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吃点吧,出门一趟估摸着你也没吃好。”胤禛把饼递给十三。
自己也拿了一块,放在嘴里。
嗯,真硬,咬不动。
胤禛又换了一边牙齿继续咬,结果还是咬不动。
最终胤禛还是悻悻的把干粮给放了回去。
结果一抬头就看见十三在那儿,把干粮咬的嘎嘣嘎嘣的。
一口就能撕下一块饼来。
肯定是十三的饼比较软和,绝不是自己牙口比不上他。
胤禛看着十三跟狼崽子撕肉似的,撕着嘴里的饼。
精神却慢慢的放松了下来。
吃到最后,一张饼只剩了一小半,十三使了使劲,最后这一口怎么也没有咬下来。
“四哥,你家这饼咋这么硬,都咬不动。”十三放下嘴里的饼说到。
咬不动你不也吃了一大半了。
“苏培盛,去要一碗消食汤。”胤禛没有理会十三的话,转头跟苏培盛说了起来。
苏培盛跟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拿了一碗消食汤,“爷,福晋早就吩咐了,一直在炉子上温着呢。”
“福晋连这也想到了。”也是干粮这么硬,谁也知道不好消化。
十三吃了些东西,瞧着总算不像刚进来的时候脸色那么难看了。
这会儿又喝了一碗汤,顺了顺肚子,瞧着神色舒展开了。
“四哥,弟弟真是苦啊。”十三说着挠了挠头。
胤禛眼看着十三从头上揪下一绺头发。
清朝的发型并不像电视上演的那样,而是从头顶扎上一根很细的辫子。
要求发尾能够穿过铜钱孔。
可即便只有这么少的头发,十三居然还是能从头上揪下一绺头发来。
可见这孩子已经愁成什么样了。
十三停了会儿又说,“太子现在跟皇上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了,弟弟整日身处他们两人之间,实在是精疲力尽。”
胤禛没有说话,该说的自己都说过很多遍了,剩下的只能靠他自己想明白。
十三也知道,胤禛都跟他说过很多次需要怎么做。
这会儿他也不用胤禛在说什么。
只是想要一个听众,想要把心中的烦闷全都说出来。
“弟弟只是有些心疼太子,明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现在却活的连狗都不如。
太子跟皇上两人较劲呢,明知道自己必输无疑,太子还是义无反顾的去做了。”
胤禛听到这里才说到,“你是不是知情不报了。”
十三默了一瞬才轻轻的点了点头。
接着就解释道,“四哥,弟弟不是想要跟皇上对着干,弟弟只是太累了,明明那么多兄弟,为什么皇上偏偏选了我,我不想再掺和进去了。”
胤禛叹了口气说到,“爷知道你的想法,可是皇上不会换掉你的。”
十三霍的抬起头来,直盯着胤禛问到,“为什么,四哥,为什么皇上非得选我。”
胤禛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到,“因为你的心性最合适不过,没有人比你更合适。”
十三这才颓然的低下头,一句话也不说。
“好了,天也不早了,你早些休息吧,我叫苏培盛给你收拾了院子出来。”
等十三歇着了,胤禛却又睡不着了。
他在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
今天早上,御驾到了郊外,胤禛跟众皇子一起去接驾。
回宫后,皇上却只叫了自己面圣。
胤禛随梁九功进到南书房,里面康熙老爷子已经坐在棋盘边喝茶。
“老四来了,坐,跟朕摆一局吧。”
胤禛没有推辞,做到了康熙的另一边。
“前些日子,朕听小太监说了一事。”康熙一边摆着棋子一边跟胤禛把原本家有良田百亩的小太监,讲的那件事说了一遍。
胤禛手里拿着棋子,陷入了沉思。
康熙见他如此,也不去催促,只在一旁端起茶水,慢慢等他。
大约一盏茶的功夫,胤禛才落下棋子。
康熙老爷子笑着问他,“想到了什么。”
胤禛神色自若,沉声说到,“回父皇,儿臣从权贵圈地想到了赋税和吏治。”
顿了会儿他又说到,“这两样都不是能够立竿见影的事情,赋税可以通过改制,慢慢渗透影响,最后到能够做到田多者多交税,田少者少交税,可吏治却不同,吏治毕竟是治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这一点想要根除却是难了。”
康熙也知道这个道理,因此他半点没说吏治的是,“嗯,那等你回去,写一份关于赋税的条陈呈上来。”
胤禛回,“是,儿臣知道了。”说着就要走。
康熙老爷子给拦了,“不必着急,你也说了,这是一件长远的事情,一时半会儿的做不成,跟朕把这盘棋下完再走。”
。
第二百三十四我们都不是人
等胤禛离开,康熙老爷子才小声说到,“老四倒是个做实事的,就是还不够稳重,是个急性子,再看看吧。”
胤禛回去后,还没到家门口,就说到,“苏培盛,去叫几位先生到书房里一聚。”
说完自己先跳下马,一路快步走回书房。
等邬思道等几位先生进书房的时候,就见胤禛正坐在上首,书桌上满满的铺着户部历年的税收数据。
几人还待行礼,胤禛摆了摆手指着下面的位置说到,“坐,都坐。”
等人都落了座,胤禛才重新开口,“今日召集诸位,是有一事讨论,你们看。”
说着叫苏培盛把相关资料都分给诸人。
众人接过手里的东西,都认真看了起来。
几人有些不解,手里的资料都是户部的,主子爷这是想做什么。
只邬思道稍稍看出了点眉目,这所有的资料都围绕着赋税两个字。
主子爷大约是想要改制赋税。
过了大约一盏茶的功夫,胤禛才说,“诸位也都看了资料,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众人面面相觑,只邬思道稍稍沉思了会儿问到,“主子爷,可是有关赋税的问题。”
胤禛点头,邬思道这才徐徐说到,“咱们的赋税还是沿用了前朝的规矩,如今我朝江山稳固确实该做调整了。”
胤禛跟众人讨论了一下午,知道晚饭时间才说,“诸位把心中的想法都总结一下,到时候写给我看看。”
又给众人赐了饭才去了后边。
静娴正叫了膳,就听门口小丫头通报的声音。
“你倒是来的巧,怎么没在前边吃。”
胤禛笑说到,“这不是想着你自己在这吃饭,没人陪吗。”
旁边弘晖、弘昀、布尔和、弘时。。。。。
我们都不是人是吧。
“嗯,爷不过来,确实没人陪,吃饭都不香了。”静娴拉着胤禛的手,叫他坐下。
四哥孩子继被亲爹无视之后,又被亲娘无视了。
啊摔,我们还是不是你俩亲生的了。
胤禛在孩子们面前一向随和,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那些规矩。
吃着饭呢,他就跟弘晖几个问到,“你们觉得我朝赋税政策如何,可还有能改进的地方。”
这问题是问的弘晖跟弘昀,哪怕是静娴觉得自己来自未来,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她都不能随意开口。
毕竟静娴并不了解现在的赋税政策如何,不能依照实际情况来提出可以行之有效的政策。
可弘晖跟弘昀却在户部呆了这么久,别的不多说,赋税政策这一块还是明白的。
俩人没有贸贸然的开口,低头沉思了会儿,俩人对视一眼,弘晖才开口说,“要说赋税,儿子以为首先就要打破权贵圈地的问题。
有爵位的人家都是不用缴税的,可他们明明只有一少部分人,却占据了一大部分土地。
而这部分土地却又产出了大部分的粮食。
阿玛,儿子以为这里急需要改变。”
胤禛没有说什么,又去看弘昀。
弘昀没有说话,只在底下拿脚踢了弘晖一下。
胤禛的眼神多尖啊,一眼就看透了俩人的小动作。
他也不说破,这是兄弟两人之间的小交流。
两人感情好也是他乐见的。
见弘昀不想出头,胤禛又看向弘晖。
弘晖有些不好意思,抬头看了看弘昀确实不想开口才又说,“儿子以为,不仅仅是田税,还有丁税也需要修改,很多普通百姓田地少,家中人口却多,丁银拿的就多,就会造成大批人口流亡。丁银若是可以固定下来,不再随人口上涨,这个问题就能够很好的解决。”
胤禛笑着点了点头说,“你能想到这么多已经很不错了。只是一点,若是制止权贵圈地,甚至是权贵,官员也需要缴税,这一点可就难办了。”
毕竟这几乎就是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利益集团。
“再难也得一点一点的来,这件事情并不能急,急则生乱。至于你说的丁银倒是可以着手准备。”
弘晖点头,也不再说什么,一家子这才开始好好吃饭。
静娴有些不高兴,“你看看你,非得吃饭的时候说事,你尝尝桌子上的菜,哪个还有点热乎气,都凉了。”
胤禛一边给她陪不是,一边吩咐苏培盛把菜端下去又热过了。
几个孩子假装看不见自家阿玛跟额娘之间的粉红气氛。
飞快的喂饱了自己,把筷子一丢就跑了出去。
“大哥二哥等等我。”弘时人小腿短,这会儿撵不上前面的几个,正急得吱哇乱叫。
布尔和在后面,一把把他抱了起来,运起轻功,飞快的追了上去。
弘晖跟弘昀在前边不知道嘀咕什么,勾肩搭背的。
胤禛从窗户看着几个孩子,嘴角的笑意晕染开来。
真好,这几个孩子都没有跟自己这些兄弟们似的,表面上看起来不错,私底下都恨不得弄死对方。
事实上弘昀正在跟弘晖说,“大哥,你那个匕首,就是额娘给你那个,弟弟可是眼馋好久了,今天弟弟可是卖了你一个大人情。”说着眨巴眨巴眼睛,冲着弘晖挤眉弄眼的。
弘晖正要说什么时候后面布尔和过来了,“好你个弘昀,额娘不是每个人都给了吗,说的好像就给了大哥,没给你似的。”
弘昀笑说到,“好东西谁还能嫌多啊,要是大姐你把你的匕首也给我,我会更高兴的。”
弘晖哪里能不知道弘昀这是故意这样的。
他不想抢了自己的风头,因为他知道,自己才是王府嫡长子。
可自己又哪里会在意他是否抢自己的风头,自己看着他出息了,难不成还能不高兴啊。
自己那是巴不得他能出息。
弘晖笑着看了眼布尔和说到,“好了,我的小姑奶奶哎,你又不是不知道他,就是个眼皮子浅的,什么好东西到了他的眼里,他都巴不得搂进自己怀里。”
布尔和这才“哼”了一声说到,“弘昀,我的匕首也不是不能给你,反正你也不爱用娘们唧唧的鞭子,不如把你那根牛皮的鞭子给我吧,咱俩换换。”
。
第二百三十五罗马来人
广州的夏日来的特别早。
旁处都还是能穿夹衣的天气,广州码头上就已经有不少打着赤膊,扛着货物来回穿梭的苦力了。
张奇是个小包工头。
大清早的,张奇就领了一群人来码头上找活干。
“我跟你们说啊,这码头上最好干的活就是洋人的活,不仅货多钱多,还经常能领着赏。你们几个新来的注意点,听不懂人家说什么不要紧,旁边一般都是带着翻译的,很少有单独的洋人船只。也不知道人家那洋话是怎么学的,屋里哇啦的人家就能给听懂。”
说到这儿,张奇突然反应过来,自己跑题了。
“行了,反正你们要是听不懂就去找洋人身边的黑头发的人,那些一般就是咱们自己朝的,有什么注意的人家都会跟你们说清楚,毕竟都会有很多贵重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