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清穿的日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爱吃虫




第二百三十七闲话
    


    “回皇上,儿臣以为是我大清对待洋人太过优容了。”

    胤禛沉默了一瞬,才又开口说道,“广州城里洋人滞留的太多了,可以规定一下,想要长久留下来的人可以在城内住下来,而像是因为商业,总是来往于两处之间的人就不允许再留下来了,只能在码头一片逗留。”

    康熙点了点头说道,“嗯,近来西洋来人繁杂,确实会带来很多隐患,你这样处理就很好。那就按老四说的,张廷玉拟旨发过去吧。”

    在大清这片土地上,自古至今都是以天朝上国自诩,对于洋人他们其实是并不怎么看得起的。

    不过是蛮荒之地,向往我大清的土地,向往我大清地大物博。

    若不是看在他能能给大清带来不菲的税收,早就把他们全都赶走了。

    哪里还能容他们在这里放肆。

    闹事的首犯多罗被抓,尼克因为早有准备,倒是逃了出去。

    再后来罗马天主教教皇,发来信函与大清交涉几次,最终才把多罗又给赎了回去。

    康熙老爷子最近心情不错。

    不知道是不是那一次,康熙在德妃宫里说起老八的事,叫黄御医去给老八看了看。

    虽然并不像康熙老爷子那样认为的是老八不行,但至少知道了老八后院这些年一直没个孩子的原因。

    打那之后康熙老爷子就又愿意往德妃宫里常去坐坐了。

    虽然并不在这儿过夜,但能一个月里过来三四次,吃个饭,说个话,那也是好的。

    到了德妃现在的年纪,就算康熙真的留下来过夜,那也不会有什么宠幸,多数还是便宜了宫里的其他人。

    所以德妃也不去强求,只皇上常来吃个饭,不会忘记自己就满足了。

    中秋将近,前段时间前朝事多。

    康熙有段时间没怎么来后宫,康熙平日里虽然随性,但该守的规矩却一点不少。

    德妃并没有觉得,康熙一回宫就会先到她这里来,毕竟一连多日没有招人侍寝,皇上也得松散松散。

    谁知那日将近中午,德妃正歪在榻上,手里一边胡乱的缝着一件衣服,一边想着中午该吃什么。

    就听外边太监高声唱到,“皇上驾到永和宫。”

    德妃连忙撂下手里的东西,只来得及抿了抿头发,理了理衣服上的褶子。

    就要急急忙忙的往外边去。

    德妃身边的嬷嬷连忙叫住了她,“娘娘,都快中秋了,天气这么凉,您这样出去,到时候着凉了可怎么办是好。”说着给德妃披了一件外衣才放她出去。

    这边德妃才掀了帘子,就见外面万哈硫氏等人已经在院子里站着了。

    德妃连忙快走几步,打头走到永和宫殿外等着。

    刚一出去,就看见一群人拥簇着康熙远远的来了。

    及至眼前,众人都福身行礼,“见过皇上,皇上万福金安。”

    康熙笑着上前拉了德妃起来,打发了众人,这才跟德妃一起往正殿里去。

    到了堂屋,康熙立马感觉到一阵暖意。

    原来德妃这里虽然还没有烧起地龙,但却已经安了一个炭炉。

    康熙笑着说道,“你要是冷了,就叫伺候的人给你烧上地龙就是了,做什么点个炭炉,到时候烟熏火燎的,你哪里受得了。”

    德妃轻笑一声说到,“那妾身可要谢谢皇上了,妾身自来身子骨就弱,这天儿啊,一开始范凉就受不得,要么还得是皇上心疼妾呢,您瞧瞧妾身这俩儿子,哪里能想到炭炉子烟熏火燎的。”

    康熙目露得色的点头说道,“可不是嘛,老四跟十四年纪小,想不到这么多也是有的。”

    俩人说着话,里面出来一个小宫女。

    德妃接过皇上褪下来的外衣,交到宫女手里,又把自己身上的外衣递给小宫女。

    只穿着半旧的宝蓝色褂子,康熙也只穿着家常的石青色暗花盘龙袍子。

    俩人又往暖间走去,里面温度倒是比堂屋暖和一些。

    小宫女领人进来给桌子上上了茶,又上了几个碟子,这才带着人出去。

    康熙来的突然,德妃没来得及收拾,因此康熙一进来就看见榻上的衣服。

    他捡起来看了看,指着衣服上的针脚笑到,“这可不像你做出来的样子啊。”

    德妃抿了抿嘴角,在对面炕上坐了,这才抬起头来笑着说了,“妾身年纪大了,眼神不如以前好,这种精细活还真是做不了了。”说着接过康熙手里拿过衣服,看了看才放到一边。

    要知道德妃是内务府包衣出身,没怎么读过书,也就是进宫之后随大流开始抄写佛经才稍稍识的几个字。

    因此平日里无事,也只能做做针线。

    有时还能跟宫女打个叶子牌。

    可是宫里的宫女都是人精,打起叶子牌哪里会赢她。

    每次都是德妃赢,次数多了德妃也觉得有些无趣。

    康熙怕她整日做针线坏了眼睛,因而拉着她的手说到,“别整日坐在宫里,针线做的多了,当心坏了眼睛。”

    忽的又想起桂花这个时候开的正好,“明日,朕给你这里搬几盆桂花过来,这时候桂花开的正好。”

    德妃立马开心了起来,八月桂花飘香,德妃也是稀罕的。

    可是德妃从来谨小慎微,很少提出什么要求。

    康熙也是知道她的,因此直接赏了她。

    坐了会儿康熙又说,“赶明儿没事,你就去太后宫里坐坐,陪着太后说说话儿也好,总好过你自己一个人总呆在这里。”

    德妃笑着点头,又说起来,“妾身知道了,前日妾身还去了太后娘娘宫里,娘娘慈和,宫里的姐妹都爱去跟娘娘逗个趣儿,娘娘宫里热闹呢,只我一人懒怠,旁人都玩升官图,妾身懒得玩,到跟太后娘娘完了两把围棋,可惜我们娘俩都不擅长,玩了一会儿就放下了。”

    康熙哈哈笑了两声,“嫡额娘的水平,汉话都还说不好呢,围棋更不用说了,你能跟嫡额娘玩这个,可见你是真不擅长。”

    德妃也笑了起来,“可不嘛,妾身棋力不济,还是太后娘娘让着妾身呢。”

    。





第二百三十八圆明园?
    


    康熙乐呵呵的说到,“行了,你呀要是真想下围棋,一会儿朕叫梁九功给你送几本棋谱过来,不然你这样自己胡乱下,能下的好才怪了。”

    德妃恭敬的行礼说到,“那臣妾可得谢皇上恩典了。”

    俩人吃了饭,德妃秀气的打了个哈欠。

    康熙也不离开,一块躺在榻上,闭目养神。

    及至午休起来,康熙拉着德妃的手说到,“瞧着你最近气色稍差,可是身子哪里不舒服。”

    德妃心里一暖,皇上现在虽然爱那些个鲜嫩的,可自己毕竟与他生育了好几个孩子,可见在他心里边还是不一样的。

    “回皇上,臣妾这身子骨就是这样,天气一凉就瞧着气色差点,到没有什么大问题。”

    康熙今日没什么大事,倒也愿意在德妃这里歪缠,“天一凉就气色差,可见你这是气血不足了。”

    说着捞起她的另一只手来试了试,“果然是凉的。”

    说着康熙转头跟德妃身后的嬷嬷说到,“你们做奴才的也得照顾好主子,以后你,就你,以后每日午后等你们主子歇过了晌觉,就提醒她出去走走,御花园里又没什么人,活动活动身子骨才好。”

    德妃听的心里热乎乎的,只是几句家常的关心话,居然就叫自己感动莫名。

    康熙看着她的神色,哪里能不知道她心里的想法。

    因而神色也愈加的温和,德妃一向都是知情识趣的,康熙有些话也愿意在她这里说,因为他知道德妃不会把自己的话传出去。

    在德妃心里,第一重要的是自己,连两个儿子都得往后靠。

    所以虽然前些年德妃糊涂过一阵,但自己还是愿意给她机会。

    “咱们啊,都上了年纪了,儿孙也都大了有自己的家了,也用不着咱们再去着急,你且好好将养身子,享福的日子还在后面呢。”康熙温言道。

    德妃神色动容,“皇上也得保重身子,您跟孩子们都好,妾身才能放心啊。”

    康熙叹息一声,难得的有些感伤,“朕这些兄弟老臣们,一个一个的接连走了,朕这心里难受的很,咱们这年纪也大了,说不好哪天也两腿儿一蹬去了。。”

    德妃吓了一跳,屋里只苏培盛跟嬷嬷在,俩人也吓得赶紧跪了下来。

    “皇上,您可是万岁爷,哪里能。。哪里能。。”德妃有些着急,说的前言不搭后语。

    康熙失笑,伸手把她拉了起来,“好了,瞧把你们吓得,朕又没有怪罪,朕说的也是实话,哪里能有人真的千年万年的长在这世上呢,早晚有这么一天罢了。哎。。”

    德妃知道,康熙这是又想起裕亲王福全和恭亲王常宁了。

    要说康熙的兄弟本就不多,活到序齿的带上他自己不过也就四人。

    现在这三个兄弟全都去了,只剩下康熙一人。

    他心里有些难过也是实属正常。

    因而德妃赶紧好言相劝,“皇上身子骨强健着呢,每年秋狩皇上总能比过那些年轻人,说什么丧气话呢。”

    德妃也不说什么万岁万岁万万岁的话,她知道这样的虚话康熙不爱听,因而只说旁的,“您瞧瞧,妾身这么病歪歪的样子都没有这么丧气呢,妾身还想着能长长久久的跟着皇上享福呢。”

    康熙这才转了神色,看着脸上有了些欢喜的劲头。

    康熙笑着点了点德妃说到,“你倒是知道朕的心思。”

    康熙顿了顿又说,“等进了腊月,朕去园子里,你也跟着过去吧,园子里腊梅开的不错,还能看看冰嬉,热热闹闹的你也去散散。”

    德妃当然愿意跟着去,在宫里住的憋屈,哪哪都是宫殿,天天看不见外面,整个人都抑郁了。

    园子里多好,景多房子少,自然比这皇宫少了几分局促。

    不仅如此,康熙近些年也愿意往园子里去,宫里已经住的少了。

    说到去园子里住,康熙又有些来了兴致,“孩子们大了也该有个自己的园子,朕瞧着畅春园近处倒还有几处废弃的园子,朕已经着人收拾去了,到时候给孩子们赐下去,倒是便宜。”

    德妃简直乐傻了。

    皇上看起来果然还是更看好自家的孩子,不然怎么会如此优容。

    其实德妃也知道,皇上能优先想到自己,还得是沾了老四的光。

    因而也愿意给他说好话,“皇上,等老四家的园子起来了,咱们也去他园子里转转,总听说老四眼光好,这么多年臣妾也没怎么见识过。”

    说起这些儿子来,康熙老爷子还真是最满意胤禛。

    主要是他太会装模作样,总是一副兄友弟恭,孝顺的模样,办差又有能力,能把交代的事情都办好。

    哪个上位者能不希望自己手底下的人能吃苦耐劳干活好,还不争不抢啊。

    所以说胤禛是真会揣摩上位者的心思。

    康熙这点心理他是琢磨的透透的。

    晚上的时候,宫里就传出话来了。

    康熙老爷子叫了工部,去收拾前朝废弃的园子。

    几个皇子阿哥们心里都有些期待,这么好的地方,要是自己能得了,那离着皇上可就近了。

    虽然多数人都想着要个园子。

    却还有十四想的是自己长这么大了,还连个正经差事都没有。

    别看修园子瞧着像是个苦差事,其实不然。

    修园子这活油水最足了。

    自己一直没和正经差事,连个挣外快的地方都没有。

    光靠着那点冰敬碳敬,自己出去耍耍都不够。

    好在皇子府上的花销走的是内务府的公账,不然十四这样的八成连老婆孩子都养不起。

    就算这样,也经不住十四左一个右一个的往家里抬人,这日子也是过得结结巴巴的。

    好容易有个油水足的活,十四还真是动了心思了。

    当天晚上听说了这事,他就难得的带了东西去胤禛府上求见。

    胤禛得到消息比他要早,这会儿还在想,皇上是从娘娘那里离开后宫里才传出来要修园子的话。

    回了乾清宫,娘娘还得了赏。

    会不会是娘娘在皇上眼前说了什么。

    。






第二百三十九这到底是不是爷的亲弟弟,好想打他一顿怎么办
    

1...7071727374...1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