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塞外江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黄土守山人

    这群大家伙一听主人要停他们的伙食




三百九十二章 炎帝糕 上
    吃过午饭,家中的几位老爷陪梁玉贵和闫永强两位老爷说话谈心,杨承志和李继红、仝美两人进厨房商量明天给宾客们准备哪些饭菜。

    人都是杨家菜谱的传人,很快就商量好明天所要做的菜肴,可对于明天席面上上的主食,人意见就不同意了。

    李继红认为席面上的主食应该符合大众化,而仝美和杨承志确认为既然是在平城举办订婚,应该入乡随俗按照平城这个地区的特色做主食。

    最后商量的结果两方面折中一下,主食上平城地区最具特色的油糕,至于另一种就做具有北方特色的烧麦。

    不过在准备这些食材的时候,杨承志猛然想到了他拥有的那种特殊的食,趁这个机会是应该让大家认识尝一下了。

    想到这里杨承志顿时有了主意,出了厨房在院中找了两个在找事干的村民,带着他两到了后院的地窖,从里面抗出一袋好似稻米的作物让他两到村里的磨坊把他们磨成面。

    两人也没有问杨承志这到底是什么作物,两人找了一辆手推车把这一大袋好似稻米一样的作物放到车上就退走了。

    杨承志从地窖中拿出来的这一大袋好似稻米的作物正是神奇空间中种植的那种早已绝迹了的既可以作为药物也可以作为食物的黍稻。

    这大半年下来,空间中的黍稻已有了十几亩的面积,有了这十几亩大小的黍稻的种,种个上千亩根本不是问题。

    杨承志在闲余的时间也弄了几袋黍稻的果粒,年前的时候他就打算找个时间把黍稻磨成面粉,做点炎帝糕,但却一直没腾出时间,明天正好订婚,他打算用炎帝糕酬谢一下参加仪式的宾客们。

    四十多分钟后,两个村民退着大半袋磨成面粉的黍稻回来,两人抬着黍稻面粉进了厨房,把面粉放到厨房的一个角落。

    其中一个年级五十上下,皮肤有点发黑的村民笑着问道:“承志,你这是什么东西了,怎么磨出的面粉是红色的,杨坤那家伙还以为我两在稻米中掺杂了赤色颜料,看把我两一通数说”。

    正在厨房中检查厨房所需要刀具的李继红和仝美听这个村民这一说也感到奇怪了,他们刚才也挺这个神奇的世侄说要给大家一个惊喜。

    可追问了半天杨承志也没有告诉他们到底用什么食物给宾客们一个惊喜,只告诉他们一会就知道了。

    两人过去把村民搬进来的面粉袋解开,可不是袋中的面粉正如村民所说呈现一种淡红色,李继红伸手捏了一簇面粉放在鼻下闻了一下。

    随后又把手中的面粉放到仝美的鼻下,仝美闻了一下,眉头皱了起来,两人面色复杂的相视了一眼,这种面粉他们做了二十多年的厨师还真没有见过,别说是这面粉是什么作物磨制出来的,就是这种淡红色的面粉他们也没有见过,作为厨师的他两闻一下面粉就知道这里面肯定没有掺杂那种能使面粉变红的赤色。

    两人站起身来,李继红把手伸向走过来的杨承志,“承志,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怎么没见过这种面粉”。

    杨承志呵呵一笑,“李叔、仝叔你们要是见过了,这东西就不能给宾客们惊喜了”。

    “不能呀,按说这华夏南北的面粉我两大都见过,难道这作物是从别的国家弄来的”。仝美疑惑的问道。

    杨承志要摇头,“仝叔,李叔这种作物是地地道道华夏特有的一种作物,只不过它在宋元时期就基本绝迹了,我在六棱山中偶尔发现的,想来梁爷爷和闫爷爷在教授你们厨艺的时候说过炎帝糕这种药食两用的食物吧”。

    两人听杨承志说出炎帝糕这种食物的时候,脸色大变,作为杨家菜谱的传人两人当然听梁玉贵和闫永强介绍过炎帝糕这种早已绝迹了的食物。

    “承志,你是说这就是用黍稻磨制出来的面粉,要是真的是黍稻的话,咱们杨家菜谱又能多一道美食了”。李继红激动的说道。

    而仝美更是夸张,四十多岁的人了,好似小孩一样,一溜烟跑出了厨房,他要立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师傅闫永强和二师伯梁玉贵,想来他俩听到这个消息也会大吃一惊吧。

    杨承志点点头,“李叔,这就是黍稻的面粉,我打算今年在杨家沟大面积种植这种作物,以后杨家菜谱就的传承就靠李叔你们了”。

    “承志,你的厨艺比我们都高,你又是杨家菜谱的正宗传人,杨家菜谱传承还的靠你”,李继红听杨承志说杨家菜谱传承靠他们几个心理当然高兴,不过嘴上还是客气几句。

    杨承志摇摇头,“李叔,你也知道我这人不喜欢手约束,这打猛做一顿还行,要是天天做菜还不得把我麻烦死,以后这传承的事情就靠你和仝叔了”。

    李继红面色复杂的看了眼杨承志,他也知道这个世侄志不在厨师,他想不出这个孩有这么好的厨艺,干嘛喜欢种菜酿酒。

    不过对杨承志种菜酿酒的手艺不说他



第三百九十三章 炎帝糕 下
    杨承志看了眼梁玉贵和闫永强,又看了下站在餐厅中满脸疑惑的众人,笑着说道:“在说黍稻和炎帝糕以前,我先和大家说说他的功效”。

    “大家都知道咱们现在人们的生活都好了,所以身体肥胖和心脑血管阻塞这两种病症是现在社会的两大令人苦恼的病症”。

    他一说这话,站在餐厅中的一多号人顿时炸了锅,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的两大难以解决的难题,据联合国卫生组织调查全世界每年因为身体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足足有多万。

    这两种人都是因为摄入了多的营养成分,导致身体内部的器官消化不了,营养成分沉积下来引发了这两种病症频发。

    “承志,听你的意思,这黍稻面粉弄出来的炎帝糕是不是可以治疗这两种病症”,杨承志的大舅左耀祖激动的问道。

    杨承志看了眼大舅左耀祖,点头说道:“大舅,要是人们经常食用炎帝糕的话,这两种病症就不会发生了,炎帝糕最大的功效就是消除体内的多余脂肪以及融化血管中的血栓。”

    他这话一说完,餐厅中一下变成了菜市场,一多人可就议论开了,这炎帝糕要是真的有杨承志说的这样神奇,那这种食的价值可想而知。

    他们都知道杨承志身怀高超的医术,杨承志既然能这样说,必定有根据,所以这些人都相信了杨承志的话。

    其实要是杨承志没有过青囊经的话,他也不敢下这样的结论,因为他也没有试验过炎帝糕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奇效。

    华老爷的孙女华若兰,往前挤了几步,“承志,这种黍稻多不多,我们燕京酒店想出售你们所说的炎帝糕,价钱由你开”。

    杨承志闹了下后脑勺,笑着说道:“嫂,我这只有黍稻的种,今年我打算在村里先种植个一千亩,等秋天的时候优先供应嫂的燕京酒店,不过现在每个月我只能供应燕京酒店五十斤黍稻磨制的面粉,你也知道除了李叔外别人不一定能做出炎帝糕”。

    “承志,是不是有点少了,要不一斤吧,你也知道我那酒店现在就靠李师傅这个招牌,李师傅是你的世叔,是不是在多给五十斤”,华若兰眼珠一转打起了亲情牌。

    杨承志头上一黑,他的这个嫂也厉害了一下就抓住了他们的心里,心里不禁为左建华担忧起来,这要是以后结了婚,他的这个表哥让这个嫂卖了,还帮人家数钱呢。

    杨承志想了想,点点头,“行,嫂,至多一斤,等今年黍稻丰收后,咱们再谈供应你们多少”。

    他两这一说供应炎帝糕的事情,那边范志海可是着急了,燕京酒店他知道,燕京最大的五星级酒店,燕京酒店能看上的东西必定是好东西。

    范志海偷偷的拉了一下范若彤,在范若彤耳边低声说道:“若彤,等完了你和承志说说,让承志也给爸爸弄点炎帝糕,爸爸也给你赚点嫁妆”。

    范若彤俏脸一白,她的爸爸他知道,别的什么都好,就是一听说又好东西就想代理,人家酒店能把炎帝糕当做主食上,你怎么卖按糕点还是药物。

    范若彤转头低声说道,“爸,你没听承志一个月才供应酒店一斤黍稻磨制的面粉,再说了人家酒店有承志的世叔,你又不会做炎帝糕,拿回去怎么吃”。

    范若彤这话正好击中了范志海的要害,是呀人家是酒店又有能做出炎帝糕的厨师,他一个商人总不能就买面粉吧。

    杨承志和华若兰商量完供应的事情,转头对餐厅中的众人说道,“大家都稍等一下,闫爷爷和梁爷爷给大家做点炎帝糕,大家等下尝尝,看看味道怎样”

    杨承志这一说餐厅中顿时安静下来,众人各自找了座位等待这种传说中的食物。

    杨承志转身进了厨房,站在两位老爷的身后想看看两位老爷怎么把黍稻的面粉做成传说中的炎帝糕。

    梁玉贵和闫永强师兄弟两人相互看了一眼,让李继红大了一盆清水,把手洗干净,吩咐仝美找一个大盆,用秤称了十六斤黍稻的面粉,又称了五斤蜂蜜,八斤清水。

    两人让李继红和仝美把蜜蜂和水掺杂在一起,搅拌均匀,而后倒进大盆中和黍稻面粉活起来。

    十五分钟后,大盆中的黍稻面粉变成了深红色颜色特别好看的面团,这个时候梁玉贵老爷转身把厨房门关上。

    站在厨房门口的一群小青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这位老爷一下就把厨房门关上了。

    左老爷朝他们摆摆手,让他们各自找座位做好,并且说道:“炎帝糕的做法早已失传了,这种失传的厨艺肯定不会让你们知道,人家这是怕厨艺外传”。

    人们一听这才明白人家为什么把厨房门关上,感情人家是怕这门绝技流传出去,心里那种失落的感觉一下变的无影无踪。

    大约二十分钟后,餐厅中的人们闻到了一种从没有闻到过的清香,就是闻了一口这种清香,餐厅



第三百九十四章 华老爷子的打算
    杨承志听了他这个堂哥的话也是一阵无语,吃就吃了还不小心,这吃东西还能不小心一口都就把一个成人拳头大小寿桃样的炎帝糕。

    “小华哥,还有几个,再给你一个这下不能不小心了啊”。杨承志笑着说道。

    他这话一出,餐厅中顿时笑声一片,左建华可不管别人怎么笑,快步走进厨房用筷夹了一块炎帝糕,还用手半捂着,好似怕别人抢走一样。

    几位老爷每人吃了一块后,齐齐转头看向厨房门口的杨承志,不用说几位老人还觉得不过瘾。

    杨承志苦笑一下,心道还好做了两锅,要不然的话,这还的重做去呢,转身进了厨房,每个桌上又上了一盘炎帝糕。

    众人见又上了一盘,赶紧伸筷把属于自己的那块炎帝糕夹到自己的碟里,有几个人夹了一块炎帝糕,端着碟就出了厨房,看样是回房间中慢慢味去了。

    等吃完炎帝糕,人们都意犹未尽的看着杨承志,似乎还在等杨承志再从厨房中往出端几盘。

    杨承志摇摇头,不好意思的说道,“没了刚才做了两锅炎帝糕,剩下的面粉还等明天招待客人呢,大家想吃等这几天忙完,我再给大家做”。

    众人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餐厅,回房间去回味这难得一见的珍的味道去了,而那些还没有吃完炎帝糕的人,端着个小碟走在人们面前,还端起碟在众人面前显摆,把没有炎帝糕的那些人气的就想伸手去抢他们碟中的炎帝糕。

    见众人都离开了餐厅,还坐在餐厅中尝炎帝糕的几位老爷,孙老爷看了眼盘还剩下的几块炎帝糕,眼睛里流露出不舍的眼神。

    王老爷赶忙把盘拉倒自己面前,大声叫嚷道:“看什么,每人两块,你们吃了两块这剩下的是我们几个的了”。

    孙老爷苦笑了一下,暗中自责自己干嘛吃的那么着急,现在人家在哪里细细尝,自己只能羡慕了。

    华老爷放下筷,抹了下嘴,“承志,你这黍稻能不能大面积种植,要是能的话,我想在华夏一下”。几位老爷听华老爷问起这话都停下筷看着杨承志,想从他口中得出真实的结果。

    杨承志点点头随后又摇摇头,面色复杂的说道,“华爷爷,我不知道该怎么和您老说,说大规模种植肯定是能,不过我想大多数人不愿意种植这种东西”。

    他这话倒是把几位老爷都弄迷糊了,就连坐在不远处的梁玉贵和闫永强两位老爷也纳闷起来,他们不知道杨承志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华爷爷,黍稻在什么地方也能中,只不过这黍稻的产量低,一亩地下来至多打上几十斤,你说人们还愿意种它吗”。

    剩下的这些人一听一亩才能产几十斤,这一顿就吃了好几亩的黍稻,都觉得不可思议,最后人们都想到上天是公平的,能出现这种逆天的作物,要是产量上去了,人们就不会种植其它作物了。

    不过众人也奇怪,真要是这么低的产量,杨承志干嘛还要种植一千亩,再说那这些黍稻是从哪里来的。

    “承志既然产量这么低,你怎么能保证以后燕京酒店的供应,”华老爷问出了一个关系到孙女酒店生意的问题。

    “华爷爷,您们都知道我现在有一套特别的种植手段,这些黍稻就是我实验出来的结果,要不然的话,我怎么敢让村里人种植这种东西”。

    “那你这种种植的方法是不是可以,”华老爷步步紧,想追问出杨承志到底有什么办法种植这种逆天的作物。

    杨承志摇摇头,“这里面涉及的东西多了,黍稻要想增产必须有中药催生,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在水库附近种植这种作物,因为我配制的药液可以投放到水库中,这种药液不好配制,即使我说出药方别人也不能配制出来,所以黍稻离开杨家沟种植,产量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不一定能种植活”。

    这些人因为有了猴儿酒、神仙醉这两种别人根本酿制不出来的药酒,所以杨承志在说出黍稻要增产也必须要有掺杂了中药的水浇灌,餐厅中的人们都信以为真。

    华老爷他们几个听杨承志这样一说,不禁长叹了一口气,黍稻不能够大面积的这也算国家的一种损失了吧,要是黍稻能和其它作物一样那么高产,那华夏的国民生产总值起码也能提升几个分点吧。

    “承志能不能给我一点黍稻的种,我让人带回去研究一下,看能不能种植出产量较高一点的种”,华老爷不死心,他想让华夏的农业机构研究一下黍稻,看能不能栽培出一种新型的黍稻。

    杨承志点点头,“华爷爷,这个当然可以,您什么时候需要和我说一声”,他嘴里这样说,心里却在想,现在黍稻变成这样主要是因为空间水的作用,要是没有空间水的作用即使是栽种出来,味道也会大变样,这和他种植的蔬菜和其它地方种植蔬菜是一个道理。

    几位老爷走后,杨承志进厨房看了看用了一半的黍稻面粉袋,回头又看了下跟在身后的李继红和仝美,摊了一下手,苦笑了一下,“这点面粉肯定不够明天用,我再找人磨一点去。

    李继红和仝美点点头,他们都听说了明天村里的五来人都要过来捧场,这点面粉至多就



第三百九十五章 订婚 上
    第二天,杨承志不到五点就起来了,他悄悄的下楼,到后院中给那群伙伴们做了一顿早饭改善了它们的生活,而后在后院中修炼了一个多小时,感觉到体内经脉有些肿胀。

    心里不由的想到,过了这几天家中客人走了后是时候冲击一下后天层次了,要是到了后天层次体内有了丹田,体内的经脉就不会像这样肿胀了。
1...9394959697...15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