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崛起1639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上林春

    荡寇军阵地上,火炮轰鸣,炮弹在清军中落下,处处开花。

    阿济格与多铎表情冷酷,清军的大量死亡与他们全无关系,他们在乎的,只是最终的胜局,为此,付出任何代价都在所不惜。

    战场上,枪炮声大作,喊杀声震天,荡寇军战士以连为基本作战单位,自结阵地,自由作战,还有些人,赶往阵前数十米处,差参不齐,随意散放着些木箱子。

    满洲骑兵确实是悍不畏死,虽然荡寇军火力密集,但骑兵的速度很快,相当一部分竟然冲破弹幕,接近到了一二十丈的范围,向天空中抛射箭矢,然后拨箭搭上,再射。

    “哧哧”

    粗大的箭矢射入血肉,带出一蓬蓬血雨,这让清军嘴里嚣叫连声,十来丈啊,只要冲过去,就可以享受手起刀落,砍下一颗颗头颅的舒爽感觉。

    在一往无回的气势中,甚至有人中了弹,都忘了疼痛,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好”

    后方观战的多尔衮猛叫了声好,在他的视角中,满洲骑兵如一道锋线,至少有数千骑,即将踏入荡寇军阵中,炮步队紧跟骑兵。

    可是突然之间,他又面色大变。

    前方不知是谁倒霉,马匹一蹄子下去,踏中了一枚木箱

    顿时,轰隆一声,火光冲天,黑烟弥漫,弹片向四下里迸射,骑兵显然避让不及,那一块块碎小的弹片打穿绵甲,射入了血肉,鲜血狂喷,令人痛不欲生,力气飞速消逝,再也坐不稳马,重重摔到地面,有些人还能看到后面的马蹄狠狠一脚踏上自己,或者战马那巨大的身体砸在了自己身上。

    这一声爆炸,尤如一个信号,越来越多的马匹几乎在同一时间踏上木箱,或者干脆引发了殉爆,荡寇军阵地前,轰隆隆炸成了一片

    这正是木箱雷,拆了些触角,正面朝上,只要踏中,就和地雷一样,骑兵高速冲锋,即便看见了,觉得不大对劲,也没法调头,最多只能控制马匹避让,但总有些不小心踏中的,这就悲剧了。

    阿济格和多铎因愤怒,浑身都在颤抖,满清的勇士,仅这一轮爆炸,就至少有两三千人死于非命,近乎于十个牛录

    满洲人口稀少,损失一个牛录,都无比心疼,逞论这一战才刚刚打响,就损失了五千精骑

    “上跟老子上,不杀李信,誓不回头”

    阿济格突然猛一挥手,勒马就要向前冲。

    多铎急劝道“大哥,你是三军主帅,不能亲身赴险啊”

    在火器时代,几乎没有身先士卒的说法,各军主将自发的位于队尾或队中,免得被火炮击中身亡。

    阿济格厉声道“信贼布下了天罗地网,还谈什么赴不赴险,今次若战败,后果谁能担当得起只怕咱们三兄弟,都不得好死,杀”

    随即就策马前冲。

    多铎想想也是,猛一咬牙,紧紧跟上。

    有着两大主将身先士卒,清军士气再度振作,潮水般全线压上。




第三零九章 磨盘阵
    谢谢好友浪里小白龙的月票

    其实清军的战术并没有可圈可点之处,完全是学着明军而来,他唯一的好,是军纪森严,未得命令,任何人都不会后退半步,直到战死。

    往明白里说,清军的特点是以悍不畏死来吓阻敌人,遇上军纪涣散的明军,这一套尤其管用,可这并不代表清军的真实战斗力有多么强悍。

    正如历史上清军灭李自成和张献忠很容易,但是打这二人的残部用了十几年,很多胜利不是在战场上取得,而是靠政治手段和各种离间分化政策。

    从表面上看,骑兵始终未出的荡寇军仿如狂风暴雨中的小舟,被满清铁骑冲击的支离破碎,场面甚是难看,但是在持继不断的枪炮声中,清军并没有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虽然清军悍不畏死,但是荡寇军也寸步不退,紧紧护持着火炮,有骑兵冲上来时,则拼刺刀,进行最残酷的白刃战。

    多尔衮的眉心紧紧拧在一起,他原以为荡寇军仅火器犀利,近身白刃战不可能是满洲勇士的对手,可是眼前所见,让他大吃一惊。

    荡寇军的阵线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线形阵线,而是依据火炮为中心构筑的点状阵线,这种战术的特点是以连为基本作战单元,营为基本指挥单元,团作为上一级指挥机构,紧持自身,互相以火力支援,并不在乎被敌军突入阵地,可以有效避免因死守防线带来的大量死亡,又能充分的利用交叉火力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原理如古代的八卦阵、天门阵等军阵,并不是御敌于阵外,而是把敌人放入阵中,利用阵势的特点,集中局部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当然,在火器时代,因着攻击范围的扩大,阵形结构也更加松散,如不刻意留心,谁也看不出这是一个大阵,事实上李信也没有刻意去布阵,就是按照独立与相互支援的原则配制兵力,却与古代的军阵有异曲同工之效。

    多尔衮看的清楚,每当骑兵踏入荡寇军的阵地,会从四面八方涌来优势人数的士兵挥着刺刀迎战,别看只是尺许长的短刃,但装在枪口上,攻防兼备,动作以刺杀为主,极少劈砍,简练而有效,往往有专人架住从上劈下的马刀,又有专人负责捅马,马倒了再去捅人,酷烈无比

    清军的凶悍没有对荡寇军起到任何吓阻作用,荡寇军竟是越战越勇。

    更何况荡寇军的炮火还在不断的轰鸣,士兵也揪着冷子开枪,清军正一点一点的被削弱。

    崇祯的太监,李自成的探子,悄悄打探着战局,迅速奔回,汇报最新战况。

    “皇上,多尔衮两面作战,对荡寇军那里好象也不顺利,只要李信那里能多撑一会儿,咱们这里的战事恐怕快要结束了。”

    清军围攻钓鱼台已经是第四日,攻势远远不如最初那般凌厉有力,顺军上下总算是松了口气,这时牛金星来报。

    “娘的”

    李自成气不过的骂道“咱们都打的精疲力尽,他倒好,瞅准时机出来摘果子,你们说,世上怎有如此奸诈之徒”

    众将相对苦笑,还有人眼里隐有恨意闪烁。

    是的,顺军莫名其妙的被清军攻打,作为罪孽祸首的荡寇军反在一边看热闹,虽然顶住了攻势,却也元气大伤,谁心里能不恨

    哪怕是高一功和李双喜,和李信相交莫逆,也是摇头叹息。

    顾君恩道“皇上,当务之急还是考虑战后该如何,臣琢磨了下,当有三种结果,其一,李信与满鞑两败俱伤,这是最好的结果,皇上或还有机会进驻北京。

    其二,李信大败,那皇上应放下私人恩怨,尽全力救援荡寇军,否则唇亡齿寒,多尔衮必逼皇上投降,若有不从,挟大胜之势进击,怕是不妙。

    其三,满鞑大败,皇上应立即摆出攻打北京的姿态,逼迫李信不许追击,放满鞑回关外”

    殿内一片寂静,其实道理谁都明白,留着清军,可以牵制李信,毕竟自家连日大战,几近于弹尽粮绝,如果李信收编了蒙古人和汉军,那顺军除了投降,就只有全灭。

    几乎没人愿意接受这样的结局,说到底,投降过去的,始终是二等人,又怎及得在自己的山寨内逍遥快活呢,而且也不是人人都能做成张鼐。

    很多人有自知之明,大字不识,又没什么谋略,既便投降了李信,也不会被任用,最多带着财货,做个富家翁而己,话说尝过了权力的滋味,谁会轻易放下呢因此不到最后没办法,是不会向李信投降的。

    只是帮助清军在道义说不过去啊

    李自成挥了挥手“这事稍后再说,还是再打探打探吧。”

    清营的高台上,已经开始有了小声议论,众人原以为满洲八旗会很快击溃荡寇军主力,却没想到,在阿济格和多铎两大悍将的亲自指挥下,竟然久攻不下,并还渐渐有了不支的迹象。

    蒙古人都是墙头草,那时满蒙的联合尚处于初级阶段,不如康熙以后紧密,蒙古人中,神色不免有了些古怪。

    朝鲜世子李溰也回头小声道“有此雄兵,大明有希望了啊”

    一名随从道“世子,那不是大明了,而是荡寇军,等于是改朝换代啦”

    李溰叹了口气“那也是汉人的江山啊,想我朝鲜三百年来世为大明藩属,怎忍见山河易色呐”

    随从提醒道“世子您别忘了,朝鲜已降了大清,倘若再投汉人,焉知不会被清算”

    “这”

    李溰神色一滞。

    是的,汉人重掌江山,朝鲜会被清算吗

    事实上朝鲜对于汉人王朝并不是表现出的那样忠心,历史上,隋炀帝虽然征朝失败,但朝鲜也元气大伤,后唐太宗又继续对朝鲜用兵,朝鲜苦不堪言,可朝鲜也不是好货色,每每趁中原王朝虚弱的时候,会在边境搞小动作,一小口一小口的蚕食领土。

    将来如李信立国当家,会对朝鲜提出怎样的要求会不会灭了朝鲜

    相对而言,大清对朝鲜的政策已经稳定了,朝鲜成了大清的藩属国,皇室及权贵的利益得到了有效保证,因此重回汉人江山怀抱的不确定性太大。

    多尔衮瞥了眼李溰的方向,他虽然听不懂朝鲜土话,但大概也能猜出朝鲜世子在说什么,不由冷冷一笑,随即便转头道“目前已战至关键时刻,还望几位蒙古王爷助我一臂之力。”

    “谨遵摄政王令”

    几个蒙古王爷深施一礼,匆匆离去。

    蒙古人在汉军八旗与关宁军接手对李自成的进攻之后,只承担辅助进攻的任务,要想压住李自成,只多再能抽调两万骑兵,发动对荡寇军的冲击。

    不片刻,队队蒙古骑兵开始向战场集中。

    “启禀皇上,蒙古人要出手了,李公子怕是要有麻烦啦”

    高一功匆匆找到李自成,拱手汇报。

    “好,这他娘的,活该,叫他算计老子”

    李自成破口大骂

    高一功迟疑道“皇上,倘若李公子那里撑不住,咱们怕是唇亡齿寒啊”

    “哼”

    李自成哼了一声“孤有数,不用你多说”

    高一功暗感失望,叹了口气,便转身而去。

    两万蒙古骑兵很快集结完毕,以外蒙扈从与科尔沁蒙古为主,因前阵是八旗的炮队,因此蒙古骑兵改从侧面冲锋,两万骑杀来,如排山倒海,清军顿时士气大振

    额哲连忙拱手道“总司令,小王自投奔总司令以来,寸功未立,今愿率我察哈尔的勇士们,为总司令挡住科尔沁骑兵”

    “不忙”

    李信摆了摆手。

    高桂英不满道“李公子,都什么时候了,你还不着急啊”

    李信反问道“蒙古人敢不敢对满洲八旗挥刀”

    “当然不敢”

    高桂英哼了声,随即望向李信道“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快说出来看看。”

    身周诸人也望向了李信。



第三一零章 李闯搅局
    李信一指前方“你们看,我军已经与满洲八旗纠缠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蒙古人冲进来又能如何,看似人数变多,却投鼠忌器,并不能发挥相应的战斗力,甚至还因无从下手,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我说不急着冲锋,等蒙古人进了阵,再去咬他的尾巴。”

    众人细细一看,还真是这样。

    荡寇军的军阵就象一只硕大的磨盘,以团为基础的指挥作战单元护持着一个个炮兵阵地,就如齿轮,碾磨着进入其中的一切杂物。

    阵地外侧,将士们拼死搏杀,中间是轮换下来的士气趁隙开枪,内层则是火炮不停的轰击,有的发射实心弹,打向较远的清军炮兵阵地,有的发射霰弹,每一蓬弹子打出去,都能带来少则数十,多则百人的伤亡。

    而清军处于阵中,要承受来自于四面八方的打击,处于苦苦支撑的境地,阿济格与多铎亲自督战,厉声呼喝,也仍是挽回不了颓势。

    因此蒙古人入阵,即便没有李信所说的那样乐观,但是散落的清军在客观上阻挡了蒙古骑兵的高速冲刺,没有速度,骑兵还是骑兵么

    “总司令高明”

    李仙风拱手赞道。

    李信摆了摆手“谈不上什么高明,无非是多尔衮狗急跳墙,以为靠着人数就能把我军压垮,但是现在已经不再是冷兵器的时代,对付火枪大炮,不是人多就管用,假如多尔衮从一开始就集中蒙古骑兵与满洲八旗全力攻我,多少还有些麻烦,此时再来,不过是添油战术,徒送死耳”

    “添油战术”

    众人喃喃着,既觉得新鲜,又越咀嚼越有味道。

    李信接着道“领军作战,最忌添油战术,苍鹰搏兔,尚须全力,要么不战,战则倾力而上,一棍子打死”

    “受教了”

    “总司令说的是”

    众人纷纷拱手。

    很快的,蒙古骑兵冲入阵中,诚如李信预言,荡寇军紧紧缩成十余团,所占的地方极小,战场上清军铺的摊子很大,堵着了蒙古骑兵的路,蒙古人自然不敢向满洲八旗挥刀,只能降速绕行,这一降,骑兵的优势丧失了,而且蒙古骑兵不配枪,这是致命的弱点,荡寇军的霰弹集中向蒙古骑兵发射,因人员密度增加,伤亡也随之大增。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蒙古骑兵入阵,确实拖了八旗兵的后腿,大家拥挤在一起,各有顾忌,不敢向彼此开火,结果都是束手束脚,又互不统属,难以打出有效的配合,连带八旗兵的攻势也滞碍下来。

    “他娘的,废物,废物”

    阿济格见着这一幕,气的大骂,连续挥剑砍杀了好几个畏缩不前的士兵,却没法改变窘迫的局面。

    “大哥,鳌拜危险了”

    在阿济格和多铎的前方,是满洲第一勇士鳌拜。

    鳌拜勇则勇矣,手底几乎无一合之敌,可惜个人武勇在规模数万的战役中,充其量只是一朵较大的浪花,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虽然鳌拜左砍右劈,浑身浴血,可是跟在他身后的士兵却越来越少。

    “嘭”

    不知从哪儿来的一发炮弹,打入鳌拜阵中,跳弹接连杀伤了数人之后,又砸中了鳌拜挥起的右手,顿时手腕折了,仅以一块皮肉连着。
1...979899100101...1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