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田园帝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軒十一
直觉告诉它们,他们父亲要说的事,必定也跟朝堂有关。
这一晚,陈侯府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把个侯府把守得前所未有的森严。
而正院的烛火,直至午夜方熄。
陈权踏着浓重的夜色回了居住的院子里,陈大夫人还未睡,留着一盏烛火坐在灯下缝一件冬衣。
陈权进门把身上的斗篷摘下来,看了眼墙角的刻漏,眉头一皱,“夫人怎么还未睡下”
“老爷,”陈大夫人放下针线站起身,顿了顿开口:“公公叫你们兄弟四个说事,可是因为白天的那道圣旨”
“没错,夫人,坐。”
两人相携着到了床边坐下,陈权挥手屏退想要上前伺候宽衣的丫鬟,“接下来这段日子,京城可能会生出一些乱子。你若是收到其他府里跟我们陈家关系并不如何亲近的宴会拜帖,能推就最好推了吧。也约束着媛儿和宥儿,尤其是宥儿,要是这段时间里敢给我惹是生非,我教训他的时候你别拦着。”
陈大夫人点点头,“老爷放心。”
陈权轻轻拍了拍陈大夫人的手背,“睡吧,接下来有一段日子该睡不好觉了!”
见夫君不欲再说,陈大夫人也没有再问。
外面的风雨自有家里的男人挡着,她只要乖乖听话,不扯自家男人的后腿就行。
“老爷,我娘家那边”
“漏些口风,也别说的太过严重,免得叫旁人看出来异常。”
“我晓得。”
同样的谈话也出现在了相隔不远的其他三个院子里。
次日一早。
陈侯府早早就开始忙碌。
打理马车行囊,安排护卫队伍,还有接待一大早就从皇城里赶来的一队百人禁卫队。
这些人都将跟随陈侯爷前往北周,一路随行护卫。
巳时。
金乌高悬天际。
陈侯府的正门轰然洞开。
穿着一身簇新正一品官服的陈侯爷在四个儿子躬身行礼中,走到大门口,上了北行的马车。
骑着高头大马走在最前边的禁卫队队长朝天挥了一声响鞭,“启程!”
陈权携着四个弟弟站起身,抬头看了眼前方浩浩荡荡的车队,轻叹一声,“回吧!”
“对了,”走了两步他脚又突然顿住,“父亲那一屋子鸟谁来养还有两条金毛犬一只碧眼猫”
被叫住的老二老三老四闻声对视一眼,拔腿就溜。
陈权:“”
年节将至。
漠北城的家家户户又开始准备迎接新的一年。
漠北城南城门外。
一支长长的车队静立于寒风之中。
李孑身上裹了一件商河刚做好的夹棉斗篷,露出一张被风吹得有些泛红的脸,张嘴哈出一口雾气,看着面前裹得跟严严实实臃肿地像是发面馒头的苏昙,“苏院长,再多来几次,你就能习惯这里的温度了。”
苏昙这会恨不得把全身都塞到棉袍里去,脸被寒风吹得有些发僵,“苏某,尽量。”
李孑朝他拱拱手,“苏院长,后会有期。看你冻得,赶紧回马车上吧。”
苏昙也想向李孑拱手来着,手刚准备抬起来才想起自己手上还托着手炉呢,只好行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拱手礼,“李院长,后会有期。”
李孑看着他上到马车里,这才低头看向卫明言。
“明言,你既已接受
第二百八十四章 给小师姐出口气
李孑让团子散心是真的散心。
没有功课,不用去军营,随便去哪里,只需要再站到她面前时,能让她再感觉不到一点煞气就行。
恰巧,当天下午,李孑收到江陵城苏昙寄来的书信。
江陵书院第三批前来漠北学院进行学业交流的学子在书信过来的同时,也已经从江陵城往北行来。
算算书信的速度,想来至多再过三天,便能抵达漠北城外。
这种交流会从前年开始,每年一批。
春日,是漠北学院的学子们前往江陵书院,短则待一两月,长则待一季。
江陵书院的学子们则是在秋末之时赶来,过年之前赶回去,大约也是一月时间。
一个羡慕江南的烟花三月,一个羡慕漠北的万里雪飘,两全其美。
以前的两批李孑都是让胡不为为主,监理院的学子们为辅,负责接待这些前来交流的学子。
不过这一次,想着江南文风鼎盛,江陵书院的学子们也一个个温和儒雅,气质温和,李孑想了想,把团子也扔进了接待队伍里。
一直以来就向往着西域的神秘传说,正准备趁着这个机会偷偷溜过去的团子看着这份突然从天而降的任务,欲哭无泪。
三天后。
江陵书院的交流团车队准时到达漠北城南城门外。
团子站在胡不为身边,身后是一众监理院的学子,看天看地正觉得了无趣味事,就看到了从对面最前面那辆马车上下来的人,视线一定。
“小景哥哥”
小景笑着朝团子挥了挥手,回身朝马车搭了把手。
马车帘子被一只纤长文秀的手撩开,温润如玉的青年缓缓从马车中微微躬身做出来,扶住马车旁少年的胳膊小心从马车上跳下来。
团子的目光忍不住落在对方的腿上。
当年游学的经历在他脑海里一如既往清晰如昨日,自然也清楚地记得这位苏公子,当年是坐在轮椅上的。
这是,好了
虽然看步子还有些虚软,但确实是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着的。
胡不为同样在看对面慢吞吞走过来的青年。
对方没穿江陵书院的学子服,他对这人的身份心头隐隐有几分猜测,但还吃不准。
无他,这人看起来太年轻了。
他们漠北学院有一位年纪轻轻就惊才绝艳的院长就算了,没道理再出来一个啊!
他带着团子和身后监理院的学子往前行了几步,拱拱手,“敢问阁下是”
苏昙松开扶着小景的手,敛了敛衣袖,微微俯身行了一个同辈之间的儒礼,“在下,将领书院院长,苏昙。阁下应给就是漠北学院李院长的左膀右臂,胡不为胡先生吧”
胡不为压下心头的震惊,“正是在下。”
苏昙微微一笑,目光移到团子身上,“团子,许久未见了!”
团子躬身朝他行了一礼,“见过苏院长。”
等到苏昙回到马车上,一行人缓缓进城。
李孑听到这次的交流团是由江陵书院的院长亲自带队过来的时候也是一愣,赶到学院的待客大厅,还没进门,就看到了坐在客座首位上的苏昙。
进厅寒暄过后,胡不为带着前来交流的江陵书院学子们去客舍歇息,李孑视线移到苏昙腿上,“好了”
“恩,”苏昙点点头,“今年初秋站起来的,听书院里来过漠北的学生们都在说你这漠北学院和漠北城的盛景,心向往之,就随着这一批的交流团来了。”
“你可是在书信里只字未提。”
苏昙脸上的笑容顿了下,“写信的时候,我还没有说服我父亲。”
李孑:“”
她突然有种孩子闹着爹‘我要出去玩出去玩’爹伸手拦着孩子‘不行,外面太危险不安全不准出去’的既视感!
“走了这么长时间的路你也该累了,先去休息吧。休息好了,我们再叙旧。”
苏昙点点头,应了声好。
学院之间的交流自然不仅仅限于走马观花地参观漠北城和漠北学院,虽然这也是交流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还是两个学院学子之间思想上的碰撞。
在这期间,江陵书院的学子们也要跟着漠北学院的学子一起上课,吃饭,五天一休息。
期间还会随机举办几次学术辩论,比赛。
因为这次苏昙的到来,李孑还请他给自家学院的弟子们讲过几次课。
这会两人正站在数舍的大厅里。
苏昙一脸平静地看着自家书院的十多位弟子在数术一道上接连败给对面仅有的三位学生,其中一个他还曾认识,是那个叫林宪的小姑娘。
“贵院学子在数术一道上的理解让苏某心服口服。”苏昙目光恳切,“李院长可愿把您那位叫卫明言的弟子,借给苏某一年时间。数术之道,我们江陵书院落后贵院太多,苏某也只能厚下脸皮了。”
李孑转头,“苏院长不会觉得数术一道是偏门么”
苏昙摇摇头,“学问有万千,没有偏门之分。儒学之所以会成为现如今的主流学问,只是因为需要。”
“苏院长看得透彻。”李孑心说要不是你也是一所学院之长,我都想把你给拐来了,“不过,我还是想问一句,苏院长为何不选在数术之道上明显学问更精进的华景,反而选了卫明言呢”
“李院长您这三位弟子都极有天赋,那位叫华景的弟子,对数字和逻辑都很是敏感,举一反三反应极快,林宪同样如此,且她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会利用周边的一切,去构造脑海里的数字图像,来达到最快解决问题的目的。而那个卫明言,”苏昙说道这里顿了顿,看着卫明言的眼里多了抹笑意,“他的眼里只有数字。”
李孑忍不住看向苏昙的眼睛。
“苏院长这双眼,可真利!”她视线偏转落在一直坐在原位慢慢吞吞写写画画的卫明言身上,“的确,明言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
“什么话”
“这世上的一切,都能用数字来表示。”
苏昙一愣,缓缓笑了。
“不过我觉得不准,除了数字,他眼里还有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
“美食。”
苏昙眉毛微挑,随即又展眉一笑,朝李孑拱拱手,“多谢李院长提醒。”
李孑:“”她好像无意之间把徒弟给卖了!
是夜。
瑶华宫内一片寂静。
守夜的宫女太监站在外间,除了一个还精神些外,其余人都半靠在椅子,屏风等大件家具打起了瞌睡。
迎面突然吹来一阵风。
殿内名贵鲛绡做成的帘子翻卷着溢彩的流光飘飞而起。
覆在了一名守夜的宫女面上。
宫女脸上微痒,伸手下意识分神去挠。
就在这时,一道飘忽的黑影眨眼间进了内殿。
&nbs
第二百八十三章 一路向北,一往无前
李孑率领十万漠北大军一路未停,直接回了漠北。
先是把十万漠北军带回军营交给李怀老将军,她没有多做停留,就带着团子和郑家三兄妹回了漠北学院。
去郑家调查的刺部成员早在北周皇城未被攻破的时候就赶了回来,调查到的东西跟李孑脑补的也所差无几。
郑家家主也就是郑家三兄妹的父亲,名郑桓,时任漠北城西南边一个名叫桐乡县的小县县令。父亲早亡,被寡母供养着读书,十多年前的三榜进士。中榜当天,有幸被雍京城里一位榜下捉婿的富绅看中,将家中独女下嫁给了他。
随后郑桓被赐了官身外放,他的妻子便携带着陪嫁来的大笔嫁妆随他一同远离京城赴任。
第二年两人便有了孩子,也就是双胞胎郑旭然和郑旭安兄弟两个。
两年后,又有了一个女儿郑旭因。
郑桓是一方父母官,官职虽然只有七品,但在一个个小小的桐乡县里,就是百姓眼里的青天大老爷。
再加上有妻子的丰厚嫁妆,置田置产,这下有权又有钱,很快日子就舒坦起来了。
到这里,是幸福的一家五口。
但是时移世易,妻子逐渐老去,郑桓在桐乡县里土皇帝坐久了,人自然也跟着飘起来了。
趁着妻子带儿女回娘家探亲,他趁机将一位早已暗通款曲许久的外室给抬进了门。
他妻子从娘家回来,不出意外大闹一场,但名分已定,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但这个女人性子也烈,自大闹一场之后,就不许郑桓踏进她的卧房一步。
不过这也正如了郑桓的意,自那之后,他就跟那小妾蜜里调油,没多久那小妾就有了身孕。
接下来便是小妾生产,郑桓妻子因为这场家庭变故身体每况愈下,最终缠绵病榻,在双胞胎兄弟七岁,郑旭因五岁,那小妾的儿子一岁时,撒手病逝。
转年,郑桓以家中不可久无主母之由,把那小妾扶了正室,名下的庶子也顺理成章成了嫡子。
从小妾到主母,郑桓这位继室的胃口也不可避免的变大了。
再加上前头那位留下的巨额嫁妆,等到账册明明白白摆在面前,再也忍不住眼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