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寡嫂的主母历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淡竹枝
这小子有怨言了。
也是,换谁跑了一趟又一趟也会闹意见,更何况他还是只一个半大的孩子。
送走了弟弟回转过来,就看见江景远午睡起来可怜兮兮的在找她。
“醒了,有没有饿,要不咱们喝点水吧?”再次摸了摸额头,嗯,幸好没有反复,病应该是好了!
中药真是不错!
上辈子就听老妈经常念叨说西药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中药是慢慢调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看来也有一定的道理。
伺候小孩子也是需要耐心的。
马如月感慨不已,以往的时候也会照顾江景远,可是那是打酱油的。
这两天当全职保姆,才发现带孩子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又或者是自己在找事,马如月怕她想秋氏,在睡觉之前就会讲故事,什么《小红帽》《熊外婆》之类的,她能记得起个大概的都加工出来讲给景远听。
还别说,这一招确实有点效果。
景远听得很入迷,也忘记了要找秋氏,只在睡醒后会喊姨娘,看见马如月后又只能接受现实。
这个孩子真是太懂事了!
也不知道秋氏有没有惦记孩子。
想着马如建故意隐瞒的事,马如月也没觉得过份。
本来就是,越容易得到的东西越是不珍惜。
不经历一番风雨就让秋氏嫁给他那可是太便宜了一些。
而且,这事儿还在热议当中,他们真要走到一起了麻烦也是一大堆。
就在今天早上,十二婶和九婶还来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秋氏这么好的人怎么就犯了错了呢。
&
第两百三十八章 又是一年
腊月二十九,江智路请大房的人团年,江丽远因为生着自家哥哥的气坚持不去。
江智远也不想去一些小屁孩的家里,所以只有马如月带着江景远两人当了全权代表。
“还真请啊。”马如月笑得不行,小小年纪像模像样的说是做了满满一桌桌,不仅请了自己家,还请了马家的人。
谭氏自然是不会来的,最后来了一个代马如建。
“那是当然,又是一年了,我们家总算有了家的样子。”江智路道:“半个月前哥哥托人捎信带了银子回来,还说升了一个小官。大嫂,我也不小了,我要去边关。”
“不行!”马如月摇了摇头:“你虽然长大了,但是还没有年满十六,再一个,家里也有责任需要你来担。”
看着江智荣当官能挣钱这孩子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只是他一点儿不知道风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没准儿余下的这三人都想要走老大的路呢。
马如月有时候都在想,要是自己将这兄弟四人送上边关打仗,没事儿就好,若是有个三长两短的,兰氏会不会从阴曹地府爬出来找她。
毕竟是她给带上的这条路的。
不行,无论如何都要留下一个。
“大嫂,我们会照顾自己了。”江智庆指着桌上的饭菜道:“这些都是我和弟弟烧火做的,二哥只是坐镇指挥。”
烧鸡公、炒肉各两大碗,还有一碗的鱼,果然都是过年的感觉,过年就得年年有余。
“又是一年了。”马如月感慨不已:“日子还真是好混,在这儿都三年多了。”
三年多,只有她知道意思是穿过来的时间,在马如建和江智路他们听起来却是嫁到江家三年多了。
“姐,正月初二我来接您回娘家,回去了咱们就不来了。”反正江智远也是要去赶考的,回头对这个所谓的家不管不问,由着他们去。
“行了,我知道。”马如月已经打定好主意了,回娘家的时候会带上江景远。
江智路家的团年饭要说味道也没什么好,但是甚在丰盛管饱。
江景远吃完了就问马如月,明天是不是自己家也过年了。
“是啊,我们也是有鸡有肉有鱼的。”马如月笑道:“还有我娘给我们送来的腊肉香肠,明天让你偿偿,可香了。”
当初让做香肠也是马如月的主意,主要是想着马如海成亲的时候吃也多一份菜。
有些人天生就不能吃辣,马如月还特意叮嘱了谭氏做点甜味的。
这种味道就是江景远最喜欢的。
“大嫂,不知道姨娘有没有这些吃”江景远愣愣的看着桌上道:“姨娘去哪儿了要过年了,她也不回来吗”
小孩子是很敏感的,自从病好后她就发现家里的情况不一样了。
大嫂整天围着自己转;姐姐整天围着灶台转;而哥哥只围着大嫂看。
嗯,这事儿自己还能告诉大嫂,怕她担心。
姨娘就成了一个代号,梦里的时候能看到她,醒了就是一场空。
这小妮子想亲娘了。
“姨娘这么能干这么厉害,肯定有这些吃的。”自己将她安置在那个小院子里面,她又不懒还能挣钱,自然也是能买到吃的。
江景远听说姨娘能吃到心里就放下心来。
殊不知,此时的秋氏正在李夫人的那个亲戚兰府中,看着手中的绣活发呆。
“秋娘,你又想家了”一个姓何的绣娘走过来笑道:“我看你发呆都好久了,快点做吧,这可是婚期,咱们耽搁不起。”
“对不起,我……”秋氏满脸通红:“我只是想孩子……”说完又立即动起了手。
用何娘子的话说,这可是嫁嫁妆耽搁不起,连过年都没有停歇的机会。
江文远病好了就从家里出来了,只不过这次出门从古氏那里哄了几两银子。
找了三天了,小小的宜昌县城都寻遍了,还是没有她的踪影。
她会去哪里呢
江文远站在街口上,夜幕中的街上空荡荡的。
摇曳的灯笼也驱不走寒风潇潇,家家户户都在团年,鞭炮声声,江文远感觉自己像是搬家落的狗一样,无处可去无处可找。
她一个弱女子,在宜昌县也是没有亲戚朋友的,她又能去哪儿呢
江文远慢慢的走向了城边的土地庙里。
为了节约开支,这几晚他都是在这里渡过的。
又是一年了,明天就是大年初一,江家大坝也是要祭祖的。
往年的时候都是一批老头子的天下,今年不在江家大坝也能猜测到会是江智远站前面了。
在那群老头儿的眼里,江智远能给江家人带来不少的福利。
在破庙里,江文远将昨天捡回来的一个旧竹筐踩碎,点燃了取暖。
这些天晚上守着火堆草草睡一觉,天亮了又出去找人。
竹篾禁不起燃烧,一会儿功夫庙里就是一团黑了,星星点点的红光让江文远感觉到特别的无奈!
怎么办
回家还是继续找
身上揣了一点银子都不敢用,他都想好了,找到了秋氏就带她去一个没人认识他俩的地方好好过日子。
去他的什么规矩什么礼仪什么的,他只想保护这个弱女子。
黑夜里有脚步声传来,江文远缩在角落里没有吭声,他知道这个破庙不是他一个人的。每当下半夜的时候就会有两三个乞丐回来过夜。
“又是一年了。”其中一个年老的说道:“明天初一,我们去大庙,烧香拜佛的人要多一些,我们的运气肯定更好一点。”
“别逗了,那些个夫人小姐嘴里说着做善事,却是舍不得施舍一点给我们呢。”另一个道:“看见我们只会喊离她远一点,说遇上我们是秽气呢。”
也是这么个道理。
“要不,我们去宜安州府吧”两个乞丐商量到:“这儿太小了,富户也不多,州府里可就不一样了,当官的多,经商的也多,听人说在富户里当下人挣月钱都比在宜昌县城多……”
富户当下人
这话提醒了江文远。
是啊,秋氏无依无靠的,去给富户当下人也就能有一个落脚的地方。
第二天,江文远就挨家挨户的打探着哪些富户有没有一个姓秋的年轻妇人。
“没有,我们府中并没有进新的下人。”钱夫人身边的婆子看着眼前的年轻人道:“你这是寻人,走丢了要不去报官吧,或许还有机会找着。”
报官说什么
自己连是秋氏的什么人都说不上呢,更何况又不是真的丢了,只不过是不知道她去哪儿罢了。
大年初一这天早上,江文远挨家挨户的找着秋氏。
江家大坝却是另一番景象。
议事堂里,看着挤得满满当当的江氏男儿马如月还是很感慨的。
一个家族的发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丁兴旺。
江景远穿着红红的袄子被马如月牵着手看着他们祭拜祖先。
江智远原本是江氏族人第三代的少年,这会儿却是站在族长江二老太爷的身前面。
因为江二老太爷说了,这个年轻的后生是江氏族人的福星,今年就要上京赶考,让他站最前面,让江氏祖先们都看清楚一点,都保佑他中一个状元。
马如月在人群上并没有看见江文远,听说病了,还没有好吗
在江家大坝的坝子里看见了古氏,问起了江文远的身体。
“唉,一言难尽。”古氏看了一眼江景远,然后对她道:“景远,去,和族中的姐妹儿玩儿去。”
江景远没动。
长久的住在山上,和江家大坝族中的孩子们并没有交集。
“去吧,看,那个小姐姐在踢毽子呢,一起玩玩去。”马如月知道古氏是有话想和自己说了,特意支开江景远。
“那可不是小姐姐,那是二房的江思洋,是景远的大侄女呢。”古氏笑道:“去吧,景远,你是她们的姑姑,是老辈子呢,和侄女们一起玩来去。”
江思洋,大约有七八岁了,不过辈份上倒是矮了一些。
“都说幺房出老辈子,结果大房还出老辈子了。”马如月看江景远怯怯的走过去,脸上带着好奇和不安心里还是有点难过的,长久的住在山上与世隔绝了,让这孩子胆子像秋氏一样小。
“真正的老辈子还没有出来呢。”古氏笑道:“还有三个月就能见着了。”
指的是二房云氏肚子里的那一位。
呵呵,原本是孙子,却是要当儿子来养。
身份地位都高了不少啊!
马如月
第两百三十九章 小姑捉奸
正月初三是马黄山的三周年祭。
这一天谭氏带着儿女在马黄山的坟前烧香祭拜,也说了自家现在过上了好日子,马上就要迎来新媳。
只是,女儿的事还没能解决,不过让他放心,马家的人绝对不会让江家大坝欺负了去。
江家有举人,马家以后也会有的,马如青正在奋发努力。
马家要足够强大,强大到不让江家大坝的人小覤。
江家大坝的事马如月不知道,但是谭氏却是以各种理由不让女儿回去。
“下个月如海要成亲了,我年纪大了精力不足你什么都帮我看着一点。”谭氏道:“你再检查一遍,有什么遗漏的没有,特别是请的亲戚朋友。做大事最容易得罪人,最为关键的是得罪了主家人都不自知。”
“娘,要请的客人您都检查了三遍了。”马如月道:“您还要让我检查三遍不成彩礼也已经准备妥当了,您啊,只需要给新媳妇准备好见面礼就成。”
“你不是说我们去县城里买首饰吗”谭氏道:“那我明天就去。”
当然可以。
闲着没事逛逛街也是可以的。
“自家有马车就是好。”这三年谭氏都没有出过马家村,因为男人新逝她出门就会惹是非。
也避免了那老太婆多嘴多舌闹腾,甚至连余氏家都很少去。
这次逛县城买首饰,谭氏自然是很期待的。
江景远正和毛豆玩得起劲儿不太愿意去。
马如青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她的责任。
“大嫂,您和婶子去吧,快去快回,我就在家里和马大哥马二哥一起玩。”江景远乖巧的说道:“我会很听话的,不会惹他们生气。”
马如月回娘家也将江景远带来了,这段时间混得很熟,小嘴甜又聪明又懂事,抬了谭氏和马家兄弟都喜欢,相处起来也很愉快。
既然她不去,马如月也不再勉强。
要知道,带一个孩子上街是一件很累人的事。
掀开马车帘子,谭氏看着路上的树和房子飞快的远去很是高兴。
“十多年前我和你爹去过一次县城。”谭氏回忆道:“那时候我们俩是走路去的,你爹身子不太好,我也走不动,到县城的时候刚好遇上关城门。我们要是再走慢一点,就要在城外歇脚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