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琉璃满京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衣布衣出

    “是这样,”对着将来要掌管天下的人,夏宴清一点儿不敢因为他现在年纪小,就有丝毫怠慢。

    一边整理着思路,一边说道,“琉璃,尤其是精美的琉璃摆件,制作工序繁多。通常一个结构复杂的摆件,要重复烧制多次,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多安排些人,的确能做出足够多的琉璃制品,但是,东西多,也就意味着不稀罕了,一定会导致价格下跌。”

    她看着太孙,想知道他有没有听明白。

    只见太孙点了点头,又问道:“难道不能把琉璃制作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数量上?”

    夏宴清笑了笑,说道:“贤公子出身大家,一定听说过玩物丧志这句话吧?”

    太孙的那张小脸绷了一绷,居然有了些严肃的意味。

    夏宴清笑道:“在我看来,无论琉璃摆件做得多么精美,也只是玩物,能够赚银子即可,不值得花费太大力气。玻璃就不一样了,玻璃的制作成本低,所制器物轻巧方便,尤其是平板玻璃,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状况。

    随着作坊和工匠们渐渐积累经验,玻璃的制作成本会降得更低。如果顺利,过上一二十年,玻璃制品就会代替粗陶和粗瓷,进入千家万户。所以,宴清以为,与其管理那许多人制作琉璃摆件,其结果只是供人们玩赏,还不如下大力气发展玻璃制品,造福于民。”

    还有另一个原因,不管琉璃艺术品、还是玻璃艺术品,现在之所以受到追捧,只是因为数量很少、足够稀罕,才占了物以稀为贵的便利。

    对于生长于千年后的现代人,夏宴清知道东西方审美习惯的不同。

    玻璃之所以没有在华夏大范围开发使用,并不是因为古人做不出来,而是因为华夏之地源远流长的文化素养,天然不喜欢这种清透、可以一眼望到底的东西。

    琉璃摆件稀少,还可以保持一些神秘感,让琉璃的价格继续维持在高价位上。

    一旦摆件增多,这种清透、无法保有内涵的东西,就会显示出它的劣势,绝对无法和陶瓷相抗争。

    现在这样就挺好,知道琉璃配方和做法的人只有那么几个,还都是自家家奴,很容易就能控制琉璃技术不会外泄。

    然后,每个月推出一两件琉璃,她可以赚很多年的高价,何乐而不为呢?

    夏宴清边想、边说、边看着太孙的反应,没想到这么一个小屁孩儿,他居然像是听懂了。

    说也说了,太孙也听清楚了,夏宴清直起身来,瞅了邵毅一眼。

    她现在很怀疑,上一世的邵毅是不是有很严重的眼疾。

    这么聪明的小孩子,就算性格软弱些,也不至于差到哪里。他怎么就舍弃太孙一系,最终上了靖王的贼船。

    邵毅也郁闷得无以复加,他是真没眼疾。上一世,他是三年之后见到的太孙。

    那时的太孙真不是这样的,那是真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

    纨绔了十几年的他,哪受得了这种性格?

    然后,很多事情就朝着一发不可收拾的方向而去了。

    太孙和夏涵依依惜别,尤其是太孙,对这位刚认识的友人很是不舍。

    马车驶出窑场,行了一段路,邵毅打破了沉默,问太孙道:“殿下如何想起问清韵斋生意上的事情了?”

    这时的太孙有些拘谨。

    他瞄了邵毅一眼,说道:“教导本王的先生们,几乎都说过商人逐利。本王只是奇怪,琉璃摆件如此受人们喜爱,清韵斋是商铺,为何每月只出一两件。”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如此看来,行商之人不见得全都是利字当头。夏姑姑经商,就懂得造福于民。”

    邵毅没答话,只点了点头。

    这样的太孙,大概真的是最适合登基当皇帝的。如果他能一直保持这样的性格和心境,很有可能做个中兴之君。

    太孙这边,沉默了好一会儿,像是在自说自话:“本王不知,今日还会见到一位小公子,如果早知道,应该准备一份见面礼的。”

    邵毅诧异,“你很喜欢涵哥儿?”

    太孙点头道:“涵哥儿不像燕王府那些小太监一样卑躬屈漆,也不像其他王叔家的堂兄弟那样,总是藏着心思说话。本王一个朋友都没有。”

    邵毅见他神情落寞,便有些心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劝道:“殿下回去之后,可以准备一份礼物,你们应该有机会再见面的。”

    “真的吗?”太孙倏地抬眼,眼眸里的欣喜几乎要迸射出来。

    看着太孙的邵毅却郁闷的发现,太孙眼里的这份欣喜,还夹杂着一些狡黠。

    特娘的,太孙果然和他印象里不一样,刚才那话,居然在勾他的话呢!

    邵毅皱眉看着他,甚是无奈。

    太孙则乐呵呵的看着他笑,童稚的声音说着:“下次再出来,还会是邵副尉来接崇贤吧?崇贤先行谢过邵副尉。”






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是酒囊饭袋
    


    对于成郡王来说,把邵毅处理了,才是当务之急。

    原本他是没把这个浪荡子看在眼里的,虽然他能在京城横冲直撞,但那也仅仅因为皇帝顾念襄亲王这个胞弟。

    而这十多年,皇帝对邵毅没有任何教育和约束,只是任其嚣张跋扈的自由发展。

    这样的做法,甚至有捧杀的嫌疑。

    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皇帝居然屡次在正式场合提及此人。如今,更是把深居简出的燕王出行,交代给邵毅来办,这是多大的信任

    最重要的是,从邵毅讨要官职时起,竟然毫无违和感的摇身一变,由纨绔变成了一个持重上进的年轻人。

    还有他结交的那几个纨绔,居然不是酒囊饭袋。连性格最为软弱的张家小五,居然也能坐镇平阳郡,帮助清韵玻璃行分号打开局面,站稳了脚跟。

    九月底,丁博昌跟随上官前往建阳巡查,揭开了平阳郡商路被堵的事情,更使成郡王感到措手不及。

    户部派官员前往建阳巡查之时,并没引起成郡王的注意,他压根儿就没注意到,出行官员中还有丁博昌。

    户部官员到了建阳,住在装有玻璃窗的临时住地,状似无意的询问过,为何这里的玻璃并非清透无色时,当地负责接待的官员只是敷衍了两句,都不曾想过是否会有后续。

    而就在十天前,巡查事宜接近尾声,户部那位主事忽然带着一箱碎玻璃,找上建阳郡府衙,询问为何他让人去平阳郡运一箱玻璃,想看看成色如何,居然会被连续堵截

    间接由唐州传回来的消息说,那位主事当时并没有大发雷霆,只是对东南六郡的管理状况表示了深深的担忧“没想到,在天子管辖之地,居然也有人为了私利,阻碍各州郡的贸易,影响朝廷税收。这种阻碍的范围如此之大,竟然把东南六郡全部囊括在内。长此以往,这东南地区是否还能听从朝廷号令”

    别说建阳知府听的战战兢兢,消息传回成郡王府,成郡王也是面色大变。

    他的母族蔡家祖居唐州,有他和他父亲的支持,蔡家在东南地区的势力很大,加上他这些年的有意培植,以唐州为中心的东南地区,乡绅和商贾几乎都以蔡家的意志为行为准则。

    就算是朝廷官员,在任职期间,面对蔡家能给的好处,以及惹怒蔡家会受到的排挤和政绩评定,也得对蔡家有所退让。

    只是,所有这些都得隐在暗处,决不能凌驾于朝廷管理之上,更不能出于和朝廷敌对的立场上。

    户部这个主事,做事过界了。

    想到建阳,想到唐州,再想到东南六郡以后的境况,成郡王的心情阴郁无比“户部这个主事挑起这件事,说不定朝廷随后就会过问。好在商路遇到的阻拦,只涉及劫掠财物,并未有人命。若朝廷查问,就把事情推到唐州乡绅和平阳郡知府的恩怨上。”

    成郡王顿了顿,淡淡说道“户部这个主事也不能轻易放过,给户部侍郎柴茂传话,组织人手查他,都是在仕途上混的,哪有那么干净的人。最好能寻个大的错处,把他革职查办了吧。”

    大家都知道,蔡家在东南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也知道蔡家是成郡王母亲的娘家。若人人都能对蔡家踩上几脚,他这个王爷当得也太窝囊了。

    姜翰文听到成郡王要动用柴茂,有些担心,本想劝承郡王忍一时之气的。

    可是再想到东南地区是王爷的财力支持,着实不能放松掌控,便说道“那就年后吧,现在就办他的话,只怕会引人注目。若因此把柴大人暴露了,着实得不偿失。”

    “就依姜先生的意思。”成郡王理解姜翰文的担心,继续说道,“邵毅这里也得加紧办了,有他在,不但清韵玻璃行的势头无法遏制,也会让他的势力做大。有皇帝看重,再有那帮狐朋狗友帮扶、和夏家的钱财支持,只怕过上几年,咱们就又多了一股敌对势力。”

    若这个劲敌倒向燕王一边,以后对付起来,甚至比靖王还要费劲。

    王锦程连连赞同“王爷说的极是,先把邵毅的势头打掉,无论在生意上,还是在王爷的大事上,都至关重要。”

    成郡王暗地里培植势力,蛰伏了十几年,手头事物一直做得顺风顺水。

    没想到从去年开始,芷容县主交往夏家村姑、和玻璃制作上,接连遇到阻力。

    究其缘由,如果没有邵毅掺合其中,夏家女的作坊其实很好对付。

    只要夏家女想把生意做下去,又不想她的生意被夏氏一族蚕食,总要找个强大的靠山。

    如果没有邵毅这个家世简单的混不吝,无论夏家靠上哪个大家族,成郡王府的势力都能在大家族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寻到破绽,想办法插手其中。

    可以说,事情都坏在邵毅身上。而这个家伙已经归拢于皇帝手中,及早除去才是最稳妥的。

    成郡王问姜翰文道“对于邵毅,姜先生觉得从哪里入手比较好”

    姜翰文道“这事儿咱们不能掺合的太明显,江王妃不是正在想办法,要把黄秋容许配邵毅吗那咱们就给她个助力,请县主办两次聚会,邀请菁华郡主时,顺便把黄秋容一并请到。

    宴会上,安排人对黄秋容多加赞誉,再额外交好。想来有这么两三次,黄秋容在京城闺阁中的名气就会大起来,江王妃做媒的理由也就充分了。”

    成郡王频频点头“这法子行,邵毅年纪不小,最好能在年前把亲事定下来。明年开春,让黄秋容嫁进邵家,就能搅风搅雨了。咱们这边也提早准备,在黄秋容的陪嫁下人中运作一下,让咱们的人跟过去一两个。”

    想来襄亲王妃一定巴不得邵毅的母亲,能够死得早一些、惨一些。

    如果成郡王府的人跟着黄秋容去了邵家,可以帮她出出主意,推波助澜,让事情提前发动。

    若是黄秋容和夏家女来往时,把夏家女牵扯进邵母被害的事情里,哪怕没有真凭实据,只要在邵毅心中种下一根刺,以后再挑拨起来,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百四十三章 有面子
    


    邵毅接送太孙这一趟,做了多方的保护工作,明里暗里着实动用了不少邵家护卫,算是这几年用到护卫最多的一次。

    这一趟走下来,他倒是知道,在他们身周来往的行人中,有燕王府的暗卫,也有刘协麾下的内侍卫。

    但邵家护卫没发现,他们这一行人后面,远远近近的、还吊着成郡王府的人。

    一个原因,是成郡王府的人本就只是单纯的盯梢,没有太多举动,靠的也不近。

    再一个,自从皇帝要他放手成郡王府,他就远远躲开成郡王的势力了,免得被皇帝怀疑,他一个闲人,为何咬着成郡王不放。

    太孙有着三重保护,安全上是绝对没问题的。

    有这三方人在车架周围,这里又是繁华的京城、天子脚下,就算有人想对太孙不利,这些人也完全可以撑到兵马司和顺天府衙派人过来救援。

    可是没想到,把太孙平安送回去的第二天,刘协居然亲自溜达到兵马司,替皇帝传口谕。

    什么把邵家护卫派去夏家窑场

    邵毅一听就高兴了,皇帝说的没错,他家护卫是真的闲,闲的要长毛了。

    他早就想让这些人帮忙在窑场做些事情,甚至可以派几个好手去夏家,日常跟随夏宴清出行,更能保证她的安全。

    怎奈他没理由啊。

    在夏宴清这里还好说些,就算她不答应,鉴于知道他有上一世,她是理解的。

    可岳父和两个舅兄那里就不好交代了。

    人家自己家的生意,自家的女儿妹妹,每日也安排有护院跟车随行。他一个风评不好的外人,却嫌夏家自己人做的不够好,要强项插队,把他家的护卫派来

    他怕他会被夏梓堂按在地上暴打。

    如今,那可是大大的不一样了,这里有皇上的口谕,是皇上他老人家吩咐他这么做的。

    他其实觉得夏家已经在方方面面做的很好了,万般不愿意怀疑夏家的能力,更不愿把任何外力强加给夏大人和两位兄长。

    怎奈这是皇上吩咐,他只有一个脑袋,实在是不敢抗命啊。

    嗯嗯嗯,就是这个说法,这就找夏梓堂商量去。

    “四哥,四哥。”邵毅刚把刘协送走,都来不及回自己房里缓缓,就风风火火来找夏梓堂了。

    夏梓堂正在自己当值的房间里,训斥两个训练时偷奸耍滑的小兵,被邵毅不告而进的一吆喝,立时就搞乱了思路。

    “什么事儿我这儿正有事呢。”夏梓堂埋怨道。

    邵毅一点儿不觉得自己打扰了夏梓堂的正经事。

    训斥兵士什么时候不行,哪里有他的事儿着急

    他直接过去坐在夏梓堂身边,搭着他肩膀,说道“四哥,他二人犯了什么事儿要不四哥你告诉我,我帮你想办法教训他们,免得你受累。”
1...9091929394...1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