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第一闲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末日游侠

    “打几年前臣弟就知道侯君集这个人不行,习惯性的居功自傲,连带着他的儿子侯勇也是一样的,侯君集为何会说出这些话源自于双方之间的不了解。

    他连最基本的情况都不了解,就说出了这种能置人于死地的话,不是品行不行是什么不是能力不行又是什么

    论聪明才智和眼光,他能比的过房相为何房相就没有他那般反应难道是臣弟买通了房相不成其实也算是买通了,接下来可能还会买通皇兄,买通更多的大臣。

    侯君集自从到了新罗之后便没给过本王一次好脸色,也从未与臣弟聊过任何关于新罗的事情,新罗王被刺的时候,他喝的烂醉如泥,臣弟与房相商讨策论的时候,他在四处找麻烦。

    若想做好一件事情,就必须先了解这件事情,他将自己的位置摆在高高在上的地方,觉得自己能够主宰一切,也不是臣弟自卖自夸,不出多久,新罗必将被搞的一团糟”

    “哼,一团糟也是因为你胡作非为,你若是不擅自给水军发俸,军心能乱吗”尉迟敬德冷哼一声,直接开口训斥道。

    没错,论居功自傲的本事,他尉迟敬德是要排在侯君集之前的,武怼神的封号不是白得的,李世民的确很敬重他,但也一直在忍让着,一次又一次的替他擦屁股。

    可尉迟敬德非但没有任何反悔,李世民数次想要将尉迟敬德外放出去,让他去一个偏远的地方养老,免得再来得罪其他功臣。

    历史上这货可是连任城王李道宗都敢打的主,而且还是差点将其打成瞎子,所以骂李元景两句对他来说简直就跟家常便饭一样简单。

    “军心乱那是他侯君集自己没本事,水军是皇兄给本王的,本王想怎么搞就怎么搞,不过你确定本王说的是发俸吗这笔钱是本王给水军将士们的补贴,是本王自掏腰包的,难不成要本王给大唐所有府兵都补贴一遍才行吗”李元景直接怼了回去,反正李世民在这呢,有本事你跳一下试试

    李世民微微皱着眉头,尉迟敬德是越来越不讲规矩了,虽然说得都对,也有道理,但心胸太过狭隘,李世民捉摸着过些日子就将他下放出去吧还是

    看向房玄龄与李元景的时候,李世民这才微微一笑,道“朕对你们一直都很放心”






第二百五十七章:遍地是黄金
    


    放心个屁

    李元景心中随即回应道,真若是放心的话,要死要活的把他们两个抓回来干啥闹着玩呢

    “房兄,你咋不说话”李元景悄悄的拉了拉房玄龄的衣袖。

    自从进入御书房,房玄龄就没有开过口。

    整个人的状态似乎也有些不太对劲儿,李世民的训斥,跟尉迟敬德的怼架,这些似乎都与他无关。

    “呵呵,这些事情没什么见不得光的,陛下自然能看到对与错,何必再去浪费口舌呢”房玄龄心不在焉的回应道。

    “还是玄龄知朕啊”李世民哈哈大笑道,跟房玄龄比起来,李元景就显得轻浮了不少,这么重要的关头,竟然还有功夫怼这个怼那个

    “陛下,其实这件事情臣的责任要大于赵王殿下的,赵王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经过臣认真考虑的,只是臣也没想到,会带来如此大的后果。”房玄龄脸上表情严峻的主动承担了责任。

    这一点他并没有与李元景商量过,越是了解,就越是知道李元景的可怕之处,这样一个有能力,有想法的亲王放在长安,别说是李世民心中难安,就是他房玄龄也好不到哪去。

    但这个时候他必须要帮李元景来背这口锅,说他抢功也好,其他的什么也罢,大唐若想走出现在的困境,就必须要借助李元景才行。

    所以,这个时候房玄龄必须要保护好李元景,不能让他因为这些事情而遭受陛下的处罚,从而心灰意冷,不问世事。

    不过说来也是矛盾,即不想让他出风头,却又不得不让他出风头。

    “臣一直在想,我们是不是做错了这一次新罗之行,臣终于是想明白了这个问题,我们真的做错了,从一开始就错了,大错特错”

    “房兄,你是不是忽略了点什么”李元景有些惊讶的看着房玄龄,顶锅是不假,但自己需要你来顶锅吗

    况且,李世民难道不知道咱们的尿性吗就算你这么说了,他又会相信吗

    怕是要弄巧成拙了吧

    “呵呵,赵王你还是缺少履历啊,老夫稍稍用了些心,你便按照老夫的指引去做了,不过还是要多谢赵王,若是没有你的帮助,老夫也想不明白这些问题,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房玄龄如同是换了个人似的,笑呵呵的看着李元景,颇有一种讽刺的感觉

    “呵呵,戏精”李元景无语的呵呵道。

    房玄龄是什么人他还不清楚吗虽然嘴上是这么说,但当初他懵逼的样子自己又不是没见到。

    还指引呢,还不是从头到尾都被本王牵着鼻子走

    算了算了,看在你主动顶锅的面子上,本王就不跟你争这些了。

    “陛下,赵王的封王计划虽然很不错,但对于大唐而言依旧不够,远远的不够,这一次航行臣去了耽罗,去了倭国,发现耽罗的位置及其优越,且人口不多,更重要的是,耽罗王已经给了我们对他动手的理由。

    大唐只需出兵千,便可如同踏青一般的踏平耽罗,而耽罗的土地面积,足以养活五万户以上,朝廷可将狭乡百姓迁徙至耽罗开发屯田,耕种,渔业,只需数年时间,耽罗便可为朝廷向东北方向进攻强大的后勤支持。”房玄龄直接开口说道,当然,这些大部分都是李元景告诉他的,但现在他对自己的拿来主义却丝毫没有感觉到羞愧。

    “有何理由”李世民皱着眉头问道。

    “赵王殿下第一次出航的时候曾走丢了两艘船,上有士兵八百人,他们误打误撞的到了耽罗,正巧遇到倭国贼寇登陆侵犯,便顺手帮他们解决了倭国贼寇。

    本是向耽罗人打听高句丽的方向,结果耽罗王却派人将他们领到了倭国,倭国这些年一直有不少贼寇去耽罗侵犯,耽罗王是想利用唐军来帮他们解决隐患,反正这八百唐军是在海上走失的,只要他们嘴巴严一些,没人知道他们到底去了哪里

    只是耽罗王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他们手中唐军的武器暴露了他们隐藏的秘密,虽然他们没有对唐军直接动手,但行为却很不友善。”房玄龄将耽罗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

    “哦还有此事”李世民面色微微有些变化,耽罗王竟然敢骗着唐军去帮他解决倭国贼寇的问题

    这种行为,的确够的上大唐出兵了,但李世民还是有些犹豫,耽罗毕竟是海外,地理位置暂且不说,就这么直接出兵,是不是不太合适

    “此为事实,后来臣等在耽罗招了几个向导,让他们指引着臣等去了倭国,在倭国南部发现了被他们诱骗过去的唐军,他们已经将海边的贼寇老巢清理的差不多了,并且在那里搜到了大量的金银。

    甚至”房玄龄故意停顿了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李元景吹嘘的再怎么高级,若是房玄龄没有亲自到过倭国,他也绝对不会相信的。

    所以说,李元景之所以成功的说服了房玄龄,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房玄龄误打误撞的去了倭国,亲眼见识到了那里的情况。

    “甚至在一些河流中就能找到一些金,臣询问了一些俘虏,他们都表示这在倭国是很常见的,而且臣等见到的那些,其实并不算多,这一点之后臣在新罗也得到了印证,金矿最多的地方是高句丽,他们亲眼见到过,虽然没有见到倭国的金矿,但是他们在倭国见到过不少的金银。”

    李世民深深的皱起了眉头,房玄龄的意思他懂。

    本被寄予厚望的新罗并没有找到足够使用的金矿,但金矿就在距离他们不远的地方,这个时候到底是进还是退

    进,可能就要爆发出一场规模更大的战斗,退,则前期的投入全部打了水漂。

    而且这一次是发现了两处有金矿的地方,倭国战斗力不强,八百走失的唐军就能横扫他们,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印证。

    高句丽也不强,没有复杂的地形,他们完全就是个渣渣,而现在唐军占据了新罗,若是从新罗出兵,高句丽根本就不是大唐一回合的对手。

    但对半岛动手的理由并不充分,所以耽罗这个时候就出现在了面前,李世民下意识的瞅着地图,结果却没发现耽罗的位置。

    房玄龄手中也没有地图,但他在新罗见过李元景的地图,连忙在上面指出了新罗大概的位置。

    “陛下,均田制终有一天会无田可均,朝廷也不可能凭空变出足够的土地,所以向海外发展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说耽罗,若是移民五万户,配以驻军,如此一来,朝廷便掌握了整个东北区域的交通咽喉,进可攻退可守

    仅仅只是一个高句丽和倭国就发现了大量的金银,若是我们又发现了其他的无人岛屿上面也有这些资源呢”





第二百五十八章:难怪这么穷
    


    唐朝是延续了隋朝的一些制度的,这一点根本不容置疑。

    与此同时,唐朝是连好的带坏的一并继承了下来,只不过在这些年间,李渊和李世民两位皇帝正在逐步的改掉那些坏的方面。

    例如说律法,隋炀帝时期律法曾经规定盗一钱者当斩,到了后期一些官员开始利用这条律法进行打击报复,只要对方说不上来钱的来历,就按盗窃论处,根本不给人缓和的余地。

    这也是隋末群起而攻之的原因,李渊在登基一初便废除了这条律法,虽然在隋炀帝死后这条律法实际上就已经不存在了,但是法律层面来讲,这个并没有被正式废除。

    均田制也是一样的,均田制与租庸调这两个政令配合起来,造就了隋唐时期的强大,可以说,唐朝初期能够在历次战争中站稳脚根,并且灭掉突厥,这两项制度居功至伟。

    但问题同样存在,每丁每年需要向国家缴纳粟二石,称之为租。

    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者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之为调。

    服徭役二十天,闰年加二日,是为正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以代役,称之为庸。

    纳绢代役即为庸,也叫输庸代役。

    国家若需要其服役,每丁服役二十天外,若加役二十五天,免其调,加役三十天,则租调全免。

    通常正役不得超过五十日。若出现水旱等严重自然灾害,农作物损失十分之四以上免租,损失十分之六以上免调,损失十分之七以上,赋役全免。

    这个律法规定很好,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国家又足够多的土地分配给百姓。

    事实上从武周时期开始,随着唐朝人口数量剧增,均田制开始出现了雪崩,而以均田制作为基础的租庸调制度也自然要跟着崩盘。

    李世民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也知道这始终是个隐患,但是在此之前,他想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百姓以耕地为生,海外又有多少土地能够分配个他们呢朝廷又是否支撑的起这些负担”李世民心中暗叹了口气。

    “这个”房玄龄有些不解,旋即将目光放在了李元景身上。

    对于海外他是真的不太了解,目前已知的也就小猫三两只,解决一州倒是可以,但解决整个大唐的问题,心中还是很没底气的。

    “目前已知的耽罗可安置至少五万户,耽罗东侧约数百里,也就是房相先前去到的倭国南部,臣弟跟手下士兵了解过那里的情况,那里并非倭国本土,与倭国本土相隔不远,但也是个岛屿,岛上居住人员并不多,多以本土战败倭人为主,这些倭人平日里抢掠为生。

    此岛目测比耽罗要大不少,且气候比扬州更好一些,估测至少能安置二十万户。

    再有就是西南部的琉球岛,隋炀帝曾先后派遣朱宽,陈棱等人前往,岛上同样是气候宜人,原住民不多,根据现有的资料了解,琉球岛至少可安置五十万户。”李元景先是将三个已知的地方说了出来。

    那些未知的由于还没有勘探,所以他也不好说的那么肯定,甚至就是这些已知的,他也没说的太过绝对。

    倭国南部的那个岛就是九州岛,别说是二十万户,安置一百万户也轻轻松松的,琉球岛就是后世的湾湾,安置一百万户跟玩似的。

    所以,在李元景眼中看来,人多地少的原罪在于朝廷不思进取,地方不够想着去开拓就是了,成功的拿下了疆域,最终却守不住,这个责任依旧在于朝廷。

    “这些只是一个粗略的估计,到底能安置多少人,要看接下来的实地考察才能有结论,不过臣弟个人感觉,这三处安置三百万户人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李元景接着说道。

    “你知道大唐现在有多少人口吗”李世民皱了皱眉头,有些不爽道。

    “几千万总有的吧”这个李元景还真不知道,反正他知道大唐人口数量真的不少,瞅瞅大街上,虽然不说到处都是人,但在内地走一圈到处都是人口聚集区。

    “二百八十万户,人口大约一千五百万”李世民给出了一个准确的数字。

    “大业年间有多少人”李元景愣了下,旋即想起了这个时期的另一个特殊人群,隐户

    “大业五年,有人近五千万,户八百九十万”房玄龄紧跟着回应道。

    少的人去了哪短短数十年的战乱,能让人口少了八成这个换作任何人都不会相信的。

    八年抗战也好,十来年抗战也好,华夏的战损虽然不少,但总人口数并没有出现类似这种情况的雪崩。

    而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都没出现的现象,现在能出现吗

    当然也不能,少的这八成人口,一部分是真的死于各种天灾,一部分是逃亡其他地方谋求生路,但更多的人是选择了隐姓埋名,成为隐户。

    “课口人数有多少”李元景想了想,问道。

    “大概将近二百五十万人”房玄龄紧跟着回应。

    “二百五十万人养着整个朝廷,难怪朝廷会这么穷”李元景忍不住的埋汰了句,可以想象的到,这些需要纳税的百姓日子到底有多苦。

    “隐户的日子要比大唐顺民过的舒坦啊,哪怕主家收的比朝廷多一些也是值得的,至少不用服劳役,只对主家负责就可以了。”

    “你不挖苦朕两句心里面就不舒服不是”李世民没好气的看向李元景,难道自己想要这么多隐户吗当然也不想啊,可是自己又有什么办法
1...8586878889...1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