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英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江淘

    李曜向萧瑀微笑着点了点头,继续挥毫作画,说道:“但粮食消耗巨大都是其次,迁都樊邓之后,如若不将本朝承袭前隋的府兵制改为募兵制,定然无法满足本朝对兵源的需求。

    而与此同时,朝廷还要谨防禁军势力威胁江山社稷,又须得增加办事环节、增设官僚职位对其加以制衡,如此一来,朝廷的耗费,较之现在只会有增无减,不出数十载,朝廷就会面临三冗之局,即冗员、冗兵、冗费,此乃第一大弊也。”

    封德彝对李渊躬身道:“臣比较赞同贵主关于兵制的论点,若想以兵为险,唯有恢复汉代兵役之制,可这样做的话,本朝迟早会重蹈汉末的覆辙,臣认为只凭此一点,就足以说明这迁都中原之事,断不可行。”

    反对迁都者又多了一人,萧瑀颇为意外地瞥了封德彝一眼,随即接口道:“臣不知兵事,只觉贵主‘三冗’一说,堪为高瞻远瞩,迁都樊邓不能使国家摆脱贫弱现状,还会使得朝廷被迫进行前途未卜的变革,实在是得不偿失。”

    李渊表情上没有任何波动,轻轻捋了捋胡须,说道:“明昭把另外一弊也仔细道来吧。”

    李曜颔首,继续讲道:“如今本朝设有军府六百三十几,关中、河东、陇右三地占了半数,而河南、中原、淮南、江南四地仅占两成,若移都樊邓,就必须将大量兵卒及家眷迁徙至中原,如此,京师的防备虽能得到巩固,却会使国家守内虚外,极易为异族所趁,此乃第二大弊也。”

    陈叔达疑惑道:“历朝历代多采用强干弱枝之策,居重驭轻,以禁军威压四方,为何到得贵主之口,就变成了守内虚外呢”

    其实,陈叔达生性谦和,并非不能容忍不同意见之人,他这“以兵为险”的说法,只是他研究春秋战国及至魏晋南北朝的国家兴衰所得出的个人观点,本就缺乏案例佐证,如果有人能为此指出其中缺陷,向来好学的他,也是会虚心接受的。

    李曜淡淡一笑:“陈侍中请稍候片刻,待我以图解说。”

    陈叔达点了点头,微笑道:“无妨,臣不急。”

    陈叔达跟太子党和秦王党皆无瓜葛,属于当朝典型的中立派,而且其本身又以名士风骨着称于世,所以他所提计策只是为了家国天下,自己观点遭人反驳,非但没有心生反感,反而还为明昭公主独到的见解而暗暗惊叹。

    过了一小会儿,李曜轻轻搁下画笔,坐在宝座上的李渊迫不及待地抬眼朝画案上看去,只见纸上呈现出来的是一副线




第二百六十二章 难得清闲
    雨后初霁,天清气朗。

    明园北苑内静谧而祥和,李曜在安红玉陪伴下,漫步于馨香扑鼻的花圃间。

    温暖的阳光直直泻下,微凉的秋风轻轻吹来,令人感觉莫名的舒爽,安红玉挽着李曜的胳膊,忍不住叹道:“我在这里住得这般习惯,还真有些舍不得离开你了。”

    李曜摩挲着安家大小姐的柔荑,打趣道:“你我的一年之约就快到期了,你该不会是不想回家了吧”

    安红玉故作讶然道:“诶……竟被你发现了!”

    李曜坏笑道:“嘿嘿,如今你已年过二八,听说仍未有人求娶,不如做贫道的门下弟子可好若是你同意的话,就可以永远留在我身边啦。”

    安红玉优雅地甩掉李曜的咸猪手,又补了个大大的白眼:“每年跑到我家提亲的人多如过江之鲫,只是我和我父亲都看不上罢了。”

    李曜把安红玉白皙无暇的下巴轻轻一抬,语带怜惜地说道:“红玉生得如此明艳动人,我若是变为男儿,一定会把你娶了,日日夜夜好生疼爱疼爱。”

    安红玉拍开李曜的手指,娇嗔道:“不害臊。”

    李曜故作委屈道:“我说的可都是大实话呀。”

    安红玉轻啐一口:“无稽之谈。”

    两个活力少女正相互逗嘴逗得不亦乐乎,忽然传来一阵轻轻的脚步声,随即便响起了兰韶英的话音:“贵主,两位小郎君已在白玉楼台等候。”

    李曜颔首道:“知道了,我这便过去。”

    三人结伴朝白玉楼走去,一路上冷冷清清,所遇者寥寥,安红玉见此情形,突然轻哼一声,道:“那些趋炎附势之徒,不来也罢。”

    李曜展颜一笑:“红玉言重了,这只是人之常情而已,难道现在这样不好吗”

    兰韶英习惯性地合十道:“阿弥陀佛,这样当然最好,我都不记得耳根有多久没这般清静了。”

    自从李曜在大兴殿议事堂驳倒了陈叔达的迁都论,常来明园的访客一下子少了十之七八。

    对此,马周私底下悄悄向李曜道破了缘由:“秦王虽功业勋高,但若论朝中威望,太子尤胜许多。”

    当然,无需他人提醒指点,李曜也很清楚武德迁都之议,绝非史书上说的那般单纯。

    李建成支持迁都,不过是为了消除李世民独揽兵权的机会。

    而李曜反对迁都,也只是奉旨为老皇帝李渊排忧解难。

    其实,自唐朝建立以来,李渊对北方一直采取积极防备的策略,并不是很怵突厥人。

    不然的话,原史上这位唐高祖也不会因为听了李世民几句豪言壮语就打消念头。

    只不过,在不知情者看来,李曜这一搅合,却释放出了一种政治信号,让各个派系都对她做出了大错特错的解读,进而将她错误地归入了秦王的阵营。

    而现在秦王一党正遭受东宫的报复和排挤,难免会殃及到她。

    太子、齐王一派自不必说,为了避嫌的中立派,尚未弄清原委的秦王党,同样也不敢轻易来拜访明园。

    所以,为了重塑自身的中立形象,李曜开始闭门不出,甚至连李渊在城南鹿苑举行的围猎活动都被她以柴令武生病需要照料为由推辞掉了。

    所以,她才过上了难得的清闲日子。

    待到登上楼台之时,李曜已经切换成了一副为人尊长的正经模样,柴哲威和柴令武忙上前齐齐行礼:“弟子玄恒,玄宁,拜见师父。”

    李曜点头示意免礼,扫了眼侍立在楼台上的几个颔首低眉的男女,这些人的年纪不过十四、五岁,全都是来自内廷的宦官和宫女。

    一般而言,公主只有出嫁开府,才能单独配备官吏和宫奴婢,然而李曜的身份不仅是公主,还是一个出家人,开府自是遥遥无期。

    于是李渊采取折中的办法,按照公主的规格,给李曜配置宦官宫女作为身边的侍者,并任由她亲自挑选。

    由于涉及皇家的规制,李曜根本无法推拒,便秉着用熟不用生的原则,要来了当初在仁智宫服侍过她的这几人。



第二百六十三章 你朋友何许人也?
    英雌我命由我第二百六十三章你朋友何许人也长安北面,兰池水畔,旌旗蔽日,刀枪林立,一支大军整装待发。

    高台之上,笙歌聒地,鼓乐喧天,唐皇李渊率领百官正为领命出征的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饯行。

    近日来,唐朝战事不利,箫关、阴盘、善和等重要关隘和军镇先后沦陷,陇州、原州全境皆遭突厥铁蹄蹂躏,困守平凉孤城的右监门卫大将军杨屯急遣使向朝廷求援,李渊听取信使汇报后,为扭转局势,决定以李世民为主帅,李元吉为副帅,发兵全力反击突厥,除卫护京师的元从禁军,其他所有尚未参战的关中兵皆已云集此处。

    此外,李渊还诏令陕东大行台右仆射屈突通率领中原军队进驻京师周边城池,以填补讨伐大军出征给京畿地区造成的守备空缺。

    李世民和李元吉头戴锦盔,身披银铠,战袍猎猎作响,瞧来英武非凡,仿若天将。

    李渊亲自将两樽酒水递给两个儿子,随即又接过宦官奉上皇帝御用的龙纹玉曲卮,语重心长地嘱咐道:“世民、元吉,突厥此番攻势之盛,远甚以往,你们务必谨慎用兵,败则退回京畿,扼关而守,胜则稳扎稳打,切忌冒进。”

    李世民、李元吉二人齐齐举樽,高声道:“父亲敦敦教诲,儿定谨记于心,绝不辜负父亲和朝野的厚望!”

    父子三人仰头一饮而尽,李世民面朝台下,忽然朗声道:“大唐的将士们,突厥犹如禽兽,烧杀掳掠,罪恶滔天,我们该做甚么”

    声音刚落,李元吉立马振臂一吼:“戮杀北狄,报仇雪恨!”

    “戮杀北狄,报仇雪恨!戮杀北狄,报仇雪恨”

    关中将士热血沸腾,齐齐高呼,声震长空。

    李世民和李元吉按照约定俗成的惯例鼓舞完士气,相继走下高台,跨上战马,李世民扬鞭一指前方:“出发!”

    随着一声令下,铺天盖地的大军犹如洪流涌动,浩浩荡荡地朝西北方向行进。

    眼见军队渐渐远去,李渊下了高台,正要登上御辇,起驾回京,忽然瞥见一小队人马朝自己直奔而来,待到来者们及至近处,再定睛一看,立刻认出当先一人,正是他最宠幸的女儿明昭公主。

    李曜一勒马缰,青海骢长嘶一声,人立而起,前蹄未落,李曜已跃至李渊面前,俯身一礼:“明昭见过父亲。”

    “平身吧。”

    李渊伸手虚扶,关切地问道:“阿蚺的伤寒好了么”

    要知道,在中国古代,伤寒一直是致死率比较高的传染病,李渊没敢去探望,而奉旨前去诊断的御医也被李曜以亲自治疗为由给打发走了,因此他完全了解不到外孙的病情状况。

    但事实上,柴令武只是患了普通感冒,早在李曜请假后的第二天就活蹦乱跳了。

    李曜眼不眨心不跳地应道:“回禀父亲,阿蚺现已完全康复。”

    自从“杨文干事件”结束之后,她就对李家兄弟之间的权利争斗唯恐避之不及。

    而她之所以谎报孩子的病情,故意缺席在李渊举办的围猎活动,就是不想去看那场“劣马三蹶秦王”的丑陋闹剧。

    毕竟,“玄武门之变”已经无法避免,李渊对她的宠幸也维持不了几年。

    正所谓“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与其把未来的前程和梦想寄托在别人身上,还不如好好壮大自己的实力。

    李渊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别有深意地道:“这就好,所幸你没有陪朕游猎少陵原,而是留在了家中,否则你很可能会目睹到你那三个兄长的精彩表演啊。”

     



第二百六十四章 槊杀敌酋
    英雌我命由我第二百六十四章槊杀敌酋李曜轻装简从,不多时便追上了携带辎重粮草行进的大军。

    此番跟随李曜出行的人,除了安红玉、兰韶英、高烈、张无铭、张玄妙五个身负武艺之人,还有十二名从未执行过任务的东风堂新手,各个骑乘良骏,行动矫健,引得沿途无数唐军将士为之侧目。

    李曜策马驰到并辔而行的李世民和李元吉旁边,在鞍上微微一欠身,持缰作揖道:“二位兄长金安。”

    李世民上下扫了眼李曜全身,疑惑道:“难道父亲准许你随我们一起参战么”

    李元吉也注意到李曜一副将欲远行的架势,故意作出一副失落的样子,用略带调侃的语气说道:“哎!为兄还以为你是专程跑来给我们十八里相送呢。”

    李曜笑道:“实在抱歉,明昭只是过来找你们取一些物件。”

    李世民和李元吉对视了一眼,奇道:“你想要何物”

    李曜从腰间锦囊里取出李渊的手谕,并递到李世民手中,说道:“我需要皮铁甲胄十八具,骑弩三十六副,弩箭一千支,马槊十六杆,长枪两杆。”

    李世民把手谕仔细看了一遍,随即传给李元吉阅览,又朝李曜身后那些挎刀负弓的男女随从们望了两眼,这才问道:“你欲往何处去”

    李曜把自己准备协助唐军夺回陇州及出关赶赴河西之事说了,李世民皱了皱眉,叮嘱道:“若在陇州,柴嗣昌肯定能护你周全,倒是不用太担心,但你出关之后,就要多多小心了,最好尽量避开胡人的骑兵,能不交手就绝不交手。”

    李曜微笑着点头道:“多谢二哥关心,明昭晓得了。”

    李元吉不屑地睨了李世民一眼,随即把手谕交还给李曜,便朝身后一招手:“来人。”

    数员浑身贯甲的将领立刻拍马上前,齐齐问道:“大王有何吩咐”

    李元吉眼睛扫过他们,举鞭依次指向其中四人,点名道:“宇文宝、薛万彻、李义立、独孤达,明昭公主奉诏出关督察陇右诸州军事,尔等挑选四百猛士组一卫队,负责全程保驾,若是明昭公主有所闪失,自己提头来见寡人!”

    齐王府四将声如洪钟,抱拳道:“是,属下一定不负大王重托!”

    李曜苦着脸道:“父亲的手谕里并没有同意调兵一项呀,四哥这般安排……似乎不大好吧”

    李元吉摆了摆手,不以为然地笑道:“如果父亲他老人家知晓为兄派兵保护你,说不定还会夸奖为兄几句呢。”

    毕竟说得再多,也不如行动来得实在,李元吉的大方之举,一下子就把李世民此前那一番关心话语给比了下去。

    李世民脸面登时有些挂不住了,赶紧有样学样,扬声唤道:“薛万均,张士贵,李孟尝,梁建方!”

    “末将在。”

    薛万均等四将迅速靠拢过来,李世民郑重其事地道:“你们速领八百玄甲精骑随同明昭公主西行,一切事宜皆听从明昭公主的指示,都听明白了吗”

    李曜听了,忍不住插口道:“二哥,调动八百玄甲军士会不会太多了”

    李世民语气不容商量:“无妨,你只管指使便是。”

    他说着,挥手催促四个犹自面面相觑的秦王府将领:“还不快点行动!”

    薛万均四人齐声应道:“末将遵命!”

    待到人员装备皆已就绪,李曜与李家两兄弟简单言语一番,便拱手作别,策马先行。

    然而没过多久,李世民又单骑追了上来,把李曜唤到路边,解下腰间柄鞘镶满金银珠玉的环首横刀,往她怀里一抛。

    李曜接住宝刀,吃惊地问道:“这是何意”

    李世民乜了一眼远远观望的四个齐王府将领,轻声道:“此刀削铁如泥,价值千金,乃是本朝铸刀大师綦毋元忠亲手打造而成,权当报答你成功谏阻迁都,为我解除忧患的谢礼。”

    李曜知道李世民会是最后的赢家,可她一点都不想再给自己惹来朝野非议,于是双




第二百六十五章 莫非世道变了……
    突厥人正面作战并不比唐军更勇猛,但若论起逃跑的本事,唐军就远远不及了。

    突厥军队溃败时,经常化整为零,逃得一个比一个快,以致唐军每次获胜,都无法全歼他们。
1...5253545556...1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