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坑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吉日
也许是上官婉儿收留了冯曼,卢小闲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只有尽快见到上官婉儿,才能知道答案。
此时天色已晚,按理说就算想见上官婉儿,也得等到明天。可是,卢小闲心急如焚,哪能等到明天。
要见上官婉儿,只能通过杨思了。
卢小闲径自来到应天门,将杨思给自己的那块铁牌交给守门军士……
不一会,杨思便出来了。
卢小闲这么晚来找自己,让杨思觉得有些不同寻常。听卢小闲说完事情原委,他让卢小闲等着,自己急忙进宫去见上官婉儿了。
“曼儿,你究竟去哪了”卢小闲心中在呼喊,焦急等待着杨思的消息。
时间似乎停滞了,卢小闲觉得杨思走了好几天,他来回的踱步,不时向城门的方向望去。
终于,杨思回来了,但是他并没有带来卢小闲所期盼的好消息。
“上官尚宫也没见到曼儿”卢小闲叹了口气。
想想也是,就算冯曼想去找上官婉儿,她也没办法进得了宫门。
就在卢小闲一筹莫展的时候,杨思对他说:“上官尚宫还让我给你带了一句话!”
“什么话”
“上一次在茶馆吟诗的时候,我从冯小姐的诗中听出些出家修道的意味,不妨去洛阳的各大道观找找,或许会有收获!”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关心则乱,卢小闲压根就没想到这一点。上官婉说的一点没错,当时卢小闲也听出了冯曼想要修道的想法,没想到现在竟然成真的了。
上官婉的建议是对的,要想找到冯曼,肯定得去道观瞅瞅。可听了杨思下一句话,卢小闲差点没跪了。
洛阳城和周边的道观加起来,竟然有一百多所。
道教在大唐地位很高,李氏集团灭隋建唐的活动,道教徒曾积极参与。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争权时,道教徒站在了李世民一边,所以当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最后当上皇帝以后,明确宣布道教在佛教之上。除此之外,李氏皇族把自己的李姓与老子的李姓相挂钩,也确立了道教在唐朝的特殊地位。
正因为如此,神都洛阳都会出现这么多道观。
这可怎么办
就算一天去一座道观,也得一百多天。更何况,有些道观离洛阳城并不算近,地处偏僻的山野林间,去了以后就根本无法当天返回。
卢小闲犯了愁,他咬咬牙做了决定:就算再难,也得一个道观一个道观的去找,这总比干等着要强。
“卢兄弟!”杨思帮卢小闲出了个主意,“这种事情,你最好去找魏绪忠解决!”
“魏绪忠”卢小闲狐疑的问,“他能行吗”
“你放心,他肯定行!若他不行,那洛阳城里就没人行了!”
既然杨思说了,那明天得找魏绪忠试试了。
大概确定了冯曼的去向,让卢小闲多少松了口气。他和张猛出来一整天了,也该回去了。
在离张府老远的地方,卢小闲便看到了门口的台阶上站着你“望夫石”一样的刘管家。
每次见到刘管家站在门口等他的这个情形,卢小闲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有什么急事。
&nb
第一百四十三章 夜谈
左卫大将军府门外,张氏兄弟和卢小闲下了马车,竟然发现王孝杰领着儿子王海宾,正在台阶下面恭迎他们。王孝杰如此大礼,不仅是张易之和张昌宗目瞪口呆,就连卢小闲也颇觉得意外。
一般来说,主人的迎客礼仪会因为主客之间的官位高低、身份尊卑、关系亲疏而有所不同。如果主人与客人的地位尊卑相同的话,那么他要到大门外边的台阶之上迎接;如果主人身份要尊于客人的话,那么他就应该在门内迎接。
论年龄,张氏兄弟只有二十来岁,可王孝杰已经五十开外,做张氏兄弟的父辈也绰绰有余。
论官职,张昌宗为从三品的散骑常侍,张易之为正四品的司卫少卿,他们都是不用去就任的虚官,而王孝杰不仅是实职的正三品左卫大将军,而且同凤阁鸾台三品,相当于宰相,而且爵位也还是清源县男,张氏兄弟根本就比不了。
论功劳,王孝杰率军进入西域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可谓是大唐军中第一人,而张氏兄弟只是受宠于武则天,根本就不能与王孝杰同日而语。
论威望,朝中一直流传阒“文有狄仁杰,武有王孝杰”的说法,王孝杰作为“双杰”之一,不但深受陛下器重,而且百官信服,就连酷吏来俊臣也不敢轻易招惹于他,这种威望是张氏兄弟连想也不敢想的。
无论年龄、官职、功劳、威望,张氏兄弟与王孝杰都差的太远。而现在,王孝杰不仅亲自在门外迎客,而且还自降身份在台阶之下迎客,怎能不让张氏兄弟受宠若惊。
张易之惶恐不安的对王孝杰施礼道:“大将军如此大礼,岂不折煞我们兄弟二人!”
“五郎,六郎,你们就莫客气了!”王孝杰看上去说话很随意,说完后又把目光看向卢小闲,“卢公子,我们又见面了,今日可得要一醉方休!”
卢小闲向他施了一礼,不动声色的拍了个马屁:“王大将军雄风不减当年,只要出马没有摆不平的事情,的确让人佩服的很呐!”
听了卢小闲和王孝杰之间的对话,张易之觉得奇怪,似乎他们俩以前就相识。
这怎么可能呢
张易之正要询问,却听王孝杰哈哈笑道:“卢公子,你这话我爱听,走,我们进去再说!”
这次晚宴,王孝杰准备的很丰盛。
酒有四坛,都是新酿的洛阳老酒。
菜共十六道,分别是鱼干脍、咄嗟脍、浑羊殁忽、金齑玉脍,白沙龙、串脯、生羊脍、飞鸾脍、红虬脯、汤丸、寒具、昆味、撺双丞、葫芦鸡、菊香齑、芦服。
酒桌上,宾主寒暄之后,便开始交杯换盏,胡吃海塞,大快朵颐。
几人在互相敬酒当中,感情增进了不少。
王孝杰父子除了向张氏兄弟敬酒,也没有放过卢小闲,以感谢他的拔刀相助。
在一旁听了好一会,张氏兄弟这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敢情王孝杰如此屈尊,请他们来赴宴,完全是因为卢小闲的原因。
卢小闲当然不会傻乎乎的把功劳记在自己头
上,他把张氏兄弟推了出来,声称是在他们的教诲下才这样做的,这让张氏兄弟感觉到面上非常有光。
对王家父子敬酒,卢小闲则是来者不拒,不仅每杯都一饮而尽,而且还一一回敬,这种豪爽的性格让长年从军的王孝杰更加欣赏。
几轮酒喝下来,几人早已是酒酣耳热,尽兴之极,好不热闹。不知不觉中,他们便将四坛酒喝的干干净净。
到了亥时,张易之兄弟已不胜酒力,便起身向王孝杰告辞。
王孝杰没有挽留他们,只说着客气话:“王某招待不周,请五郎六郎多多见谅!”
张易之同样向王孝杰说着客气话:“大将军的盛情款待,我们兄弟二人铭记在心,改天我们回请大将军,请一定要赏光!”
“好说!好说!”王孝杰不经意的说:“五郎六郎先请回,我想多留卢公子片刻,与他再聊聊,不知可否”
听了王孝杰这话,卢小闲心头不由一紧:看来喝酒只是前期的铺垫,真正的较量现在才正式拉开序幕。
王孝杰提出的要求,对张易之兄弟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待张氏兄弟走后,王孝杰引着卢小闲和王海宾来到自己的书房。这里是大将军府内最隐秘的地方,王孝杰不希望他们之间的谈话被别人打扰。
三人坐定后,王孝杰打量着卢小闲,好半晌没有说话。
卢小闲打定主意,如果王孝杰不开口,自己也不说话。
三人就这么沉默着。
终于,还是王孝杰先开口了:“卢公子大才,难道就甘心藏身于张氏府上”
王孝杰竟然以这句话为开头,大大出乎了卢小闲的意料。王孝杰只是一名武将,竟然也能看出卢小闲是有意委身于张府,可见他和普通的武将并不一样,看来绝不能小瞧王孝杰,至少不能把他当作没有头脑的一介武夫来对待。
“张府的二位老爷对我很不错,我待在张府心情也不错!”卢小闲微微一笑,“大将军这么问,莫不是有什么好的建议!”
有些事情在那里明摆着,人人都知道是怎
第一百四十四章 指点江山
卢小闲不禁感慨道:“我只是一介草民,大将军对我的情况却如此清楚,真是没想到呀。”
“那是!”王孝杰也不客气,“像卢公子这样的人才,我既然发现了,怎么可能让你埋没呢”
“是不是人才咱先不说!”卢小闲直接进入正题,“大将军请我来赴宴,不会只是为了聊我在岭南的这些经历吧!”
“说起来我们也算有缘!”王孝杰哈哈笑道:“就算卢公子不为犬子之事来找我,我也打算派人去请卢公子的,所以说我们今日的相见是早已命中注定的!”
“大将军要找我这是为何”卢小闲觉得很奇怪。
“通过卢公子的经历,我看出来了,卢公子见识非凡。我对现在的局势有几处看不明白,想听听卢公子的高见!”
卢小闲还要客气,却听王孝杰摆手道:“卢公子,咱都是性情中人,不必做扭捏之态,还是打开窗户说亮话的好!”
说到这里,王孝杰看了一眼王海宾,又对卢小闲说:“今日只有我们三人在这里,所有说的话仅入我们三个人的耳,不会外传,请卢公子放心。”
王孝杰把话说到了这份上,卢小闲若再拒绝那可真是扭捏作态了,他无奈的点点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王孝杰先问了第一个问题:“外界一直都在传言,我是军中第一人,并且还流行‘文有狄仁杰,武有王孝杰的说法’,不知卢公子怎么看”
“不怎么看!”卢小闲微微一笑,只是伸出了一个指头。
卢小闲的故弄玄虚,让王孝杰有点摸不着头脑,他谦逊的问道:“卢公子,能否说的明白一些”
“程务挺,王方翼,黑齿常之,这些军中元老虽然都不在了,但大唐军中还是有些能打仗的,除了王大将军之外,唐休璟、张仁愿、薛讷、解宛这些人治军打仗可都是有一套的!”
唐休璟曾任安西副都护,驻守碎叶城。当年,吐蕃攻克焉耆等地,大唐西征兵败,唐休璟收集残军坚守西州,在他的请求下,武则天派王孝杰出征,最终收复了安西四镇。
张仁愿王孝杰也很熟悉,王孝杰率军抵御吐蕃的时候,张仁愿是监军,虽然他与王孝杰关系不睦,但王孝杰对张仁愿的能力却是认可的。
至于薛讷和解宛,在王孝杰面前都是小字辈,王孝杰虽然不是很了解,但卢小闲既然提起了,他们的能力当然也是毋庸置疑的。
“为什么陛下独独最信任你”卢小闲接着说,“无它,就是因为你在这些人当中最听陛下的话,若不是因为这一点,陛下凭什么信任你”
王孝杰想了想,似乎有点道理,但似乎又不完全是这么回事。
卢小闲看出了王孝杰的心思,笑着道:“其实,你之所以及听话,也是因为在心中感激陛下对你的信任,所以才会全力以赴去对付吐蕃人!至于别人怎么看,对你来说并不重要!”
王孝杰不置可否,接着又问:“那你说说,朝廷现在最需要防范发生战事的地方在哪里”
穿越前,卢小闲熟读唐史,他知道未来走向,王孝杰的这个问题当然难不倒他。
卢小闲侃侃而谈道:“陇右、安西、剑南、关内、河东、河北等道,最有可能出现战事当然是陇右和安西,吐蕃人做梦都想从这里突入大唐。除此
第一百四十五章 不一样的薛怀义
见王孝杰陷入沉思,卢小闲突然问道:“王大将军,您从军这么多年,可有所佩服之人!”
王孝杰回过神来,瞅了卢小闲一眼,笑了笑:“当然有!”
卢小闲一脸的好奇:“能不能给我说说!”
“当然可以!”王孝杰点点头,“卢公子要愿意听,那我就说说吧!”
王孝杰略一思考,缓缓道:“要说我最佩服的人,这头一个就是薛国师!”
“薛国师”卢小闲奇怪的瞅着王孝杰,“你是的说薛怀义吗”
“卢公子,你不能直呼薛国师的大名,这是很不敬的!”王孝杰不满的盯着卢小闲,“在我的心目中,他可是神一样存在的!”
卢小闲有些糊涂了,大唐军中第一人最钦佩的竟然是一个和尚,而且还是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这怎么可能呢
王孝杰似乎看出了卢小闲的心思,他一脸凝重的说:“薛国师曾经奉圣命,两次率军迎战进犯的突厥人,这事卢公子应该听说过吧”
卢小闲点点头,在后世读史时,王孝杰刚说的这事他的确读到过。
延载元年,突厥可汗骨笃禄病死,他的弟弟默啜自立为可汗,率众侵犯大唐灵州。
当时,武则天力排众议,任命薛怀义为清平道行军大总管征讨突厥。
薛怀义率领大军刚到朔方,突厥人便急急忙忙退去。薛怀义在单于台刻石记功而返,回京后,武则天加授薛怀义为辅国大将军,赐帛二千段。
长寿二年,突厥再次犯边,薛怀义又一次出征,武则天任命他为伐逆道行军大总管。同上次一样,薛怀义的大军还没有抵达边关,突厥就无声无息的撤兵了,薛怀义再次不战而胜。
对薛怀义的这两次出征,史书在细节方面记载的并不多。后世的史学家对此事的评价,也是一边倒的说薛怀义是走狗屎运了。
王孝杰冷哼一声道:“薛国师一率大军赶到边关,突厥人就退兵了,若偶尔一次还能说他运气好,可每次都是这样,还能说是运气好吗难道你们以为突厥人都是泥捏的不成”
谁敢说突厥人是泥捏的,从匈奴开始他们就是中原王朝世代的敌人,多少次中原朝代的更迭,都和他们有直接的关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