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干嘛搞到自己头上
陆辰广心中郁闷,赶紧从朝堂较后面的位置走上来。
“陛下,此事我还要回去问过舍妹的意愿,然后再经爷爷点头。”
陆辰广上来就打了套太极。
国君显然对这个回答不满意,没有说话。
郭胜文目光望向国君疑系的其他臣子,那意思就是,现在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你们应该赶紧站出来声援我,将这件事情制止下去。
但是使了半天眼色,大家都一动不动。
他们倒不是不忠于国君,或者被靖云伯收买了,而是感觉没有必要。
现在基本长眼睛的,都能看出来,国君内心是想纳陆辰虹为贵妃的,只不过嘴上说不出来。
反正这件事在其他人看来,也不算多严重。顶多是不符合潜规则,但真说是什么大奸大恶,威胁江山社稷根基,也算不上。反正闹到最后就是国君和陆家老爷子的扯皮呗。
所以明知道站出来反对,会被国君暗中记恨,当一次缩头乌龟,也没什么损失,大家干嘛要出来找这个不自在呢
因此就造成了尴尬场面,满朝堂上,只有郭胜文一人反对,看起来势单力孤。
更有意思的是,就连勋贵世家一系的几名官员和武将,也没有站出来发表意见,不知道在想什么。
这让国君心中一喜,原来这件事情阻力也不是那么大嘛。
国君心中暗自欣喜,然后整理了一下语言。
“既然如此,大家的意见应当考虑,这件事情就着手交给礼部去做,寡人一向体贴百姓,用度从简,也很久没有纳过妃子了,趁着举国欢庆,顺应民意也不错。不过郭爱卿的话,寡人也会郑重考虑。”
国君这样一表态,基本算是把尾巴都露出来了,大家自然更不会说什么。
郭胜文还想再说话,突然一名武将出列,将话头接了过去。
“国君,既然此事已商议完,末将还有一事要禀报。”
“说。”
“根据前线的战报,这几天,我军已然接收了一半通远府的地盘,但有一处进展并不顺利,那就是长宁城,靖云伯数次派去的兵马,都没能有任何收获。金水台盘踞于此,一直不愿交出。”
国君听到这里,眉头皱起。
陈国境内大小城池足有上千,但长宁城的名字,他绝对有印象。
因为此城乃是通远府中最大的城池,控制的范围也广,外沿有一圈山地包围,更是易守难攻。
最关键的是,这常宁城是一座资源城池。
附近百里之内,有大量精铁矿,盐田和几处难得的大型白晶髓矿脉,品质都还不错,算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了。
金水台唯独强占这里,继续拖着不想让出来,用意也昭然若揭。
整个通远府太大,他们不可能搬走,但也绝对要利益最大化,多占领长宁城一天,就能够从这里搜刮更多的物资。
用膝盖想想,也能知道,对方现在一定在疯狂的开采境内的各种矿脉。
这都是自己的资源啊
国君确实有些心疼,这可是大事儿。
“收回长宁城,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国君当场下了指示。
“但是靖云伯派去几次人马,只是普通都头带队,都谈崩了,对方根本不给面子,靖云伯又顾忌影响,不想让冲突扩大,所以也就没有怎么动武。”
那名武将继续说道,言辞之间,竟然是在指摘靖云伯的不是。
“靖云伯毕竟顾虑太多,要展现强硬姿态,还是需要国君亲自下令调度,指派人马带队收复此处失地,以彰显国君对长宁城附近百姓的关切之情。”
这个可以有
国君一听,就是眼前一亮。
现在金水台战败,有大梁王朝百寞军坐镇,他们也只敢暗中使点绊子,不敢明着反抗。
所以收回长宁城,只要态度强硬一点,基本是板上钉钉。
靖云伯派人去,和自己临时下旨派人去,最后的效果都差不多。
但如果由他下旨,取得一场大胜,就又能吹一波,还能让长宁城的百姓感恩戴德,多好的便宜事儿。
国君不由得送给这名将军一个眼神,称赞他很懂事。
又朝旁边看了一圈,这次都没人站出来反对,大家表示默认。
国君立刻让人整理前线的战报和资料,然后递到了自己的案头。
考虑了片刻,其实要干这种事,最合适的还是杨辰,由他出马,就没打过败仗。
但去接收一座城池而已,每次都使唤杨辰,总给人一种他依赖杨辰,没有其他底牌的感觉,这很不爽。
明明刚才还说人才济济呢
所以国君的眼睛扫来扫去,最后集中在了一个人名上。
胡清风
国君对这家伙有印象,貌似是陈国境内某个大宗的核心弟子,这次从会猎之地中存活下来。
自己怎么会记得他
国君想了想,回忆了起来,当时看到名单的时候,有军中的将领专门和自己提起过,这个胡清风实力不错,在会猎中甚至还拉起了小团体,一起行动。
既然能做出这样的行为,估计组织能力也不错,有带兵的潜力。
国君也没有多想,直接就点了胡清风的名字。
旨意撰写好,立刻发了出去。
然后没有其他事,国君也累了,随即退潮。
国君万万没想到,他无意间已经被靖云伯坑了。
提出长宁城的将领,正是靖云伯暗中收买的人手。
而且在国君之前看到会猎幸存名单的时候,也是靖云伯安排的人,故意对国君提起了胡清风。
这是一步暗棋,有可能永远用不上,但也有可能发挥奇效。同时也更加自然,不会让人起疑。
有时候要骗人,不用说全部的事实,只说一半就行了。
国君只知道胡清风幸存,并且拉了小团体。但并没人告诉他,胡清风的收获惨淡,而且拉起的小团队几乎全灭,自己还丢了一只手。
接收到的信息差异,就会让人产生截然不同的印象。
像这样的暗棋还有许多。
下了朝之后,陆辰广急忙回到府邸,见了陆家老爷子,将今天朝堂上发生的一切,都说了一遍。
陆家老爷子本来在喝茶,结果听完后,半天端着茶壶愣住了,直到茶水溢满,才急忙拿开。
然后长叹了一口气。
“靖云伯这老狐狸,竟然先拿我们陆家搞事情。国君还是年轻,中了老狐狸的奸计了这次长宁城,一定会大败”
“啊不太可能吧,金水台难道还敢在百寞军的眼皮子底下不遵守约定,和我们发生冲突只要强硬一点,接收回此城应该没问题。”
陆辰广疑惑的问道。
“你在国都中呆的时间太长,没有到军中历练,对这些东西不了解也正常。如果是你妹妹在此,就绝对不会说出如此幼稚的话。前线局势瞬息万变,消息阻塞,靖云伯兵权在手,有无数种方法可以搞事情。算了,他们相斗,这次我们谁也不帮,只有让国君感受到疼,以后他才会长心。”
陆老爷子摆了摆手。
同一时间,在一起喝茶的陈煜和陈琦,也听着下人禀报了今天朝堂上的事情。
然后二人齐刷刷的摇头。
“国君要倒霉了但我是戴罪之身,此话不能说,说了只会引火上身。”
陈煜摇头感叹。
“我也懒得再理会朝堂之事,此次大战,已经将老头子我的热血都耗光了,接下来他们怎么斗,就由他们去吧。国君也要吃点苦头才能长大。”
紧跟着二人继续喝茶。
两天之后,国都的旨意连番加急,一路未停,传回了前线大营。
禀报了靖云伯之后,紧跟着就传来了胡清风宣纸。
“什么让我去收复长宁城”
胡清风跪在地上听完后,浑身都抖了起来。不是害怕,而是激动
国君赏识,这是国君对我的赏识啊
胡清风心中大喜,因为他也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差事,竟然落到了自己头上
第一百九十二章 中计
直到这个旨意宣读完,胡清风还跪在地上一动不动,浑身微微发颤。
嗓子眼中的话仿佛憋了半天,然后才突然喊出来。
“一定不负国君知遇之恩,必效死力”
说完,胡清风整个人都趴伏在地上,看得出十分激动。
“起来吧,起来吧。”
在靖云伯发话后,胡清风这才站了起来。
靖云伯还特意走过来,拍了拍胡清风的肩膀,给他整理了一下衣甲,显得十分亲热。
然后从使者手中接过圣旨,转递给胡清风。
他立刻恭敬的退后两步,弯腰低头,一只手高高举起,很恭敬的接过这道旨意。
其实他更想双手接的,来展示自己的庄重,但是无奈在会猎之地中丢了一只手,现在腕上还缠着厚厚的绷带。
说实话,这些天胡清风简直郁闷的要死。
他这么多年来,一直认为自己很优秀,在门中也是大批人追捧,深受师长重视。
但这次参加了会猎,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和真正的同阶精英比都差得远。
更别提他毫无所获,丢了一只手,还弄丢了自己的铭牌,自己拉起的一批人手也死的差不多了,甚至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样捡回一条命的。
会猎之前就说过,丢失铭牌是重罪,但陈国逆转,整个军营都大喜庆祝,反而没人去过问他。
可以想象,如果陈国败了,他现在估计已经被军法从事。
这么说来,他还是沾了杨辰的光,这让胡清风更加郁闷。
几天下来,其他人都在疯狂庆祝,唯独他不敢露面,嫌丢人。
可是万万没想到,远在国都的国君,竟然还记着他,给了他这样一个立功的机会
胡清风有种活在梦中的错觉,怎能不激动
虽然自己少了一只手,但是武者的身体强度非同常人,在连续用药下,伤口已经没有大碍,虽然不大习惯,一身的修为武艺多少还在。
恭敬的接过旨意后,胡清风又连声感谢靖云伯,激动了半天,才恭谨的退出了大帐。
他一离开,靖云伯的脸色立刻变了,冷笑中夹杂着不屑与鄙夷。
很快,杨辰也走了进来。
“意外,国君怎么会选中了他”
杨辰首先问道。
“我原先也以为,他会挑个禁军中的都头或副校尉,没想到我那侄儿如此不经骗。这胡清风,我专门安排有人在他面前提了提,想不到就上钩了。”
说到这里,靖云伯嗤笑一声。
“他估计真以为自己有伯乐的潜质,想要弄个知人善任,求贤若渴的名声吧。”
“不过这样也好,事情做起来更简单了。”
靖云伯说到这里,将自己已经拟好的一封密信交给贴身亲兵,由他们传递了出去。
“等着吧,我那侄儿现在已经不知道自己的斤两了,就借此让他清醒清醒,好戏要来了。”
杨辰耸耸肩,心里想着,国君无论是心术权谋还是耐性,都比靖云伯差远了,实在称不上是个明主。不过这又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很快,胡清风被国君钦点,去收回长宁城的消息,就传遍了大营。
这段时间下来,很少有人关注他,胡清风也不是军中之人,会猎的成绩也不好,所以都不大了解。
但既然国君亲自开口,想必有几把刷子吧
大家都在心里这样想到。
靖云伯特意拨了一个都的人马给胡清风。
很快,这批军兵就离开了大营,开往长宁府。
这些天下来,陈国已经陆续收回了诸多城池,杨辰开了个好头后,后续基本没有遇到太大阻力。
金水台也不敢明着抵抗,否则就是公然在百寞军眼皮底下,挑衅大梁王朝的仲裁结果,他们还没这个胆子。
遇到各种拖延的,只要稍稍强硬一点,基本就没太大问题。
即使长宁城,金水台那边也是口吻很客气,以拖为主。也不知道为什么,之前两次,靖云伯都没选择强硬拿下。
胡清风在马上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