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唐坑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吉日
他们的手中都拿着一样东西,监生和随从们一见,个个脸色大变。
大唐用于杖刑的法杖为荆条制成,长三尺五寸,大头二分七厘,小头一分七厘。
他们四人手中拿的正是法杖。
众监生见此情形,不由懵了:这是来读书还是来受刑。
此刻,吉顼脸上的笑容,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狰狞。
“我数到十,如果还有闲杂人等在,连主子带奴才,全部杖刑伺候!”说罢,也不管众人的反应,吉顼直接开始数数了,“一,二,三……”
吉顼故意数的很快,根本不给众人考虑的余地。
自己挨揍也就罢了,若是让主人也挨揍了,那还了得?
随从们哪还顾得上再请示主人,顿时做鸟兽状,向学堂门外蜂拥而去,有几个被挤倒在地,连滚带爬的出了学堂。
片刻间,除了呆若木鸡的众监生,屋子里一下变得空空荡荡。

小逸也和那些随从们一起离开了屋子,不过他走的很从容。卢小闲传音入密给他,让他出去后,不要离开的太远。
带卢小逸来学堂,是卢小闲早就打算好的。
虽然卢小闲来自后世,但国子监所学这些繁琐的文言文,并非他所长。有卢小逸在就不一样了,他的脑了里可是有一整座图书馆的。再加上传音入密这种先进的传输手段,卢小闲自然可以高枕无忧。
见自己的目的达到,吉顼满意的点点头。
刑具和几个大汉,都是他从刑部借来的,这对做宰相的吉顼来说,并非难事。向武则天请旨,也是他瞎诌的。莫说没有请过旨,就算真的请了旨,他也不敢对这些宝贝疙瘩动粗,就是唬一唬他们。
没想到这一招如此管用,瞅着一脸惊恐的众监生们,吉顼不由把目光落在了卢小闲身上。
卢小闲假装没看到吉顼的目光,把头别到了一旁。
开什么玩笑,若让这帮纨绔知晓主意是自己出的,估计他们吃了自己的心都有。
接着,吉顼又下达了第二道命令:“从明日起,每位监生只能带一名随从来。多余的人,一概轰出去!”
不用问,这也是卢小闲出的主意。
上百人的随从带进国子监,肯定会影响秩序,按吉顼的意思,和其他监生一视同仁,随从一个都不留。
但卢小闲还是说服了吉顼,这些特殊的监生被人服侍惯了,若一个随从也不留的确说不过去。
最后二人一折衷,每个监生就只剩一个随从了。
当然,卢小闲极力替这帮纨绔说话,并不是完全替他们着想。若真的一个也不留,卢小逸岂不是也得离开,这可不是卢小闲想看到的。若没有卢小逸的帮衬,他在国子监就彻底抓瞎了。
有了前面的铺垫,吉顼的命令没人再敢反对。
“听到没有?”吉顼大声问道。
“听到了!”监生们齐声回答。
“好了!下面开始授课!”
在吉顼的高压之下,众监生开始了痛苦的读书生涯。
……
国子监的分科教学、学年和学制的设置、学业考核和假期规定等日常管理手段等,与后世的大学几乎区别不大,这让卢小闲很是惊叹。
学生在读期间,除每旬放假一天外,每年五月农忙时和九月预备换冬装时各放假一个月,准许学生回家探亲。路程较远或家中有大事的,允许延长假期。但如果未经批准擅自超假过多,则会被勒令退学。
他们主要学习《周易》,《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毛诗》,《左传》,《公羊》,《谷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九经》。如果学生学习时有空余时间,可以学习隶书这门书法,也可以选修《说文
》,《尔雅》,《国语》等科目。
……
来国子监读书,不在卢小闲的计划当中,完全可以说是一个意外。可眼前却一时找不到脱身之计。好在吉顼还算讲交情,对他的漫不经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听吉顼讲解枯燥的经书,卢小闲犹如听催眠曲,不一会脑袋便耷拉了下来。
吉顼走到卢小闲面前,看他没反应,也没打扰,就静静的站那里。在卢小闲认真的睡着之后,他微微摇摇头,从卢小闲手中抽走书。
吉顼教授课敢睡觉,享受这样待遇的只有卢小闲。其余的监生莫说睡觉,连跪坐的不端都要受责罚。
不是没人心中质疑这一不公现象,但瞅瞅吉顼铁黑的脸,再看看一旁手里拿着法杖的四个彪形大汉,只得打消了念头,乖乖的被吉顼继续蹂躏。
此时,卢小闲一无所知,梦里置身大海,一片汪洋,使劲儿游使劲儿游,可水还是源源不断的涌在他头上。
醒来的时候,吉顼正直勾勾的看着卢小闲,确切的说是看着卢小闲的嘴巴。
卢小闲刚要开口,一桶哈喇子很配合的从嘴角涌出来,他明白为什么会梦见大海了。
被一个老家伙看见自己的窘态,卢小闲倒无所谓。但被美女观赏却不是件好事,譬如当有个美女难得的注意你的时候,你恰当好处的放了一个臭屁,更可恨的是那天你吃的是萝卜,那么,结果肯定不是你不想要的。
卢小闲没放屁,只是流了一滩哈喇子,可恨的是他流了那么长时间哈喇子的过程,被李仙惠和李裹儿两个美女尽收眼底,这是一种很不爽的感觉。
李裹儿扭过头来,那如清水一样的眸子,正望着自己案前的那一滩产物,脸上还挂着坏笑。卢小闲拿袖子抹了一把嘴,心中只有苦笑的份。
下学回去的路上,卢小闲递给李仙惠和李裹儿一人一盒玉簪粉。
“这是新品,秘制的,整个洛阳城就你们二位最先用到!”卢小闲用夸张的语气道,“不信你们闻闻,香着呢!”
玉簪粉就是用玉簪花制的水粉。
花开后,剪去花蒂,即成小瓶状,灌入民间常用的胡粉,再蒸熟,阴干制成粉。玉簪粉比珍珠粉性湿润,比较适合冬秋季使用。
制作胭脂水粉是岑少白的强项,卢小闲只不过是信手拈来,借花献佛而已。
“太好了!”李仙惠与李裹儿像得了宝贝的孩童一般,整个人都散发着光芒,脸上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想不耀眼都很难。
武崇训与武延秀心中不由暗自嘀咕:我们送了那么些比这值钱的好东西,也没见这么高兴。
卢小闲看到武崇训与武延秀的眼珠子都快要喷发出来了,心里好笑,忍了半天没憋住,还是很不小心
的乐了。
送走了两位美女,卢小闲正打算与卢小逸一同回府去,却被李重润叫住了。
听李重润结结巴巴说完之后,卢小闲瞪大了眼睛:“邵王,你一个大男人,要这东西做什么?”
卢小闲与李重润等人天天在一起玩耍,所以说话也很是随意。
原来,卢小闲送给李仙惠与李裹儿的玉簪粉,让二人喜欢的不得了,李重润在一旁见了心里痒痒,便也向他索要了。
“这个你别管,给还是不给说句话吧!”李重润涨红着脸道。
这种小事对卢小闲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哪会拒绝,他笑呵呵道:“当然给了,不过现在手头没有了,明日带来给你,行吗?”
“说话算数哦!”李重润又郑重其事的叮咛了一句,这才转身离开。
卢小闲瞅着李重润的背影,忍不住摇头道:“莫非他也有心仪的女子了?”
卢小逸在一旁接了一句:“是国子监司业裴粹家的小姐,名叫裴环!”
卢小闲扭过头来,瞪大了眼睛:“你怎么知道?”
“裴小姐每天中午都来给裴司业送饭,然后就会与邵王在一起,我见过好几次了!”卢小逸撇撇嘴道。
李显被封为太子之后,李重润作为嫡长子也被晋封为亲王。也就是李显将来即位之后,李重润将是太子的不二人选。李重润的身份特殊,并非他看上的女子将来就能走到一起。
卢小闲虽然有些为李重润担心,但毕竟这是李重润个人的私事,他也不好说什么。
……
国子监的日子过的很快,一不小心便到旬考了。
监生要接受旬考、岁考、毕业考三种考试。
旬考考查十日之内所学习的课程,不及格的要受罚。
岁考是考一年以内所学习的课程,成绩优异的有奖励,不及格的要留级。学完必修的课程后,参加毕业考试,成绩合格者即可毕业,获得科举考试资格。期满学无所成者,将被清退。
结果,天天睡觉的卢小闲成绩优异,考了第一名。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卢小闲却认为理所应当。废话,你要有一个现成的图书馆,考不了第一那才是天理难容呢。
……
(本章完)





大唐坑王 第四百五十三章 明堂盟誓
“你说的是真的?”听完吉顼的汇报,武则天奇怪的追问了一句,“还有这样的事情?”
“当然是真的!事后,臣又单独给他出题,无论是旬考、岁考还是结业考的内容,他全部是优等!”吉顼苦笑道,“别说是在学堂里睡觉了,就是出去玩耍我也不会挡他。向他这样的天才,这辈子臣遇到的是头一个。”
一直以来,吉顼总认为自己很优势了,但是跟卢小闲一比,他觉得自己就像个井底之蛙,这让他多少有些气馁。
吃晚膳的时候,武则天还一直在捉摸颉刚才的那番话。
大周盛世,国力强盛,举国注重奢华的风气。皇室风气尤盛,一羹一肴之间都流露着奢华。不止于所食之物的贵而难得,还在于从食材的选择、烹制、食物的造型、食器的选择等,极为考究。
现在有些不一样,除了食器依旧之外,整个菜肴的烹调都简单多了。倒不是武则天变的节俭了,而是洛阳城的饮食已悄悄发生了变化。
唐朝食器以材质分有金银器、玉石器、瓷器、漆器、木器、骨器等。金银是贵重金属,有能力大量拥有并使用以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饮食器具的,也只有皇室。
此刻,精美的金银器里盛着各式佳肴,菜品色香味形五彩缤纷,丰整腴美,与恰如其分的餐具相配,高低错落,大小相间,形质协调、组合得当,能给食者带来完美的感受。
这些菜品都是秋风颇所独创,尚食局专门派轴去学了烹饪技艺,然后回来做给陛下食用。
武则天夹了一口红烧鲤鱼,一边细细咀嚼,一边瞅着盘中。
洁白的鱼肉中间搭配着色泽金黄的香柔花叶,黄白相间,让人怎能不为其食指大动。
“婉儿!”武则天突然放下筷子,向一旁伺候着的上官婉儿问道,“你说说,这个卢小闲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思维敏捷,善处关系,预见力极强,诗文俱佳,还能创新菜品,简直无所不能。不光是武则天看不透,上官婉儿也只能苦笑着摇摇头。
晚上,上官婉儿指挥侍女端来一盆为女皇特配的药物浴足水。女皇双脚伸到热气袅袅的盆里,舒服地吁了一口气。上官婉儿挽起袖子,亲自给女皇洗足按摩。
能工巧匠们夜以继日,终于把二十多份誓词用蝇头小楷,工工整整铭刻在铁券上。完工后的誓书铁券黑魆魆、蓝莹莹,放射着令人敬畏的清辉,现在正放在武则天的案头。
女皇拿起一份铁券不住的摩挲,也不看上面的内容,眼望着大殿的房梁若有所思,,不由自主轻轻地笑了。
女皇把双足从洗脚盆里提出来,对上官婉儿吩咐道:“马上降诏,命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与武攸暨、武承嗣、武三思等
诸武为誓文,发誓以后永不相犯,同存共荣。于明日上午告天地于明堂,铭之铁券!”
武则天下决心了,卢小闲的建议最终还是被采纳。
上官婉儿清楚的记得,当卢小闲提出这个建议时,她心里的不屑一顾呼之欲出,现在一切都变成了现实。
“是。”婉儿答应一声,把手中的活儿交给旁边的侍女,自去前殿拟旨了。
……
国子监的众纨绔好不容易有了一天假期,他们得到了通知:要去皇宫参加一个重要的活动。
上午,宽大的明堂里,一桩庄严肃穆的盟誓仪式即将举行。
天地君师人神主牌位前,摆着一个装满小米的铜鼎,小米中插着三炷拇指粗的天竺麝冰香,香烟袅袅,沁人心脾。再前面摆着一个方方正正的大方桌,桌上摆放着牛头马面、黑猪白羊、馍头御酒金银等祭物。
仪式之前,内侍先献上小食和酒,四名杂技伎人在殿中表演着技艺。接着,由舞伎表演柘枝舞。
武则天游目看眼前人,儿子、女儿、女婿、侄儿,还有许多李氏与诸武子弟会聚一堂,似乎是融洽的、煦和的。可是,人在脆弱的时候,就会有无常之感。
她想:“这样的聚首,能有多久呢?”她又想:“时间随人事变化,如果自己百年之后,这些人,是不是还能如此刻那样和煦相处呢?”
在立太子这件事情上,武则天一直都是很犹豫的。她能成为大周的皇帝,见识肯定不凡,她很清楚大周周如果不是武氏继承,那么就是她死周亡。但如果是立自己的儿子,唐必定会复国,那么自己就会把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作为李治的遗嘱执行者,她并没有完成她应该做的事。作为李显和李旦的母亲,她没有尽了作为母亲的职责。虎毒还不食子,武则天对自己儿子比老虎还要恶毒。作为一国的太后,她不但没能维护这个国家的安定,反而趁乱打劫。面对这样乱臣贼子,李唐复国后还能原谅她吗?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大臣的意见就非常关键了。自
古以来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这是君王和大臣之间的真实关系。
不管是隋朝还是大唐,包括大周,帝王和大臣是统领和合作的双重关系。名义上你领导我,但实际上是双方合作。
大臣们的意见真的很重要,这倒不是因为他们的地位,而是他的意见代表他的站队和行动。
武承嗣曾经让王方庆在皇城外搞过一出闹剧,被吉顼给打跑了。可吉顼也知道恶犬常有,讲理狗主不常有,关键还得搞掂狗主人。
通过一系列交锋,武则天心中已经明白,朝廷大臣们还是心向李唐宗室的。如果她坚持要立武承嗣,肯定是得不到大臣们
的支持,这其中就包括她最倚重狄仁杰。
天下何人不尊唐!
武则天不再提立武承嗣的事,而是从房州接回了李显,然后立李显为太子。再然后,就有了今天的明堂盟誓。
“唉!”武则天不由长叹一声。
若是在年轻的时候,这种事情武则天一定是有办法解决的。人上了年纪,很多事情便会瞻前顾后。这种感情上的负担,是过去所无的,但在此刻,一桩桩一件件,鱼贯地进入了武则天的脑海,她时时皱眉……
“陛下,人都到齐了!”上官婉儿小声提醒道。
武则天回过神来,她拿起筷子,击着铜盘。
咚地一声,所有的人都把视线集中到武则天的身上,同时,乐工的管弦也戛然中止。
武则天低声吩咐婉儿,要乐工及歌舞伎回避。
众人肃然静待,倏忽间,满殿寂静。
“朕老了!”武则天庄穆地接下去,“我的希望在你们身上,但愿将来你们都好。你们要互相倚助,这是生存的条件。”她顿歇着,缓慢地,但也有力地接下去,“所以,你们今日要在朕面前誓天地!将来,你们同祸福共休咎。”
武则天的话音刚落,香案前的一丈开外,便依次排列了二十多个设誓人。他们的动作迅速而整齐,显然是之前就进行过排练的。
设誓人分两路纵队,分别由太子李显和梁王武三思打头。魏王武承嗣因病卧床不起,不能前来参加。
为营造气氛,大厅周围,次第摆放着四十九根胳膊粗燃着的蜡烛。东南角,还有一个二十八人的小小乐队。
证盟人是当朝首辅宰相、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狄仁杰,一身礼服,宽衣大袖。
对于武则天的心思,狄仁杰心中像明镜一般。
聪明人,有时也会做出幼稚和愚的事来的,武则天就是如此。她是政治家,她懂得各式各样的谋略,她深知在权力面前只有利害而无道义。可是,在这一刻,她却因面前这一班人同祸福休咎的誓言而感到兴奋和安慰,她以为这将是可靠的。
虽然心中很是不屑,但这并没有影响李显的太子之位,狄仁杰也就顺水推舟遂了皇帝的心愿。
狄仁杰站在香案前,念念有词,把酒浇奠,手指望空划了个贺,返过身来,目光故作威严地看了众人一眼,高声宣布:“设誓开始。”
太子李显当仁不让,手拿誓词,走上前来,朗声念道:“诸位神主作证:我李显显日后当与武氏诸王、郡主和睦相处,永不触犯,即使千百年后,也一如既往。此誓一出,若有悔改,苍天不佑。设誓人:李显。”
太子显退下后,武三思走了上来,他面对大众,咳嗽了一声,抖抖手中的誓词,大声念道:“老天作证,我武三
思及武氏子弟,保证和太子、相王、太平公主同存共荣,休戚与共,若起半点异心,定遭天谴!”
大家按长幼次序一一走上前来,庄严盟誓,盟完了誓,大家又一齐跪倒在拜垫上,对着神主牌位,一连磕三个头。
此刻,打铸好的誓书铁券,端端正正地安放在明堂的鲜花翠柏之中。
武则天瞅了一眼铁券的方向,目光在众人面前扫过:“誓词写的不错,朕很满意。朕决定,将此誓书铁券,永远陈列于史馆。铁券制成以后,而要要求大家严格遵守誓言,时时对照约束自己。谁若违犯,格杀勿论。朕的话听明白没有?”
“听明白了!”众人应声道。
(本章完)




大唐坑王 第四百五十四章 归隐
武则天满意地点点头,说:“你们有什么想法,也可以当面向朕提提么。”
这个时候,哪会有人提自己的想法,众人齐齐向武则天下拜。
“起来吧!”武则天欣然说,“你们共饮一杯!”
众人以第一杯酒敬祝皇帝万寿,第二杯酒互饮互祝。
这是一个不伦不类的仪式,但武则天却因此而感到安慰,她以为这个仪式就能保证将来的和好。
武则天在奋扬欣快中,满斟一杯酒,如释重负般的缓缓向众人说:“我们的艰难日子已经过去了,今后,我们只要循轨而行,不会再有乱子的。”
“皇帝万岁!”李显捧着酒杯拜下去。
于是,群人跟着他高呼万岁,以及豪畅地饮酒。
上官婉儿悄悄吩咐内侍,传入乐班,并奏大乐。
这是庆典举行时的乐奏,调子是庄穆奋扬的,武则天面颊上有被酒的红晕,但在乐声起时,她就端正地坐着,领受大乐。
现在,内与外的问题,逐一解决了,经历过一条崎岖的道路,如今,走上平坦的大路了。
如今,她清楚地看到未来了!
未来,是光芒四射的。
……
傍晚时分,上官婉儿向武则天禀报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安平君王武攸绪弃官,入终南山隐居,留有表文。”
武则天感到惊异,脱口问:“他已经走了?是弃官留表?”
“是的,安平王在表文中解释如此做的原因,是担心陛下和亲属留他,如果不弃官,陛下的挽留,是无法拒绝的,因此,他只得采弃官留表一途。安平王并谓此举纯出本性,与政事无关。”
上官婉儿说着,双手将武攸绪的留表奉上。
武则天双眉深锁着,看了那表文一眼,随说:“你先收着,朕慢慢儿再看。”
突如其来的报告,破坏了武则天的好兴致,她不相信纯出本性这一句话。
在武则天看来,古往今来的隐士,十九都有其他的原因在。
同时,她从历史的记载获得一个概念,凡是承平之世,隐士就少,一到乱世,隐士就多了起来。她以为,在仕途中遇到困难,或者在政治上遭遇了不得已之事,才会使人归隐的,而武攸绪在仕途上并无困难,只有政治上特种的原因促使他隐退了。
是什么原因呢?
她猜不到。
武氏一族人荣显已极,顺遂也到了极点,没有任何理由使他们有退意的啊。
在沉思中,她问出了:“为什么?”
上官婉儿思忖道:“陛下,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或许安平郡王就想过这样的日子。”
武则天抬了一下眼,低喟着说:“不为名利萦心,虽然可以谓为高,可是,这事不会如此简单的,人性,谁不羡慕富贵荣华呢
?”
“陛下,在一群富贵荣华的人中,有一个孤标傲世者,也是美事呀。”上官婉儿一本正经地说。
这一句话打动了武则天的心,她微笑出神,悠悠地说:“武氏一族中,争名图利者,车载斗量,孤标傲世者,绝无仅有,对的,婉儿,把这件事宣布吧。”
她说着,似乎有些感伤,“朕的族中,终于也出了一个陶渊明。”
这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时代,一旦武则天驾崩,武氏族团会演变到什么地步,是无法逆料的。
因此,他走了。或许,他真想做个陶渊明。亦或许,他为躲避暴风雨而走了。
这是朕兆,可是,洛阳的皇亲国戚们却浑然无所知,他们继续为眼前的权利而倾轧斗争着。
……
“师父,下一步我们该做上么?”欧阳健凝神问道,“继续隔岸观火吗?”
1...158159160161162...2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