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幽幽大秦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收天

    道家记载之中曾经有过不少的天人出现,据说道家开创者老子,就是这样的一位天人,而孔子,亦也是如此。

    但道家毕竟是个百家门派,所以在天人之前加上道家两个人,寓意就是属于道家的天人,并且天人,也是分侧重和不同的。

    天选之人,乃是会对于这个时代这个天下,造成相当影响,被老天选出来的人。

    这种人是何等的尊贵无双

    而天命之人,则是受天眷顾,无论做什么,都是简单方便,甚至是在莫名其妙的时候就完成了一切。

    受天之命,加诸气运于己身。

    但易经,偏偏是这两种天人之外的第三种,天外之人,通俗的意思来说就是,穿越者。

    但根据道家的先贤经典来看,这种天外之人,似乎更加可以用另外一种解释来说明,那就是大衍五十,天衍四九,遁去之一,乃圆缺有方,变化无穷。

    所以这天外之人如果用道家的解释来说明的话,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道家的背后,肯定是有很多很多的老不死们,甚至是数之不尽的强者,这个隐学大派里的高手,绝对不能够以常理来度之,并且有一点要分清楚的是,道家和道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北冥子能够在与易经的战斗之中看出易经的天人身份,也就是说根据天穹之上白龙驰天的效果来看,就推断出了易经的身份,但这其中是有例外的。

    比如说北冥子就知道,易经是没有命格的人,在这天下里,每个人都有命格,而这,也是北冥子最想不通的一点。

    理论上来说天人的命格就算再怎么隐藏,也不可能是一片虚无。

    但易经,就真的只是一片虚无,没有天命,没有命格,什么都没有,就好像这家伙根本不是一个人一样,但有时候却又偏偏能够感受到,这家




229章:终见三书
    所谓逍遥子,是一个留着一抹黑色小胡子的中年男子。

    穿着七星点缀的灰色长袍,黑中夹杂着白色的头发,脑袋上的道冠象征着他的身份,手上提着的,与其说是剑,倒不如说其实是一根刺道家掌门的佩剑,也是代表,雪霁,就是这样的一把极其细小的长剑。

    若非其上剑格里铭刻着阴阳太极的图案,寓意着浑圆大成,否则的话,真的会就只是把它当成暗杀之器来看。

    手上搭在韩非的手腕上,逍遥子闭着眼睛,此刻还不是表露在tv里的那种花白老人的模样,此刻尚且还是中年的他,虽然长年修习道家心法,但属于他行走江湖的那段时间里的豪迈气势,却一时半会依然不能消弭下去。

    “怎么样还有得救吗六魂恐咒能解除吗”说不紧张那是假的,只是看着这形容枯槁,面若老人的模样的韩非,易经的心里就感觉到一阵的苦涩。

    曾经多么意气风发的他,现如今却...

    “下这个六魂恐咒的人,功力不深,若是我当时就在场,或许立即就可以拔除,但...这一路而来风雨飘扬,过去了太长时间,六魂恐咒深入经脉,就算想要拔出,也绝非我一人之力能够办到。”

    沉吟了一会儿,逍遥子这才沉声说道:“我一个人,没有能力拔出,除非北冥大师能够帮助,但就算如此,能够成功的几率亦也不高。”

    “哼,韩非天命已经完成,你们现在在做的,在商量的,完全就是在施行逆天之举,难度当然会很大。”

    北冥子不屑的冷哼一声说道:“人宗之道能够存在良久,的确有可取之处,逍遥子,你硬要说天道有常,红尘有道,既然如此,想来拯救韩非这件事,你人宗应该不会推脱。”

    “北冥大师说的对,人宗宗旨行走江湖,道非天定,人可夺天,修行之道,本就是与天争命,韩非的天命虽然至了,但他能够保留有一口气来到这里,这,难道不也是天命的一种吗”

    逍遥子摸着自己的胡子,自然悠然的说道:“属于韩非的命星,虽然黯淡无光,但终究没有陨落下去,我想,这一定是有一位不得了的存在插手其中。”

    “这位,想必就是新进剑谱第六,名剑步光之主,易经了吧。”

    对着站在一边的易经拱拱手,逍遥子笑着说道:“我若是猜的不错,阁下,乃天人身份,拥有着非同一般的天命,故此,才能够拯救韩非这一位,以尽天命的天命之人。”

    “根据我们的推算,这个时代一共有两个天人,天人二分,一个时代会出现两个,并不是什么值得夸张的事情,其一,乃是你面前的韩非,承接天命,完成他必定要完成的事情。”

    “其二,乃是嬴政,天选之主,气运加身,所向无敌,他是天道选择的,统一这个时代的人。”

    “你们总是说天命,天选,这个天,难道真的是有意识的吗”脑海里响起了曾经在苍龙七宿里面看到的那封神之战的场景,在那副画面之中,天...真的是有意识的。

    “一个人生来的命格,就决定了他的天命如何。”

    这句话不是别人说的,正是隐藏在大门之后的这位道家先辈说的:“但,道家推测出来,这个时代只有两个天人,但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却站着第三位。非但如此,你这天人,甚至有能力把天命已尽的韩非给拉回来...”

    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多少人知道穿越者这个事实的,毕竟这个时代,王莽都还没蹦出来呢。

    易经并非这个世界的人,也不属于这个时代,若说韩非承接天命,嬴政乃天道选定,那么易经,就是天外来客,是属于天人二分之中的,并不存在的第三种,天外之人。

    或许易经没有命格,因为他不属于这个世界,但...穿越者来到世界上,并不



230章:巧合的日食,大秦尉缭子(二合一章节)
    抬脚踏入了这扇大门之后,太乙山上无处不在的道韵几乎在这里被隔绝,能够感受得到,这里与外面的世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地方,哪怕这里平静依旧,哪怕这就檀木生香,不见光明。

    但正是因为这一份平静,所以,才更加的让人的心沉底了下去。

    “碰。”大门无风自动的关上,本来从外界传达进来的唯一的光源也已经消失,这藏道阁内,才算是真正陷入了黑暗之中。

    易经环顾周围,那细微之处的寂静氛围弥漫在四周,脚下踏出一步,感受到的更是沉闷的响动。

    而源自心底里莫名而来的感觉,更是在指引着易经的前进。

    步光剑上突兀散发出一点白色的荧光,在这黑暗的阁楼之内,显得无比的耀眼,只是这一缕微光所能照见的地方,便足以看待眼前。

    而当先所见,就是阁楼之内耸立着的书架,藏道阁不是一般的藏书之地,所以这里的藏书并不会很多,但大多都很珍贵,竹简所存之地,便是别具一格的古老时间的味道。

    借助步光剑上的微光,易经来到书架前,这宽大的书架上,只有存在于一种书,一种竹简,但这竹简所见之多,便足足有数十卷之多。

    纂刻在书架上,应该是标识出这竹简的名字,易经不认识这种古文字,但想来也应该是一′珍贵的手札了吧。

    老子亲自撰写的道德经,也就是经由老子的手写出来的道德经的孤本,就藏在这里。

    老子是何等人物那是道家的创始人,这百家学说里绝对的圣人一般的存在,无论是在神话里,还是在传说里,都并不会少了他的身影。

    而若是这样的一位圣人亲手写出来的道德经,究竟拥有何等的力量,这的确是一个谜团。

    易经扭过头,剑上细微的荧光好似受到了什么牵引一样,当易经面对南方的时候,剑上的荧光比之之前更加强烈了一点儿,同时易经心中的感觉,也越加强烈了一分,他知道,剑上荧光所指,心中指引所在,就是三书藏地。

    但他并不想这么早就过去,不是不想,而是...他在害怕,他在怀疑。

    没有任何理由能够解释,为什么三书会庇佑自己的天命,也没有任何能够说明的机会,能够表明出三书对于自己的召唤到底意味着什么。

    易经也不懂,但这并不代表他不能因此而怀疑,因此而思考。

    三书,《连山》《归藏》《周易》这三本书夺天地之造化,阐述过去未来之理,变通天地之秘,无所不知,无所不为,乃是最为玄幻莫测的代表,和这样的三本书牵扯上关系,易经想不出来会有什么好事。

    “我来到这个时代,是因为这三本书的缘故吗...”甚至在踏足这里之后,易经不由自主的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要知道后世记载上的三书,可是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失传了,而现在还处于战国末期,三书的确存在,但只不过是三本书,就拥有这般巨大的力量吗

    虽然这个世界更玄幻,很武侠,甚至天命命格什么的都出来了,但是三本书,力量就有如此巨大虽然这三本书代表的意义很非凡,但那也不过就是三本书而已啊。

    脑中思考着,想着自身与三书的关系,但身体却在冥冥之中的牵引之下缓缓走向了阁楼深处。

    越是深入,就越是能够感受到这藏道阁内与太乙山完全不同的道韵,尤其是在路过偏转道口那儿的时候,路过书架上的那竹简卷文的时候,易经甚至感觉到,好像有人在看着他一样。

    “嗯”就在这个时候,易经突兀感受到一阵非同凡响的波动,伸出手探入空间仓库里,将那个产生了移动的来源取了出来,不是别的东西,正是自韩国得来的苍龙七宿之四-房的盒子。

    当易经将这房盒取出来以后,却见这房盒那古旧明黄的盒身上,散发出淡淡的微光,其上好似有苍龙在游走着一样。

    但是当易经瞪大了眼睛想要仔细看清楚的时候,却又完全看不到。

    一手提着剑,一手托着房盒,剑与盒子都在发光,甚至在将这房盒取出来以后,更是能够感觉到冥冥之中,一种莫名的韵味缓缓逸散开来。

    就好像是两个什么不得了的东西相遇,甚至是再见了一样。

    转角走过,推开阁楼内最后面房间的大门,在这黑暗的环境中,当易经推开大门之后,烛火顿时而起,无火自燃,无风摇曳。

    随即,房盒之上骤然散发出无量量的光明,却见明黄色的淡淡苍龙虚影自盒子上浮现出来,在这房间之内盘旋着,游动着,随后...纠缠在易经的身上。

    盘龙临身,乃是天子之证。

    虽然易经并没有做皇帝的那份心思。

    眼前所见,就是那放在黑漆漆的房间之内,兀自一闪一闪的三个书架,要知道大周时代还未曾有过纸张,所著之书大多都是竹简而成,这房间之内的三个书架上,左右并二,当前有一。

    自从苍龙虚影盘旋在天之后,冥冥而来的伟力彻底降临在这间小屋子之内,三书其上,灰色的黯淡光彩闪烁着,这灰色,代表了无色,也代表了混沌之色,三书本就无属,又怎么可能表现出别的韵味呢

    “我来了。”挺直了腰杆,易经站在这房间的最中心。

    环顾周围,三书左右前各自而立,就好像是,亘古之前就已经有过的场景一样。

    步光剑上,白光莹莹而展,温和而不急躁,房盒之上已然没有了光芒,但那盘在易经身上的苍龙,却足以说明了一切。

    而三书则是灰色展露,一闪一闪着,好似想要告诉易经什么,好似...想要让他知道什么。

    而就在易经踏足房间之内与三书并立之后,却见藏道阁之外,螺旋状的云层在波动之间,一层一层的卷动着,就好像是海浪一样翻涌着,微风吹佛大地,带来莫名的韵味。

    天与地在这个时候,产生出来的特殊感觉,让生活在这片天地之下的人,动物,植物,都有所感,抬起头想要看到什么,闭上眼想要感受什么,却只能任由这一份韵味流淌在心中,然后...缓缓度散离开。

    心头一抹怅然,眼中,却是一抹了然。

    太阳之光,立于天地之间,但就在这个时候,一抹黑影突兀出现,逐渐将太阳的光芒掩盖住,那不是别的,正是日食。

    对于古人而言,一场日食无疑是巨大的恐慌,甚至因此而引发的问题数不胜数。借由此逼迫一位王下台也未尝不可。

    却见这个时候,天空逐渐黑暗了下来,日食之下,太阳整体都是一抹黑色,但那外围的透亮光彩,证明了太阳的霞光犹在的事实。

    云海波动,天地莫名的韵味席卷而至,风吹树林,吹动草地,卷起灰叶于天空,一点星光突兀的出现在天空上,在云海之上,更是,显露在天下所有人的面前。

    七国之人,百家学说,乃至于草原民族,全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现在这个时辰,应该是白天。

    但眼前黑天现世,星辰与星子悬挂在天空上,白天逆转成为黑夜,太阳被吞噬,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天地大变的证明。

    “日月同在,黑白同在,看来他与三书已经见面了,非但如此...”站在悬崖之上,并不在咸阳阴阳家之内,东皇感受着天地之间的莫名韵味,感慨的说道:“天人二分...看来以后,要出现第三种天人了,而且第三种天人,竟是如此的恐怖。”

    是的,对于古代人而言,日食是一件恐怖的事情,但是若用后代人来解释的话,其实就是月球挡住了太阳投射在地球上的光芒罢了,而所谓的日食之后黑夜降世,也是因为阳光被遮蔽从而导致光明不在,显露出本就是黑暗的天空而已。

    天空本来就是黑暗的,星辰也从来都是高悬在天上的,只不过区别在于。

    白天,太阳光彩大盛,照耀万千,所以在那等光辉之下,形同白天,是看不到那些星辰的,当太阳落下,在地球的另一边升起之后,光辉不在,所以才会显露出宇宙里黑暗的真实,那就是黑夜。

     



231章:离开太乙,心系流沙
    春秋战国时代,所用的还是竹简,更加奢侈一点用的就是绸布,但诸子百家的学术流派传承下来所用的,就是竹简。

    这其中尤其是身为先贤前辈们的亲自撰写出来的真本更加的具有神奇效果。

    老子西出函谷关,留下他的传说飘扬而去,而他所撰写留下来的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卷,如今就藏在这道家太乙山的藏道阁之内,要知道古代的竹简,尤其是先秦时代的竹简,一卷竹简能够容纳的最多的字也不会超过49个,通常情况下都是在30个字左右,道德经一共五千文,可想而知究竟会有多少竹简被摆放在藏道阁之中。

    再加上同样是真本的庄子,内篇七本,竹简满架,列子四卷,竹简亦也不少,虽然显露在藏道阁之内的书架只有三个,但其上所放置的,却都是这天下一等一的孤本,一等一的盖世圣典。

    然后,再加上放置在最后,传说中来源于三皇五帝时代的连山和归藏,以及大周时代的周文王姬昌创立出来的文王六十四卦,大涵天地至理的周易。

    虽然此三书的竹简成书亦也不少,但...面对此等天地之说,又有哪一个读书人会甘愿不理会呢

    “碰。“背后的大门轰然关闭,但天上的日食却还没有完全过去,可天地之间那种独特而又莫名的韵味却是已经消失了。
1...5556575859...307
猜你喜欢