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江淘
古堡破败已久,里面大多房屋岌岌可危,一番筛选打理下来,明昭公主和九江公主两位当朝公主也只能挤在一间屋子里住宿。
是夜,李曜和九江公主洗漱完毕,正打算上榻歇息,忽然传来轻轻的叩门声:“明真可否出来一见。”
这是齐王李元吉的声音,九江公主惊疑一声,对李曜奇怪道:“这么晚了,四哥不好好养伤,来找阿姊作甚”
李曜小声道:“他可能有要事与我相商吧!”随即朝门外回应了一句:“四哥请稍等片刻。”
李曜迅速穿好衣衫,拉开房门,李元吉已然向外走去:“跟我来。”
两人进入一处偏僻的破屋子里,李元吉神情肃然道:“父亲要废黜大哥,立二哥为太子了。”
一听这话,李曜登时明白对方把她单独唤出来所为何事,却装作吃惊状,以手掩住微张的小口,道:“四哥从哪里听来的消息”
李元吉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毫无遮拦的门口外面,低低地道:“张婕妤托人告诉我,这是父亲刚才借酒消愁时,对她倾吐出来的话。”
李曜心里了然,口中却语气天真地说道:“大哥、二哥都是大唐的嫡皇子,谁作太子不都是一样么”
李元吉撇了撇嘴,道:“一样才怪!若是二哥入主东宫,过不了多久,你我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李曜蹙眉道:“此话怎讲”
李元吉语气凝重地道:“父亲老糊涂了,二哥为文臣武官之首,手握重兵,势大难制,其身边亲信近臣俱都野心极大,待二哥入主东宫,那些人得陇望蜀,肯定又想坐拥从龙之功,说不定就会怂恿二哥逼宫篡位,最终致使前朝悲剧再次上演!”
李曜真正吃了一惊,险些装不下去。
单论“玄武门之变”的后续结局,李元吉这一番话,简直就是对未来的完美预测。
她不得不承认,史官把李元吉矮化得实在有些过分,老李家这三个嫡子,哪有一个是好对付的!
李元吉冷冷地笑了笑,仿佛读懂了李曜的心思,继续道:“如果二哥对父亲不利,而被父亲宠幸得已远超其他公主的你,又如何能做到置身事外呢”
李曜脸上似乎现出了忐忑不安的表情,张了张嘴,半晌才道:“四哥莫再绕弯了,直接告诉我该做甚么吧。”
李元吉郑重地道:“随我一起上谏。”
……
……
&nbs
第二百五十八章 依旧如故
李渊神色一怔,道:“世民怎么了”
李元吉用最简洁有力的语言,先是讲述了李世民带他和李曜去玉华山西麓游猎的缘由,然后把李世民如何撇下李曜,又说好如何包夹老虎,结果他自己却没了踪影,害得李元吉只身一人与猛兽相搏,险些命丧虎口。
李渊越听越觉得李世民的行为可疑,脸色亦变得越来越难看,待李元吉讲述完事情的整个过程,李渊看向了李曜,沉声问道:“明昭,他可是真的威胁过你,不准你随他们一起进入那树林”
李元吉不动声色地朝李曜递了个眼神,李曜被他拉来告状纯属身不由己,心思飞快地转了一圈,温言道:“威胁倒不至于,二哥可能是想和四哥比试打猎才那样说的吧!”
她说得不偏不倚,就算李世民知道了,也很难判定她站在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方。
只不过,在人老成精的李渊听来,她这一句话就足以证实李元吉所言非虚。
李元吉对李渊提醒道:“那片树林以西便是豳州官道。”
“豳州”
李渊惊疑了一声,非常清楚地记得,那两个告发太子的东宫卫士,就曾亲口说他们行至豳州才改道来了仁智宫。
思及此,李渊抬手一指侍立在殿门口的心腹宦官邱内谒,高声道:“你,去传桥公山、尔朱焕过来见驾。”
邱内谒领命而出,只一会儿的工夫,就一个人跑回来,尖着嗓子喊道:“报报告大家,那那那桥公山还有尔朱焕都死啦!”
李渊瞿然一惊,连连急声喝问道:“快说,他们何时死的!如何死的!”
邱内谒不觉缩起了脖子,怯怯地道:“他们死于前日夜里遭贼人袭击而亡。”
殿内骤然死寂无声。
过了半晌,李渊忽然一袖扫飞了案几上的果盘,怒极反笑道:“声东击西,好厉害的手段啊。”
李元吉再次适时地提醒道:“父亲,儿记得告状者里还有一个杜凤举,要不要把人抓过来盘问”
李渊幽幽地叹了口气:“那杜凤举领赏之后便回了宁州,现在都过去了这么久,只怕已经来不及了。”
他说着,目光转向正襟危坐的李曜:“明昭,你怎么看”
李曜心中哀嚎,你老人家若不愿意面对现实,她又能怎么看想来想去,只得硬着头皮,搬出后世著名影视剧角色的经典台词来应付:“此事一定有一个天大的秘密。”
李渊老脸一黑,肃声道:“别跟为父扯甚么秘密,你来说说,为父百年之后,该把这大唐的万里江山托付给谁”
李曜为难道:“父亲,这般关乎国运之事,明真岂敢枉加论断”
李渊胸腔剧烈起伏了几下,终于坦诚道:“实不相瞒,为父已对你们二哥许以太子之位。”
李元吉见火候差不多了,佯装大惊失色,忙俯身跪拜道:“所谓大哥谋反一事,本来就疑窦重重,如今看来,分明是二哥为夺嫡而发起的一场阴谋,儿恳请父亲彻查,将真相大白于天下,还大哥一个公道!”
此刻李渊苍老的脸上满是纠结之色,只见他颓然地坐在宝座上,声音低哑而沉重:“二郎还在外面领兵作战,调查之事需得从长计议,为父现在只想一个人静静,你们都退下吧。”
即便李渊不愿去查,自然也会有人代劳。
七月初一,仁智宫收到了宁州传来的捷报:杨文干对百家堡久攻不下,秦王率军来援,叛军未战先溃,杨文干不知所踪。
是日,李元吉几乎在同一时间向李渊上报了宇文颖被李世民擒杀的消息。
要知道当初在李渊面前提议活捉宇文颖、杨文干,让他们和李建成当面对质的人,正是秦王李世民。
而现在,宇文颖却死在了李世民的手上。
这种预先开脱嫌疑的伎俩,岂能瞒得过李渊这个n湖
此后两天,李元吉再接再厉,先是向李渊报告宁州人杜凤举已死于溃兵劫掠
第二百五十九章 这如何使得!
秋高气爽,牧草茂盛,终于又到了草原部落马肥兵壮的时节。
只是劫掠几个边境州县,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突厥人物质上的需求和n。
七月中旬,突厥大军兵分五路大举攻唐,苑君璋领两万骑进犯朔州,吐利设领三万骑进犯并州,步利设领两万骑进犯红谷关,欲谷设领三万骑进犯陇州,颉利可汗亲率十万骑直抵原州,试图叩开通往关中的大门。
而吐谷浑汗国的酋长们,看到唐朝疲于招架突厥的攻势,纷纷表示要一雪前耻,本来就爱好趁火打劫的步萨钵可汗慕容伏允自是从善如流,当众撕毁了唐皇李渊赐予的国书,派遣天柱王慕容岩高和党项王拓跋木弥分别进攻岷州和松州,陇右之地岌岌可危。
一时间,战火蔓延千里大地,游牧铁骑所到之处,横尸遍野,血流成河,田宅尽数化作一片焦土
唐都,长安。
烟雨濛濛,殿宇宫墙,亭台楼阁,只余淡淡的轮廓,宛若一幅优美的水墨画卷。
大兴殿东上阁门外,李曜站在一顶宽大的雨伞下,静静地等待一场朝会的结束。
而在她身后双手持伞的鱼玄微,瞪着一对大大的杏眼,不停地朝四方打量,看起来既紧张,又激动。
这个小女冠还是头一次跟随师父入宫,雄伟壮丽的宫殿,大唐的皇家气象,都深深地震撼了她的心灵。
过了许久,朝会终于散场,一片朱紫从大兴殿中鱼贯而出,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携手走在了最前面,看着亲热极了。
李建成一见李曜站在雨中,忙上前关心道:“明昭,你怎么站在雨里这种天气,可要小心受凉啊!”
李曜拉着鱼玄微靠到石阶边上,恭敬地向李建成和李元吉行了一礼,不卑不亢地道:“多谢兄长关怀,明昭奉口谕前来此地面见父亲,见廊道上站满殿前卫士,不敢有损天家威仪,是以才站在殿外。”
李元吉展颜一笑,用大拇指朝身后指了指,打趣道:“说起来,我这几个妹妹,就属明昭你最守规矩,若是换作庐陵、常乐、万春她们,肯定会让把其中几个小子撵到一边,而不是像你这样老老实实站在外面淋雨,所以说,本朝的公主还是张扬些好啊。”
“哈哈哈,三胡所言极是!”
李建成听了,忍不住笑赞一声,又拉着李元吉颇为愉快地去了。
李曜看着太子神采飞扬的背影,无声地叹了口气。
李建成这一次遭到李世民的算计,不但绝处逢生,而且还进一步巩固了储君的位置,可谓是因祸得福。
不可否认,李建成能够把李世民逼到生死一线的地步,绝对算得上当世英杰。
只不过,在李曜看来,李建成似乎吃了一次大亏,却依旧未能再长一智,依旧没有足够的危机意识。
李曜正默然出神,忽然发觉有人在自己身旁停下了脚步,不禁扭头一看,正好对上李世民的一双丹凤眼,连忙施礼道:“明昭见过二哥。”
李世民目光复杂地看着李曜,吐出了一句仅有李曜能听清楚的话:“我错了。”说罢,认真地拱手还了一礼,这才迈着稍显疲惫的步伐离开。
李曜迷惑地眨了眨眼,一时想不明白这个“错”字究竟有几个意思。
鱼玄微在李曜身后嘀咕道:“殿下和秦王看起来都好奇怪呀!”
第二百六十章 荒谬
对于史称“交通中西,功比张骞”的裴世矩,李曜一直怀有敬仰之心。
当年,雄心勃勃的隋炀帝杨广为实现自己开拓西北、吞服西域的宏伟战略,命令时任吏部侍郎的裴世矩前往河西巡视。
裴世矩通过广泛的民间调查,得到了非常丰富的西域诸国资料,并编撰成西域图记进献给朝廷。
回京后,裴世矩向隋炀帝详细列数河湟、西域的风土人情和山川物产,同时提议征服吐谷浑,消除这个威胁河西走廊安全的最大隐患。
隋炀帝深以为然,遂拜裴世矩为民部尚书,致力于重新打通长安往来西域的丝绸之路。
此后,裴世矩运用他精准娴熟的政治谋略,先是引导西域蕃邦归附隋朝,随后游服铁勒诸部攻打吐谷浑,宇文述率领的隋朝大军乘势西征,一举攻占吐谷浑原有全部领土。
再之后,裴世矩又施展离间计,促使西突厥射匮可汗与n厥处罗可汗矛盾激化,从而展开了一系列的惨烈厮杀,长年的内耗严重削弱了突厥人的实力,甚至对未来唐朝灭亡东、西两部突厥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然而,花开生两面,人生佛魔间。
裴世矩不仅会做治世之能臣,同时还有着一个不太光彩的佞臣名声。
他明知隋炀帝好大喜功劳会动摇国本,却不顾劳民伤财,仍然曲意逢迎,投其所好,出了许多令士族庶民都恨之入骨的馊主意。
以致于李曜还没来得及再次开口辩论,素与裴世矩有过结的尚书左仆射萧瑀就忍不住接口道:“夫京师者,为四方之腹心,诸夏之本根,关中乃四塞之地,左崤函,右陇蜀,襟冯太华、终南,背负清渭、浊泾,水环绕,沃野千里,遂成秦、汉帝业之基,而樊邓为中原四战之地,太平盛世为京,倒也无虞,可裴詹事别忘了五胡乱华,倘若将来国衰兵弱之时,夷狄趁机发兵南牧,如之奈何”
萧瑀历经两朝,六任宰相,为唐朝出谋划策,建树颇丰,而他这一番言论,正好指向了迁都樊邓的致命隐患,考虑得不可谓不长远。
裴世矩其实心里并不认可迁都论,他抛出新京以朱圉、上洛为险一说,就是为了掩盖樊邓严重的自然地理缺陷,被老对头萧瑀无情戳破之后,反倒暗暗松了一口气,只当尽了自己太子属臣的本份,遂选择保持沉默不再争辩。
李渊扫了一眼在座几人,郑重地说道:“结合明昭和萧卿的说法,迁都樊邓最大的弊病乃是缺乏山河之固,难以守卫,而关中根本安固已久,朕觉得颇有道理,迁都事关国运,众卿若有异议,尽管直述己见,若是无异议,迁都之事就此作罢。”
话音刚落,侍中陈叔达便开口说道:“秦汉之所以立都关中,因以黄河环绕为池,临不测之渊,群山为方屏障,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天下之脊,中原龙首,可此一时彼一时,本朝初兴之时,萧关西北之地,已多为突厥所踞,自横山以北,又被反王梁师都占去,如今关中门户大开,突厥一旦攻破原州,江山社稷则有累卵之危。
此外,关中地域狭人口与日剧增,耕地却早已开垦殆尽,昔前朝开皇年间,粟米尚可自给自足,至大兴初年,关中所出粮产已不足备水旱赈济之用,隋炀帝遂营东都洛阳,征民夫二百万,大兴土木,转漕东南之粟,沿岸渐次设仓,才稍缓关中就食之急,然蜀道艰险,接济有限,漕运耗费极大,自江淮过汴州、
第二百六十一章 若她是男儿该多好
李曜不紧不慢地说道:“陈侍中的计策虽于今罕闻,却存有两大弊端,如若解决不好,只怕会招致亡国之祸啊。”
“哦”李渊皱头一皱,问道:“这‘两弊’所为何来”
李曜向李渊欠身道:“为了便于诸公理解,明昭需得画图以作示范。”
李渊点了点头,朝侍立于门口的邱内谒比划了一下。
邱内谒心领神会,不一会儿,他就领着两个小宦官拿来画案和笔墨纸砚,并自觉为李曜研起墨来。
李曜撩袍坐到画案前,提笔轻蘸,一面在铺开的画纸上勾勒图案,一面低头说道:“‘以兵为险’之策的难点,在于必须同时具备两大条件,方可奏效。
一,须兵马精锐,二,须兵员庞大,如陈侍中此前所言,樊邓可屯兵五十万众,但请诸位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战事,朝廷为供养这支大军,每年该付出多大的代价呢”
堂内诸人皆开始掐指计算,只消片刻,便听得萧瑀报出了的答案:“臣认为陈公所指五十万之数应为屯兵上限,在太平时期,肯定会裁撤一些兵员,假设以三十万兵与五万匹马来计,岁耗米粮约为三百五十万斛,仅以江淮、樊邓之地岁收,显然还远远不够,故此朝廷仍须举国调粮以济京师。”
“萧公说得没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