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到十四过来,胤禛还想着难不成十四对这几个园子也有兴趣。
谁知道十四一进来就说到,“四哥,您看弟弟我这么大了,连个正经差事都没有,弟弟想着这不父皇要修园子,不如弟弟过去搭把手。”
胤禛哪里不知道他的心思。
一想就明白他这绝对是看上修园子的油水了。
该没等胤禛说话,十四又开口说道,“四哥,您也是知道弟弟的。弟弟别的能耐没有,帮着皇上看个园子还是能的,这点小营生您跟几位哥哥也看不上,就叫弟弟去呗。”
胤禛原本还想着去跟康熙说说,看能不能帮十四一把。
谁知道自己还没开口,就被十四堵了,什么叫自己这些当哥哥的看不上。
谁家还能嫌银子少了不成。
虽然自己确实是看不上,但那也不能就这么大大啦啦的说出来吧。
你这样说,我告诉你你会失去这个机会的。
十四看着他四哥的脸立马黑了下来,心里也有些忐忑。
原本没想说话,谁知嘴皮子不听话,嘚嘚嘚的又是一句,“四哥,你是有差事的,哪里知道我们这些没有差事的阿哥们的辛苦,好容易有这么次机会,您就高抬贵手,给弟弟吧,再说了弟弟也是想着补贴一下家用嘛。”
胤禛沉声说了一句,“你这是想补贴家用吗,你这是想中饱私囊吧,再者你这银子最后去了哪里,真能用在府里吗。”
十四高昂着头,有些不耐烦,“那还能咋样啊,再者什么叫中饱私囊,儿子贪老子的也能叫贪啊,四哥你这话说的可不对。”
胤禛被他这个理所当然的模样给噎住了。
这到底是不是爷的亲弟弟,好想打他一顿怎么办。
怎么一个爹妈生的,这脑子能差这么多。
难不成是生十四的时候,额娘忘了把脑子也生给他不成。
简直叫人无语。
十四还不知道这会儿他四哥心里已经在想着如何暴揍他一千遍啊一千遍。
还在那继续嘚嘚,“四哥,你看看,你看看弟弟府上,那么多人,弟弟真是没个收入不成啊,今天这个跟我要个赏,明天那个跟我要个花的,弟弟我是真的苦,这日子没法过了都。”
胤禛腹诽到,难不成这些不都是因为你自己的原因吗。
你要不是这么贪心,见着个好的都想要,府里没抬这么多人,哪里能过得这么拮据。
再者你这是个什么意思,想叫你四哥我给你养着吗。
什么叫你的日子没法过了,之前看你小日子过得不是挺滋润吗。
胤禛到底是想着十四是他亲弟弟,没有直接拒绝。
“成吧,我去问问父皇,到时候父皇给不给你可就不是哥哥我能说了算的。”
十四听胤禛这么说,脸上立马看着高兴了起来,“四哥,弟弟在这儿先谢谢您了,有您出马哪里能有不成的,弟弟可等着你的好消息了啊。”说着连蹦带跳的窜了出去。
胤禛好悬没被他气了个倒仰,这到底是个啥。
十四是知道他四哥的,这个人只要说没有当场拒绝,那就是有很大的可能会做成这件事。
他四哥这个人别看着在兄弟中好似不起眼,其实不然。
就看他这么多年干的事情就可以了,没见过他哪件事干的不成的,只要他想的,他都能想方设法给完成了。
所以十四听胤禛这么说,才高高兴兴的颠了,这事情有门啊。
十四颠了,却把胤禛给晾在那儿了。
胤禛倒是说话算话,半点也不拖沓,第二天一早就去了宫里。
康熙老爷子正吃早膳呢,见胤禛进来指了指下面的椅子说到,“坐,这么大早上的来,吃了没。”
胤禛行了礼,也没跟康熙客气,一屁股坐到桌子跟前,“父皇,儿子正好没吃呢,可来父皇这里蹭一顿了。”
说着就端着碗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其实胤禛哪里能没吃饭,不过是要进宫,所以没好好吃罢了。
这会儿看见皇上这里的汤,他早就觉得嘴里边干的难受了。
所以才端起碗来,三两口喝了一大碗汤。
康熙看他吃的痛快,心里边也高兴。
毕竟没有哪个当阿玛的,希望看着自己的儿子跟自己见外。
他瞧着胤禛吃的香甜,还乐呵呵的跟梁九功说,“再去给老四盛一碗。”
胤禛连着吃了两碗汤,才感觉肚子里熨帖了。
这会儿往椅子背后一仰,腆着个肚子舒服的喟叹了一声。
康熙差点没被他这副样子给逗乐了。
指着他乐道,“行了,有什么事情就说吧,到朕这里来蹭吃蹭喝来了你还。”
胤禛这才从袖子里拿出一本奏章,“回父皇,儿臣前段时日将关于赋税的问题总结了一下,今日特来给父皇过目。”
怎么你们以为我大四爷会直接跟康熙说,修园子的事情交给十四吗?
哈哈哈,太天真了你们!
怎么可能呢,我大四爷可是出了名的谋定而后动,怎么能干出这么没技术含量的事情!!!
胤禛把奏章递给旁边的梁九功。
康熙也来了兴致,这件事虽然不能说是立马就能立竿见影的见到效果,但却也是一件不能等闲视之的事情。
毕竟赋税乃是国之根本。
康熙接过来仔细翻了翻。
胤禛趁着他翻看奏章的时候,又捡起筷子就着桌子上的饭菜吃了起来。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康熙才放下手里的奏章。
“嗯,朕看了,做的不错,这件事就交给你了,今年年底估计是不成了,明面年底之前把现有的人丁统计出来。”说着康熙把奏章递了回去。
胤禛接过来也不说走,还在那坐着。
康熙又问,“怎么还有什么事情?”
胤禛这才说到,“会父皇,昨儿个晚上十四弟来儿臣府上了。”
说着他沉吟了一会儿又说到,“儿臣瞧着十四弟这样一直没个差事也不是个事儿,整日的这么游手好闲的,还养成了眼高手低的毛病,不知父皇可有什么简单的营生叫他练练手。”
康熙一听就知道,这肯定是十四跑他四哥家里要差事了。
。
第二百四十清朝板寸头
康熙“哼”了一声,问到,“十四去你府上怎么说的,你也不用替他遮遮掩掩的,明说就是了。”
胤禛这才“嘿嘿”笑了两声,“十四弟这不是府上日子难过嘛,父皇也是知道他的,他那府上人多,自己又没个数,花起银子来大手大脚的,这能想着找个差事自己养活自己已经算是有长进了。”
康熙作为一个阿玛,哪里能不知道自家儿子是个什么德行。
“成吧,算他有长进了。”
说着他顿了顿,想了一下才又开口,“要说容易的差事,朕这里还真有,这不是畅春园左近的几处废弃的园子,朕想着修一修,就叫他去吧。”
胤禛就知道,康熙虽然会对对自己有威胁的儿子出手,但是对自己没有威胁的儿子,老爷子心里还是疼的。
老爷子怎么可能没看出,十四心里怎么想的,又怎能没看出胤禛的小心机。
胤禛说了十四想找个简单的差事,还说十四家里困难,可不就是冲着油水去的。
最近有油水,又不难不用费心思的营生也就是修园子了。
可当老子的愿意叫儿子来贪他的,谁也说不出毛病来。
胤禛没怎么费事就得了老爷子的准话,心里边也高兴。
不仅如此,他还捎带着解决了另外一件事情。
心里边也是满意的。
对于胤禛来说,解决十四的问题只是顺便,关于赋税改制才是他的目的。
因而他只叫了苏培盛,去给十四传了话,便不再关注他那边。
十四得了准信儿,也不理会胤禛是不是叫了个奴才来给他送信。乐颠颠的当天就去了工地。
不,是废园子。
胤禛这会儿且顾不上十四呢,要知道统计整个大清的人丁,这可是个大工程。
胤禛得统筹好了才能安排。
静娴也知道他这些时日忙的飞起,也不去打搅他。
只在饭点儿的时候,过去书房提醒他该用膳了。
只偶然的一天,静娴看到胤禛书桌上的档案她才想起来,清朝是没有表格的。
静娴捡起一份档案看了看,一页纸上连一户人家都没有记清楚,多看两页就觉得脑子里面全都是浆糊了。
更何况是一保,一庄了。
“爷,这么多人口,我看着眼晕。”
胤禛这才从满桌子的案牍中抬起头来,“嗯,统计前期就是这样,等爷多找几个人分分类就好了。”
静娴指着桌子上的东西说到,“为什么不做的简单一些,您看就像这样。”
说着静娴捡起笔,在一张空白纸上画了起来。
又把刚刚看到的那户人家填了进去。
“你看,是不是这样就显得一目了然了。”
胤禛本就是极其聪明的人,之前只不过是没人想到过,现在一旦被人捅破了这层窗户纸,胤禛立马感觉眼前豁然开朗。
胤禛只看了一眼便霍然起身,正要往外走,又转回来,使劲的抱了抱静娴。
“福晋,你可真是爷的福星,你这个东西能用的地方多了去了,以后可就省了大劲了,我去宫里交给皇上去。”
说着拿手摩挲了一会儿静娴的后背,这才带上那张表格转身往外走去。
静娴在胤禛看不见的地方朝天翻了个白眼,伸了伸手,拉住胤禛。
“爷,您不会就想这个样子去面圣吧,你这样去了,皇上不得以为是我叫你在家里受委屈了啊,您去照照镜子看看您现在的样子。”
胤禛去镜子前一看,才发现自己蓬头垢面的。
因为多日没有剃头,头顶已经长出了一层青茬。
不长不短的大约有一厘米。
看上去跟现代的板寸头有些像。
静娴表示看惯了清朝的月亮头,现在突然出来个板寸头,还真有些不习惯。
而且板寸头还穿着清朝的服饰,看上去莫名的有些搞笑。
胤禛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才反应过来,自己已经许久没有离开书房了。
“苏培盛,给爷滚进来!”胤禛眉毛一竖,冲着门口喊了一句。
苏培盛听见里边胤禛的声音,赶紧连滚带爬的,真是滚了进来。
胤禛指着他,手指头都打着颤,“你个蠢奴才,爷整日的忙,忘了收拾门面,你就不知道提醒爷一声吗,蠢死你算了。”
胤禛说完,苏培盛跪在他腿边上,一边磕头一边说到,“是是是,主子爷说的对,是奴才的错,都是奴才不好,奴才这就给您收拾。”说着又连滚带爬的滚了出去。
胤禛“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这个蠢货。”虽是骂他的话,语气却不似刚刚那么生气,甚至还带着点调侃。
静娴说到,“好了好了,这几天爷忙的飞起,苏培盛跟着爷也没有闲下来过,爷就看在他一片忠心的份上,轻饶了他吧,不然爷要是罚了他,到时候别的小太监再用着不顺手,不也是难受。”
胤禛这才不说什么。
及至苏培盛回来,给他收拾了一下,又换了身衣服,胤禛这才光彩照人的去了宫里。
临走的时候,苏培盛还回头冲着静娴感激的一笑。
静娴轻声“呵”了一声,不愧是主子爷身边的大太监。
书房里发生的事情,哪怕是主子之间说的话,他都能及时知道。
这消息门路真是不服不行。
胤禛到了宫里也不跟梁九功寒暄。
问了康熙正在大殿里,就催着梁九功进去通报。
康熙听说胤禛来了,还以为是人丁统计工作完成了。
还心说,这么快就完成了?不会是偷工减料了吧。
又想了想,觉得不能。
毕竟胤禛是出了名的认真严肃,在这种事情上不会偷工减料的作假。
“叫他进来吧。”康熙沉声说到。
胤禛进来还没行礼,康熙就问了,“怎么,人丁统计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