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寡嫂的主母历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淡竹枝
“如月,你也小看我了吧。”江智远对此却是有着机大的信心,这都是马如月前期给予开解的原因“百姓不用交赋税,安安心心的发展生产,自然就能将事情做到事半功倍。而我江智远为民请愿,也得了民心,发展什么事应该能得到响应。接下来的三年,才是我大放异彩的时机。”
行啊,挺有远见的。
“那就祝你好运。”马如月淡淡一笑。
不管怎么样,这一次上折子也是一次试金石,试出了皇帝并不是那昏庸的主。
孰是孰非,站在庙堂之上都能分清也实属不易了。
得了皇上要亲自检查成效的命令,江智远变成了拼命三郎。
将每月的初一十五定为了审案时间,其余的日子都深入了到了民间。
察看灾民重建情况,指导灾民注意防洪防灾;监督生产是否顺利进行,各镇各村进驻县衙的人员监管。
这些人,多半都是衙役,他们的家住那里就安排在家里,由他们负责监督生产。
“容不得半点马虎,皇上是睁大了眼睛看着本官的绩效的;本官别的事也不做了,就睁大眼睛盯着你们。”江智远觉得马如月传授的这种层层盯访的策略是极好的“本官想要将宜昌县建设得更好,你们也有责任将自己的家乡建设好,大家加油干,拼三年,就会呈现不一样的景象。”
“大人所得极是!”当下就有衙役开腔“小的爹娘听说免三年赋税的时候激动得眼泪长流,说不仅有了信口命活,还有了奔头。”
“是啊,小的听学堂里的孩子们讲一定要发奋图强好好学习,以后也像江大人一样当一个好官!”
好官这个代名词在宜昌县就家喻户晓了。
“真是难得啊!”马如月调笑道“总算见着了一个青天大老爷。”
“嗯,还是因为有你这样的幕后军师指点。”最近半年时间,江智远的脚步仗量了所辖村镇,当然也收获了很多感动。
有一天一个老太太非要拉着他留饭,还说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大的官,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和江大夫一起吃个饭。
端上桌的无非是几个烙饼和稀饭,江智远吃得很艰难,那已是这户人家最好的待客的。
吃过饭后,江智远派人给这个老太太送了二十只小鸡崽,传授了养鸡崽可以多挖点蚯蚓来喂的经验。
权当是付了饭钱。
也有的村民见了江智远,把树上自己都舍不得吃的果子摘了给他解渴的。
还有的村民知道他来了,特意跑来磕个头跪拜,感激他为民请愿。
“老伯快起来,这是皇上的恩典,本官只不过是将皇上的恩典传达给你们罢了。”好官可以当,但是要将这份恩典当成是自己的功劳他不敢,没得会被有心之人做了文章那就麻烦。
江智远时时刻刻记得马如月所讲的,树大招风,越是这种情况下越要低调。
好的都是皇上给的,他只是一个跑腿的。
这种思想一定要灌输给民众。
否则的话三年之后会有大麻烦。
果然,在江智远坚持不懈的灌输之下,宜昌县的百姓都知道了他们遇上的是一个心里装着老百姓的好皇帝。
“娘,为何舅舅说皇上不好呢”这一天晚上,一户农家正说着这话的时候,一个四五的小孩子张口就问道。
“狗蛋不可胡讲。”狗蛋爹吓得一把将儿子的嘴给捂上,瞪着妻子道“以后你别带着狗蛋回你娘家了,看看都教的啥”
这话岂能乱讲!
大人说话,小孩子就记下了。
“我还真不敢带他回娘家,回去连稀饭都吃不上,住处也没有。”狗蛋娘悲伤的说道“我爹娘被房子压死了,也没有得到官府的一点儿银两支援,兄嫂带着孩子饿了三天三夜,别说喝鸡汤连粥都没能偿到,最后还是扒出被埋的粮食才得以延续性命……”
“谁让他遇上的不是咱们江大人呢。”同样是宜安州府的人,只不过是与宜昌县二十里之邻的另一个县,那里就感觉是另一番天了。
宜昌县每死亡和失踪的人补偿家里一两银子用于简单安葬;施粥棚足足支撑了大半个月时间,直到所有的灾民都确保有地方吃饭;而在之后的重建过程中,官府也好村上的人也罢,大家都伸出援手来帮忙。
灾后又是发了种子让补种上。
最后还来了一个三年不用交捐税。
这样的救灾措施一项项熨帖到百姓的心坎上。
“比起兄嫂,我觉得我们过的日子简直就是天上。”狗蛋娘道“皇上是好皇上,只可怜他们遇上了狗官。”
一味的欺上瞒下,对灾民不管不问,别说救灾估计着救灾若有钱粮早就被他们中饱私囊了。
“好了好了,有些事心里明白就好了,不要讲出来。”狗蛋爹瞪了女人一眼“孩子小,不懂事,真是捡话的年纪,没得惹出祸事。”
“狗蛋,记下了,以后家里的话不要拿出来对外人讲。”狗蛋娘趁机教导道“还有啊,听人说咱们宜昌县的孩子满了五岁就可以进学堂,狗蛋,明天让爹带你去学堂。”
学堂是干什么的
读书习字,最重要的是中午管饭,时不时的还有肉吃。
“你要是读书好,考了个头名的话,江大人还会奖励咱们家一大块肉的。”狗蛋娘摸着儿子的头说道“狗蛋,加油啊!”
“那我得了肉是不是可以分些给舅舅”狗蛋闪着大眼睛盯着娘问道。
“真是好孩子!”狗蛋娘满眼宠溺“那狗蛋以后一定是一个有出息的。要是做官,也要学了江大人那样当一个青天大老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好官。”
江智远不会知道,在他努力奔波的同时,在宜昌县像狗蛋一家的情况不停的在上演。
学堂里学生子们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年纪小的是为了猪肉;年纪大的是为了功名。
田野里,村民们起早贪黑抓紧时间翻种,各家各户都铆足了劲的干活,这三年可是不用交捐税的,干多少都收入到自己的仓库里面。
这样的好事上哪儿找去!
街道人,生意上卖力的吆喝,来来往往的外地客商越来越多。
因为江智远给外地客商专门开僻了一个地方供他们吃住,欢迎他们来宜昌县进货发展。
“成衣坊的生意比去年还要好上一倍。”李巧娘道“一是周氏将自己绣功无私的传授给了绣娘们;二来恐怕是因为咱们这儿的外地人越来越多,好些人还想在宜昌县安家落户。”
“那倒也是好事。”引进外来人员,人口增长了消费水平直线提升,经济也就发展起来了。
不过,马如月对外人人员定居这一块还是悄悄的给江智远出了一个主意。
“一是投亲靠友。”一个书生站在县衙门口大声的诵读着张贴的告示“二是投资经商;三是买房落户……”
总之,就是宜昌县也不是一个你想来就来的地方。
有根有底,特别是家底雄厚的人是大大欢迎的。
若是那一般的流民乞丐之类的,那对不住,你得先找一个生存之本才能定居下来,为的是能让宜昌县经济稳定社会安稳。
。
第三百四十九章 江氏镖局
马如月看着眼眶红红的兰英才想起自家还有一个惹祸精没有回来。
“娘说王媒婆说的那户人家不错。”兰英道:“如月姐,您救救我吧,我已经拒了十二个了,娘都想勒死我算了。”
整个宜昌县的媒婆都给得罪光了,到最后怕是逃不脱她就入庙门了。
终究是马如建那个混蛋害的。
“我得去见兰婶子。”马如月心里抽了抽,马如建和兰英真是一对欢喜冤家。
在一起的时候就斗嘴,不在一起又折腾。
兰英双手合十,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以马如月的身份就可以让娘放心了。
兰太太听说马如月来了,兰掌柜此次去了宜安府,她自然是好酒好菜的招待。
“婶子,您真是客气了,我又不是外人,还这么破费。”马如月最恼火的是现在还在喂双胞胎的奶,看着昔日自己亲手教导的菜端上桌还是给惹得口水涟涟。
要不,吃一点,只小小的一点。
“江夫人,来,我敬您一杯。”兰太太对马如月是真的尊重的,谁不知道当年这一碗香就差关门大吉了,就凭着马如月掌勺更是搞得红红火火的。
宜昌县受了洪灾,一碗香也学了大户设了施粥棚,皇上免了宜昌县的赋税,单是这一项兰家也是进帐不少。
男人就曾经说过,听马如月的错不了。
舍小钱得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
所以,对马如月的话无不遵从。
要谈事,自然是边吃边谈。
马如月到到自己此行的重要任务,当下还真是和兰太太喝起了酒。
一碗香本就是酿酒出身,兰太太闲时也和男人对饮三杯,酒量自然不在话下。
有酒有菜,吃起来才愉快。
酒过三巡,马如月说明了来意。
让她不要给兰英找婆家。
“婶子,我这样说是有点唐突了。”马如月不好意思的说道:“此事全怪了舍弟无知,明明是喜欢上了令爱,却又愚昧,临到去了京城才发现这个问题,他曾写信回来说要娶兰英为妻。原本我可以代他下聘的,但想着这样的人生大事终究是要他亲自来才显得郑重,是以一直在等。”
马如建和兰英!
兰太太恍然大悟,对那小子也是极喜欢的。
“只怕马家门第太高,英儿高攀不上。”无论是江家还是马家,都已今非昔比了,家里都是大官人。
“婶子说哪里话。”马如月笑了:“别说往上数三代了,只往上数十年,咱们家是个什么样您还不知道”
兰太太有点讪讪,斟酌再三也没敢应下来,只说等兰掌柜回来再谈。
“好,这边等如建回来了请上门提亲,请婶子放心,如建若是敢欺负兰英妹子,我定然是饶他不得。”临到最后,马如月都感觉自己有点醉意了。
兰太太送走了马如月,就见院子门后躲着的那个衣裙。
“人是你找来的”见此情节,兰太太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道理。
“不是,娘,不是的。”兰英打算死不承认。
“你这个傻女子噢!”兰太太生气不已:“你是我生的,你心里想什么我不知道吗”
兰太太知道兰英喜欢马如建,这在以前她觉得是大事。
可是自从马家发迹马如建去了京城后越发觉得这门亲事不成器。
一是因为就只生了一儿一女,孩子又不多,马家注定要去京城落脚的,兰英真要入了马家门,猴年马月才能见上一次。
第二是觉得兰英并不是那种琴棋书画样样都会的女子,甚至字都不能识几个。
最擅长的莫过于厨房里的事务。
这样的女儿,适合嫁的就是寻常的大户,做一个主事娘子,管管小院内宅就行。
哪能入得了高门大户的眼睛。
是以,她才请了放出风声说兰家有女初长成。
一家有女十家求,更何况,这些年兰家家势也不赖,是以上门提亲的倒也多。
结果,每一次都给兰英搅黄了。
兰太太放出话,要么乖乖嫁,要么去做姑子。
不曾想,这傻子一样的女子居然去求了马如月。
“咱们是商户,门第本来就不高了,你还低三下四的去了这份姻缘,若日后真的纠缠起来,却也是说不得硬话的。平白的就落了人一头,你说你傻不傻。”兰太太真是恨女不成钢啊。
就算是非他马如建不嫁,也不该是这个法子啊。
真正是向自己吐露了心声,少不得还要想点办法。
结果,就这么直直的送上门去了。
“娘。”兰英被亲娘训了个七荤八素,却是觉得娘说得一点儿也不对:“如月姐才没有您说得那么多弯弯绕绕,她性子最为是坦荡,待我像亲妹妹一样好。”
“说你傻还真是傻。”没有利益纠葛的外人和姑嫂相比肯定是不一样的。
“再说了,如建哥哥才不是您说的那样的人呢。”兰英道:“他从小就十里八乡的跑遍的,最喜欢的事就是做生意,说咱们是商户,他不也一样,咱们和他半斤八两,又怎么矮上一头了呢。”
那马家出了一个探花郎的马如青。
“娘,您莫不是糊涂了,探花郎是马如青又不是马如建。”兄弟一个老二一个老三,纵然现在是一家子,等那谭氏一走不也分家各过各的了吗。
啊呸,自己心眼也忒坏了一些,还没过门就咒婆婆仙去。
兰英想到这儿心里暗暗祈祷各路神仙莫怪,她是胡言乱语当不得真。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呀你,明明是我一碗香的小姐,却非要去马家当下人。”低嫁女高娶媳,兰太太对女儿的任性简直是没有了法子:“罢了罢了,既然你认定了他,那老娘少不得也给你争争面子,那嫁妆厚上三分,万万不能让马家人小瞧了你去。”
“娘最疼我了。”兰英听了脸上娇羞一片,挽着兰太太的胳膊撒娇不已。
马如月回到县衙府中时,听人说江智荣找自己。
“嫂子,找您主要是说说那镖局之事。”目前整个宜昌县兴旺繁荣,往来客商也多,江氏武馆的名气也打了出去。想着马如月之前说过要办镖局,一直就是江智荣的心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