你多时了。”等马三宝走近,多尔衮出来搭话道。
“你干嘛,不是又要跟我去东港吧,我家不欢迎你。”马三宝看了他一眼继续说道。
“哈哈,知我者国师也。既然粮食到了,我怎能不如看看,正好和国师一起走。这样岂不美哉!”多尔衮大笑着说道。
“美哉!美你个头。到时候别去我家蹭饭。三子走了!”马三宝一声招呼。后面的特卫队提马加速就冲了过去。多尔衮带人急忙跟上,可是水也没有看到他拍了一个亲卫的肩头一下,那个亲卫没有跟他一起南下,而是等他走了直接回了盛京城,去见皇太极。
“国师已经走了”皇太极问道。
“回陛下,刚刚走了。小的看他走远这才返回来向陛下禀报。”那个侍卫躬身说道。
“哦,有的时候拉了几辆马车。”皇太极放下手中毛笔问道。
“回陛下,一辆车都没有,只是每个人的背上背了一个包袱,但是也不是很重。”那个侍卫比划着说道。
“哦这样啊!多尔衮呢”皇太极诧异的问道。
“回陛下,和国师一起去了东港,安排粮食的事去了。”侍卫不敢抬头看皇太极。
“哈哈,好。有国师鼎力相助,我大清何尝不能称霸天下。好!多尔衮这家伙又去蹭饭了,朕却没办法跟去。算了,你且去吧。”皇太极笑着摆手道。
“谢陛下,小的告退!”侍卫说完轻轻的退了出来。
“桑那巴,你怎么看”皇太极问道。
“呵呵,陛下,国师做事滴水不漏。他知道您在想什么,还有,他目前也不缺银子。有那银票就够了。这也是咱们大清国的钱庄走出去的机会。国师也有股份的。嘿嘿~”桑那巴说道,
“哈哈,说的对。朕也有股,你也有吧!国师有句话,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吃独食容易被噎着!你看国师的生意都是合作的。那个不是红红火火,那个不赚钱。想起以前咱们大清国的那些勋贵,只知道把生意都攥到自己手里,结果呢你买我的一点,我买你的一点,相互撑着过日子。那还赚什么钱赚谁的钱
你看看现在,盛京多繁华!不说朕有没有股份,就税收也多了一倍不止。这就是国师带来的好处。朕是打心里佩服,这是眼界高,心中宽,思绪灵活。一句话就是一条赚钱的路子。这就是高人的厉害之处。”皇太极开心的拍着龙椅扶手说道。
“陛下,这才是一隅之地。如果天下都归大清国所有,如果都如盛京一样繁华,陛下可见大同世界矣!”桑那巴拱手说道。
“哈哈,但愿有那么一日。这需要群臣的努力,将士的用心才行!如果能有那么一日,朕死也瞑目了。”皇太极感慨道。
“一定会的!陛下!”桑那巴答到。
“嗯,什么叫做富有,百姓有了钱才是富有。什么叫做富有,有钱有粮食才叫富有。只有钱,没得吃,也得饿死。到现在我才明白,原来我们错在哪里。这粮食问题,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种出来才是真的有。起码吃喝不愁,才能出去打仗。传令下去,有人私自兼并百姓土地者,流放五百里,让他回极北苦寒之地种田。那里的地多,朕给他五万亩都行。”皇太极突然眼光冷了下来说道。
“是陛下,谢陛下对百姓如此大恩赐!”桑那巴跪倒叩头说道。
“行了,别客气!”
两日后,马三宝回到东港。多尔衮安排好了人马干活,自己到马三宝家蹭饭。只不过只蹭了两日,就被皇太极一封诏书招了回去。多尔衮没说,马三宝也没问。可是马三宝知道,李过在朔方已经动手了!同时动手的还有热河洪承畴。
第930章 朔方之战
因为早在马三宝在青州去找羽红光的时候,已经安排好大概的日子。如果不出马三宝的预料,十五日就可以了。所以,就在马三宝离开的时候,就和李过联系过了,暗暗定下了日子,而且马三宝还给这几路大军准备了一个大杀器。那就是最新研究出来的反背八牛弩,用来抵御鞑子骑兵的双层八牛弩!这款弩车在杀伤力上和床弩是一样的。最突出的就是他的快速移动。再也不用士兵抬扛,而是安装在加宽轱辘的马车上。马车车厢里还放了一个基数的弩箭。加宽的轱辘和原来的木轱辘虽然材质差不多,可是马三宝设计,宽宽的轱辘就算下雨也不会轻易陷进去。一匹驼马,拉一辆车没问题。也就是说,这辆弩车就是移动的小炮一样。跑起来很快,只要停下,固定好马车,就可以迅速摆成弩阵对付鞑子的骑兵。
马三宝交代羽红光要把这东西送到李过,吴三桂等人的手里。然后定下了大概的时日,他就北上了。现在估计硕放和热河已经打成一片了。虽然吴三桂还没动手,估计按照计划在等多尔衮的援兵过去。
果不其然,随着多尔衮的离去,整个大清国的气氛立即紧张起来,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
盛京城的皇宫内,刚刚赶到的多尔衮正在大发雷霆。
“陛下,小小的流寇而已,竟然敢攻击我们的军队。他没看到,就连前明的人马都老老实实的待在关隘里面,不敢出来吗请陛下下旨,臣这就起大兵直接先灭了朔方之地的流寇。”
“陛下,事前咱们已经派出特使,竟然到现在也没有消息。不知道燕京城是什么态度,这消息准不准确”代善担心的问道。
“之前,额驸确实来过一条消息,说是李过不再燕京,当时无法进行,他需要等李过回来。他还说,金励做事没有分寸,这次派他去是个错误。后来干脆没了消息。”皇太极摇头叹道。
古时候就是传递消息不方便,最牛的还是信鸽。可是如果距离太远,信鸽也不好使。因为谁也不知道半路上信鸽会不会被鸽子的天敌吃掉。在川蜀的时候,马三宝就吃过这样的亏,一批信鸽培养出来没多久就被天敌吃掉了一半多。虽然当时鸽子并不值钱,可是培养鸽子总需要时间吧。现在又是战争时期,送信的通道大多数被堵住,单靠细作翻山越岭的送信,信送回来也就晚了。而且在路上,人的天敌也不是没有。狼虫虎豹的,不是现在的高速公路,开车几个小时就能到。
“那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等下去”多尔衮瞪着眼睛问道,
“关于朔方之地我军被袭之事尚在两可之间,还没有带队的将官来的消息。只是细作发回的情报而已。而且我们派去了信使,也总该有回信了!”代善缓缓说道。
仿佛就是回应代善的疑问。桑那巴突然冷着脸进来,附在皇太极耳边说了几句,然后把一封信交给了皇太极。
皇太极看完书信,勃然大怒!拍案而起道,
“他金励敢如此对我!”
“陛下,出什么大事了”
代善走过去,拿起龙案上的书信一看,原来是额驸李永芳的信件。打开一看,脸色就变了。原来这信上把金励去了燕京城以后的所作所为都诉说一遍。最后说,李过已经回京,很是恼火,他已经在握拳之中。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这次的事有可能是真的。有可能是李过给咱们的一次警告!不要让我们小瞧了他们。”代善把信递给多尔衮说道。
“很有可能!这金励给朕带来多少麻烦我让他去拉拢李过,他可好还趁机想夺取燕京城,就他那几个人,能打的过李过手下的几十万流寇这可好,啥事没做成,还得罪了李过。这次就算李过不杀他,等他回来我也要砍了他。”皇太极怒吼道。他总算弄清楚怎么回事了,李过怎么好好的不打大明的军队,反而拿他的人开刀了。你都欺负到人家的京城去了,李过还能没有一点反应,如果那样早就被大明灭了。还能等到大顺朝廷的建立
“金励此贼该杀!此贼差点坏了陛下的南征计划。如果大顺的流寇投靠南明,我们的计划危矣!”多尔衮看完信件对这件事也放下心来,可是随即对秋后的南征计划表示担心。
“此计划还是照旧,派人送信给额驸,让他全权处理此事。金励消去一切职位,死活无论,不必管他。”皇太极突然说道。
“是,陛下!”
几日前,朔方之地,大同府长城之内,突然多了十万大顺的将士。领兵来的,就是大将军李过,而他手下的将军几乎都在。只不过他们没有进驻大同府,而是猫在山里等候命令。
这一日,探子来报,李过听完欣喜不已。原来这鞑子也是一样的人啊,看来大明的官军已经把他们惯坏了。李过一声令下,当夜,十万大军就离开了大同府,穿过关隘。直奔附近鞑子的驻地。原宣宁县城,后来的宣德卫驻地。这里驻扎着鞑子的五万大军,因为从去年冬天开始就没有战事,所以这里的鞑子都很随意,竟然连远处的哨探都省了。在他们看来,他们不去骚扰关隘就不错了,大明的人马怎么敢过来袭扰他们。所以他们出了营地外五百步的巡逻了,竟然连远处的哨探都收了起来。
原来鞑子缺吃少穿的,所以不时的就要出去打草谷,要不然就没得吃。可是自从去年夏天粮食丰收。军粮就没有缺过,这要感谢大清国的国师。是他让大清国的勇士不再挨饿了。既然无战事,所以他们就窝在营地里,仨一群,俩一伙的聊天打屁,或者喝酒赌钱。因为他们自信,汉人的军队是不敢出来主动招惹他们的,要不然他们就不用建那么高的长城了!这里的将军是扈尔汉佟佳的长子准塔。他自幼随父南征北战,练就一身武艺,而且韬略不俗。只是大把的胜利蒙蔽了他的眼睛,他和他的手下一样认为胆小的汉人在等着自己去进攻。所以他每天花天酒地,身边还有手下从附近抓来的汉人妇女。只是他没想到,一夜醒来的时候,整个大营已经被大顺十几万人马包围的水泄不通,而且还挖了宽三丈壕沟,马匹都跳不过去。准塔立即就蒙了!
“来人,带马!”
第931章 朔方之战2
“来人,备马抬刀。”准塔佟佳怒喝一声,手下的将官立即开始准备。可是当准塔骑马来到营门口一看。就在营门口两百步外已经挖出了壕沟,而且还在深挖中。壕沟对面大顺的旗帜迎风飘扬,上面是确实是大顺的人马。可是,他们怎么会这样不是大汗陛下已经派使者去联盟了嘛一开始准塔以为是大明的军队,现在看到是大顺的大批人马,当场就蒙了,搞不懂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还有一个问题让他纳闷,大顺人马竟然没有进攻,而且围困,还挑了深沟。如果一开始偷袭自己,怕自己已经惨败而归了。
虽然准塔屡立战功,可是这样的情况真的没见过。原本他的上面还有统帅热河和朔方人马的将军阿敏,可是阿敏回盛京了。这里只剩下他,和索海等几个人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