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隋唐大猛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张口回答,是还是不是?市令又问。

    张怀仙只得答道,是。

    这一环节,是官署审核重要的一环,即问口承贱不虚。意思是要亲自当面询问被卖人是否贱人奴婢,必须由他当面回答是贱人身份。

    这一环节也是防止良人被非法买卖,只要被卖人在官府前不承认是贱人,那么奴隶身份来源就要重新审核。

    而奴隶的身份在官府是有详细登记备案的,正所谓奴婢户籍名册,一岁一造什册,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呈于州,州呈于省,户部总而领焉。州县之籍,恒留五比,省籍留九比,凡公私良贱一周知之。

    官府有户籍手实九等定薄可以互相查核的籍帐登记在案,而且在户部要保留二十七年之久,根本不可能有假。

    登记好,张怀仙又亲自签名按手印,再由市署盖上官印,签名。

    一份奴隶买卖的市券算是正式立好。

    拿着这份市券,罗成只需要再到官府登记完成,便就算合法的拥有了这一家子奴婢。以后有官府的登记在案,张怀仙就算跑了,也逃不脱官府的追捕,他们逃到天涯海角,也依然是官府登记在案的奴隶,还是逃奴,一经抓捕就要归还给罗成。

    另一名县衙的吏员刘司户帐史,是司户曹的一名吏员,也是清洗过后新换上来的,他代表奴隶卖主也在上面签名。

    张怀仙一家子共五口人,一男一女三个孩子,价格却极便宜。

    总共就二十贯钱。

    这个价钱简直是半买半送,本来一个强壮的男子起码也得值两三匹马的钱,年轻漂亮的女的说不定更值钱,但毕竟罗成是县尉,因此优惠再优惠,最后一人算十贯,三个孩子算附送的。

    老爹亲自挑了一遍,最后找了一些会匠人手艺的,他买下来十个人,这些便是给罗家的铁匠铺子挑选的。

    之前罗成让老爹在军营里搞三产,弄了铁匠业务,既打兵器又打民用铁器。第一批产品选择的是铁锅,还不是普通的老式样铁锅,而是方便煎炒油炸的碟形铁锅,也就是后世普遍用的铁锅样式。

    这种铁锅不是普通产口,瞄准的就是那些大户人家的高端市场。毕竟普通人连铁锅都买不起,更别说炒锅。

    但有钱人对吃比较讲究。

    碟形铁锅的工艺倒不难,老罗是个老铁匠,罗成一说,他琢磨琢磨就打出来了。第一批铁锅市场反响不错,现在订单不绝,就是产量太低了些。

    现在罗老爹打算扩大产能,罗家自家的铁匠铺子也再开起来,这样公私两不误。

    ·······

    县衙后院官邸。

    张仪臣坐在书房闷闷不乐。

    好意收了线娘做义女,然后还托了郡丞做媒,去向罗成小子提亲,谁知道这小子居然拒绝了。

    真是如一记闷锤敲在头上。

    父亲,还在为罗五之事气闷呢,当心气坏了身子。

    张润娘端着一碗银耳汤进来。

    润娘啊,这小子真是气死我了,搞的我非常没面子。

    爹,罗五就是个愣头青,你何必跟他一般见识呢。他不答应,那是他不识抬举。

    哎,爹这张老脸丢了就丢了,可是线娘那里只怕非常伤心吧。

    线娘确实难过,咬牙切齿的骂了罗五好几天了,眼睛也哭肿了,我看她倒是真的早就有些喜欢罗五了,谁料到罗五居然不识抬举呢。

    对不住线娘了,这事闹成这个样子。

    算了,回头再替线娘再物色一个就行了。

    嗯。

    跟女儿聊了会,张仪臣让她回去好好安慰红线。

    一人坐在书房,张仪臣仔细的回想起罗成这个人来。

    短短几个月,这个小子已经窜起的很快来。本来想好好培养一下,现在看来这小子不听话。不过立了些剿匪之功,便就这般自大起来。

    原还打算抬举下罗家,想让罗嗣业和罗存孝兄弟俩出任县衙的司法佐一职,现在看来,不必了。

    不受控制的家伙,还是不要太过抬举的好。

    他转头又想到女儿的头上来。

    这次他收线娘做义女,要将她许配给罗成,中间倒也提到了女儿的婚事。她跟自己坦白,喜欢历城的秦琼。

    这事很惊人,要知道儿女之事那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什么时候由的女子自己做主了。尤其他们张家还是士族名门,这种事情更不可能。

    但他确实宠爱这个女儿,而秦琼也一表人才。

    之前还有些犹豫不绝,现在发生罗成拒绝线娘一事后,张仪臣倒真的认真思考起女儿的心思来。

    秦琼,历城秦家。

    历城秦家倒也是齐郡有名士族,虽说如今中落了些,可好歹也是士族,不比罗家寒门。尤其是女儿那般喜欢那个秦琼,这个事情或许可以考虑一下。

    但是他又不知道那秦琼的心思,万一又来个拒绝,那他张仪臣,和张家的脸面岂不是全无。

    或许可以找人先去历城秦家拜望一下秦老夫人,探探她的口风,若是她同意这事,倒是好办了。




第142章 福利
    张仪臣虽心里对罗成多有不满,可表面却越发的亲切。

    一大早,张仪臣便把罗成请到自己的公房。

    听说昨日士诚你选了些奴隶?

    嗯。

    是我疏忽了,咱们县这次得到这三千多奴隶,其实都是你的功劳。赏功罚过,不能把你这个大功臣给忘记了。我和郡丞请示问了,决定给你一百奴隶做为赏赐。

    一百个奴隶这可是价值不匪,不说最青壮的奴隶一个起码能值二三十贯,就说一般的奴隶,起码能值十贯。哪怕十贯一个,这一百个奴隶也能值上一千贯了。

    在章丘这样的小地方,千贯的赏赐,确实惊人。

    使君,罗成安敢受此大赏!

    哎,有功则赏,这有何不敢的。你带先锋营,不也是如此吗?有公不赏,何以服众,如何安人?一百奴隶,是你该得的。

    本来想赏你些钱财,但想想还是给你奴隶直接点,你要是用不了这么多,转手卖掉就行。

    另外,你如今也是九品立信尉了,还是代县尉,因此按朝廷制度,有资格享受职分田待遇,永业田的受田额也是相应增加二百亩。县里前段时间刚好没收充公了好多田地,我已经让人从中选出良田二百亩做为你的职分田,你是派人自耕,还是出租给人佃种收租?

    职分田算是大隋朝廷给官员们的一种福利。

    在早期,京官有禄,外官无禄。无禄便给田,于是外官们靠的是职分田的租子过日子。而如今大隋富庶,外官们也有禄还有俸,这职田也依然还有。

    不同的品级,可以享受相应的职分田。

    罗成做为九品立信尉本是没职田的,但他又是代县令还是县都尉,于是张仪臣便大方的拔给他二百亩职分田。

    一般惯例,职分田官员是不自己耕种的,而是交给县里条件比较好的自耕农佃种,朝廷甚至规定了,对这些职分田,亩收租不过六升。

    一亩收六升,大致是三十租一的样子,不算高。

    如罗成拿到二百亩职分田,实际上一年租子能拿到十六石,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了。毕竟,他这样九品官,一年的禄米也不过五十二石而已。

    县里现在手头官田不少,便也划给你二百亩官人永业田。

    罗成毕竟有九品官阶,还有个临时官职,因此官人永业田在可给不可给之间,张仪臣这个县令现在跟罗成关系好,他说给这田便给了。

    于是乎,罗成又得二百亩地。

    这二百亩地与先前的二百职分田不同之处在于,职分田是有职才有田,没职了就要收走,而且这种田一般是收租的,并不实际拥有。

    但永业田不同了,这地是分给罗成了,以后还能传给子孙。

    二百亩地,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张仪臣一点折扣没打,要知道基是关系不好,不给都是正常的,就算给,也不太可能到位的。就好比百姓均田一样,说一丁百亩,实际上能分到二十亩都不错。

    谢使君。

    谢啥,这是你应得的。

    咱们县里还有公廨田,每年公廨田所收之租卖掉得钱再做公廨本钱放贷收息,所得除用做公廨办公纸笔开支外,剩下的便是官吏们的月俸和食料杂用钱等。张仪臣扳着指头跟罗成算这笔收入,你现在是九品,月俸是一千,另有食料钱二百五十,杂用费二百,庶仆费五百五,合计是一月两千钱。

    隋朝官员们的工资,可以分成三个部份组成,分别是土地禄米和俸钱,土地就是这官人永业田和职分田,禄米则是按年算,一年发两次。而俸钱是按月发,花的是钱。

    俸钱里面,又包括了一些杂项收入,比如餐费补贴啊,比如这个杂用,比如这个雇佣仆役的钱啊,加起来不多,九品才两千钱。

    但这是明面上的。

    而实际上的,怎么可能才两千呢。毕竟章丘县一个皂班的衙役,一年起码收入都有六十贯,再加上点外快,百贯上下。

    总不能县尉才这么点吧。

    因此各县其实都有小金库,这个小金库就包括公廨田所出的钱,以及以公廨粮卖的钱做本钱的公廨钱,还有其它各项孝敬之类的,总之小金库的钱多钱少,就得看各个地方官员们自己的本事。

    多的地方,官吏们月月分钱,爽的很。

    比如说现在,张仪臣说月俸罗成一月加起来两千。

    但又悄悄告诉他,小金库里一月他能再分二十贯。

    这么算下来,罗成一年的禄米是五十二石大米,外加二百亩职分田收入十二石米,再加二百亩永业田,然后就是一年的俸钱二十四贯,加小金库所得大概二百四十贯,总的下来,一年差不多是二百多贯三百块钱,六十四石米的样子。

    这钱粮已经不少了。

    你如今是县尉,县里还要拔给你三名执衣,四名白直。而你身为县郡兵都尉,县里还要拔给你四名仗身。这些人跟随你服侍,县里每人再补你二百钱。

    白直,就是白丁当值。

    这是一种差役,有公廨白直,还有官人白直。现在张仪臣给罗成的,就是官人白直。白直类似于勤务员,但是是从百姓中抽调来的,轮值当差,是一种劳役。

    一般三年一番,也就是三年当值一次,一次当值一年。不过具体的一个县的白直役不多,因此可能几轮才需要当值一次,一般百姓可能一辈子也就当一两次白直役。白直不问丁中,上了十四岁,就要加入轮值队列。选中后,如是公廨白直,就是到衙门当差做勤务员,如果是官人白直,就跟着官员做勤务员。

    而执衣,也是差不多的一种差役。

    执衣本身是大户人家奴隶的一项差事,到了官府这里,执衣成了一种差役。工作就是跟着官员身边,带着纸墨笔砚,随时为他们书写帮准备,类似于家丁书童角色。执衣一般由未成丁的中男承担,全是些十四五岁的少年。

    至于仗身,这是军方军官们才有的侍从,同样是选择百姓丁男充当,轮值当差,三年一番。

    这种相当于警卫员。

    反正这些人免费当差,服侍官员,官府承担这些人的花费开销,还另给官员们一笔补贴,算是一种福利待遇了。

    白直执衣仗身,罗成以前只知道白直,据说白直最初是由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建立的,最早是他身边的一支侍从队伍,后来他以这支侍从队伍做为冲锋队,猛能猛冲非常凶悍,建立了白直先锋。

    到了后来,白直便渐渐扩大到了官府和官员各个角落,白直也不再是勇悍能打的精锐,变成了一种近身侍从。

    张仪臣最后还告诉了罗成另一个好消息。

    那就是做为大隋官员,罗成一家从此都免除税赋劳役了。

    官员是特权阶层,也是不课户,当了官就不用纳税了。



第143章 罗衙内(第五更,谢极品滴书虫万赏)!
    ?张仪臣要给罗成论功行赏,赏一百口奴隶,最终罗成还是没有接受。倒不是奴隶不好,而是数量太多,过于显眼。

    最终张仪臣给了罗臣二百亩地,又给了二十个青壮奴隶,算是酬谢了罗成之功。

    加上官人永业田的二百亩,罗家便又增加了四百亩地,连此前六百亩永业田,罗家便拥有了十顷地,坐拥千亩良田,另外还有可收租的二百亩职分田,也算是成为了章丘县新近崛起的一个豪强。特别是在长白乡南山里,更是取代了王薄家,成为了新的里中首富。

    罗成先前在口马市买了三十个奴隶,县里给了二十个奴隶,老爹又买了十个,再加上张怀仙一家五口,家里的奴隶也有了六十五个。

    拥有千亩良田,六十五个奴隶,确实可称的上一方豪强。

    士信也拿了不少赏钱,他的赏钱拿来买了牛,对于买牛士信似乎有种特别的喜爱。第一次得赏,找牙人买了头黄牛。这回得赏,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的买了十头牛。

    这些牛可不便宜,五贯肉好一头,十头牛便花了五十贯之多,可小六却对那些牛非常满意,牛牵回家后,立马让人在罗家旁边搭了一个牛棚。

    有了这么多牛,咱家以后耕田就不怕了。小六这头牛摸摸,那头牛拍拍,感觉自己就是牛头一样。

    老四对小六乱花钱非常不满,他自己的赏钱每次都被老三逼着上交家里,手里没几个剩下的,便还想着小六那里弄点零花,结果小六都拿来买牛了。

    我说小六啊,你多长点脑啊,这前后买十一头牛了,你知道喂养这么多头牛也不容易对吧。更何况,你说你买牛就买牛吧,但你应当多买母牛啊,你说你买十一头牛,全是大公牛,这是几个意思啊?

    我喜欢公牛,长的壮,力气大。小六回答道。

    老四无语。

    你不知道一山不容二虎啊,这一个圈里也容不下十一头公牛。公牛最爱红眼打架,这么多关在一起,这打起来,不死几头我都跟你姓。
1...6869707172...4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