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娘子要翻天啊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我爱看热闹

    “启禀皇上,听说靖王今年在北地春城推广种稻谷,如果能够成熟,再加上靖王鼓励开荒,增加种植面积,届时他一年的收入,必会有增加不少”大司农也站了出来。

    “大司农,枉你担任这个职位。北地种稻谷,你信吗别说北地了,你在天柱山-淮水以北,见过谁种成功稻谷吗”

    “父皇,儿臣也觉得,有闾关在,北地成不了气候。”二皇子也拱手站出来说,只要太子赞同的,他一定不同意。

    太子看着二皇子冷笑,“二皇弟,你这是养虎为患你知道吗”

    二皇子说“皇兄,怕是你在公报私仇吧谁不知道,你那侧妃,是从靖王手中抢过来的”

    皇上听后脸色一冷,“都住口。”

    “户部尚书,去年的军饷是你这里管的,你怎么说”

    “回禀皇上,去年南部收成不好,故北地的军饷只给了一半。但从实际情况看,靖王似乎没有受什么影响,听说封家给了他不少支持,还望皇上斟酌”

    吴尚书是吴家的人,新仇旧恨,自不会帮慕景逸说话。

    “皇上,靖王年纪也不小了,是时候指婚了”,左相拱手说道,他的话瞬间转移了争执的方向。

    皇上想到封博松那个老家伙的脸,联系到慕景逸身上,顿时一阵厌恶,“哼,指婚”

    多少年了,大臣们都不敢提起这个话题,就连五皇子六皇子都成亲了,慕景逸还没指婚。

    不是没有合适的,是皇上心里忧虑太甚,指个小家族的,怕天下悠悠重口,指个大家族,则怕如虎添翼。

    “皇上,臣觉得李阁老家嫡女不错,皇上以为呢”

    上首的皇帝顿时眸光一深,那满是皱纹的脸上一阵阴冷“李阁老是不错”

    他们说的是已经致仕的李敬臻,这李家,虽是贵族,但人丁很少,仅有一子一女,儿子不成器,女儿正好用来联姻。

    要名有名,要地位有地位,也算是配得上这靖王了。

    “来人,拟旨…”

    “皇上,北地空缺了几十个官位,这派什么人过去,怕是要好好思量呢”,太师站出来说话。

    “臣自请去北地,为皇上分忧”,新科状元伍本康出列道。

    “皇上,上官大人之所以处处受到掣肘,原因还是在于没有武力震慑,臣身为一个武将,愿去臣北地,请皇上成全”,已经卸甲的禹州也站了出来。

    “臣愿为主分忧”,陆陆续续出来不少人,有文官,也有武将,有年轻人,也有上了年纪的。

    朝臣们听着纷纷点头,他们再瞧不上北地,都不可否认,这是个大屏障,也是个大威胁。

    谁去北地,是个需要好好思量的活计。

    皇上昏聩,在权势方面十分多疑,古往君主封王封将,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质子”,留大臣家人在京都,大臣外放。

    所以这次去北地,皇上肯选的,一定是拖家带口的,那些如新科状元这等孤家寡人,还是算了。

    。




136 关内来人2
    站出来的大臣里面,傅跬倒是个十分合适的人。

    这个臣子四十多岁,父亲历经两朝,刚刚致仕,从不参与党争,对大楚皇帝忠心耿耿。

    傅跬是父亲退下后才提拔上来的,为人刚正不阿,仗着学识也得罪过不少人,但确实很有见地,受到不少年轻学子的推崇。

    这样的人看上去没什么心机,用着也算放心。

    再看看下面的黄裕章和云景天两个人,正各立朝堂两侧,文官武将向来不合,此时更是互相冷嗤。

    皇上正在游移不定,左相再次站了出来“启禀皇上,高丽使臣向我大楚递了旌节,想派使节过来,听说有些商人已经登陆北地了”。

    “他们是何意图”皇上皱眉沉思。

    “皇上,您说,是不是跟北地用的火器有关”吴大人说道。

    “下旨给靖王,让他交出来火器配方!”皇上沉吟片刻后,还是下定了决心。

    “傅爱卿既然一片赤诚之心,愿去北地,那朕就准了你们。去了之后,一定帮助靖王好好整饬吏治,懂吗”

    “微臣领命”,傅跬等人跪在地上叩首。

    “太子,高丽使节,你负责接待一下”,皇上接着吩咐。

    “儿臣领命”,太子出列,二皇子和三皇子对视一眼,神色有些阴沉。

    “退朝。”皇上无精打采的抬了下眼眸,昨夜吴贵妃实在是太勾人,他也有些累着了。

    大臣们按照顺序散去后,太子少师追上了他,“太子殿下,今日朝中形势,太子殿下怎么看”

    “你想说北地还是高丽北地的话,离我们太远,苦寒之地,无钱无粮,成不了气候,抛出来只是为了分散下皇上的心思,省得过于疑神疑鬼。现在老二和老三倒是必须防一下。”

    太子少师说“殿下考虑的极是,只是靖王在北地这么折腾,排除异己,巩固权势,加上那神秘的火器,却也不得不防啊,对傅跬几个人,最好还是找机会拉拢一下。”

    “嗯”,太子点点头,在他眼中,大楚早晚是他的。但皇上不着调,那两个兄弟的母亲可不是善茬,他得让皇后加把火,帮着看住了自己的权势。

    而对于慕景逸,他的态度则是拉拢加防备,底下的朝臣,更是如此。

    李府闺阁内,李敬臻面前坐着一名高挑的少女,皓腕捏着一枚棋子,微微蹙眉思索。

    “觅雪,皇上有意指婚你与靖王,你意下如何”李敬臻老谋深算的眼睛闪出一抹柔光。

    少女露齿一笑,宛如清风吹过“爹,皇上说的话,哪儿容得我们质疑,女儿自然无异议”

    “是吗”李敬臻有些不敢置信。

    “爹,你放心吧,女儿明白自己的价值”,李觅雪淡淡的笑道,“那位靖王,听说是位美男子呢,女儿嫁他,不亏”

    李敬臻还是有些不放心,反反复复的看她,待确实没发现破绽后,不死心的放弃了。

    “皇上此次让我们父女跟随傅大人的车队过去,你……”

    “爹,瞧你担心的,放心吧”,李觅雪说完,继续看着棋盘,不再言语。

    “哎……”李敬臻微不可闻的轻叹了一声。

    傅跬几个回去后,各自也根本没有沟通,都在交代后面的事情,家眷们不能全都跟着去,否则皇帝不放心,留下谁,留下多少产业,都够他们商讨好一阵子了。

    让皇上和太子党稍微有些安心的是,听说黄裕章的夫人不同意去北地受苦,带着孩子哭闹了好长时间,甚至私下求到了左相府上,希望他能帮着劝说一二,因着黄裕章态度坚定,最后只得答应下来,但黄府的宅子里,还是留下了已经十六岁的长子。

    倒是云景天几个,要么是武将,本就驻边,习惯了风里来雨里去。要么出身寒门,家世简单。几人是最先准备好的。

    此一行,二品大员有五六个,都留了家人在京都。还有四十多个小官,准备补缺北地,这些人,则核查的没有那么严格,有少许拖家带口过去的,也被批准了。

    每日上朝的人,少了几个格格不入的,对于其他官员来说,最大的感觉是无人抬杠了。对户部来说,就是要用公款养的人口多了那么有限些而已。

    几位皇子都很会做人,且想到一块去了。去往北地的几位官员走时,皇子们都前往十里长亭相送,且给配了不少礼物。

    傅跬本就清高,礼物也不收,感激的话更没有,只说自己不会辜负圣上和朝廷的信任。

    倒是黄裕章,还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的,带着家眷一路走一路招手示意。

    这几个人的表现,早有人呈报到皇上案前,到是更让皇上松了一口气。

    太子看着傅跬等人的马车离去,心中一阵怅然,说不上来是什么感觉。

    慕景逸做事喜欢斩草除根,除不了根的,制衡手段自也不少,朝廷官员到位前,兴城官场格局大变,各地衙门不动声色的提拔和安插了自己人。

    “锵锵锵”,罗家村的村民在作坊里忙活,忽然听到外面锣鼓响了起来。

    “是老村长敲的有啥事儿他不直接来作坊”黄婶子问。

    “不知道啊。”

    “听,外面好吵”

    ……

    报信的人到了罗家村后就开始敲锣。

    这个村子也是怪了,以往只要锣鼓一响,村民都得涌过来。

    今儿这是咋了,敲了这半天的锣,居然也就十来个人过来,还都是些老头子。报喜的人有些懵,站在村头大槐树下,不知道咋办了。

    “官爷,啥事儿啊”没牙的牛大爷颤巍巍的站起来问。

    “刘永昌家住在何处”报喜的人一脸笑意的问。

    “谁家”牛大爷耳朵有点背。

    “刘永昌!”,旁边的黄大爷笑着点他“老东西,听不见就别问,问了也听不见”

    “哎,官爷,我来跟你说,你找谁家”黄大爷转头就忘了。

    报喜的人有些不虞,准备越过他们,往村子里面挨户问问。

    黄大爷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哼了一句“真当我痴傻呀,我就不告诉你们,姓刘的在哪儿住”

    。



137 罗大家事
    “是不是我家永昌中了秀才”刘大娘刚骂完儿媳妇,正在跟罗新康家斗富呢,听到锣鼓声,忍不住就支楞起了耳朵。

    今日放榜,一大早,刘永昌就到兴城去打听消息了,现在还没回来。

    二月的县试,村子里竟然出了好些个童生,罗牛牛和村长家的罗运杰不到十岁就考上了,就连黄大娘家的黄大吉都考上了,还有那四五十岁不要脸面,非要去试试的老石头,居然也成了童生。

    这一下子,刘永昌不再特殊,村里读书人多了,把刘大娘气的上了好些天火,出来嘴角都是黄泡,很是让村民嘲笑了一段时日。

    “刘永昌中秀才了,我们是来报喜的。”报喜的人看着找过来的刘大娘回答。

    “啥真中秀才了!”罗有喜的老娘牛氏眼睛瞪大了,这时候的秀才可不一般,是荣耀和地位。别看她跟刘家表面上打的火热,骨子里还是有那一股高人一等的优越感的。

    这下刘永昌也中了秀才,她面上微笑,心里可不那么舒服。

    “哎呀永昌娘,恭喜恭喜啊,永昌可真争气,就比有喜中秀才的岁数大了一岁而已,往后说不准还能中举人呢”,罗有喜的娘淡淡的上来道了喜,话里话外不忘提罗有喜。

    报喜的人等了这半天,还看俩妇人在那里耍嘴皮子,连打赏的意思都没有,心里有些不耐烦,忍不住咳了一声。

    还是牛氏有经验,赶紧提点,“两位小哥辛苦了,这得打赏啊,这么好的事情,刘大娘,你还不赶紧的”

    家里能做主的男人都不在,刘大娘有些不知所措,盘算着该给多少赏银,最后拿出来一两多银子,每个报信的六百大钱。

    两个报喜的来乡下,早就做好了准备,收不到多少赏银的,这家的钱还可以,俩人收了之后就走了。

    刘大娘心里肉疼,还没等人走远呢,在后头又把媳妇王氏骂了个半死。报喜差役眉头都紧紧皱了起来。

    刘家这也算是大喜事了,对罗家村来说,出了个秀才,往后也多了一条路,按说村长肯定会高兴。

    但谁让罗家村当前的村长已经是罗小乔了呢,她可没那么大的度量,还过去给刘永昌道喜。

    倒是老村长罗金荣,还是领着不少人去吃过一顿喜宴的。

    不过,去的人面对刘大娘那拎不清的嘴脸,都有些倒胃口。

    而罗有银和李金枝的婚宴,也在刘家的宴席后面两天开席了。

    办的酒席在罗家村绝对没有见过,一水的流水席,规格高的让人都不敢形容。

    成亲那天,那李家小姐一身的凤冠霞帔,身边还带着两个丫鬟,走起路来香风阵阵,头面叮咚作响,快羡慕死一众未出嫁的小丫头了。

    新媳妇进门,吃席面的时候,过来拜见二叔二婶。

    罗小乔等人站在爷爷后面看这位新娘子。

    小姑娘长得挺清秀,眼角含笑,连那股子官家出来的傲气都收敛的一干二净。

    罗老太太在上首坐着,脸上木木的没说话。

    罗新康面对一众来贺的村民,眼角的喜意压都压不下去。

    要说有谁不高兴,怕就是罗有喜的内人张氏了。本来罗老大家就她一个城里人,这又来一个身份地位都不差的,居然还带着丫鬟,往后家里怎么分配活计

    人说高门嫁女低门娶妇。这罗大家,可真是反着做了,连娶两个媳妇,全是“高门”。

    罗家的基因总算还不错,罗有银打扮利落起来,看上去也人模狗样的。

    不过显然罗有银与这李金枝早就相识,酒席期间就眉来眼去的,那蜜里调油的样子,看的好几个长辈的别过了头去,心中暗自思忖“这城里姑娘胆子都这么大吗”

    给罗爷爷他们行了礼后,罗有银就赶紧扶着金枝坐下了“娘子,站一天了,快坐下歇歇”,看上去情深义重的样子。

    李金枝略带羞涩的低下了头“有银哥”那语调婉转的,罗小乔不经意听到了,生生打了个哆嗦。

    “咳……”还是罗新康咳嗽了一声。

    看起来恩爱的小夫妻,这才移开了彼此交缠的手臂。

    罗小乔打量了一下罗家大房的屋子。

    自打与罗爷爷上了一趟衙门之后,罗新康也不哭穷了,此次为了迎娶新妇,家里装修的十分讲究。

    陈设虽比不上李金枝父亲家,但在农家里面,也算数一数二的了,小姑娘的眼神里倒看不出来丝毫嫌弃,就连跟来陪嫁的丫鬟,都十分的收敛。
1...5556575859...1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