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时,杨辰再一次成了远近闻名的英雄!
丹阳国都,陈国的中心,王宫大殿。
三通鼓响后,朝堂上站满了人,国君升坐王位。
自从前线战败后,陈国的朝堂每次都是提心吊胆,所有人紧绷着神经。
“前几天王叔陈琦传来多封战报,让寡人火速调派禁军,支援前线……”
国君只有三十多岁,一副文弱书生的样子,看起来也不怎么大气。
他话音刚落,立刻就有官员站出来反对。
“陛下,万万不可!禁军本就人数不多,乃是国都的最后保障,不可轻动!”
“陈琦擅长守城,但能守不能攻,天下皆知!陈煜在边境坐拥二十万大军,尚且惨败,何况陈琦远不如陈煜?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没错陛下,倘若调禁军过去,陈琦再兵败被歼,国都危矣!”
顿时,许多臣子都站出来表示反对。
国君一时间也犯了难。
陈国的国君陈显并不是什么雄主,也没有大才,只能说中规中矩,甚至为人还有些短视气的缺点,但也没什么大的坏毛病。
被群臣这么一说,他也举棋不定起来。
“可是前线战事紧急,不能调派禁军过去,但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山匪城破,敌人大军压境,诸位可有什么良策?”
国君此话一出,旁边一把椅子上传出了咳嗽声,然后一个魁梧的身影站起。
整个大殿上,所有臣子都要站着,只有国君和此人是坐着的,足见地位尊贵。
他就是靖云伯陈绍,也就是国君的叔叔。
从家族辈分上来说,西路军指挥使陈煜,护国将军陈琦都算是国君叔叔。但他们只是宗室,和王位八竿子打不着。
这位靖云伯陈绍却不同,他是国君的亲叔叔,而且是王位的第二继承人!
如果不是先王硬要把王位传给年幼的国君,如今靖云伯才应是陈国之主。
“陛下,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按我之前所说,主动派人向金水台请和,并且割地称臣,年年进贡,敌军自退,军民也能免遭兵戈之苦!”
国君一听,鼻子都快气歪了,心想你说的还是人话?割地称臣年年进贡,还要不要脸面了?还要不要尊严了?
“王叔,这不大妥当吧!我们好歹也是正统封国,向金水台称臣?只会沦为天下笑柄!”
可是还不等国君说完,立刻有大批的臣子站出来。
“靖云伯说的有道理,臣附议!”
“臣附议!”
“如今社稷危在旦夕,切不可为了虚名而置祖宗宗庙黎民百姓于不顾,臣附议靖云伯!只要割地称臣,年年进贡,局势转危为安,百姓安乐,社稷幸甚!”
一时间,朝堂上的赞同声此起彼伏,国君一下子脸绿了。
第八十六章 隔空打脸群臣,杨辰受封!
岂有此理,简直是岂有此理!
眼前这些都是陈国的朝堂重臣,都是吃着陈国俸禄,但现在大敌当前,不思退敌之策,反而一个一个都忙着鼓动自己投降!
打一场败仗,难道不付出任何代价吗?难道上表请降就没事了吗?金水台不狮子大开口吗?
国君心中明白,他不认输还好,一直拖到大梁王朝介入,即使战败了,也能将损失降到最。
但如果主动投降,至少要割让两个州,甚至三个州!这可是陈国将近一半的领土啊!
说来讽刺,这位靖云伯的封号,本就是平定云州的意思,但现在云州战事如火如荼,军民誓死守城,他却在劝自己投降。
国君扫了一眼,就发现蹦出来鼓噪的这些,都是靖云伯一系的官员。
其他大多数官员都沉默不语,显然不想在这件事上触霉头,只有少数人肯站出来声援他这位国君。
足见靖云伯在朝堂上的威势气焰!
先王还在世时,靖云伯一系势力就已经很大了。
国君继位之后,出于稳定考虑,并没有对靖云伯一派进行清洗。
可谁知这些人不但不感恩,反而还变本加厉,朝堂斗争愈发激烈。
其实站在臣子的立场上想,也不难理解这种行为。
虽然国君一时间没有追究,但他们终究打上了朋党的烙印。
他们如果散了,以后万一国君再把这事拿出来说道怎么办?万一要清算怎么办?
这种担忧是完全有必要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之前没有站在国君这边,就是最大的污点,一辈子都洗不净,要死人的!甚至要灭族的!
所以他们干脆继续抱团,靖云伯这面大旗不倒,他们越是势大,国君投鼠忌器,就越不敢动他们。
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将靖云伯扶上王位,一人得道,他们这些人都有从龙之功!
“陛下,请和一定要抓住时机,否则等到兵临城下,主动权就不在我们手中了呀!”
“没错,根据前线的情况,金水台大型攻城器械已到,三水城定然保不住了,一定要早做打算!”
“靖云伯高义,出于社稷宗庙考虑,主动提出请和,顶起骂名,万万不可辜负了靖云伯一片苦心!”
“陛下,社稷有累卵之危,百姓有倒悬之急!只要请和,定能免遭兵戈之祸,活人无数啊!”
要不怎么说,最无耻的就是权贵文官集团,他们越说越兴奋,到最后甚至满脸悲愤,有些人下跪叩头。
在他们口中,仿佛求降请和变成了正义之举,否则就是穷兵黩武置百姓于不顾。
“陛下,万万不可!陈琦发来的战报,虽然言语不详,但显然示意有转机出现!况且战局瞬息万变,金水台也有隐患,依臣之见,现在应该大力支援前线。”
吏部尚书郭胜文出列说道。
“荒谬!简直是荒谬!此言当诛!”
立刻有人站出来反驳。
“陈煜带兵如何?依然惨败!陈琦守有余而攻不足,现在金水台气势正盛,就算把兵马给他,他凭什么赢?”
“没错,主动权在我,尚且不能取胜,现在顽抗也只会徒增伤亡!倒不如保存实力!”
“根本就没有取胜的机会!”
“这种情况下,陈琦还要借口掏空陛下的禁军,莫非是要趁机拥兵自重?此心可诛!”
很多人说着说着,甚至开始攻击陈琦的意图。
但大家的意见很统一,那就是这场仗赢不了,打也是白打。
别说他们这一系官员,就算是那些沉默不语的中立派系,也都持悲观态度。
认为这场仗输定了,只是输多输少的问题。
“陛下!”
势造的差不多了,靖云伯陈绍这才开口。
“大丈夫能屈能伸,一时示弱,只是为了保留希望,以图东山再起。希望陛下早做决断,此骂名由我来背!”
“这场仗败局已定,目前最重要的是保存实力,留下本钱。想依靠陈琦扭转局势,这未免太不现实。”
其实靖云伯心里还在说,陈琦不过是守户之犬,看门不错,但也仅此而已。
“靖云伯高义!”
很多官员立刻鼓噪起来。
国君简直想给他一巴掌。
你这家伙说的好听,什么替自己背骂名?实际上一旦这么做,被他手下的文官扭曲后宣传,最后骂名还会落在自己头上。
一个失败的君主,对权威是很大打击。
被这些可恨的臣子逼到这一步,国君心里也堵得慌,同时也在埋怨陈琦。
你个老家伙,有没有转机,到底是胜还是败,倒是说明白呀!搞得现在自己心里都没底。
但仔细想想,国君也有点不大相信这场仗还能翻盘。
“请陛下决断!”
靖云伯一系的官员又开始了表演。
正当朝堂上越来越乱,外面突然传来一声断喝。
“护国将军陈琦战报,大喜,大喜!”
“什么?”
那些文官正在兴头,突然被这声音给搞蒙了。
紧跟着,穿着甲胄的军士上殿。
传战报的都是陈琦的亲兵,而且绝对忠于国君,如今情况特殊,国君破例准许传令兵随时上殿。
这两声大喜,让国君的心也悬了起来,身子努力前倾着。
很快,就有人将战报呈了上来。
国君展开,看了两眼,先是错愕,紧跟着脸上浮现出不相信的表情,然后逐渐转为了狂喜。
殿上群臣都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好!”
国君冷不丁一拍桌子,大叫了一声。
“天赐良才!天助我也啊!这个,这个叫杨辰的干的太好了!”
这下子,群臣更懵了,看样子是好消息,但杨辰是谁?从来没有听说过啊!
“陆家丫头做的也不错,都是寡人的功臣!还有这付家的长子,当机立断,慧眼识英,寡人要好好赏他!”
“啥?”
群臣更是懵逼,然后将目光集中在了一人身上。
那是入朝随驾的陆家长子,陆辰广,所谓的陆家丫头,肯定就是指他妹妹陆辰虹!
但前线战报,和付家长子又有什么关系?陆辰虹好歹还是军中之人,付家长子算个屁?一点存在感都没有……
就连靖云伯心中也奇怪,因为付家就是在他的势力范围内,受他庇护。
付家次子要争夺家主之位,长子懦弱无能,这些他都知道。
甚至付家主母暗通金水台,他也知道,而且是默许态度。没有一个强劲外力来打击国君的威信,他怎么能有机会呢?
这封战报,仿佛让国君一下有了底气,当即腰杆也直起来了,整个人也沉得住了。
拿眼光扫过大殿,然后国君将战报递给旁边的大太监。
“念给他们听!”
“是!”
大太监接过来,先扫了一遍,眼珠子差点掉出来。
这,这可真是大喜啊!
紧跟着,他清了清嗓子,将战报中的信息如实念了出来。
随着他的声音,在场众人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这,这没有搞错吧?
金水台后勤线被掐断,攻城兵器全毁!粮草全毁!
陆辰虹,庞烈舟率残兵和付家长子付远,以及其幕宾杨辰联手,歼灭一校天字部敌军精锐!其余大十余战,击溃敌军无算!
杨辰一人击毙敌军校尉一名,副校尉两名,都头累计十余名,阵斩张绍武!
在战报最后,陈琦还言明,敌军粮草已尽,不久必乱,目前已经放弃攻城,正是破敌良机!
念完之后,众人久久无言,都在努力消化着这封很看似扯淡的战报。
几乎所有人心里都冒出同一个疑问,杨辰是谁?
尤其是之前那些叫嚣陈国必败,金水台不可战胜的大臣们,现在感觉脸上火辣辣的疼。
想不到啊,想不到!他们好歹也是陈国权贵,竟然被一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杨辰,隔空打了脸!
只有国君彻底兴奋,也坐不住了,干脆站起,来回踱步。
“好,干得好!真是一支奇兵!寡人要赏他!重重赏他!”
然后国君想了想,战报里好像提到,杨辰只是个付家长子手下的幕宾,连正经军职都没有,而他手中的力量,也都是一些民间武装拼凑的。名不正言不顺的。
“传寡人之意,杨辰立下大功,实乃我陈国忠义之士!封他为,禁军天辰部正印校尉!封西路巡游使,在云州境内便宜行事!封杨辰猎寇将军,封杨辰博山三等子爵位!”
此话一出,群臣震动。
第八十七章 付家次子,靖云伯要抢功
朝臣们都没想到,一向不怎么大气的陛下,竟然一口气封了这么大串头衔。
而且对方是个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角色,这已经不是一般的破例了!
能够看出来,这次国君是真的高兴,真的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