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赵公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半城流烟

    破坏合纵,联合秦国攻打其余国家,这种事情在赵嘉看来,完全乃取死之道。

    赵嘉却非常了解李斯,知道对方绝对不会无的放矢,这才耐下心听其讲述。

    “秦国欲东出,必然需要盟国。”

    “依李斯之见,秦国东出发动战争,首要目标乃是韩国,其次才是魏国或者赵国。”

    “君上可在秦国攻韩之际,与秦国合兵伐之,如此可以往南扩张君上封地。”

    赵嘉眉头大皱,道:“如此,秦国岂非越战越强”

    李斯反问道:“君上跟随秦国左右,难道不也是越战越强”

    赵嘉摇头道:“秦、赵结盟攻打其余诸国,纵赵国能够得到些许疆域,与秦国相比仍旧有些差距。”

    “真要纵容秦国壮大下去,日后纵然六国齐心协力攻秦,恐怕亦难成功。”

    “此计不妥。”

    李斯却是笑道:“赵国与秦结盟,君上却暗中主持合纵,如此公子既能趁机扩展封地,亦能联合各国削弱秦国,岂不美哉”

    赵嘉闻言,却是面露疑惑之色。

    “先生方才还说,要吾相助秦国攻取韩国,若申岐之地出兵,又如何能够合纵”




第一百八十八 乱起
    公元前244年。

    这一年,赵偃守孝完毕,正式登基为王,史称赵悼襄王元年。

    赵偃登基这天,邯郸城内热闹非凡,就连申岐之地都派人前来祝贺。

    各国使者,亦是齐聚邯郸。

    邯郸城,王宫大殿。

    “拜见大王!”

    群臣整齐而又嘹亮的声音响起,在大殿内不停回荡着。

    终于戴上王冠的赵偃,看着群臣朝拜的情景,忽然有种走上人生巅峰的感觉。

    此前,赵偃虽然也暗中戴过王冠,却并未光明正大戴过。

    哪怕所有人都知道,赵偃将会继承王位,可是没有真正继位以前,始终存在些许变数。

    现如今,赵偃终于登上了王位,成为了赵国真正意义上的统治者。

    赵偃略微陶醉以后,对着身旁宦官微微点头,宦官会意,扯着嗓子喊道:“众卿免礼!”

    隆重的登基大典,持续了许久才结束。

    赵偃哪怕感觉身体十分疲惫,心中仍旧十分舒畅,甚至有些迷恋现在的感觉。

    散朝返回书房以后,韩仓就急急忙忙前来求见,奏道:“启禀大王,秦国使者有要事需要面禀!”

    赵偃刚刚即位,感念秦国替赵国解围之恩,倒也没有拿捏,直接召见。

    然而,当赵偃看到秦国派来的使者以后,却是面露古怪之色。

    原来,这位秦国使者,居然只是一位十一二岁的少年,面容看起来还有些稚嫩。

    “秦国难道无人,为何派遣一介黄口小儿充当使者”

    赵偃诧异之余,也感觉略微有些恼怒,认为秦国这是不重视自己,才会派遣黄口小儿为使,当即出言挖苦。

    秦国使者闻言,说道:“吕相尝谓吾曰:赵王值壮年而继承大统,其人雄才伟略,有识才之能,赵国有此人为王,必然走向强盛。”

    赵偃闻言,出声问道:“吕相果真说过这话”

    秦国使者正色道:“吾常伴吕相左右,吕相是否说过,自然知之甚祥。”

    赵偃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捋着胡须脸上满是得意之色。

    不过很快,秦国使者忽然叹道:“甘罗今观之,却大失所望矣!”

    赵偃脸色微沉,喝道:“汝何出此言”

    秦国使者丝毫不惧,身材虽然瘦小,却昂首挺胸答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外臣生十二岁矣!”

    “大王若果真如吕相所言那般,拥有识人之能,又岂会因为年龄之故,便小觑与我”

    赵偃闻言,感觉有些尴尬。

    好在赵偃也有些城府,故意大笑数声,说道:“寡人常闻,秦国左丞相甘茂之孙年少早慧,有过人之才,今出言试之,果真名不虚传。”

    “寡人新登王位,朝中正缺人才,汝有此等才能,岂可屈居吕不韦麾下为少庶子不知阁下可愿来赵国任职”

    赵偃打得好算盘,不管挖不挖得到墙角,先挥一挥锄头再说。

    这样,既能表现出自己的求贤若渴,也能化解方才的尴尬,可谓一举两得之策。

    甘罗受宠若惊状,躬身说道:“能得大王赏识,实乃外臣之幸也。”

    “然吕相待外臣不薄,弃吕相而转投大王,不义也;此番吾乃秦国使者,弃秦国而转投赵国,不忠也。”

    “外臣感念大王垂青,却断不会做出不忠不义之事是也!”

    赵偃闻言,转头对着韩仓叹道:“秦国有此贤臣,汝当以此为楷模!”

    韩仓垂首应是。

    继而,赵偃对着甘罗问道:“贵使此番密见寡人,所为何事”

    甘罗笑道:“外臣此来赵国,乃是为了献上百里之地,以为大王贺耳!”

    赵偃闻言,当即惊得目瞪口呆,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

    “贵使何意”

    甘罗反问道:“



第一百八十九章 父子(上)
    “此事万万不可!”

    当赵燕提出与秦国结盟,转而攻打燕国之时,庞暖却是排众而出,厉声反驳。

    “盟秦攻燕,无异于与虎谋皮啊!”

    “纵观天下,秦之强,诸国联合犹自难以抵挡,若任由秦国持续扩张下去,日后谁能掣肘”

    “前番盟秦乃权宜之计,如今内忧外患已然解除,大王自当以合纵大业为己任!”

    作为出色的纵横家,庞暖哪怕接替了廉颇职位,仍旧有着属于纵横家敏锐的洞察力,知晓赵国若想生存下去,就只能将合纵进行到底。

    “庞将军此言差矣!”

    不曾想,庞暖话音刚落,韩仓当即出言反驳。

    “前番因为秦国之故,我赵国方能解除危机,若此时撇弃赵、秦盟约,岂不会让天下人以为我赵国背信弃义”

    庞暖针锋相对道:“天下诸国,盟约皆为利益耳,有利可图则盟,于己不利则背弃盟约,若谨受仁义之道,赵亡国久矣!”

    “前番魏国伐我,燕国蠢蠢欲动,盟秦可以使我赵国解除危机,自当如此。”

    “此番强秦意图东出,若盟秦而转攻其余各国,秦必越战越强,赵岂非养虎为患”

    韩仓冷笑道:“秦国东进,而赵国亦可东进,以我赵之国力,若无其余各国掣肘,趁着秦国东出之际,灭燕亦不在话下,将军又怎能说赵国无利可图”

    “所谓养虎为患,更乃无稽之谈是也。”

    “秦若猛虎,若以血肉喂食,使猛虎越壮,而主人却无力驾驭,此方为养虎为患。”

    “今赵、秦结盟,秦攻城以广其地,赵亦如此,岂独壮秦者乎“

    “反观今之赵国,欲扩展疆域,只能出兵攻其余各国,秦强赵之难以敌也,要么南下伐魏,要么东出攻燕。”

    “若始终抱着合纵想法,邻国除秦以外皆为合纵目标,势必不能出兵伐之,以广赵国之地,如此岂非自缚手脚乎“

    说到这里,韩仓语气变得激昂起来。

    “与绵羊为盟欲逐猛虎,本就可笑之极,今赵虽不及若猛虎之秦,亦为饥饿猛兽也,与其盟绵羊而逐猛虎,最终使猛虎越来越壮,自己越来越饥肠辘辘,倒不如舍绵羊盟猛虎也。”

    “与虎为谋,吞食绵羊,虎虽越强,亦可壮己身也。”

    说到这里,韩仓转身对着赵偃深深一拜,沉声道:“与其寄希望合纵以御秦,倒不如壮大己身,让赵国有能力独自与秦相抗,请大王三思!”

    “此言简直大谬!”

    哪怕韩仓说得头头是道,庞暖仍旧厉声出言驳斥。

    “敢问韩大夫,假使赵与秦盟,二者相约出兵,秦灭韩而赵灭燕,赵固然广其疆域,又岂能与秦争锋”

    “那时,恐怕诸国齐心协力,仍难拒秦矣,此非亡国之举乎!”

    就这样,庞暖、韩仓坚持己见,各据一辞,两种观点也都有不少人支持,整个王宫大殿内都陷入了激烈的争吵之中。

    此时的赵偃,感觉有些头大。

    赵偃刚刚即位,固然有开疆拓土的雄心壮志,却也知晓秦国究竟有多么强大,并不敢贸然抛弃赵国多年的合纵大计。

    故此,看到双方各执一词,所说都有些道理,赵偃就有些摇摆不定了。

    “退朝!”

    眼看双方越吵越烈,赵偃终于没有忍住,起身有些不悦的喝道,继而转身离去。

    书房内,赵偃脸上露出犹豫不决的神色。

    “禄永,若父王尚在,又会作何抉择“

    赵偃疲惫的揉了揉额头,忽然对着身旁的宦官出声询问,脸上带着些许期盼之色。

    在赵偃眼中,赵丹虽有长平之败,却也战功赫赫,乃是自己奋斗的目标。

    赵丹在位时赵偃虽已经开始执政,可是大方向上面,都是由赵丹拿主意,赵偃只管处理一些琐碎事务即可。



第一百九十章 父子(下)
    赵嘉忽然返回邯郸,这件事情让赵偃有些措手不及。

    早在继位之初,赵偃就想要召赵嘉回邯郸,却被对方以重病为由给推迟掉了。

    起初,赵偃还有些担心赵嘉身体,对方毕竟是自己亲生儿子,还是独苗一支。

    可时间久了赵偃也发现,赵嘉明显是在装病,始终在心中防备着自己,这才不想返回邯郸。

    赵偃恼怒之余,却也逐渐冷静了下来。

    他虽然忌惮赵嘉威胁到了自己位置,却也知道于公于私,都不能与赵嘉彻底撕破脸皮,否则对于赵国而言,乃有害无利之事也。

    好在赵嘉这段时间非常低调,不仅派人返回邯郸祝贺赵偃登基为王,哪怕赵偃将廉颇逼到魏国,赵嘉始终没有做出任何反对意向。

    赵嘉的态度,也让赵偃颇为满意。

    没有了权倾朝野的廉颇在邯郸身居高位,仅仅凭借赵嘉所占据的申祁之地,根本没有可能威胁到赵偃的王位。

    正是为此,赵偃才故意忽视了赵嘉,任由其割据申岐之地。

    赵偃也从未想过,赵嘉会在这个时候返回,也没想到对方居然有胆量返回邯郸。

    “难道,他就不怕回不去申岐之地了么”

    赵偃皱眉想着,口中却是说道:“召公子前来觐见!”

    言毕,赵偃整理了一下戴在头上的王冠,颇具威严的坐在了唯有赵王才能坐的宝座上,静静等待着。

    “儿臣,拜见父王!”

    赵嘉在赵亘的带领下,缓缓走进屋内,看到面带威严之色端坐于高位上的赵偃,恭恭敬敬的上前行礼。

    “汝之病情可有好转”

    赵偃看着已经长大成人的赵嘉,有些想要摆摆威风,可是想到了对方乃是自己独子,终究还是微微叹了口气。

    赵嘉闻言,严肃的脸上也带上了些许柔色。

    他知道,赵偃如此询问,乃是想要缓和父子之间多年僵持的关系,是在释放善意。

    想到了此行目的,赵偃垂首说道:“孩儿身体已经无恙,多谢父王关心。”

    赵偃颔首,而后出声问道:“汝不是已经派人为寡人祝贺了么,为何还亲自前来邯郸,行程又如此秘密。”

    赵嘉抬起了头,双目死死盯着赵偃,沉声道:“为赵国耳!”

    赵偃闻言,却是眉头微皱,有些弄不明白赵嘉返回邯郸,究竟所为何事。

    “试言之!”

    赵嘉看了看屋内按剑而立的赵亘,以及垂首待在旁边静静聆听的宦官禄永,深深吸了口气。

    “此事,唯有父王与赵亘兄长能够知晓!”

    赵偃眉头大皱,心中疑窦丛生,可是想起了赵嘉这些年的所作所为,不管使用了如何手段,结局都是对赵国大有裨益,当即微微叹了口气。

    自从赵迁身死以后,赵偃在悲痛之余,也深深反省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很多时候,赵偃甚至暗自后悔,若自己以前能够对赵嘉好点,父子关系也不会变成如此模样,赵嘉也会成为自己最大的助力。

    事实上,赵嘉这些年的所作所为,虽然威胁到了赵偃位置,却也让赵偃认同了自己这个儿子的能力。

    赵偃知道,赵嘉的存在对赵国有利无弊。

    正是为此,将廉颇逼到魏国,断绝了赵嘉威胁自己王位的可能以后,赵偃才会默认赵嘉割据申岐之地。

    起初赵偃召赵嘉返回邯郸,虽说想要谋夺申岐之地,却也想过将其立为太子,成为自己左膀右臂。

    如今赵嘉冒着天大风险返回邯郸,还有如此机密的事情需要禀报,必然并非小事。
1...6970717273...1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