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坑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吉日
&nbs
第一百三十二章 现场作诗
定鼎门有东、中、西三个门道,中间一门平时封闭不开,只供皇帝车驾出入。北边正对的,是皇城的正门端门,两门之间数里长的大道叫定鼎门大街。与三个门道对应的,是定鼎门街分成的三股道路,中间的一股是御道,专供帝王车驾通行的道路。
御道两边的两条道路是官吏和百姓行走的道路,是神都洛阳城内最宏伟最宽敞的主道,号称洛阳城中的第一街,洛阳百姓则称它为天街权要和显贵也多聚于此。。
大街两边临街的建筑,一律都是重檐,屋檐至少也得双层,并饰以丹粉。为美化街道环境,定鼎门大街两侧各有四行樱桃、石榴、榆树、柳树、槐柳,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国景象。
天街西侧一个茶坊二楼的雅间内,卢小闲和冯曼焦急的等待着。
不一会,杨思引着一个女子进入雅间。
冯曼打量着眼前的女子,只见她素衣淡容,宽大裙幅逶迤身后,优雅华贵。墨玉般的青丝,简单地绾个飞仙髻,几枚饱满圆润的珍珠随意点缀发间,让乌云般的秀发,更显柔亮润泽。美眸顾盼间华彩流溢,红唇间漾着清淡浅笑,最吸引人的是眉心有一朵怒放的红梅!
女子虽然没有穿宫装,但冯曼从她的气质以及额前的红梅妆上,猜出面前之人必定是上官婉儿。
卢小闲上前向上官婉儿施礼:“卢某见过上官尚宫!”
上官婉儿回了礼,瞅着冯曼打趣着卢小闲:“卢大才子,也不向我介绍介绍你金屋藏娇的佳人”
卢小闲赶忙向上官婉儿介绍了冯曼。
“原来是冯刺史的千金!”上官婉儿肃然起敬,朝着冯曼点点头,“令尊的事情我听说了,冯小姐一定要沉住气,终会有拨云见日那一天的!”
听了上官婉儿的话,卢小闲有些惊诧,以上官婉儿的阅历,初次见面按理说不该在冯曼面前说这话的。
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她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后来,她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这才摆脱了奴婢的身份。冯曼此时面临的情形,与当年的上官婉何其相似,所以才会脱口而出了这句话。
上官婉儿所说,让冯曼不由眼睛一红,连道谢都忘了。
“冯小姐,如果你不嫌弃,今后我们就以姐妹相称吧!”上官婉儿主动对冯曼说。
“这敢情好!”卢小闲在一旁拍手道。
若上官婉儿与冯曼结为姐妹,冯曼想去宫里看望冯元一,上官婉儿怎么可能不帮忙。
上官婉儿冰雪聪明,怎会不知卢小闲的心思,她微微一笑并没有说话。
几人坐定后,上官婉儿取出一张绢纸,递给卢小闲:“这是你作的诗”
卢小闲接过一看,正是自己昨天让杨思交给上官婉的那张绢纸。
他点点头,脸不红心不跳的说:“没错,是我作的诗!”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上官婉儿吟诵完后,笑了笑,“对女人的观察力,果然无出卢公子左右者!”
卢小闲心中腹诽:这是王昌龄的诗,我只是拿来用用,什么观察力,和我有什么关系!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上官婉儿又吟完下一首,不禁感慨,“论起写诗来,我不得不佩服卢公子!”
听了上官婉儿的话,卢小闲不禁有些飘飘然,俨然已经忘了那些诗都是剽窃的。
还没在空中飘多久,上官婉儿的一句话又将卢小闲打落在地:“虽然卢公子的诗不错,但都是提前作好的,万一有人捉刀,这就不妙了!所以,我想请卢公子现场作首诗!”
卢小闲的眉头拧成了麻花,这个上官婉儿太贼了,居然想出让自己现场作诗的主意,这下岂不是要露馅了
见卢小闲这副模样,上官婉儿又补充了一句:“如果卢公子能现场作出好诗,你的忙我帮定了。如果作不出来,别说帮忙了,我保证你终身都见不到他!”
这是威胁,加赶鸭子上架,再加放在火上烤,而且还没有选择的余地。
狠,上官婉儿真够狠的!
心中虽然咬牙切齿,但卢小闲面上却没有任何变化,就算被烤死,也不能被吓死,他微微一笑:“好啊!”
说话的同时,卢小闲心中暗暗祈祷:老天爷保佑,但愿上官婉儿不要出的太难的题,不然自己肯定要出糗了。
“那好我先出个情景,请卢公子即兴作诗一首,如何”上官婉儿开始做起考官来了。
“没问题!”卢小闲神色自若。
上官婉瞅了一眼冯曼,对卢小闲道:“就以你和冯小姐之间的感情为题,请卢公子作首诗!”
卢小闲一听便乐了,当初冯曼在潘州拒绝了卢小闲,那天晚上,卢小闲就从记忆中搜寻过一首贴切的古诗来自嘲,现在正好拿来派上用场了!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卢小闲朗朗将这首诗吟出。
果然是出口成章,上官婉儿心中暗自赞叹。不过,这诗中的意境,让人有些无奈。
她下意识的看了冯曼一眼:这么有才华的人,她怎么会看不上呢
 
第一百三十三章 做善事
上官婉儿果然说话算数,她虽然没有领冯曼进宫,但却让人把冯元一带出宫来与冯曼见面。
冯曼见到冯元一,顿时抱着他痛哭起来。
冯元一现在是掖廷局的内给事,比起阿姐他倒是沉稳的多,不停的劝慰着冯曼。
皇宫内的太监有近千人,由内侍省、掖廷局、宫闱局、奚官局、内仆局、内府局管理,掌管宫内的簿册、门卫、病丧、仓库供应等事项。太监也有官职和品级,分为大内总管、御前太监、掌案太监、殿上太监、回事太监、通侍太监、普通太监。
像冯元一这样没有任何官品的普通太监,则被称作内给事!
看着姐弟俩模样,卢小闲也觉得感慨万千,此刻他的脑海中突然闪过秦俊脸庞。
当初,秦俊自愿净身,与冯元一一起被李千里送进宫做了太监,如今也不知道他怎么样!
冯曼见了冯元一,自己也应该见见秦俊。于是,卢小闲向上官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拥有再大再多的水桶,也不如有一个水龙头。所以说,有一个好的渠道真的很重要。
事实证明,上官婉儿就是这个水龙头和好的渠道,她听了卢小闲的请求,好人做到底,二话不说当即让杨思回宫一趟,把秦俊直接带到茶楼来了。
秦俊和冯元一一样,也是内给事,不过他是在内侍省。
秦俊看上去没有什么变化,他见了卢小闲很高兴,就像久别的亲人一样,有说不完的话。
虽然入宫时间不长,但冯元一和秦俊明显成熟了许多。卢小闲不由感慨,人生就像一块破铜烂铁,把它扔进火里,敲敲打打,也能炼出一副精品!
冯元一和秦俊,他们俩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
含元殿内,张氏兄弟坐在武则天的身旁,帮她捏着小腿。
武则天将看完的奏折放在桌上,斜睨了一眼张氏兄弟二人,若无其事的说:“五郎,六郎,这些日子你们俩名气可是大的很呀!”
听了武则天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张易之和张昌宗心里“咯噔”一下,差点没一屁股坐在地上。
他们对视了一眼,从对方的目光中看出一丝疑虑。
他们什么都没做,怎么会名气很大
陛下不可能说这么句无心之言,肯定是有所指,难道又有朝廷大臣弹劾他们了
张易之心乱如麻,小心翼翼的问:“陛下,您能说的明白一些,臣惶恐之至!”
“惶恐什么,这是好事!”武则天目光中满是赞赏,“你们安排府上的人,四处行义举做善事,洛阳坊间百姓都在夸你们兄弟俩仁义呢!”
“啊”张易之有些傻眼了,他没反应过来,愣愣看着武则天,“陛下,这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朕刚看过洛阳令姚崇的奏折,他是不会胡说的!”武则天脸上荡漾着笑意,“五郎,六郎,这事你们做的漂亮,朕听了也觉得脸上有光!”
永远不要欺瞒陛下,甚至连想也不要想。这是卢小闲告诫张氏兄弟的话,张易之牢牢的把它记在了脑中。
此刻,张易之老老实实向武则天坦白:“陛下,这事不是臣安排的,也不是六郎安排的,臣和六郎也是听陛下说起才知道此事的!”
“呃”武则天听了也觉得诧异,但旋即便想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她笑着摇摇头,“我差点忘了,肯定是你们府上那个卢小闲做的,可真是古怪精灵的紧!”
张易之忙不迭点头:“臣也是这认为的!请陛下恩准臣和六郎回府一趟,问清楚后我们再向陛下如实禀报!”
“准了!”显然武则天的心情不错。
……
龙门山,秋风破饭庄的客人并不多。卢小闲负手站在院里,脑子就没闲着。
当初在这里修建饭庄,是为了解决缺银子的难题。如今,对卢小闲来说银子已经不是大问题了。问题是他现在很忙,没有时间打理秋风破,意当然很惨淡了。
卢小闲不是没想过将秋风破关门大吉,但他却舍不得。秋风破虽然生意很清淡,但在洛阳城内的
第一百三十四章 “五幌级”酒楼
卢小闲很清楚,此刻不是他摆功劳的时候,他必须要显得更加谦逊。
“二位老爷,昔日冯谖为孟尝君买义,今日我卢小闲当然要为二位老爷买来好名声,虽然花了不少银子,但我觉得值!”
“当然值了!”张易之拍手道。
张氏兄弟很赞同卢小闲的想法,他们现在声名狼藉,最缺的就是好名声,花钱就能买来好名声,这简直是太划算了。
“只是……”卢小闲打量了他们一眼,装作很惶恐的模样,“没来得及向二位老爷及时禀报,请二位老爷恕罪!”
张易之拍了拍卢小闲的肩头:“卢公子,以后像这样的事情,你就直接做主,府里的银子你也可以随便支,不用再告诉我们了!”
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在后世,世人对张易之和张昌宗的评价都不高。但卢小闲不能不承认,他们俩对自己还是很够意思的,尤其是张易之对他非常信任的,这让卢小闲多少有些感动。
“卢公子!”在一旁一直没有吭气的张昌宗,突然说话了,“听说你今天去了龙门山”
卢小闲不知他是何意,点了点头。
“卢公子,秋风破的生意今后还是交给别人去打理吧,你最好不要再亲自出面了,这样会好一些!”张昌宗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卢小闲愕然,旋即笑着点点头:“六老爷,您的意思我明白了,您放心,但凡生意上的事情,我不会再出面了!”
“你懂了就好!”张昌宗不再说话了。
在后世,做生意挣大钱经商当大老板是很体面的事情,但在大唐却不一样,在士农工商的排序中,商人的社会地位却很低下,从商之人被视为“杂类”、“杂流”和“贱类”。他们被看作是唯利是图的小人,难登大雅之堂,更不能入仕为官,这种观念根植于全社会,深入到了士大夫甚至一般平民的意识之中。
张氏兄弟非常倚重卢小闲,很多事都需要他代表兄弟二人去做,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想方设法让卢小闲脱离贱籍。在这种情况下,若卢小闲再出面去经商做生意,这要传出去对张氏兄弟的名声也不好。
所以,张昌宗才会说这么一句话。
卢小闲当然不会认为经商是贱业,他之所以同意张昌宗的意见,不是迫于无奈,而是出于另外的原因。
尽管卢小闲的思维超前,尽管是在大唐经商,可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件非常耗费精力的事情。他穿越是来享受生活的,可不是来给唐朝打工的。凡事亲历亲为向来不是卢小闲的风格,所以他必须找个人来替代自己做这些事情,自己只需要把握方向便是了。
想法很简单,可实际上真想找个合适的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首先,找的这人得靠的住,要找个吃里扒外的,那可就惨了。
其次,这人还得要有生意头脑,要是傻不拉几的,就算再忠心也用不上。
最关键的一点,这人要能把卢小闲的思路和想法无条件的贯彻下去。卢小闲来自后世,很多想法现在的人肯定无法理解,若找的这人是个好奇宝宝,见到卢小闲就是十万个为什么,让卢小闲天天去给他解释其中的道理,岂不要活活累死
除了要找到能帮他赚钱的人,卢小闲还得找个合适的店面,先把秋风破从龙门山搬的洛阳城里,这才是最紧要的。
目前,有了张氏兄弟这俩个大靠山,卢小闲在洛阳城里站稳脚跟已经没问题了,他已经开始谋划下一步的打算了。
……
南市真的太大,卢小闲和张猛在市场里不停的转悠,差点迷路了。他们挨着个不厌其烦的询问,可否有出售或租赁的店铺,直累的眼冒金星也没个结果。
眼
第一百三十五章 光脚不怕穿鞋的
那些被拦住过客,有些当成故事会听一听,有些则忙着赶路懒的理会,有的被缠的紧了会大吼一声:“我又不吃饭,拦我做甚”
不过,还真有不少打算去永和楼的食客,改主意去醉霄楼吃饭了,这周围像样点的酒楼,也就这两家。
要换别人肯定也会改主意,反正是吃饭,到哪还不一样。但卢小闲却不为所动,无论壮汉怎么劝,他执意要去永和楼。
壮汉无奈,只得由他去了。
就在这时,有几个人冲了过来,指着壮汉便破口骂道:“你们胆子太大,居然敢坏我们酒楼的声誉,今天非要让你们尝尝苦头。”
那几个人说着就冲上前来,拳打脚踢起来。壮汉也不是好惹的,他机敏的躲过对方的攻击,朝着己方的人一挥手:“跟他们干!”
壮汉带来的这几个像是练过的,他们施展开拳脚,不一会就打的对方哭爹喊娘,直吓得落荒而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