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639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上林春
李信随手一指,点出了一个较为粗豪的庄稼汉。
那人挠着脑袋道:“不就是咱们的皇爷爷怕死呗,兵都派出去了,谁来保护他。”
“你说!”
一名文质彬彬的中年人被点了出来,沉吟道:“朝庭的兵马除了敢打义军,还能做什么,偏偏义军剿之不尽,要照我看啊,大明的气数尽喽!”
“说的好!”
李信赞许道:“明庭不义,失其鹿,群雄共逐之,想他李闯驿卒出身,张献忠贩过红枣、当过捕快边军,罗汝才生来就是马匪,他们能拉起一票人马打天下,我李信为何不能不知诸位可愿与我为天下苍生尽一份心力”
“李公子,咱们都听你的!”
“散伙了也是当个流寇,吃了上顿没下顿,倒不如跟着李公子搏个前程!”
“今日就推举李公子当咱们的大当家!”
底下喧哗声大作,红娘子打量着李信,目中满是欢喜,原本以她的估量,大概能留一半人下来,但从眼下来看,几乎都跟着了,这也让她对李信有了重新的认识。
其实李信也只是把人哄来,军纪法度并不过多要求,主要是底下人的成份非常复杂,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有些人原本就不
第八章 燧发枪
该说的话,李信全说了,红娘子只简单讲了讲,原本她想按照大明的军制,尊李信为总兵,她任副总兵,再依着对下面人的熟悉程度,任命参将、游击、把总和百户,但李信不同意,硬生生把各人的职务都改的非常低,他称千户,红娘子任掌印,其他人从百户到小旗不等。
主要是明末已经半步跨入了火枪时代,以明朝的军制组织火枪兵很不合适,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他要把这套军制推倒重来,如果大家都是参将游击,将来改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相反,从低级别开始改,问题反而不大。
同时他还叮嘱到了李自成军中,不要搞明庭那套,按闯军的军制来。
李自成全面恢复唐朝的将军职,有权将军、制将军、果毅将军、威武将军、都尉、掌旅、部总、哨总等各级军官,但是又不绝对,如刘宗敏一直被称为总哨,赫摇旗因长期掌旗,被称为总旗,总之,李闯军中较为混乱,始终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军阶制度。
全军散去之后,李信叫人在全城各处张贴两张告示,一是安民,讲清楚红娘子是为救他李信才攻破县城,与其他人无关,主要是为安城中大户之心。
当然了,当时的义军都有向大户‘借粮’的传统,如李自成就时常向大户借粮,给了还好说,不给的话要分情况,如果大户占据险要之处,兵力雄厚,易守难攻,基本上是不了了之,但如果守备力量不强,又没有天险可恃,十之捌玖会挥军进攻,杀个鸡犬不留。
李信也派出人手去拜访大户,相商‘借粮’。
其二是征兵告示,征召青壮入伍,条件是吃饱。
没过多久,库房和缴获的清查结果出来了,共获得马匹和力役畜口60匹,绢布120匹,甲35副,鸟枪和三眼铳40架,抬枪三架,火药六百斤,白银1200两,粮食500石,其余刀枪弓箭和弹子数量不等。
明朝一石折合153.5斤,明朝一斤相当于现代的594.6克,500石粮食折合现代约46吨。
以李信手下接近1200人,不连有可能的新征兵员,每人每天吃一斤计算,差不多能吃八天,从杞县到南阳,约三百公里,要走十天,还差一点,不过李信不担心,通常大户都会选择破财消灾,多多少少给一点钱粮,积少成多,应该是够吃了。
清点过库房,李信拿起鸟枪研究起来。
就当时而言,鸟枪是非常精密的枪械,有准星,照门,管身比达1比60,枪管由两层熟铁包合,以四棱钢锥钻透,据说每人每天只能钻进1寸,一个月才能钻成一支枪管,可纵是如此,明朝鸟铳的产量也达到了年产万枝。
李信熟悉着各部件,心中盘算着要不要把鸟枪改装成燧发枪,改装并不难,把火绳点火改为燧石击发点火,其中关键是弹簧,以当时的炼铁技术,造出弹簧不是没可能。
据史料记载,早在四年前,1635年,火器专家毕懋康已经制作了燧发枪,思路与李信是一样的,几乎不改变鸟枪的性能与结构,专对发火装置作改进。
只不过,搞燧发枪就要搞线性队列、排队枪毙,这对于军纪有着残酷的要求。
欧洲的基本制度是领主农奴制,没什么王候将相,宁有种乎的思想,下级士兵对上级军官天然服从,可纵是如此,排队枪毙也是靠棍棒加皮鞭抽打出来的。
而大明遍地反贼,当兵的又都是油子兵,排队枪毙的难度不说百倍,至少十倍于欧洲。
李信迟疑了。
让手底下的那群土匪搞排队枪毙,恐怕转眼间,一阵乱枪就先要了他的命,在没有足够的威望之前,他觉得还是缓一缓为好。
同时历史早已证明,排队枪毙是配合燧发枪的最有效战术,光搞燧发枪不搞排队枪毙,效果会大打折扣,既然没法形成相应的战斗力,燧发枪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还容易被李自成觊觎,平白无敌的招祸上身。
最终,李信决定见过了李自成再说,但是不搞燧发枪,不代表不研究,可以先做技术储备,他找来铁匠,交待研究弹簧和燧发机括,又叫了几个机兵,手把手的指导火药颗粒化技术。
 
第九章 疑神疑鬼
忙碌了一整天,本该非常疲累,但红娘子半点困意全无,她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镜中沐浴后的自己,那一头乌黑的秀发如瀑布般披散在肩膀上,闪烁的火光映照着那俏丽的容颜,皮肤显得白晰了些,一件宽大外袍也没法裹住那玲珑紧致的身体。
“哎”
红娘子幽幽叹了口气。
今天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心绪难以平静,尤其是李公子前后对比判若两人,虽然这样的李信才合她的胃口,也更让她喜欢,可心里就是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难道牢狱之灾真能让一个人变得如此彻底么’
白天还不觉得,夜晚安静下来,想的也比白天多,红娘子仔细回忆着,去年的李信,道听途说的李信,还有今日见到的李信,三个李信作着对比,渐渐地,前两个李信重合了,但是和最后一个始终格格不入。
她不明白,在李信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还是早点睡罢,明天又要忙碌!’
红娘子摇了摇头,正要吹灯,却鬼使神差的望向了隔壁李信的屋子。
他今晚会不会来
本来红娘子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可是白天,李信表现的如个登徒子,让她没法确定李信会不会摸过来,如果摸过来了自己会怎样
半推半就的依了他,还是……
“不对!”
红娘子猛然醒悟,在她的印象中,李信是个敦厚书生,谦谦君子啊,如果说牢狱之灾尚可勉强解释李信的性格发生了剧变,那么做牢又怎么可能让一个人变得好色呢
如果李信趁夜摸来,多半是被狐妖附了身!
对,就是这样!
当时民间多精怪妖鬼的传说,而狐妖性银,又狡诈,难免红娘子会往这方面想,如今李信已经表现出了狡诈的趋向,就差一个好色!
红娘子上了床,却心事重重,怎么都睡不着,一会儿想着李信被狐妖附身,该如何帮他驱邪,一会儿又觉得荒谬,神仙鬼怪之说当不得真,要是李信真摸来了,自己这身子给不给脑子里面乱糟糟的,也不知到了什么时辰,终于困意上涌,才沉沉睡去。
不知不觉中,天色蒙蒙亮了,红娘子有早起练功的习惯,醒来之后,稍事洗漱,便提起丈二软鞭出门,她使得一手好鞭法,每天都要先练一趟鞭法,活络活络身子,再去吃早饭。
当她走出屋的时候,却是一怔,见着李信一脚踏前,一脚后缩,一手扣爪前伸与眼平齐,另一手屈掌护着腹部,身子微微摆动起伏,不由诧异的看了过去。
李信站的正是三体式,前世在纽约,他曾向个华人老拳师学习形意拳,二十年来从未间断,虽然现代社会,武功再高也抵不过一颗子弹,但练功还是有用的,可以耳清目明,精力旺盛,身手矫健,力量大增,反应的灵敏远超常人,也帮助他躲过了数次必死之局。
而且形意拳是门杀人功夫,就赤手格斗而言,李信的身手足以称得上一流,死在他一双铁拳之下的高手,足有数十人之多。
这还是现代社会,古代拥有一身好功夫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据说李自成、刘宗敏、张献忠,甚至李自成的妻子高桂英,都有一身不俗的功夫,因此李信早早起床站桩,抓紧一切时间,以尽快恢复前世的实力,甚至踏入传说中的化劲与丹劲之列。
红娘子眉心紧拧,她看不明白啊。
要知道,桩功虽然在道德经与黄帝内经中都有记载,但随着宋朝扬文抑武,士大夫阶层沉溺于纸醉金迷,体质越发虚弱,意志渐渐消沉,没法再适应站桩练功,致使禅坐之法大为盛行,吐纳之说风靡一时,当世流行的丹法与修道法门,溯其源头,很多都能追溯到宋朝。
&nb
第十章 饿孚遍野
这话就很难听了,围观的民众也发出阵阵轰笑,有些想走的,因抹不下面子,只得留了下来,其实与种田相比,站一个时辰不算什么,主要是考验耐心与自我约束力。
要想训练出合适的燧发枪手,只能一步一步来,逐步让士兵有纪律的意识,接受纪律的约束。
“有谁愿意去和李某一起站的”
李信冷眼扫向了身后的人。
“这……我和你一起!”
红娘子略一迟疑,表明了态度,毕竟她的心是系在李信身上的,对李信的怀疑也只是被鬼怪邪祟附了身,这并不是无药可救,适当的时候,找个跳大神的来驱邪就可以了。
更何况目前还只是怀疑阶段,没法确认,当李信表现出发狂,六亲不认的迹象,或者做出什么菲夷所思的事情,她才会行动。
“我来,我来!”
黄海、二瓤、杨彪等李信内定的心腹也纷纷举手。
“我们也来!”
张全、李得胜、吴长功、费三、杨大牛、王强、陆一鸣等人陆续跟进。
“哈哈,怎能少得了老汉!”
邢三带着班子站了出来。
头头脑脑都表了态,剩下的人不管愿不愿意,只能站出来。
李信不解释为什么要站,现在就和人讲要搞排队枪毙,绝对能把人吓跑,他只是巡视全场,按解放军初步标准,纠正着各人的站姿。
“你tmd的是背着个罗锅还是怎么着”
“我草,挺什么肚子,瞧你瘦的和猴一样,有肚子么,缩回去!”
“腚撅那么高干嘛,两腿并拢,肩膀不要缩,抬头挺胸!”
李信走一路骂一路,不时给屁股踹两下、或者压压肩膀,拍拍肚子,当一圈走完,一个时辰也过去了,他把这近五百人编入了自己麾下。
与红娘子的部下相比,这些人纯结的就如白莲花,李信打算亲自带,做个示范,前世他虽然没带过兵,但他的手下有雇佣军,基本的训练还是有数的,更何况解放军的军纪大名鼎鼎,没看过猪跑,最起码吃过猪肉,稍微琢磨一下,不难整理出训练方法。
就目前而言,李信加上红娘子,手下有一千六百人,城中大户也得知了这个消息,陆陆续续送来钱粮,少者百来两银子,几十石米面,多者五百两,百石粮食,加上县衙所得,勉强可以吃到南阳。
次日,全军一千六百人,加上部分家眷,合计近两千人,浩浩荡荡的上了路。
初秋本是收获的季节,但沿途所见,良田大量抛荒,田里光秃秃一片,连杂草都没有,道旁稀疏的林木,只剩下了一条条白杆子,树叶和树皮都被扒光了,路上到处是难民,成群结队,互相搀扶着,涌向附近的大邑,很多人衣不遮体,瘦的包皮骨头,神情麻木,面色黑黄。
“李公子,拿些粮食散给百姓吧。”
红娘子满脸的不忍之色,转头问道。
“哎”
李信叹了口气,前世他曾有一段时间呆在非洲,非洲虽然也穷,难民遍地,可好歹有联合国和各种人道机构组织救援,最起码饿不死,而大明的百姓,谁来救援
“娘,娘,有草根,那边有草根,荻儿去拨过来!”
一名大概十岁左右的孩子,黑不溜秋的,看不出是男是女,突然惊喜的大叫,跑过去拨草,却是迟了一步,已经有两名汉子先一步拨了草根,随便捋了捋泥土,就塞进了嘴里。
“你们……抢我的草根!”
那孩子愤怒的大叫。
“阿荻,回来吧!”
边上一个面有菜容的妇人有气无力的拉住他,眼里流露出了悲哀之色。
这女子虽然穿着破烂,也蓬头垢面,看不清长相,但是李信的眼神很毒,能看出一种才女气质,显然不是寻常人家的女子,于是向红娘子问道:“去看看”
“嗯”
红娘子从女兵手里要了几个馒头,便与李信跳下马,走了过去。
“小妹妹,饿了吧,拿着,这是给你和你娘的。”
李信分辨不出男女,红娘子一眼就看了出来
第十一章 宋应星
迎面一辆马车缓缓驶来,有十来个家丁护卫,一名六旬老者从车窗探出脑袋,看着给饥民分发馒头的一幕,不由捋须叹道:“民不聊生,饿孚遍野,这世道何时才能清宁啊!”
书童从车外道:”老爷,那位公子倒是个善人,要不要小的去打听一下是哪里来的军卒“
“先看看再说。”
老者摆了摆手。
“吁”
书童叫停了骡子。
前方,近千难民基本上每人两个馒头下肚,李信见到更远处还有难民赶来,这可不得了,难民无穷无尽,再分发下去自己军中就不够吃了,于是打算招呼上周氏母女开拨,却是扑通一声,一个老者跪了下来,大呼道:“军爷,军爷,求军爷带上老汉吧,老汉能挑能走,只求军爷给口饭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