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赵公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半城流烟

    假如不束手待毙,起兵反叛的话,赵嘉不仅会名声扫地,还会让赵国发生内乱,给予敌国可趁之机。

    无论发生了哪种情况,都并非赵嘉愿意看到的结局。

    此前,赵嘉还有些幻想,那就是凭借自己的赫赫战功,赵王去世的时候,会不会隔代传位给自己。

    事实证明,赵嘉想多了。

    从赵王病危,到派遣廉颇伐魏,再到从未遣使召自己回邯郸,赵嘉就已经知道了赵王的态度。

    “如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思量许久,赵嘉终究还是深深叹了口气。

    他有些许幻想,希望赵偃能够容得下自己,让自己继续割据申岐之地。

    那样的话,赵国不仅不会内乱,自己也能竭尽全力为赵国抵御秦国。

    他现在却是有些发愁,假如赵偃下诏令自己回去为赵王守孝,又该如何应对。

    回去的话,就会变成笼中之鸟。

    赵偃也有很大可能,趁着这个机会软禁自己,继而夺回申岐之地。

    若不回去,作为长孙却不回去为逝世的祖父守孝,于情于理都有些说不过去。

    赵嘉如今所仰仗者,首先乃是名声,其次才是申岐之地。

    如果名声毁了,纵然能够继续割据申岐之地,亦会失去人心,得不偿失。

    “君上,李斯先生求见!”

    就在赵嘉坐立不安的时候,却是听到了边城的声音。

    “让他进来吧。”

    邯郸,王宫大殿。

    赵偃坐在王位上,看着整整齐齐立于下面的满朝公卿,在欣喜之余,也感到了深深的疲惫。

    赵丹驾崩,赵偃本以为自己登上王位以后,就能执掌天下,成为最惬意的人。

    然而,赵偃尚且没有享受到权利带来的好处,就被各种杂乱的事情,弄得有些焦头烂额。

    先王驾崩,王陵没有建好、谥号没有定下来以前,尚且不能下葬。

    如今天气并不算冷,尸体若不进行特殊处理,很快就会发臭,这些事情虽有专人操持,赵偃也要记挂在心上。

    否则王宫内真要传出尸臭味,他这位太子亦会颜面扫地。

    不错,赵偃现在哪怕已经执掌了朝政,却仍旧乃是太子,而非赵王。

    赵偃为赵丹下葬以后,至少要守孝到明年,才能真正继承王位。

    王陵,赵偃到不担心。

    基本每位赵王继位的时候,就开始为自己建造陵墓,赵丹自然也不例外。

    如今最麻烦的事情,却是要给先王定谥号。

    对于历代国君而言,谥号都是无比重要的事情,有时候一两个字的谥号,基本也就相当于,给对应君主的盖棺定论。

    若在君王将死之时,给其定下不好谥号,该君王甚至可能会死不瞑目。

    就比如楚太子弑父,谥父为灵。

    岂料其父尚未瞑目,虽然不能开口说话,却急巴巴地睁着眼睛似有所语,太子即改谥为成,楚成王这才瞑目。

    不勤成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好祭鬼神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不遵




第一百七十八章 拔城
    ,

    “太子,申歧之地急报!”

    赵偃拖着疲惫的身子,刚刚回到赵王丹的灵堂,就看到宦官急匆匆跑了过来,脸上满是焦虑之色。

    “发生了什么事情”

    赵偃见状心中一惊,还以为申歧之地的赵嘉起兵叛乱。

    宦官有些惊慌失措的说道:“公子嘉麾下李斯返回邯郸,请求太子派遣御医前往申歧之地,为公子嘉治病。”

    赵偃闻言眉头微皱,喝道:“公子嘉怎么了”

    宦官急忙答道:“据李斯所言,公子嘉连年征战,积劳成疾,前段时间骤然听闻先王驾崩之消息,更是气血攻心,晕厥过去。经过良医诊断,公子嘉虽然已经苏醒,却变得无比憔悴,身体也越来越差,不能理政。”

    “申歧之地医官医术有限,难以完全治愈公子嘉,希望太子派遣邯郸良医奔赴申歧之地,为公子嘉祛除疾病。”

    本来还担心赵嘉起兵叛乱的赵偃,骤然听到这个噩耗,不知为何,居然隐隐感觉心中有些发慌。

    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事实也的确如此,生于帝王家之人,可以为了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父子反目,手足相残。

    赵偃如此忌惮赵嘉,刚刚为先王立下谥号,就迫不及待召赵嘉回邯郸,也未尝不是因为忌惮赵嘉会威胁到自己王位。

    可是现在,赵偃在得知赵嘉身体变得不堪之时,非但没有露出丝毫喜色,心中反而隐隐有些焦急。

    此前,赵偃由于宠爱郦姬以及幼子赵迁,的确对待赵嘉不怎么样。

    不过说到底,赵嘉亦为赵偃长子,血浓于水这个事实,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改变。

    得知赵迁身死消息之时,赵偃的确怨恨过赵嘉。

    只是过去了这么长时间,赵偃与赵政朝夕相处,也反思了很多问题,觉得自己以前的确对待长子不公。

    再看到赵嘉的能力以及成就,赵偃心中未尝没有些许悔意。

    他偶尔会在心中默默询问自己,若是以前对待赵嘉好一点,或许幼子也不会死,作为自己最大政敌的长子,或许就会成为自己最大的助力。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他有心想要补救,却发现好像已经晚了,父子两人之间,早就有了很深的隔阂。

    此番下诏令赵嘉返回邯郸守孝,赵偃的确有软禁赵嘉,收回申歧之地的意思,却从未想过要对赵嘉本人不利。

    相反,赵偃甚至考虑过,减除赵嘉羽翼、巩固王位以后,就将其留在身边,好生改善父子之间的关系,再立其为太子,让赵嘉的才能为自己所用。

    赵偃这种思想,倒也不足为奇。

    不管两者之间有什么矛盾,终究乃是父子关系,赵偃从未想过要害了赵嘉性命。

    特别是现在,赵偃只剩下赵嘉这么一个儿子,王位早晚还要赵嘉来继承,那么先减除其羽翼,再将其放在身边,以太子之位稳其心,就成了两全其美之策。

    赵偃也并非没有想过,以后隔代传位给赵政,不过这种想法却不太现实。

    首先,以赵嘉的威望与能力,有人会同意赵偃这么做。

    且赵政实在太小了,想要长大成人还需要一二十年,这么长时间将会发生许多变数。

    世事无常,赵偃也不敢保证自己能活多久。

    他虽然有些混蛋,眼光也远远比不上赵嘉,却也希望赵国能够走向富强,相比起幼主可能带来的种种风险,让赵嘉这位有能力、有声望、有手段之人继承自己的位置,才算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现在,赵嘉病危的消息传来,却是打乱了赵偃所有计划。

    “速召李斯进宫,另挑选宫中最优秀之医官,即日启程赶往申歧之地。”

    说到这里,赵偃犹豫了一会儿,继而叹道:“召公子嘉返回邯郸守孝的那道政令,就先不要发出去了吧。”

    交待完所有事情以后,赵偃到了赵王丹棺椁面前,跪在蒲团之上,眼中闪过些许哀伤之色。

    这些年来,赵偃不管是出自真心或者是装的,至少都是一副孝子的形象,否则赵王丹也不会在临死之前,费心费力的替赵偃谋划了。

    赵王丹驾崩,赵偃如愿以偿登上王位,欣喜之余,却也感受到了极大压力。

    “迁儿、父王你们都先后离世,就连嘉儿也病入膏肓,若嘉儿有所不测,王室四代只剩我与年幼的政儿了!”

    说到这里,赵偃忽然感觉悲从心来,眼中居然有泪光闪现。

    纵然得到了天下,若后继无人,又能如何

    赵偃虽然如今正值壮年,也想过要多生几个儿子,可自从娶了郦姬生下赵迁以后,哪怕他临幸了许多女子,却仍旧未能生出一儿半女。

    这是为什么,他会如此宠幸郦姬以及幼子迁了。

    不过很快,赵偃就收敛了眼中的悲色,似有所悟般喃喃自语:“他早不病晚不病,偏偏在我准备召其回邯郸时病倒,莫非其中有诈”

    “不对,彼若有诈,怕也瞒不了多久,待御医抵达申歧之地以后,谎言自会不攻自破。”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却说廉颇统兵五万攻打魏国,许多人都不看好这次出征,仅仅凭借五万兵马,根本难以攻下重邑繁阳,甚至还有不少将官向廉颇进言,让他向赵王多讨要五万兵马。

    廉颇却不以为意,道:“信陵君若仍在朝中,以信陵君之威望,辅以魏武卒之强悍,纵起十万兵马,亦难耐魏何。”

    “今魏王有功不赏,善妒而不用贤才,已然大失人心



第一百七十九章 下诏夺权
    阴安守将魏礼,被廉颇以礼相待,而后放回了魏国。

    “上将军,那魏礼负隅顽抗,若是放回魏国,以后魏国其余诸城守将,恐怕都会抱有侥幸心理。”

    “上将军为何不把魏礼斩首示众,用以震慑魏国其余诸城守将,使其不敢与我赵军为敌”

    待所有人都离去以后,廉颇麾下副将郭旭有些疑惑的问道。

    廉颇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将一封书信交给了郭旭,而后面露悲色。

    郭旭看完书信内容以后,顿时脸色大变,失声叫道“出征之前,大王不是至少还能活半年么,为何驾崩的如此突然”

    接连攻下繁阳、阴安以后,廉颇也是斗志昂扬,甚至想过继续带兵南下,攻打到魏国都城大梁,再次立下不世功勋。

    不曾想。

    就在廉颇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忽然得到了赵王丹驾崩的消息。

    赵王丹驾崩,消息尚且没在军中传开。

    若士卒们得知了这个消息,肯定会军心动摇,大举伐魏的时机已然错过。

    正是为此,廉颇才放走了阴安守将魏礼,没有进一步激化两国矛盾。

    “大王驾崩之际,上将军正好被派来攻打魏国,莫非此乃大王故意为之,想要把将军支出邯郸”

    郭旭乃廉颇心腹亲信,亦颇有谋略。

    当初起兵伐魏之际,郭旭就感觉有些蹊跷,认为赵王既然想要拿下繁阳,不应该仅仅派遣五万兵马才对。

    为了此事,郭旭曾经还向廉颇进言,说其中可能有些猫腻。

    廉颇却自信心爆棚,认为此乃赵王丹信任自己,觉得自己有能力仅仅率领五万兵马,就可以攻克重邑繁阳。

    事实也证明了,廉颇的确仅仅凭借五万兵马,就攻下了繁阳。

    不仅如此,就连作为魏国北方门户的阴安,都被廉颇一举拿下。

    只不过,当赵王丹驾崩的消息传来以后,不管廉颇取得了多么好的战果,这场战争已经可以宣告结束了。

    最为重要的是,身为上将军兼相国的廉颇,居然在赵王丹驾崩之际,没有处于权力中心邯郸。

    甚至于,就连给赵王丹定谥号,以及太子偃执政这两件大事,邯郸都没有正式派人通知过廉颇。

    廉颇得知赵王丹驾崩的消息,也是通过私人渠道,而非邯郸朝廷的正式通知。

    将所有事情都串联起来,廉颇忽然有种心惊肉跳的感觉。

    一朝天子一朝臣。

    他知道,自己可能要被冷遇了。

    邯郸城,王宫内。

    太子偃看着来自南方的捷报,却并未露出丝毫笑容,脸上反而阴沉如水。

    “太子,怎么了”

    宠臣韩仓见状,急忙上前询问缘由。

    “廉颇不仅打下了繁阳,还攻克了黄河南岸之阴安,如今三军士气正盛,廉颇请求邯郸继续发兵支援,直取魏国都城大梁”

    这封捷报,乃是廉颇尚未知道赵王丹驾崩以前,向邯郸发来的文书。

    按理来讲,廉颇身为赵将,能够攻下繁阳、阴安这两座重城,作为赵国统治者的赵偃,应该欢欣鼓舞才对。

    只不过,廉颇越是立下赫赫战功,想要削其爵、夺其权也就越难。

    如今的赵国,外有赵嘉割据申岐之地,内有廉颇功高震主。

    无论廉颇继续扩大战果,还是让廉颇顺利返回邯郸,对于赵偃那尚不稳定的统治而言,都并不算好事。

    韩仓与郭开乃挚友,二人都嫉贤妒能,且喜好拍马溜须。

    历史上李牧被陷害身死,不仅有郭开的功劳,韩仓也在其中出了不少力。

    若郭开还活着,韩仓自然不可能成为赵偃首席心腹。

    可惜郭开死了,那么韩仓也就有了上位的机会,甚至有机会像历史上郭开那般,成为赵之相国。

    历史上,郭开陷害廉颇固然因为私仇缘故,也未尝没有取而代之的心思。

    廉颇不从相国之位上被拉下来,郭开就没有机会担任赵之相国。

    &


1...6566676869...1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