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奇闻异事录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白白的的
协商了半天,没有结果,吴营长只好放他一个人去了。
候亮走后,吴营长又骂了半天娘,没人搭理,也就睡觉去了。
第二天一早,候亮却回来了,没说什么话,手臂上搭了一条绑带,看到我们苦笑了一下,说了句:“这还是算是轻的,不过,师傅有件事倒说得明白,说自己的徒弟,还轮不到别人来训,而且这一训丢了威风,是极其不好的,所以想趁你们几个都在,找回一点儿威风,约了上次打我的那个老头儿,说是在大柳树那里,要比试一场。”
吴营长听到这里,顾不得候亮身上的伤,欢喜地说:“这才是做师傅的,我的兵我打可以,被吴大泡打了,老子就是拼上命也要找回面子。”
他这一句话,就说出了当初他报复二当家的事实。
候亮抬起一只手,拱拱手说:“还请各位帮这个忙,师傅也是个要面子的人,但是千万别问师傅的出身,只当是个观众就是了。”
吴营长这才不无担忧地问了句:“你这手臂,没事吧。”
候亮苦笑一下,说:“几个月之内怕是发不了大力了,慢慢养吧。”
当天,我们几个都对候亮表示了惋惜,但是看他的表现,对于这个处理结果还是相当满意的,至少师傅没有过多地责备他,甚至是坏了他的功底。
比赛时间定在了后天,这个时间段里,我们去了候亮的家里,看了看他的家人,几个徒弟照顾着他的家里,种田什么的也不用他操心,到他那里,又是好吃好喝地招待了一通,临走时,吴营长留下了一百个银元,没有直接给候亮,而是给了他的一个徒弟,说明了半个月之后,再拿给候亮看。
小山东对吴营长处理这件事十分满意,夸他不仅粗中有细,而且细中还有技巧的一个人,这个夸奖让吴营长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我们回去的当天,就是比武的时间,下午,我们就匆匆赶到了比武的现场。
第七章 精彩打斗
之前,我们以为比武现场会有好多人围观,毕竟来到这里,看到耍枪弄棒的要比西北多很多,而且这里的人好武斗狠,也经常比武,所以认为,两个老头之间的比试,也必然是那种围了好多人的。
但没想到的是,观众只有我们三个,连候亮也没有参加。
我们到的时候,两个老头已经坐在那里喝茶了,看样子应该不陌生,两个人喝茶时还敬一敬对方,然后说些客气的话。
吴营长感觉被骗了,这哪里是比武,分明就是叙旧。
他有些不满,但还没等他的不满表现出来,就看到喝茶的两个人忽然间饮干了茶杯,然后各自飘向了另一边。
是的,是飘,不是走。
小山东后来给我解释,说两个人的步子实在太快,而且都保持了上身不动的感觉,所以能看到是飘过去而不是退着走的,这种步子,他确实是第一次看到。
我们是第一次看到候亮的师傅,跟他一样瘦小,但双目有神。
奇怪的是,虽然他约我们三个过来,但是却没有跟我们打任何招呼,我想,可能这就是这行的规则或者是他根本就是想找回个面子,话多了根本就没有益处。
这时,我看到上次打候亮的那个老头原地转了起来,速度越来越快,几乎成为了一团风,他的衣服在风里也旋转到看不清人影,这时,我们几个都感觉到了一种气场,这种气场压着我们,我看到,小山东已经退了一步。
但是,候亮的师傅却没有动,站在原地,只是两个肩头微微摆动着。
这时,我看到那一团风猛地出击了,如果说一开始只是旋风,那么这就是飓风,但在这飓风面前,候亮的师傅还是纹丝未动,直到那风吹到他的身前,才看到他慢慢伸出双臂,搅动了一下眼前,然后就忽然冲到了飓风的中间。
这时,我们已经都退后了好几步,因为感觉到气场的压力,两股力量从两个人那里传来,我感觉脸上的皮肤被刮得生疼,忍不住往后退了几步。
吴营长大约是看呆了,他或者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根本看不清的打斗内容,只看到两团气在转。
就在这时,我听到身边有一个声音喊了一声:“好!”
这个声音很淡定,在风声中显得很亮,我回头看,见一个读书人模样的人站在我身后,他什么时间到来的,我竟然并不知道。
之所以说他是读书人模样,是因为他穿着是一身长衫,并不是现代学生的装束,一个年轻人穿成这样,而且还居然留了辫子,就有点儿旧派读书人的感觉了。
这个声音一出,那两团风竟然停了下来,然后两个人一齐看向这个年轻的旧派读书人。
我看到,两位的脸色突然变化起来,然后两个人一齐拱拱手,一个说了声:“对不住,打扰了。”另一个说了声:“技斗而已,请谅解。”
读书人的表情变得很凝重,说了句:“两位还请跟我走一趟。”说完这句,头也不回地往回走了。
两个老先生脸上现出惊惧的神色,相互看了一眼,低着头跟了过去。
我们也跟着走了过去。
第八章 神秘书生
起初,我们跟得远远的,生怕他们发现我们,但到后来,也就放开了胆跟着,因为从他们的神态来看,没有一点儿不情愿的意思。
小山东话多,一路上却只反复说了一句话,强中自有强中手啊。
吴营长是惊呆了,一起没有说话,不过我能猜到,他心里一定想的是如果能在这里找到一个高手给他训练士兵,那将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很快出了城,然后来到了一个城边上的小村子,小村子景色很漂亮,快进村口时,我看到那位读书人转头看了我们一眼,只这一眼,我就看出了一点儿不让我们继续跟的意思。说也奇怪,这也许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应。
我示意他们两个停住了脚步,然后就在那里等,看到两位比武的老头儿随着他进去,很久很久也没有出来。
就在我们等得不耐烦的时候,两个老头儿出来了,但是看得出来,两个人都受了点儿伤,一个是手,因为手紧紧地袖在袖筒里,另一个是脚,这个很容易看出来,因为走路有点儿不一样了。
吴营长就想进村去,他太渴望一个高手了,但是我制止了他,因为我不知道这村里住着什么人。
两个老头儿看也没看我们一眼就走了。
就在我们失望至极的时候,那个读书人出来了,对我们拱拱手,说:“几位里面请,我家师傅有请。”
我们三个听到这话,感觉到了一点儿希望,尤其是吴营长,更是欣喜不已,拉着马就往村里走。
村子并不大,也就十几户人家的样子,村边上,有一座普通的小院,和最普通的农家一般无二,读书人带我们走进去,一个老人正坐在院子里等我们。
说老人其实并不太老,约有五十多岁的样子,身上满是泥巴,读书人恭敬地站在他面前,他点点头,眯起眼睛打量了我们一下,就这一下,我感觉到他的眼睛里的神采,是一般人所没有的。
我看看院子,里面种满了菜,没有一点儿花草之类的东西。
这就是一户普普通通的人家,一个普普通通的菜农,不知道为什么,那些看似武林高手的人对他这么害怕。
此时,我们虽然心生疑惑,但是吴营长却没有,毕竟刚刚的一切眼见为实,他比我们还明白这一切。
我看到他首先上前去,给这个庄稼汉行礼,然后说明了身份,不仅如此,他还把我们的来历说了一遍。
我看到那个庄稼汉笑了,边笑边说:“想不到咱们这小小地方,还惊动了几位官人,这样吧,这顿饭就在这里吃,都是自己种的菜,我下点面去。”
我们几个都没有想到他会这样随和。
不多久,他端着几个大碗出来了,每人一碗面,也没有菜,就是简单主食。我看到吴营长恭恭敬敬地从他手里接过碗来,一边吃一边给他说防务的事,说现在就是为了保老百姓的安全,所以他也不得不请候亮出来等等。
吃到最后,庄稼汉对一直在一边站立的读书人说了句:“这样,你过几天,让老四去吧,他腿脚上的功夫还可以,也比较灵活,会和人聊。”
吴营长大喜,呼呼啦啦地吃完了碗里的面,表示了自己的尊敬。
第九章 新任教官
这件事解决之后,吴营长的心情明显大好,在沧州城里大大吃喝了几顿,而且都是他自费掏腰包请我们的。这之后,我们就要到小山东的家乡了,两地相距不远。
到小山东的家乡之后,把礼送过去,自然受到的接待非同寻常,小山东在这里也算是一个出名人物了,他所在的小村子虽然不小,但是人人都很团结,尤其是体面到这请客吃饭上来。
他们村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无论村子里谁在外面混得发达了,回村后都要吃请的,今天这家请,明天那家请,由近及远地排着队请,所以那几天,就连身怀喝酒绝技的吴营长都说受不了了,要赶紧回去。
我知道他是操心着那里边防的训练的事情,小山东这边说要留几天,把请吃完再回去,毕竟衣锦荣归一次不容易,所以不能辜负了乡亲们的好意。
这话我们也理解,于是就先走了一步。
等我们回到县里时,我去向董县长汇报,吴营长迫不及待地回了营,他要专门等那个所谓的高手过来,要安排工作,让士兵趁这个机会好好学习一下,要不然的话,错过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
他的想法没有错,他刚刚到营里才一天,那个所谓的老四就到了。
但令吴营长没想到的是,老四才到的第一天,就提出了一个要求,说到牢里看到二当家的,他们有过一面之缘。
对于这个要求,吴营长不好反驳,毕竟这是新来的教官,无奈之下只好答应,而且还给两个人准备了酒菜,做为聊天佐食。
两个人在里面聊了很久,吴营长手下的兵说两个人原来就是旧相识,这个二当家的并不坏,还做过很多侠义的事情,这次跟了吴大泡也是因为交情,老四在里面不停地游说他加入军营,但是他没有答应,只说如果能出去的话,就做一个本份的良民,娶妻生子之类。
所以,老四出来之后,还没有张口,吴营长就表态,如果二当家的是你朋友的话,那么这事就到此为止,我把他给放了,如果他想效力政府我完全可以给他安排职位,如果他想走就走,但是不能再加入吴大泡跟我对着干了。
这个决定让老四十分感激,他完全没想到吴营长会这样说。
后来,吴营长告诉我,这两个人是旧交,老四肯定会提出要二当家的出来,与其他提出来不如这边主动一些,还能换个感激。
看来,他绝对是粗中有细的一个人。
老四在吴营长的营里面非常敬业,而且他拳脚上的功夫比候亮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不仅如此,他还与军营里的士兵打成一片,大家不像是对候亮那样恭敬地喊老师,而是像朋友一样喊四哥,而四哥该严肃的时候严肃,该欢乐时欢乐。
那段时间,吴营长一直为这件事十分欢喜。
小山东回来了,报道之后,先找到了我,给我说了件神神秘秘的事情,说他无意间通过朋友得到了一个消息,那个小村,也就是我们去的那个小村,做了一件大事。
第十章 日本武士
小山东所说的这件大事,是和当时的时局有关,当时在东北三省,日本人的铁蹄已经遍布东北三省,而且大有往里面纵伸的意思。当时,东北三省日军陆军里有一个教官,专门教习日军拳脚功夫,这次突然就跑到了沧州,立起一个擂台来比武,其实说到底,比武是假,看看这里的布防等才是真。
只是,这日本武师也有两下子,沧州地界的上的几个拳师上台,都被他打了下来,而且他下手极狠,有两个人是被抬下来的,其中一个回去后没多久就不行了。
这事激怒了当地人,但对方的功夫又极高,没办法,有人就请到了上次我们见到的那个庄稼汉。
小山东告诉我,这时他才知道庄稼汉看似五十来岁,其实已经快七十岁了,年轻的时候参加过义和团,但后来就退出了,大家都叫他常师傅,但没有人知道他名字叫什么。
常师傅之所以上台,是因为那日本人在台上叫嚣说中华武术也无非如此,日本第一之类。
当天,常师傅上台时双手空空,而且也不像其他人那样一跃上台,从台子的台阶上一步步走上去的,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嘘声,这嘘声分两种,一种是不认识他的,看这个庄稼汉上台来送死,有点儿惊叹,一种却是认识他的,感觉到常师傅出来了,这事能成。
日本人倒也不轻敌,这个武士或是见过世面,知道越是其貌不扬的人越是大有来头,也恭敬地问对方来头,但常师傅就简单说了一句话,他说姓常,练武的。
两个人开始比试时,常师傅几乎站在台上没有怎么动,那日本人不知怎么却近不了身,后来日本人急了,抽出刀来劈砍,看到日本人拿刀出来,常师傅才动了脚步,他抽起了台上一张桌子,顺手掀下一张桌腿来,然后移步,举棍,格档,肘击几乎一瞬间完成,台下的观众就看到日本人的刀啪地落了地,人也跪在了台上。
日本人倒也识趣,跪在台上之后,向常师傅行了个礼,当天就打道回府了。
说到这里,小山东拍着腿直叫遗憾,说没能看到这精彩的一幕,要知道这样,少吃几顿也得看看,这可是千载难逢的事情。
回来的第二天,我们去边防营去看吴营长,吴营长去城边巡防去了,晚上才能回来,中午的时候,我们就和那个老四在一起吃饭。
我也老四也接触过几次了,只不过,小山东还是第一次和他在一起。
老四果然很健谈,只是我们讲起博击术时,他有些担心地说:“现在是一辈不如一辈,这一点和师傅有意留一手,怕徒弟超过自己有关,而且这一行当里,还有一些沽名钓誉的人,本来没本事,却吹得自己有很大的本事,我听师傅说,他的上几辈师傅都高人,但是越传越不行,不知道再传个几十年,这种高人,也就成了普通人,可能连现在我调教的士兵也不如。”
我突然觉得,他讲的话,确实有些道理。
这话可以延伸到一些民间秘术里,这些东西,传来传去,也就慢慢没有了影子。
这时,我突然生出一个主意,但不确定,隐隐约约,像影子那样,我想,我绝对有机会,把这个影子变成现实。
第一章 花柳之地
老四在吴营长那里住了两个月就提出了告辞,吴营长留不住,全体的士兵也留不住,老四说他能教的也只有这些了,而且这些兵们出来之后,只能说在行伍里学的博击术,但不能说是他教的。
老四走之后,吴营长组织了一次大比武,果然那些兵们的气质都不一样了,出手利落干脆,而且动作快而且致命,当时吴营长大喜,给了这些兵们奖励,然后又从县里申请了一大批资金的扶助。
后来,有些兵不做了之后,回乡当了农民,有些兵却去了军校之类成了教官,以致于后来,战场上的那些博击术,还有他们当年从老四手里学习的影子。
小山东升职了,由以前的专管保安团的文职升职到到了一个闲职,据说这他自己要求的,这个闲职一般没有人去做,他却主动提出做了,董县长觉得有亏于他,就升了职,薪水高了一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